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窨井盖,具体的说是一种自发电式测重井盖。
背景技术:
城市建设中会有好多地下管道,比如下水道、地下煤气管道、自来水管道、电力管道、通讯管道、国防管道等,这些管道每隔一段要有一个通向地面的出口,由管道到地面的这一段称为窨井,窨井口通常与地面平齐,因此需要一个盖子,用来盖窨井的盖子,叫窨井盖。窨井盖通常用钢筋水泥、金属、强化塑料等材料制成,形状以圆形和方形为主。目前有许多超载货车在行驶时会压过井盖,导致井盖受到损坏。但井盖的使用者会认为是井盖有质量问题,直接找生产商维修或更换井盖,由于生产商无法证明是因为承重超标而损坏的,所以只能根据用户要求,进行维修或更换井盖,给生产商带来巨大损失和不良影响。现有的井盖随着智能化程度提高,供电也成了一个问题,大多采用的是定期更换电池的方法,但此在更换电池时需要打开井盖,操作繁琐。而且每个井盖的用电程度不同,导致一些井盖在更换前已经没电了,或者更换时还剩余大量电量,导致浪费电池,使得维护成本增加。所以亟需一种自发电式测重井盖。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测量并记录井盖承重的自发电式测重井盖。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发电式测重井盖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自发电式测重井盖,包括井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路保护壳、应变式传感器、控制器、充电电路模块、发电装置、导杆,所述应变式传感器两端固定在井盖下表面,所述电路保护壳和发电装置设置在井盖下表面,所述发电装置的动力轴上设置齿轮,所述导杆的一端设置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条,所述导杆的另一端穿过井盖上的孔,并延伸至井盖外,所述导杆位于井盖上方的端面连接软质保护罩内壁,所述电路护壳内设置控制器、充电电路模块、蓄电池,所述控制器分别与应变式传感器、蓄电池、充电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发电装置与充电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导杆位于井盖上方的部分套设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固定在导杆端部,另一端设置在井盖表面。
所述软质保护罩为球面形状,便于车辆通过。
所述蓄电池为可充电蓄电池。
所述应变式传感器两端设置带孔固定块,通过螺栓固定在井盖下表面,当井盖损坏后,便于取下回收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能够自行发电,有效解决电池续航问题、避免了更换电池的麻烦,降低维护成本;
2、能够记录井盖被压后的每次承重数据,并进行存储,能够有效的证明井盖是否因为承重超标而损坏,降低了生厂商的维修和更换成本,减少了因误认为质量问题而带来的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井盖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的一种自发电式测重井盖,包括井盖1、电路保护壳2、应变式传感器3、控制器4、充电电路模块5、发电装置6、导杆7,所述应变式传感器3两端固定在井盖1下表面,所述电路保护壳2和发电装置6设置在井盖下表面,所述发电装置6的动力轴上设置齿轮8,所述导杆7的一端设置与所述齿轮8啮合的齿条9,所述导杆的另一端穿过井盖1上的孔,并延伸至井盖1外,所述导杆7位于井盖1上方的端面连接软质保护罩10内壁,所述电路护壳2内设置控制器4、充电电路模块5、蓄电池11,所述控制器4分别与应变式传感器3、蓄电池11、充电电路模块5电连接,所述发电装置6与充电电路模块5电连接,所述导杆7位于井盖1上方的部分套设弹簧12,所述弹簧一端固定在导杆7端部,另一端设置在井盖1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软质保护罩10为球面形状,便于车辆通过。
进一步地,所述蓄电池11为可充电蓄电池。
进一步地,所述应变式传感器3两端设置带孔固定块31,通过螺栓固定在井盖1下表面,当井盖损坏后,便于取下回收利用。
当车辆压过井盖时,软质保护罩被压扁,同时导杆向下运动,带动发电装置的动力轴旋转,进行发电,并为蓄电池进行充电,使得蓄电池一直处于有电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能够记录井盖被压后的每次承重数据,并进行存储,当井盖损坏后,通过调取控制器中存储的数据并分析,即可判断井盖是否因为承重超标而损坏。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