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蓄池浮动拦渣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6843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调蓄池浮动拦渣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给排水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蓄池浮动拦渣系统。



背景技术:

在我国城市排水工程中的合流制管道系统中,调蓄池早就存在。但现有的调蓄池,无法实现无外动力拦截漂浮物及悬浮物功能。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调蓄池无外动力拦截漂浮物及悬浮物的技术。目前,调蓄池无外动力拦截漂浮物及悬浮物的技术在我国给排水系统领域还是一项空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调蓄池浮动拦渣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缓冲池,所述缓冲池前端设有进水口,所述缓冲池末端设有出水口,所述缓冲池旁设有调蓄池进水口,所述的调蓄池进水口设有浮动拦截装置,所述的浮动拦截装置后设有固定溢流堰,所述固定溢流堰包括相互连接的竖直设置的溢流板和水平设置的支撑板,所述浮动拦截装置支撑设置于支撑板上,所述浮动拦截装置的底部与支撑板之间设有进水结构。

上述方案中,进水结构保证其底部与支撑板有一定的缝隙,便于水通过,使浮动拦截装置能够迅速浮起。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浮动拦截装置包括可随水位浮动、用于拦截漂浮物的浮动构件和与调蓄池进水口两侧墙体固定的固定构件。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浮动构件为隔渣挡板,所述固定构件为设有竖直导向槽的固定框架,所述隔渣挡板两侧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固定框架的导向槽中,所述隔渣挡板为漂浮在水面上的板状结构。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浮动构件为漂浮在水面上的浮筒,所述固定构件为固定于调蓄池进水口两侧壁上的基座,所述浮筒两端分别通过连接臂与基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浮动构件底部设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浮动构件底部与支撑板之间的空间形成进水结构。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支撑板上开有进水槽,所述进水槽与浮动构件底部形成进水结构。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缓冲池底部为中间低两侧高的坡口结构。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支撑板底部还设有底部连接板。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固定溢流堰为垂直于调蓄池进水水流方向设置的挡墙结构,所述固定溢流堰两端与调蓄池进水口侧壁墙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维护保养简单方便;能防止漂浮物及悬浮物进入调蓄池,保持调蓄池内水的清洁;浮动拦截装置靠水力驱动,无需外动力;可实现无人值守地自动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B-B向视图;

图3是图2中A-A向视图;

图4是图3中K向放大视图;

图5是图3中I处放大视图;

图6、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9是图8中B-B向视图;

图10是图9中A-A向视图;

图11是图10中L向放大视图;

图12是图10中Ⅱ处放大视图;

图13、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中,1-缓冲池、2-合流制管道、3-污水管道、4-调蓄池、5-固定溢流堰(5.1-溢流板、5.2-支撑板、5.3-底部连接板)、6-浮筒、7-基座、8-隔渣挡板、9-固定框架、10-导向槽、11-支撑脚、12-坡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但它们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定。

如图1、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缓冲池1,所述的缓冲池1前端与上游合流制管道2连接,所述的缓冲池1末端与通向污水处理厂污水管道3连接,所述缓冲池1旁设有调蓄池4进水口,所述的调蓄池4进水口设有浮动拦截装置,所述的浮动拦截装置后设有固定溢流堰5,所述固定溢流堰5包括相互连接的竖直设置的溢流板5.1和水平设置的支撑板5.2,所述浮动拦截装置支撑设置于支撑板5.2上,所述浮动拦截装置的底部与支撑板5.2之间设有进水结构。所述缓冲池1底部为中间低两侧高的坡口12结构。所述支撑板5.2底部还设有底部连接板5.3。所述固定溢流堰5为垂直于调蓄池4进水水流方向设置的挡墙结构,所述固定溢流堰5两端与调蓄池4进水口侧壁墙体固定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浮动拦截装置包括可随水位浮动、用于拦截漂浮物的浮动构件和与调蓄池4进水口两侧墙体固定的固定构件。

如图1—图7所示,实施例一:所述浮动构件为隔渣挡板8,所述固定构件为设有竖直导向槽10的固定框架9,所述隔渣挡板8两侧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固定框架9的导向槽10中,所述隔渣挡板8为漂浮在水面上的板状结构。

如图8—图14所示,实施例二:所述浮动构件为漂浮在水面上的浮筒6,所述固定构件为固定于调蓄池4进水口两侧壁上的基座7,所述浮筒6两端分别通过连接臂与基座7固定连接。

如图3—图5所示、如图10—图12所示,进水结构的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浮动构件底部设有支撑脚11,所述支撑脚11、浮动构件底部与支撑板5.2之间的空间形成进水结构。

进水结构的另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支撑板5.2上开有进水槽,所述进水槽与浮动构件底部形成进水结构(图中未示出)。

本专利的工作原理:

晴天时,合流制管道内的旱流污水流入缓冲池内,其水位在缓冲池固定溢流堰以下,污水中的漂浮物及悬浮物,随着水流通过污水管道直接排向污水处理厂。

降雨时,污染的初期雨水与旱流污水及其漂浮物及悬浮物一起通过污水管道直接排向污水处理厂;随着雨量加大,缓冲池内的水位逐渐升高,此时,浮动拦截装置在水中随着水位上升而上升,水中的漂浮物及悬浮物始终被拦截在浮动拦截装置前。当缓冲池内的水位超过固定溢流堰时,较清洁的中后期雨水经过浮动拦截装置下方,从固定溢流堰顶部溢流进入调蓄池。

雨停时,浮动拦截装置随着缓冲池内的水位下降而下降,水中的漂浮物及悬浮物也随之下降,并随着水流通过污水管道排向污水处理厂。

本说明书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