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初雨、后雨分流蓄排系统和蓄排方法

文档序号:8555210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初雨、后雨分流蓄排系统和蓄排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城镇排水,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来分流并储存初雨、后雨的蓄排系统和蓄排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在城市建设用地中,城市建筑区一般处于雨水管道排水系统的起端流域,在此雨水排除的源头区域开展雨水收集利用,一般需要建造雨水蓄水池,蓄水池要建在建筑区雨水管道的末端,以保证能收集到足够的雨水量。
[0003]一般根据收集的雨水量计算蓄水池的尺寸,蓄水池需要占据建筑区内的平面和地下用地。由于建筑区往往建有车库等地下构筑物,还要布置市政管线、化粪池等,蓄水池的位置很难安排。一般情况,建筑区内的雨水管道与外部市政雨水管道排水管道间的落差不大,蓄水池内较深的存水不能靠重力流排出,只能建小型泵站用泵抽取。而如果要求蓄水池内的存水能够靠重力流排出,只能是将蓄水池做的较浅,使池底的高度高于外部排水管道,但这样一来就需要扩大蓄水池的占地面积,以保证蓄水池能够储存足够多的雨水,这就使得蓄水池的位置更难安排。有时,蓄水池安排的位置不在雨水管道的末端,只能收集部分流域的雨水,造成一场降雨中的雨水收集不足,雨水收集的效率不高。此外,为保证蓄水池内水质,通常的办法是在蓄水池中采取分格措施,将初期雨水和后期雨水分开蓄存。雨后,再将初期雨水进行处理或用泵抽入污水管线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同时,后期雨水除做雨水利用外,为准备下一场降雨或清淤管理,也需要将后期雨水用泵抽入外部雨水管线将其排放。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初雨、后雨分流蓄排系统,能够实现对初期雨水和后期雨水的分流、收集、储蓄和自排,从而有效的治理面源污染、实施雨洪利用和减轻城市内涝灾害。
[0005]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初雨、后雨分流蓄排系统,包括:用来排放雨水的排水系统;用来排放污水的排污系统;安装在排水系统下游与外部市政雨水管道排水系统之间的分流装置,具有用来收集初雨的初雨收集室,以及位于初雨收集室下游的在初雨收集室蓄满后再收集后雨的后雨收集室,其中初雨收集室蓄满后自动封闭,以便将收集的初雨与后雨分隔;与所述初雨收集室连通的初雨蓄水系统,用来储蓄初雨收集室收集的初雨;分别与所述初雨收集室和排污系统连通的初雨退水管道,以便将初雨收集室和初雨蓄水系统储蓄的初雨排入排污系统;与所述后雨收集室连通的后雨蓄水系统,用来储蓄后雨收集室收集的后雨;连接后雨收集室/后雨蓄水系统与外部市政雨水管道排水系统的后雨退水管道,以便在当外部市政雨水管道排水系统中的水量减少时,将所述后雨收集室和后雨蓄水系统中储蓄的后雨排入外部市政雨水管道排水系统。
[0007]优选地,所述排水系统包括多个用来收集雨水的雨水口 ;通过雨水支线管道与雨水口连通的多个雨水检查井;和连通相邻雨水检查井的多个雨水管道;所述后雨蓄水系统包括多个后雨蓄水管道和多个后雨蓄水检查井,多个后雨蓄水管道和多个后雨蓄水检查井彼此连通。
[0008]优选地,分流装置包括:集中分流井,其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进水口与所述排水系统下游的一个雨水管道连通,其出水口通过另一个雨水管道与外部市政雨水管道排水系统的一个雨水检查井连通;集中分流井的井底低于所述雨水管道管底;设置在集中分流井内的所述初雨收集室,其顶部开有初雨进口,所述初雨进口处安装有第一活动盖板装置;设置在集中分流井内的所述后雨收集室,与初雨收集室相隔离,其顶部开有后雨进口,所述后雨进口处安装有第二活动盖板装置;设置在集中分流井内的水流通道,由所述进水口延伸至所述出水口,其底部与所述雨水管道管底平接;其中,所述初雨进口和所述后雨进口设置在所述水流通道的底部,并沿水流方向依次布置。
[0009]优选地,集中分流井内设置有一对竖直墙,分别由所述进水口延伸至出水口; 一对竖直墙之间固定有水平隔墙,其顶部与所述雨水管道管底平接,水平隔墙与一对竖直墙围成所述水流通道;所述水平隔墙上沿水流方向依次开有所述初雨进口、后雨进口 ;所述水平隔墙的下方设置有垂直隔墙,垂直隔墙与所述一对竖直墙垂直布置,并位于初雨进口与后雨进口之间,其顶部与水平隔墙的底面连接,其底部与所述集中分流井井底连接;分别由垂直隔墙的两端延伸至集中分流井井壁的两面斜向直墙,分别与一对竖直墙形成夹角,其顶部与一对竖直墙顶部相平,其底部与集中分流井井底连接;其中,两面斜向直墙、垂直隔墙将所述集中分流井内部分成两个相互独立的空间,邻近所述进水口的空间形成所述初雨收集室,邻近所述出水口的空间形成所述后雨收集室。
[0010]优选地,分流装置包括:初雨分流井,其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一进水口与所述排水系统下游的一个雨水管道连通,初雨分流井的井底低于所述一个雨水管道管底;设置在初雨分流井内的所述初雨收集室,其顶部开有初雨进口,所述初雨进口处安装有第一活动盖板装置;设置在初雨分流井内的第一水流通道,由所述第一进水口延伸至所述第一出水口,其底部与所述一个雨水管道管底平接;后雨分流井,其上设置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第二进水口通过出水管道与第一出水口连接,第二出水口通过另一个雨水管道与外部市政雨水管道排水系统的一个雨水检查井连通;后雨分流井的井底低于所述另一个雨水管道管底;设置在后雨分流井内的所述后雨收集室,其顶部开有后雨进口,所述后雨进口处安装有第二活动盖板装置;设置在后雨分流井内的第二水流通道,由所述第二进水口延伸至所述第二出水口,其底部与所述出水管道和所述另一个雨水管道管底平接;其中,所述初雨进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水流通道的底部,所述后雨进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水流通道的底部。
[0011]优选地,所述初雨分流井内设置有一对第一竖直墙,分别由所述第一进水口延伸至第一出水口 ; 一对第一竖直墙之间固定有第一水平隔墙,其顶部与所述一个雨水管道管底平接,第一水平隔墙与一对第一竖直墙围成所述第一水流通道;所述第一水平隔墙上开有所述初雨进口 ;所述第一水平隔墙、初雨分流井井壁和井底围成所述初雨收集室;所述后雨分流井内设置有一对第二竖直墙,分别由所述第二进水口延伸至第二出水口 ;一对第二竖直墙之间固定有第二水平隔墙,其顶部与所述出水管道和所述另一个雨水管道管底平接,第二水平隔墙与一对第二竖直墙围成所述第二水流通道;所述第二水平隔墙上开有所述后雨进口 ;所述第二水平隔墙、后雨分流井井壁和井底围成所述后雨收集室。
[0012]优选地,所述初雨退水管道连接所述初雨收集室的一端封装有封盖,封盖的底部开有供初雨收集室内的初雨流入初雨退水管道的回流孔,回流孔上安装有止回拍门,以便防止排污系统内的污水由所述回流孔流入初雨收集室;所述初雨蓄水系统包括安置在所述一个雨水管道下方的初雨蓄水管道,其一端与通过一个短线蓄水管道与所述初雨收集室连通,另一端通过一个短线蓄水管道与一个蓄排检查井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后雨收集室通过所述后雨退水管道与外部市政雨水管道排水系统连通,所述后雨退水管道安置在所述另一个雨水管道的下方,其一端与后雨收集室的底部连通,另一端与外部市政雨水管道排水系统的所述一个雨水检查井连通;其中,所述后雨退水管道的所述一端封装有封盖,封盖的底部开有供后雨收集室内的后雨流入后雨退水管道的回流孔,回流孔上安装有止回拍门,以便防止外部市政雨水管道排水系统内的雨水由所述回流孔流入后雨收集室。
[0014]优选地,分流装置包括:集中分流井,其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一进水口与所述排水系统下游的一个雨水管道连通,其井底低于所述一个雨水管道管底;设置在集中分流井内的所述初雨收集室,其顶部开有初雨进口,所述初雨进口处安装有第一活动盖板装置;设置在集中分流井内的所述后雨收集室,与初雨收集室相隔离;设置在集中分流井内的第一水流通道,由所述第一进水口延伸至所述第一出水口,其底部与所述一个雨水管道管底平接,所述初雨进口设置在第一水流通道底部;翻板闸井,其上设置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第二进水口通过出水管道与第一出水口连接,第二出水口与通过另一个雨水管道与外部市政雨水管道排水系统的一个雨水检查井连通连接,翻板闸井的井底低于所述另一个雨水管道管底;设置在翻板闸井内的第二水流通道,由所述第二进水口延伸至所述第二出水口,其底部与所述出水管道和所述另一个雨水管道管底平接;设置在第二水流通道上的翻板,用来拦截流过第二水流通道的雨水,以便提高所述初雨收集室和后雨收集室的水位;与所述翻板连接的翻板驱动装置,用来驱动翻板关闭和打开。
[0015]优选地,所述集中分流井内设置有一对第一竖直墙,分别由所述第一进水口延伸至出第一出水口 ;一对第一竖直墙之间固定有第一水平隔墙,其顶部与所述一个雨水管道管底平接,第一水平隔墙与一对第一竖直墙围成所述第一水流通道;所述第一水平隔墙上开有所述初雨进口 ;所述第一水平隔墙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垂直隔墙,第一垂直隔墙与所述一对第一竖直墙垂直布置,其顶部与第一水平隔墙的底面连接,其底部与所述集中分流井井底连接;所述初雨进口位于所述第一垂直隔墙与所述第一进水口之间;由第一垂直隔墙的一端延伸至集中分流井井壁的一面斜向直墙,与第一竖直墙形成夹角,其顶部与一对第一竖直墙顶部相平,其底部与集中分流井井底连接;其中,一对第一竖直墙中邻接所述斜向直墙的一个竖直墙上位于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斜向直墙之间的部分开有溢流口,溢流口上安装有止回拍门,以便防止第一水流通道外部的雨水由所述溢流口流入第一水流通道;另一个竖直墙位于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一垂直隔墙之间的部分其底部向下延伸与所述集中分流井井底连接;斜向直墙、垂直隔墙和所述另一个竖直墙将所述集中分流井内部分成两个相互独立的空间,邻近所述第一进水口的空间形成所述初雨收集室,邻近所述第一出水口的空间形成所述后雨收集室。
[0016]优选地,所述翻板闸井内设置有一对第二竖直墙,分别由所述第二进水口延伸至出第二出水口,一对第二竖直墙的顶部高于所述一对第一竖直墙的顶部;一对第二竖直墙底部之间固定有第二水平隔墙,其顶部与所述出水管道和所述另一个雨水管道管底平接,第二水平隔墙与一对第二竖直墙围成所述第二水流通道;所述第二水平隔墙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垂直隔墙,第二垂直隔墙与所述一对第二竖直墙垂直布置,其顶部与第二水平隔墙的底面连接,其底部与所述翻板闸井井底连接;其中,所述一对第二竖直墙位于所述第二垂直隔墙与所述第二出水口之间的部分其底部向下延伸与翻板闸井井底连接;所述第二垂直隔墙、第二水平隔墙、一对第二竖直墙和翻板闸井井壁围成封闭腔室;所述一对第二竖直墙分别与相应侧的翻板闸井井壁围成两个相互连通的蓄水室。
[0017]优选地,每个所述蓄水室通过一根过水管道与所述后雨收集室连通,两根过水管道与后雨收集室连接的端口位于所述第一水流通道之外,并且其管底与所述第一竖直墙顶等高;所述封闭腔室的顶部设有由固定盖板封闭的开口 ;所述一对第二竖直墙上位于固定盖板的上方安装有转轴,所述翻板的中部与转轴铰接,使得翻板能够绕转轴转动。
[0018]优选地,分流装置包括:初雨分流井,其上设置有第一出水口和第一进水口,第一进水口与所述排水系统下游的一个雨水管道连通,初雨分流井的井底低于所述一个雨水管道管底;设置在初雨分流井内的所述初雨收集室,其顶部开有初雨进口,所述初雨进口处安装有第一活动盖板装置;设置在初雨分流井内的第一水流通道,由所述第一进水口延伸至所述第一出水口,其底部与所述一个雨水管道管底平接,所述初雨进口设置在第一水流通道底部;后雨分流井,其上设置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第二进水口通过第一出水管道与第一出水口连接,后雨分流井的井底低于所述一个雨水管道管底;设置在后雨分流井内的所述后雨收集室;设置在后雨分流井内的第二水流通道,由所述第二进水口延伸至所述第二出水口,其底部与所述第一出水管道管底平接;翻板闸井,其上设置有第三进水口和第三出水口,第三进水口通过第二出水管道与第二出水口连接,第三出水口通过另一个雨水管道与外部市政雨水管道排水系统的一个雨水检查井连通,翻板闸井的井底低于所述另一个雨水管道管底;设置在翻板闸井内的第三水流通道,由所述第三进水口延伸至所述第三出水口,其底部与所述第二出水管道和所述另一个雨水管道管底平接;设置在第三水流通道上的翻板,用来拦截流过第三水流通道的雨水,以便提高所述初雨收集室和后雨收集室的水位;与所述翻板连接的翻板驱动装置,用来驱动翻板关闭和打开。
[0019]优选地,所述初雨分流井内设置有一对第一竖直墙,分别由所述第一进水口延伸至第一出水口 ;一对第一竖直墙之间固定有第一水平隔墙,其顶部与所述一个雨水管道管底平接,第一水平隔墙与一对第一竖直墙围成所述第一水流通道;所述第一水平隔墙上开有所述初雨进口 ;所述第一水平隔墙、一对第一竖直墙、初雨分流井井壁和井底围成所述初雨收集室;所述后雨分流井内设置有一对第二竖直墙,分别由所述第二进水口延伸至第二出水口 ;一对第二竖直墙之间固定有第二水平隔墙,其底部与所述第一出水管道管底平接,第二水平隔墙与一对第二竖直墙围成所述第二水流通道;所述第二水平隔墙、一对第二竖直墙、后雨分流井井壁和井底围成所述后雨收集室;其中,一对第一竖直墙上开有溢流口,溢流口上安装有止回拍门,以便防止第一水流通道外部的雨水由所述溢流口流入第一水流通道。
[0020]优选地,所述翻板闸井内设置有一对第三竖直墙,分别由所述第三进水口延伸至出第三出水口,一对第三竖直墙的顶部高于所述一对第二竖直墙的顶部;一对第三竖直墙底部之间固定有第三水平隔墙,其顶部与所述第二出水管道和所述另一个雨水管道管底平接,第三水平隔墙与一对第三竖直墙围成所述第三水流通道;所述第三水平隔墙的下方设置有第三垂直隔墙,第三垂直隔墙与所述一对第三竖直墙垂直布置,其顶部与第三水平隔墙的底面连接,其底部与所述翻板闸井井底连接;其中,所述一对第三竖直墙位于所述第三垂直隔墙与所述第三出水口之间的部分其底部向下延伸与翻板闸井井底连接;所述第三垂直隔墙、第三水平隔墙、一对第三竖直墙和翻板闸井井壁围成封闭腔室;所述一对第三竖直墙分别与相应侧的翻板闸井井壁围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