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控农田地下水位的末级排水明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6259阅读:8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控农田地下水位的末级排水明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田排水技术领域,具体地说,一种可调控农田地下水位的末级排水明沟。



背景技术:

排水明沟是一种常见的农田水利工程配套设施,对排除田间多余水分、改善作物生长环境发挥重要作用。传统的排水明沟多为砖砌、浆砌石、混凝土及土质等单一结构,从排除田间积水效果来看,砖砌、浆砌石、混凝土沟道过水效果好,能在暴雨后迅速排除田面积水,但由于其沟壁对田间土壤进行阻隔,导致地下渍水不能排出;土质沟道对田面积水和田间渍水均有一定的排除效果,但是其易坍塌,水土流失较严重,农民对其进行修复的工作量较大。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排水明沟进行改进,以提供一种可排除农田渍水、对田间地下水位发挥调控作用的末级排水明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控农田地下水位的末级排水明沟,以达到有效排除农田渍水、对田间地下水位发挥调控作用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所述的可调控农田地下水位的末级排水明沟包括浆砌石沟壁1、浆砌石沟底2、干砌石沟壁3、壁槽4、底槽5、闸门6,所述的浆砌石沟壁1、浆砌石沟底2、干砌石沟壁3依次连接形成末级排水明沟,浆砌石沟壁1与干砌石沟壁3对称位置上设置有壁槽4,浆砌石沟壁1与干砌石沟壁3上的两个壁槽4通过设置在浆砌石沟底2上的底槽5连通,所述的闸门6安装在由浆砌石沟壁1、干砌石沟壁3上的两个壁槽4与底槽5形成的闸门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的浆砌石沟壁1与浆砌石沟底2均采用块石浆砌形成的无间隙墙体结构,且浆砌石沟壁1与浆砌石沟底2为一体砌筑结构,所述的干砌石沟壁3是采用块石干砌形成的带缝隙墙体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的浆砌石沟壁1、浆砌石沟底2、干砌石沟壁3依次连接形成末级排水明沟的断面呈梯形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的闸门6为矩形平板钢闸门,且末级排水明沟每隔20-30m设置一矩形平板钢闸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快速排除地表积水的同时,可有效排除农田渍水,降低地下水位。

2、本实用新型利用设置的简易钢闸门调节沟道水位,通过透水性好的干砌块石沟壁对田间地下水位进行调控,有效节约利用水资源。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易行,工程造价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断面图。

图中,1-浆砌石沟壁、2-浆砌石沟底、3-干砌石沟壁、4-壁槽、5-底槽、6-闸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可调控农田地下水位的末级排水明沟包括浆砌石沟壁1、浆砌石沟底2、干砌石沟壁3、壁槽4、底槽5、闸门6,所述的浆砌石沟壁1、浆砌石沟底2、干砌石沟壁3依次连接形成末级排水明沟,末级排水明沟的沟底宽度为30-50cm,边坡为1:0.3,沟道安全超高为8-10cm,沟深为60-80cm。所述的浆砌石沟壁1与浆砌石沟底2均采用块石浆砌形成的无间隙墙体结构,且浆砌石沟壁1与浆砌石沟底2为一体砌筑结构,所述的干砌石沟壁3是采用块石干砌形成的带缝隙墙体结构;所述的浆砌石沟壁1、浆砌石沟底2、干砌石沟壁3依次连接形成末级排水明沟的断面呈梯形结构。浆砌石沟壁1与干砌石沟壁3对称位置上设置有壁槽4,浆砌石沟壁1与干砌石沟壁3上的两个壁槽4通过设置在浆砌石沟底2上的底槽5连通,所述的闸门6安装在由浆砌石沟壁1、干砌石沟壁3上的两个壁槽4与底槽5形成的闸门槽内,所述的闸门6为矩形平板钢闸门,且末级排水明沟每隔20-30m设置一矩形平板钢闸门。

所述的可调控农田地下水位的末级排水明沟配套生产道路建设,浆砌石沟壁1靠路建设,采用块石浆砌形成浆砌石沟壁1与浆砌石沟底2,在保证过水能力的前提下可增加道路的稳定性;干砌石沟壁3靠田建设,干砌石沟壁3能增强农田土体通透性,便于排除农田渍水。末级排水明沟的长度控制在200-400m,每隔20-30m预留闸门槽,闸门槽内设置一简易矩形平板钢闸门,矩形平板钢闸门可以分段澭高沟道水位,水分可由干砌石沟壁3石块间的砌筑缝隙回灌至农田,实现水资源循环高效利用。

本实用新型在快速排除地表积水的同时,可有效排除农田渍水,降低地下水位;利用设置的简易钢闸门调节沟道水位,通过透水性好的干砌块石沟壁对田间地下水位进行调控,有效节约利用水资源;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易行,工程造价低的特点。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