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护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利水电工程边坡的防护系统。
背景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由于河道岸坡或结构基础受水流冲刷,带来边坡或结构不稳定可能出现边坡滑坡或结构垮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风险。由于冲刷部位均位于水下或结构基础隐蔽位置,且基础常为基岩或混凝土结构,采用常规结构和施工方法无法满足结构防冲及施工要求,因此,需研究新型防冲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水利水电工程边坡的防护系统,结构整体牢固,可以有效减少水体对边坡表面的渗透、冲刷、侵蚀和磨蚀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水利水电工程边坡的防护系统,包括地基,地基上端依次设有防渗层、吸能层、混凝土浇筑层和种植层,所述混凝土浇筑层内设置有若干根垂直设置的龙骨,龙骨下端依次穿过吸能层、防渗层与地基内的刚性编织网结构焊接,上端依次穿过混凝土浇筑层与种植层内的锁土网焊接,所述锁土网上固定安装有若干绿色植被种子网袋,所述混凝土浇筑层外缠绕有竹纤维编织层,竹纤维编织层外涂抹有防水层。
作为优选,所述锁土网两端通过锚钉加固,锚钉下端浇筑在混凝土浇筑层内。
作为优选,所述吸能层由吸能钢板以及填充在吸能钢板内的吸能材料构成。
作为优选,所述竹纤维编织层由竹质纤维带和内衬网格带均匀而连续的通过树脂胶液采用环、纵向平面缠绕的组合形式缠绕而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龙骨、刚性编织网结构以及锁土网将整个防护系统形成一个牢固稳定的结构,通过竹纤维编织层以及防水层的设计大大提高了整个系统的防水和耐腐蚀性能,防渗层的设计减少了水体对边坡表面的渗透,吸能层的设计可以缓冲外力对整个结构的冲击,从而延长了整个结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水利水电工程边坡的防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混凝土浇筑层、竹纤维编织层以及防水层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水利水电工程边坡的防护系统,包括地基1,地基1上端依次设有防渗层2、吸能层3、混凝土浇筑层4和种植层5,所述混凝土浇筑层4内设置有若干根垂直设置的龙骨7,龙骨7下端依次穿过吸能层3、防渗层2与地基1内的刚性编织网结构10焊接,上端依次穿过混凝土浇筑层4与种植层5内的锁土网6焊接,所述锁土网6上固定安装有若干绿色植被种子网袋,所述混凝土浇筑层4外缠绕有竹纤维编织层8,竹纤维编织层8外涂抹有防水层9。
所述锁土网6两端通过锚钉加固,锚钉下端浇筑在混凝土浇筑层4内。
所述吸能层3由吸能钢板以及填充在吸能钢板内的吸能材料构成。
所述竹纤维编织层8由竹质纤维带和内衬网格带均匀而连续的通过树脂胶液采用环、纵向平面缠绕的组合形式缠绕而成。
其中,所述树脂胶液为加填料改性脲醛树脂、酚醛树脂或其他具有耐久性的热固性树脂,所述种植层包括混凝土种植槽以及填充在混凝土种植槽内的种植土,混凝土种植槽与混凝土浇筑层4一体成型,且混凝土种植槽的外壁上也缠绕有竹纤维编织层,其竹纤维编织层上也涂抹有防水层,相邻两根龙骨之间通过加强筋相连,所述混凝土种植槽四周埋设有排水管,排水管与混凝土种植槽内相连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