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构建海绵城市的自然生态挡墙驳岸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2153阅读:1103来源:国知局
用于构建海绵城市的自然生态挡墙驳岸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涉及景观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构建海绵城市的自然生态挡墙驳岸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硬质性驳岸主要是针对雨水、城市污水、生活污水等形成的表面径流流向河道或湖泊而建,硬质性驳岸缺乏透气性及透水性,隔断了驳岸土体与其上部水体的交换及循环,存在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及施工成本大等弊端。自然生态驳岸以“回归自然”为改进点,通过结合各材料优点构建驳岸框架,并种植不同的水生植物,利用其生态修复功能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反馈机制,进行净化治理,以减轻坡面及坡脚的不稳定性,提高水体净化能力和时间效率,同时实现多种生物的共生与繁殖,达到良好的景观、生态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提供了一种用于构建海绵城市的自然生态挡墙驳岸结构,其主要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构建海绵城市的自然生态挡墙驳岸结构,其由堤坡段(A)、沿河床延伸的过渡段(B)及向河底延伸的斜坡段(C)组成,于堤坡段(A)与过渡段(B)的之间设有挡墙Ⅰ(D),于过渡段(B)与斜坡段(C)之间设有挡墙Ⅱ(E),于堤坡段(A)上填实有种植土层Ⅰ(13)、于过渡段(B)上填实有种植土层Ⅱ(7)、于斜坡段(C)上填实有种植土层Ⅲ(14);

其中,所述种植土层Ⅰ(13)上铺设有天然草皮层(8);

其中,沿种植土层Ⅱ(7)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有挺水开花水生植物种植带(11)、常绿挺水植物种植带(10)及漂浮水生植物种植带(12);

其中,沿种植土层Ⅲ(14)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有常绿挺水植物种植带(10)及水生草坪种植带(9)。

更进一步的说,所述挡墙Ⅰ(D)、挡墙Ⅱ(E)均由基层土方夯实层(1),设于基层土方夯实层(1)之上的碎石层(2)及设于碎石层(2)之上的钢筋混泥土基础垫层(3)构成,于钢筋混泥土基础垫层(3)上设有不锈钢丝网,于不锈钢丝网上设有石笼网格(5)且石笼网格(5)中穿入有固定钢筋(4),所述固定钢筋(4)低位的自由端埋入钢筋混泥土基础垫层(3)内,于石笼网格(5)内填满有毛石块(6)。

更进一步的说,所述固定钢筋(4)的直径为25mm且钢筋的间距500mm。

更进一步的说,所述碎石层(2)的厚度为200mm,所述钢筋混泥土基础垫层(3)的厚度为200mm。

更进一步的说,所述过渡段(B)与斜坡段(C)之间填实有天然景石(16),所过渡段(B)与挡墙Ⅰ(D)结合部嵌入有卵石层(15),沿种植土层Ⅱ(7)的延伸方向依次设有挺水开花水生植物种植带(11)、水生草坪种植带(9)及常绿挺水植物种植带(10),沿种植土层Ⅲ(14)的延伸方向依次设有常绿挺水植物种植带(10)及漂浮水生植物种植带(12)。

本实用的有益效果是:将传统单一的硬质驳岸、造价高、时间长、施工安全风险较大等方法进行生态改变,根据近自然的生态原理,采用石笼透水性墙体等群体相互通过、渗透过滤的创新手法,对于缓解各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遇到的内涝问题及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用于构建海绵城市的自然生态挡墙驳岸结构的结构图。

图2为实施例2中另一种用于构建海绵城市的自然生态挡墙驳岸结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

实用例1:

参见图1,用于构建海绵城市的自然生态挡墙驳岸结构,其由堤坡段A、沿河床延伸的过渡段B及向河底延伸的斜坡段C组成,于堤坡段A与过渡段B的之间设有挡墙ⅠD,于过渡段B与斜坡段C之间设有挡墙ⅡE,于堤坡段A上填实有种植土层Ⅰ13、于过渡段B上填实有种植土层Ⅱ7、于斜坡段E上填实有种植土层Ⅲ14;其中,所述种植土层Ⅰ13上铺设有天然草皮层8;其中,沿种植土层Ⅱ7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有挺水开花水生植物种植带11、常绿挺水植物种植带10及漂浮水生植物种植带12;其中,沿种植土层Ⅲ14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有常绿挺水植物种植带10及水生草坪种植带9。

下面描述一下挡墙的结构,挡墙ⅠD、挡墙ⅡE均由基层土方夯实层1,设于基层土方夯实层1之上的碎石层2,设于碎石层2之上的钢筋混泥土基础垫层3构成,于钢筋混泥土基础垫层3上设有不锈钢丝网,于不锈钢丝网上设有石笼网格5且石笼网格5中穿入有固定钢筋4,固定钢筋4低位的自由端埋入钢筋混泥土基础垫层3内,于石笼网格5内填满有毛石块6。

作为优选的,固定钢筋4的直径25mm且钢筋的间距为500mm。

作为优选的,所述碎石层2的厚度为200mm,所述钢筋混泥土基础垫层3的厚度为200mm。

采用石笼透水性墙体构成的自然生态驳岸可起到相互渗透过滤的效果,对于缓解各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遇到的内涝问题及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例2:

参见图2,用于构建海绵城市的自然生态挡墙驳岸结构,其由堤坡段A、沿河床延伸的过渡段B及向河底延伸的斜坡段C组成,过渡段B与斜坡段C之间填实有天然景石16,天然景石16可减少风浪反冲,减少水土流失,过渡段B与挡墙ⅠD的结合部嵌入有卵石层15,沿种植土层Ⅱ的延伸方向上依次设有挺水开花水生植物种植带11、水生草坪种植带9及常绿挺水植物种植带10,沿种植土层Ⅲ14的延伸方向依次设有常绿挺水植物种植带10及漂浮水生植物种植带12。

下面描述一下挡墙ⅠD的结构,挡墙ⅠD由基层土方夯实层1,设于基层土方夯实层1之上的碎石层2,设于碎石层2之上的钢筋混泥土基础垫层3构成,于钢筋混泥土基础垫层3上设有不锈钢丝网,于不锈钢丝网上设有石笼网格5且石笼网格5中穿入有固定钢筋4,固定钢筋4低位的自由端埋入钢筋混泥土基础垫层3内,于石笼网格5内填满有毛石块6。

作为优选的,固定钢筋4的直径为25mm且钢筋的间距为500mm。

作为优选的,碎石层2的厚度为200mm,钢筋混泥土基础垫层3的厚度为200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属于本实用原理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的原理的前提下进行的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