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水组合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6372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创造属于城建环保设施,主要涉及一种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水的组合系统。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中重要的举措之一就是增加地表水的下渗量与滞留量。如何增加地表水的下渗量与滞留量,同时不污染原有地下水得到重视。目前,砾石桩和地下渗井是增加地表水下渗量和滞留量的主要设备之一。但是,前者存在下渗量小、调蓄能力小、排涝效果不明显的缺点;后者虽增加了地表水下渗量,但水净化效果较差,存在地下水被污染的潜在危机,且地下渗井易堵塞,使用寿命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满足雨水下渗过程中的滞留、储蓄、净化、使用、排出的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水组合系统,达到结构简单,投资少、易于推广、作业效果好的目的。

本发明创造的基本设计是:在路面透水装置下方设置蓄水装置,所述蓄水装置由桶体及从上至下依次配装在桶体内的砾卵石上渗流层、粗砂上滞流层、细砂净化层、粗砂下滞流层和砾卵石下渗流层构成;导水管的入水端与桶体底部连接,导水管的出水端与蓄水池上部连接;在井管内分别设置水净化装置、后出水管和潜水泵,所述后出水管与潜水泵连通,所述水净化装置包括PVC管或钢管、上盖板、陶粒贴砾层、封堵底板及钢筋筒体,在PVC管或钢管外壁面上从内至外依次粘贴粒径尺寸逐渐减小的陶粒贴砾层,在所述陶粒贴砾层外部上包容配装钢筋筒体,在所述PVC管或钢管、陶粒贴砾层和钢筋筒体上端部和下端部上分别固装上盖板和封堵底板,在所述PVC管或钢管管壁上、位于陶粒贴砾层包容的管臂部位处设有通孔,所述PVC管或钢管的进水端与蓄水池出水口连通,在所述蓄水池上连通安装前出水管,至此构成一种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水组合系统。

本发明创造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量与滞留量,同时对水质进行了净化,具备一定的调洪防涝的能力。本系统结构新颖、合理、简单,使用可靠,渗透性和滤水性好,耐腐蚀,使用寿命长,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水组合系统总体配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件号说明:

1、路面透水装置、2、砾卵石上渗流层、3、粗砂上滞流层、4、细砂净化层、5、前出水管、6、PVC管或钢管、7、水净化装置、8、上盖板、9、后出水管、10、通孔、11、陶粒贴砾层、12、井管、13、潜水泵、14、封堵底板、15、钢筋筒体、16、蓄水池、17、导水管、18、蓄水装置、19、桶体、20、粗砂下滞流层、21、砾卵石下渗流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创造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一种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水组合系统,在路面透水装置1下方设置蓄水装置18,所述蓄水装置18由桶体19及从上至下依次配装在桶体19内的砾卵石上渗流层2、粗砂上滞流层3、细砂净化层4、粗砂下滞流层20和砾卵石下渗流层21构成;导水管17的入水端与桶体19底部连接,导水管17的出水端与蓄水池16上部连接;在井管12内分别设置水净化装置7、后出水管9和潜水泵13,所述后出水管9与潜水泵13连通,所述水净化装置7包括PVC管或钢管6、上盖板8、陶粒贴砾层11、封堵底板14及钢筋筒体15,在PVC管或钢管6外壁面上从内至外依次粘贴粒径尺寸逐渐减小的陶粒贴砾层11,在所述陶粒贴砾层11外部上包容配装钢筋筒体15,在所述PVC管或钢管6、陶粒贴砾层11和钢筋筒体15上端部和下端部上分别固装上盖板8和封堵底板14,在所述PVC管或钢管6管壁上、位于陶粒贴砾层11包容的管臂部位处设有通孔10,所述PVC管或钢管6的进水端与蓄水池16出水口连通,在所述蓄水池16上连通安装前出水管5。所述粒径尺寸逐渐减小的陶粒贴砾层11中每种粒径尺寸的层厚度为10-30cm。在所述PVC管或钢管6管臂上的通孔10总面积与PVC管或钢管6管壁总面积比的孔隙率为13-25%。所述通孔10包括横条缝式通孔、或竖条缝式通孔、或圆孔、或椭圆孔、或多边形通孔。

作业时,雨水从路面透水装置1进入蓄水装置18内,依次经砾卵石上渗流层2、粗砂上滞流层3、细砂净化层4、粗砂下滞流层20和砾卵石下渗流层21的纵向下渗处理后,由导水管17送入蓄水池16内,此时,可用前出水管5将水输出后使用;也可将蓄水池16内的水体从PVC管或钢管送入到水净化装置7中,经通孔10进入陶粒贴砾层11内,通过横向过滤处理后从钢筋筒体15侧部排入到井管12内后,净水或进入地下含水层内蓄存,或由潜水泵13抽取从后出水管9输出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