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井井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0257阅读:1104来源:国知局
检查井井盖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检查井井盖。



背景技术:

现有的井盖和井圈支架通过铰接或销接形成可开合的连接。但现有技术中,铰轴或销轴裸露在盖体和井圈外,一则容易在风雨侵蚀的作用下锈蚀损坏,二则容易遭到破坏从而导致盖体丢失。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预制的检查井井盖,能够解决上述盖体丢失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检查井井盖,包括井圈、盖体和连接装置,所述盖体通过连接装置与所述井圈连接,所述连接装置设置于所述盖体底面与所述井圈围成的空间内。

上述检查井井盖,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杆、设置于盖体底面的轴座和设置所述井圈上的卡位圈;所述连接杆一端通过销轴安装在所述轴座上,另一端穿过所述卡位圈;所述连接杆穿过卡位圈的一端为径向大于所述卡位圈内径的膨大端。

上述检查井井盖,所述卡位圈设置于所述井圈远离所述盖体的一侧。

上述检查井井盖,所述盖体朝向所述井圈的一侧上设置有加强筋。

上述检查井井盖,所述盖体上设置有带有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开口小于所述容纳腔的内部,所述开口设置在盖体上背离所述井圈的一侧。

上述检查井井盖,所述井圈内部设有伸向所述井圈中线的承接沿。

上述检查井井盖,所述卡位圈设置在所述承接沿上远离所述盖体的一侧。

上述检查井井盖,所述井圈外周设置有向远离井圈中心的安装沿,所述安装沿上设置有安装通孔。

上述检查井井盖,所述盖体直接搭放在承接沿上。

上述检查井井盖,所述安装通孔为长条状通孔或圆形通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连接装置设置在所述盖体与井圈内部,盖体盖上井圈后,外部风雨很少能够侵蚀到连接装置,并且也能够避免从外部对连接装置造成破坏从而避免出现丢失盖体的情况;

2、盖体直接搭放在承接沿上,无需在承接沿上设置橡胶圈,减少车辆轧过盖体时因盖体受压产生与承接沿突然接触脱离产生的噪音和振动(在先井圈的承接沿与盖体之间设置有弹性橡胶圈,容易产生振动问题);

3、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盖体与井圈能够以更大距离分开,有助于人工对井内情况进行操作;

4、卡位圈设置在井圈远离盖体的一侧,能够保证承接沿面向所述盖体的一侧平整;

5、加强筋保证盖体强度,能够承担较重的压力;

6、盖体上的容纳腔便于从外侧利用工具伸入,从而将盖体从井圈抬起;

7、容纳腔与井圈一侧不相通,能够保证积水杂物不会由开口落入井圈,对井内物品造损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检查井盖体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检查井盖体的仰视图。

图3是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井圈的俯视图。

图6是图5中BB方向的剖面图。

图7是图6中所示井圈的仰视图。

上述附图中,1、盖体;2、井圈;3、连接杆;4、轴座;5、卡位圈;6、承接沿;7、安装通孔;8、加强筋;9、容纳腔;10、开口;11、安装沿;301、销轴;302、膨大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检查井井盖,包括井圈2、盖体1和连接装置,所述盖体1通过连接装置与所述井圈2连接,所述连接装置设置于所述盖体1底面与所述井圈2围成的空间内。连接装置设置在所述盖体1与井圈2内部,盖体1盖上井圈2后,外部风雨很少能够侵蚀到连接装置,并且也能够避免从外部对连接装置造成破坏从而避免出现丢失盖体1的情况。

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杆3、设置于盖体1底面的轴座4和设置所述井圈2上的卡位圈5;所述连接杆3一端通过销轴301安装在所述轴座4上,另一端穿过所述卡位圈5;所述连接杆3穿过卡位圈5的一端为径向大于所述卡位圈5内径的膨大端302。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盖体1与井圈2能够以更大距离分开,有助于人工对井内情况进行操作。

如图5-7所示,卡位圈5设置在井圈2远离盖体1的一侧,能够保证承接沿6面向所述盖体1的一侧平整。所述井圈2内部设有伸向所述井圈2中线的承接沿6。所述卡位圈5设置在所述承接沿6上远离所述盖体1的一侧。所述盖体1直接搭放在承接沿6上,无需在承接沿6上设置橡胶圈,减少车辆轧过盖体1时因盖体1受压产生与承接沿6突然接触脱离产生的噪音和振动(在先井圈2的承接沿6与盖体1之间设置有弹性橡胶圈,容易产生振动问题)。所述井圈2外周设置有向远离井圈2中心的安装沿11,所述安装沿11上设置有安装通孔7。使用时通过螺栓穿过安装通孔7将井圈2固定在井身或地面上。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通孔7为有弧度的长条状通孔,更加适宜固定,当然,也可根据需要将该安装通孔7设计为圆形通孔。

盖体1朝向所述井圈2的一侧上设置有加强筋8,保证盖体1强度,能够承担较重的压力。所述盖体1上设置有带有开口10的容纳腔9,所述开口10小于所述容纳腔9的内部,所述开口10设置在盖体1上背离所述井圈2的一侧。盖体1上的容纳腔9便于从外侧利用工具伸入,从而将盖体1从井圈2抬起。容纳腔9与井圈2一侧不相通,能够保证积水杂物不会由开口10落入井圈2,对井内物品造损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