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护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5637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震护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地加固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抗震护坡装置。



背景技术:

护坡是用于固定坡面土壤以防止土质流失的养护装置。现有技术中常使用浆砌石覆盖坡面或直接用混凝土浇筑坡面,以固定土壤;但是,现有技术的护坡仅覆盖在坡面表面,当遭遇到地震等地质灾害时,护坡容易松动剥离,养护十分困难。因此希望能够提出一种能够抗震的护坡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抗震护坡装置,用以实现通过加固护坡以增强护坡装置的抗震性能。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抗震护坡装置,包括,阻挡部、连接部和固定部;所述阻挡部包括挡板,所述挡板竖立设置于装置前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挡板平行设置,所述固定板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挡板相连接;所述连接部的高度不超过所述挡板高度的1/2,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挡板的一端向上凸出形成装配沿,所述装配沿的高度不超过所述挡板高度的1/2。

可选的,所述连接部至少有2个,任意两个所述连接部之间相互平行。

可选的,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连接孔。

可选的,所述连接孔设置于所述装配沿下方。

可选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挡板的连接处,及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固定板的连接处均设置倒角。

可选的,所述挡板正面表面设置有凹陷的纹路,所述纹路的宽度至少为2cm,深度至少为1cm。

可选的,所述固定板的高度不超过所述挡板高度的1/2。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护坡装置暴露在外部的阻挡部1通过连接部2连接至深埋于碎石中的固定部3,同现有的覆盖式护坡相比,在发生地震等地质灾害时,阻挡部1不易发生位移,使得装置整体及装配体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抗震护坡装置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抗震护坡装置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抗震护坡装置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抗震护坡装置的实施例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抗震护坡装置的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抗震护坡装置的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抗震护坡装置的实施例的侧视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抗震护坡装置的实施例,包括,阻挡部1、连接部2和固定部3;所述阻挡部1包括挡板11,所述挡板11竖立设置于装置前部;所述固定部3包括固定板31,所述固定板31与所述挡板11平行设置,所述固定板31通过所述连接部2与所述挡板11相连接;所述连接部2的高度不超过所述挡板11高度的1/2,所述连接部2靠近所述挡板11的一端向上凸出形成装配沿21,所述装配沿21的高度不超过所述挡板高度的1/2。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抗震护坡装置的实施例的装配示意图。参考图4,如图所示,在进行装配时,将多个本装置分层依次叠放,位于上方装置的挡板11贴合于位于下方的装置的装配沿21上,以便于定位。每层装置装配完毕后,向装置内及装置周围填充碎石,以起到固定作用。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同现有的覆盖式护坡相比,本实施例公开的护坡装置暴露在外部的阻挡部1通过连接部2连接至深埋于碎石中的固定部3,在发生地震等地质灾害时,阻挡部1不易发生位移,使得装置整体及装配体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2至少有2个,任意两个所述连接部2之间相互平行。单一的连接部2不足以提供足够的强度,当发生地震时,连接部2与固定板31,或连接部2与挡板11之间可能发生断裂;因此,采用复数个连接部2平行设置的方式来进一步增加装置整体的强度。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连接孔23;对齐后,位于同一层的相邻装置之间通过所述连接孔23进行连接。为了进一步加强装配后装配体的整体强度,进一步设置了连接孔23;在装配完成后,将位于同一层的连接孔23通过连接件相互连接,使装配体构成一个整体,以进一步提高装配体的强度。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孔23设置于所述装配沿21下方。由于装配沿凸出连接部2之外,因此装配沿21所在部分是连接部2宽度最大也是最为坚固的部分,所以在此处设置连接孔23可以避免因连接孔23的受力导致连接部2因强度不足而发生开裂。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2与所述挡板11的连接处,及所述连接部2与所述固定板31的连接处均设置倒角;通过设置倒角,可以增强连接部2与挡板11及固定板31连接点的强度。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挡板11正面表面设置有凹陷的纹路,所述纹路的宽度至少为2cm,深度至少为1cm。所述纹路的功能一方面是装饰,另一方面,所述纹路还可以作为蛙类等两栖动物的攀爬阶梯,以及大部分水生生物产卵的附着点。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31的高度不超过所述挡板11高度的1/2。所述固定板31的功能是为挡板11提供固定点,只要能够保证在碎石的压力下固定板31不会随意移动即可;而固定板31过高会导致装置体积过大,对装配造成一定困难。因此需要控制固定板31的尺寸。当然,固定板31也不宜过小,其高度一般不应低于所述挡板11高度的1/3,否则可能导致固定不稳。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