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建筑桩。
背景技术:
土木工程建设中,强夯法、重锤夯实法,或采用重锤夯击形成碎砖桩、渣土桩是地基处理的常用方法,这些地基处理方法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强烈震动,对相邻建筑物及居住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相邻建筑物开裂、墙皮脱落时有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建筑桩。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建筑桩,该建筑桩包括桩体、以及位于该桩体底部的第一锥形桩头和第二锥形桩头,该第一锥形桩头位于该桩体底部第一侧,该第二锥形桩头位于该桩体第二侧,该建筑桩内设有从该桩体内插入至该第一锥形桩头的第一钢柱、以及从该桩体内插入至该第二锥形桩头内的第二钢柱,该桩体内还设有位于该第一钢柱和第二钢柱之间、与该第一钢柱和第二钢柱平行设置的第三钢柱和第四钢柱,该桩体顶端设有同时与该第一钢柱、第二钢柱、第三钢柱和第四钢柱顶端固定连接的第一水平应力钢板,该桩体顶端还设有位于该第一水平应力钢板上方并与该第一水平应力钢板抵接的第一减震垫,该第一锥形桩头内设有与该第一钢柱底端固定连接的第二水平应力钢板,该第一锥形桩头内还设有位于该第二水平应力钢板下方并与该第二水平应力钢板抵接的第二减震垫,该第二锥形桩头内设有与该第二钢柱底端固定连接的第三水平应力钢板,该第二锥形桩头内还设有位于该第三水平应力钢板下方并与该第三水平应力钢板抵接的第三减震垫。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建筑桩中,该桩体底部设有同时与该第三钢柱和第四钢柱底端固定连接的第四水平应力钢板。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建筑桩中,该桩体内还设有环绕于该第一钢柱、第二钢柱、第三钢柱和第四钢柱外围的环形减震垫。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建筑桩中,该第一减震垫为防腐橡胶材料制成的第一防腐橡胶减震垫,该第二减震垫为防腐橡胶材料制成的第二防腐橡胶减震垫,该第三减震垫为防腐橡胶材料制成的第三防腐橡胶减震垫,该环形减震垫为防腐橡胶材料制成的环形防腐橡胶减震垫。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建筑桩中,该桩体第一侧边下部设有防止该建筑桩下沉的第一挡板,该第一挡板内设有与该第一钢柱连接的第五钢条,该桩体第二侧边下部设有防止该建筑桩下沉的第二挡板,该第二挡板内设有与该第二钢柱连接的第六钢条。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桩,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桩时,在使用重锤向下强夯建筑桩时,第一减震垫、第二减震垫、第三减震垫可有效减轻该建筑桩的震动,减少建筑桩打桩过程中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建筑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桩第一实施例中,该建筑桩1包括桩体2、以及位于该桩体2底部的第一锥形桩头3和第二锥形桩头4,该第一锥形桩头3位于该桩体2底部第一侧,该第二锥形桩头4位于该桩体2第二侧,该建筑桩1内设有从该桩体2内插入至该第一锥形桩头3的第一钢柱5、以及从该桩体2内插入至该第二锥形桩头4内的第二钢柱6,该桩体2内还设有位于该第一钢柱5和第二钢柱6之间、与该第一钢柱5和第二钢柱6平行设置的第三钢柱7和第四钢柱8,该桩体2顶端设有同时与该第一钢柱5、第二钢柱6、第三钢柱7和第四钢柱8顶端固定连接的第一水平应力钢板9,该桩体2顶端还设有位于该第一水平应力钢板9上方并与该第一水平应力钢板9抵接的第一减震垫10,该第一锥形桩头3内设有与该第一钢柱5底端固定连接的第二水平应力钢板11,该第一锥形桩头3内还设有位于该第二水平应力钢板11下方并与该第二水平应力钢板11抵接的第二减震垫12,该第二锥形桩头4内设有与该第二钢柱6底端固定连接的第三水平应力钢板13,该第二锥形桩头4内还设有位于该第三水平应力钢板13下方并与该第三水平应力钢板13抵接的第三减震垫14。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桩1时,在使用重锤向下强夯建筑桩1时,第一减震垫10、第二减震垫12、第三减震垫14可有效减轻该建筑桩1的震动,减少建筑桩1打桩过程中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
优选的,第一钢柱5、第二钢柱6、第三钢柱7和第四钢柱8之间通过复数根钢条或钢丝进行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该桩体2底部设有同时与该第三钢柱7和第四钢柱8底端固定连接的第四水平应力钢板15。
进一步的,该桩体2内还设有环绕于该第一钢柱5、第二钢柱6、第三钢柱7和第四钢柱8外围的环形减震垫20。
进一步的,该第一减震垫10为防腐橡胶材料制成的第一防腐橡胶减震垫,该第二减震垫12为防腐橡胶材料制成的第二防腐橡胶减震垫,该第三减震垫14为防腐橡胶材料制成的第三防腐橡胶减震垫,该环形减震垫20为防腐橡胶材料制成的环形防腐橡胶减震垫。
进一步的,为防止建筑桩1下沉,该桩体2第一侧边下部设有防止该建筑桩1下沉的第一挡板16,该第一挡板16内设有与该第一钢柱5连接的第五钢条18,该桩体2第二侧边下部设有防止该建筑桩1下沉的第二挡板17,该第二挡板17内设有与该第二钢柱6连接的第六钢条19。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