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除味防虫马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2080阅读:695来源:国知局
新型除味防虫马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除味防虫马桶。



背景技术:

目前的马桶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

1、人们蹲在马桶上大便时,由于大便排放到马桶内会冒出热的汽体,这些热的汽体不仅会吸附在人的屁股上,而且从缝隙跑出的汽体会使整个厕所变的臭气熏天。

2、马桶上的储水箱的盖子密封不严,经常会有小虫子爬进去在里面产卵,很不卫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除味防虫马桶,它不仅能在人们大便时除味,而且还能防止滋生虫卵和细菌。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除味防虫马桶,它包括马桶体,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二级水箱和除味盒,所述二级水箱包括进气口I、出气口I、进水口、出水口和设置在内部的浮球阀,所述出水口与所述马桶体的水箱连通,所述进水口与自来水管连通;

所述除味盒内部设置有除味腔室和增香腔室,所述除味腔室内放置有除味材料,在所述增香腔室内放置有增香剂;在除味盒上设置有进气口II、进气口III和出气口II;所述进气口II的末端分两条支路,一支路与所述除味腔室连通,另一支路与所述增香腔室连通,且在每个支路上设置有一个单通阀;与所述除味腔室连通的支路上的单通阀通向除味腔室,与所述增香腔室连通的支路上的单通阀通向进气口II;所述进气口III连通增香腔室和二级水箱的出气口I,所述出气口II连通除味腔室和二级水箱的进气口I;

在所述马桶体座圈内侧设置有若干个吸气孔,所述吸气孔通过管道与所述进气口II连接;

在所述二级水箱的出水口处设置有开关阀。

优选的,所述除味腔室和增香腔室分别通过密封盖板密封,所述密封盖板通过螺钉固定在除味盒上。

优选的,所述除味材料为活性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通过设置二级水箱,平时将水储存在二级水箱中,马桶体的水箱保持干燥,不会招惹小虫等进入产卵和滋生细菌;除味盒的设计不仅能将吸收的汽体中的臭味除去,而且在将气体放出时还能增加香味,保证了卫生间的空气清新;人在大便过程中吸气孔进行吸气,可防止大便挥发的热气吸附到屁股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钥匙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除味盒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马桶体1、水箱11、吸气孔12、二级水箱2、进水口23、出水口24、除味盒3、单通阀4、单通阀4′、除味腔室31、增香腔室32、进气口II 33、进气口III 34、出气口II 3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包括马桶体1、二级水箱2和除味盒3,所述二级水箱2包括进气口I、出气口I、进水口23、出水口24和设置在内部的浮球阀,二级水箱2为密封的,安装时固定在马桶体1的水箱11的上方。所述出水口24与所述马桶体1的水箱11连通,所述进水口23与自来水管连通。

所述除味盒3内部设置有除味腔室31和增香腔室32,所述除味腔室31内放置有除味材料,优选的,所述除味材料为活性炭。在所述增香腔室32内放置有增香剂。在除味盒3上设置有进气口II 33、进气口III 34和出气口II 35。所述进气口II 33的末端分两条支路,一支路与所述除味腔室31连通,另一支路与所述增香腔室32连通,且在每个支路上设置有一个单通阀。与所述除味腔室31连通的支路上的单通阀4通向除味腔室,与所述增香腔室32连通的支路上的单通阀4′通向进气口II 34;所述进气口III 34连通增香腔室32和二级水箱2的出气口I,所述出气口II 35连通除味腔室31和二级水箱2的进气口I。在所述马桶体1座圈内侧设置有若干个吸气孔12,所述吸气孔12通过管道与所述进气口II 34连接。在所述二级水箱2的出水口24处设置有开关阀。优选的,开关阀采用手动阀门。

所述除味腔室31和增香腔室32分别通过密封盖板密封,所述密封盖板通过螺钉固定在除味盒3上。这样可以方便更换除味材料和增香剂。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正常状态下,二级水箱内满水,马桶体1的水箱内无水。在大便前,打开开关阀,二级水箱内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向马桶体水箱11,同时,二级水箱内产生负压,吸气孔12吸气,通过除味腔室31后进入二级水箱,在经过除味腔室31时除味。等二级水箱内的水完全流入马桶体1的水箱内后,按下马桶体的放水按钮进行放水。二级水箱内的水没有后浮球阀控制往里灌水,水在进入的同时将二级水箱内的气体经过增香腔室22和吸气孔12排出。

以上所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