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河弯上设置高堆石坝的枢纽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5131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在河弯上设置高堆石坝的枢纽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枢纽布置结构,属于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高堆石坝作为一种坝型常被采用,其枢纽建筑物常按“截弯取直”的原则布置,即利用河弯凸岸布置泄水、引水发电建筑物。而对于堆石坝的布置,传统主要考虑河弯处两岸地形不对称,大坝受力及变形不均匀,常将高堆石坝布置在河弯上游的直线河段上。

高堆石坝布置在直线河段上,致使其余建筑物轴线较长,从而增大了枢纽建筑物直接投资,因此,有必要针对堆石坝工程选择更为合适的枢纽布置模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河弯上设置高堆石坝的枢纽布置结构,以解决现有河道枢纽投资偏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拟采用这样一种在河弯上设置高堆石坝的枢纽布置结构,包括高堆石坝,高堆石坝指坝高100m以上的心墙堆石坝、面板堆石坝或其它以土石材料为主填筑的当地材料坝,高堆石坝设置于河道的河湾上,泄洪系统和引水发电系统设置于河湾凸岸,二者的进水口布置在河弯上游、出水口布置在河弯下游。

前述枢纽布置结构中,在满足枢纽各建筑物布置条件及对工程地质要求的情况下,适当调整泄洪、引水系统轴线,使泄洪系统的轴线与高堆石坝的轴线垂直或接近垂直,以获得最短线路长度;

前述枢纽布置结构中,引水发电系统的轴线与高堆石坝的轴线垂直,以获得最短线路长度;

前述枢纽布置结构中,高堆石坝与河道的陡峻岸坡之间还设置有接触剪切带和增模碾压区,接触剪切带为设置于高堆石坝与陡峻岸坡之间的高塑性接触黏土,增模碾压区设置于接触剪切带的外侧,优化坝料级配、坝体分区、施工分期、填筑标准等工程措施,解决因不对称河弯地形导致的高堆石坝应力变形的不协调问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主要优点有:

(1)枢纽布置型式简单,适用性强,泄洪、引水系统线路短,可节约工程量、缩短工期、降低造价,经济性更好。

(2)泄洪系统出口与下游河道夹角小,水流归槽平顺,消能防冲布置更优。

(3)泄洪系统布置方式更加灵活,可在凸岸布置开敞式溢洪道,降低泄洪系统运行风险。

(4)解决了不对称陡峻岸坡可能导致的高堆石坝应力变形的不协调问题,所采用的工程措施,在技术上可行。

附图说明

图1是高堆石坝枢纽布置图;

图2是不对称河谷地形/陡峻岸坡处高堆石坝及河道的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5为传统的堆石坝,6为传统的泄洪系统布置轴线,7为传统的引水发电系统布置轴线,9为不对称河谷,13为坝顶,14为施工分期(超填,预沉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

参照附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在河弯上设置高堆石坝的枢纽布置结构,包括高堆石坝1,高堆石坝1设置于河道2的河湾上,泄洪系统3和引水发电系统4设置于河湾凸岸,二者的进水口布置在河弯上游、出水口布置在河弯下游,在满足枢纽各建筑物布置条件及对工程地质要求的情况下,适当调整泄洪、引水系统轴线,使泄洪系统3和引水发电系统4的轴线与高堆石坝1的轴线垂直或接近垂直,高堆石坝1与河道2的陡峻岸坡21之间还设置有接触剪切带11和增模碾压区12,接触剪切带11为设置于高堆石坝1与陡峻岸坡21之间的高塑性接触黏土,增模碾压区12设置于接触剪切带11的外侧。

所述枢纽布置结构已在西藏澜沧江如美水电站工程中进行了验证,与传统堆石坝布置的主要工程量对比见下表1。

表1西藏澜沧江如美水电站工程中高堆石坝枢纽布置与传统枢纽布置主要工程量对比表

由上表可知,本技术的溢洪道、泄洪洞和放空洞的长度大大缩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