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3158阅读:1173来源:国知局
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水资源回收再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水资源短缺已成各国发展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近年来,我国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雨水作为最直接、最经济的水资源,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紧缺,缓解城市水危机和改善城市水环境的有效措施。当前城市缺少对雨水的有效利用,大量的雨水通过排水管道直接进入城市排污管网系统,不仅加大了城市管网以及污水处理的压力,而且使宝贵的雨水资源大量流失,造成了水资源的极大浪费,除此之外,每年雨季有大量的雨水导致城市发生内涝,由于城市中的道路地势较低,雨水大部分会汇集到道路上,再由道路上的排水设施排走,因此采取措施将城市雨水资源化,首先将道路上的雨水进行收集再利用,达到循环利用水能源的目的,不仅可以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缓解城市内涝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城市雨水进行有效利用的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路缘石,路缘石上开设有连通其外侧面到内侧面且向下倾斜的通水孔,通水孔的外侧开口高于路面,通水孔的内侧开口通过向下倾斜的管道与集水井相连通;集水井的顶部设有井盖,集水井中插设有可升降的汲水管,并且汲水管的底部固设有浮块,汲水管的顶部从设在井盖上的插孔穿出至井外。

进一步的,所述通水孔的左侧开口中设有滤网,并且滤网的外侧还设有封盖。

进一步的,每个路缘石上开设一个或多个通水孔;多个依次相连的路缘石上的通水孔分别通过相应的管道连通至同一个集水井。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利用固定在道路两旁的路缘石,通过在路缘石上开设高于路面的通水孔作为道路上雨水收集的入口,当雨量较大,现有的排水设施难以快速的将雨水排走时,雨水就可以通过通水孔排入集水井中,因此减轻了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集水井中的雨水可以留待天气晴好时抽取出来,作为城市道路两侧的绿化带的灌溉使用,实现了城市雨水的资源化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路缘石,2、通水孔,3、管道,4、集水井,5、汲水管,6、浮块,7、滤网,8、封盖,9、井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路缘石1,图中,路缘石1的左侧为道路,路缘石1的右侧为人行通道,道路的路面低于人行通道,路缘石1靠近道路的侧面为外侧面,路缘石1靠近人行通道的侧面为内侧面。路缘石1上开设有连通其外侧面到内侧面且向下倾斜的通水孔2,通水孔2的外侧开口高于道路的路面,通水孔2的内侧开口通过向下倾斜的管道3与集水井4相连通;当道路上的雨量较小时,雨水直接由道路上的排水设施排走,只有当道路上的雨量较大时,雨水才能经通水孔2和管道3流入集水井4中,既能减轻排水设施的负担,又能收集再利用大量的雨水。每个路缘石1上开设一个或多个通水孔;多个依次相连的路缘石1上的通水孔分别通过相应的管道连通至同一个集水井,集水井可利用预制的水泥井道,根据道路的长度以及集水井的体积,集水井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集水井4的顶部设有井盖9,集水井4中插设有可升降的汲水管5,并且汲水管5的底部固设有浮块6,汲水管5的顶部从设在井盖9上的插孔穿出至井外。定期掀开井盖9,可对集水井4中沉积的泥沙进行清理,汲水管5采用质量较轻的塑料管,其底部设置可浮在水面上的浮块6,例如常见的木块、塑料板或泡沫板等,使得汲水管5浮在水面上,并可随水面升降而上下浮动,这样在井外,通过汲水管5伸出井外的长度可判断集水井4中水面的高低,也即井中水量的多少,同时浮块6及汲水管5的自重,也可以保证汲水管5的底端始终插在水中,当需要对绿化带进行灌溉或对道路进行喷水降尘时,可在汲水管5的外管口外接水泵,将集水井4中的雨水抽取出来再利用。

通水孔2的左侧开口中设有滤网7,并且滤网7的外侧还设有封盖8。滤网7可在道路雨水进入集水井4时,对雨水进行初步的过滤,过滤掉体积较大的颗粒杂质和树枝等,封盖8可在不下雨时堵住通水孔2,以防止杂物和昆虫等进入集水井4。

本实用新型利用固定在道路两旁的路缘石,通过在路缘石上开设高于路面的通水孔作为道路上雨水收集的入口,当雨量较大,现有的排水设施难以快速的将雨水排走时,雨水就可以通过通水孔排入集水井中,因此减轻了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集水井中的雨水可以留待天气晴好时抽取出来,作为城市道路两侧的绿化带的灌溉使用,实现了城市雨水的资源化再利用。

上述描述仅作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技术方案提出,不作为对其技术方案本身的单一限制条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