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工格室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7831阅读:7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土工格室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具体为一种土工格室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土工格室是由若干片土工格室片材经过不同的连接方式组成的一种三维网状格室结构,其连接方式多种多样,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15209501142公开了一种名称为:高强固定件土工格室,从该专利可以看出,该固定方式通过连接插件插入连接片上的孔洞从而将两片土工格室片连接起来,但是在运输过程中或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连接插件如果与孔洞之间没有固定连接方式,连接插件很容易从孔洞内掉落,导致土工格室片之间连接失败;即使连接插件与孔洞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等其他方式进行固定连接,但是该固定连接也是额外增加的一种固定方式,固定连接过程费时费力,提高了本土工格室的整体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土工格室连接装置,因此一次就能将土工格室片之间连接且固定起来,不再通过增加额外的固定件或固定连接,固定过程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在运输与使用过程中,该连接装置不易从连接处脱落,大大提高了土工格室片之间的连接质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装置包括连接件和连接插件,在连接件与连接插件之间设置两片土工格室片,在连接件上设置与连接插件配合使用的插孔,在插孔与连接插件之间设置阻挡部。

由于设计了插孔与连接插件之间设置阻挡部,因此连接件上与连接插件配合时两者不会发生相互脱落,因此有效保证了设置在连接件与连接插件之间的两片土工格室片之间的相互连接,连接质量且通过阻挡部就能实现插孔与连接插件之间的连接与固定,连接与固定一次同时完成,连接方便且快捷。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连接件上设置至少两个凸起板,两片土工格室片通过凸起板设置在连接件上,在所述每一凸起板上开设插孔,所述连接插件插入每一凸起板上的插孔,所述阻挡部设置在连接插件上,所述每一阻挡部对应每一插孔,所述连接插件前端设置阻挡环。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连接件上设置至少两个凸起板,两片土工格室片通过凸起板放在连接件上,在所述每一凸起板上开设插孔,

所述连接插件包括由弹性材质制成的连接体,在连接体的前端设置阻挡环,连接体插入插孔中,在所述连接体与每一插孔之间设置连接在连接体外壁上的阻挡部。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所述凸起板呈直线间隔设置在连接件上,所述阻挡部设置为前端尺寸小和后端尺寸大的结构并对应每一连接件上的插孔。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连接体上开设开口槽,所述开口槽从连接体前端并靠近阻挡环附近一直延伸至连接体的后端,并在后端形成开口。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所示为图1中的A-A截面图;

图4为变形通孔局部变形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该装置包括连接件1和连接插件,在连接件1与连接插件之间设置两片土工格室片5,在连接件1上设置与连接插件配合使用的插孔3,在插孔3与连接插件之间设置阻挡部7,在连接件1上设置五个凸起板4,两片土工格室片5通过凸起板4设置在连接件1上,在所述每一凸起板4上开设插孔3,所述连接插件包括由弹性材质制成的连接体9,在连接体9的前端设置阻挡环6,连接体9插入插孔3中,在所述连接体9与每一插孔3之间设置连接在连接体9上的阻挡部7,所述凸起板4呈直线间隔设置在连接件1上,所述阻挡部7设置为前端尺寸小和后端尺寸大的结构并对应每一连接件1上的插孔3,所述阻挡部7由弹性材料制成。

在本实例中,在连接体9上开设开口槽8,所述开口槽8从连接体9前端并靠近阻挡环6附近一直延伸至连接体9的后端,并在后端形成开口10。

图1为未带有连接插件的示意图,图2为带有连接插件的示意图;

阻挡部7的形状一般是前端尺寸小和后端尺寸大的结构,从其前端往后端尺寸逐渐变大,连接体9在往插孔3插入时,阻挡部7的前端先通过插孔3,伴随插入过程,阻挡部7外壁与插孔3内壁之间逐渐挤压,连接体9被挤压变形,最后整个阻挡部7与连接体一块通过插孔3,插入之后,连接体9恢复弹性变形,这样尺寸较大的阻挡部7端部无法再次从插孔3中退出,从而通过连接体9上的阻挡部7实现对整个连接插件2的阻挡作用,该过程即满足了两片土工格室片之间的连接,同时也防止了连接插件在运输或施工过程中的从连接件1上脱落下来,不再另外增加其他部件或工序进行连接件与连接插件之间的固定,连接与固定一次完成,省时省力。现有技术中该阻挡部7也多种多样,其材质大多为硬质弹性材料;

在连接体9的阻挡部7在往插孔3的插入过程中,有时如果阻挡部7与插孔之间的尺寸相差较大或连接体的弹性变形较小,因此阻挡部7在被挤压变形过程中还是难以插入插孔内,因此在连接体9上开设开口槽8,所述开口槽8从连接体9前端并靠近阻挡环6附近一直延伸至连接体9的后端,并在后端形成开口10,当阻挡部7与插孔之间相互挤压时,如图4所示,开口槽8两侧的连接体9壁体逐渐往开口槽8方向靠拢,开口槽8的尺寸逐渐变小,最后连接体9与阻挡部7一块穿过插孔3,穿过之后,连接体9恢复弹性变形,该开口槽8的设置让连接体9更容易被挤压变形,让其通过插孔3时更方便。

实施例2:

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凸起板4的个数设置为2个,其功能与原理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不再详细描述,其实阻挡部7的数量与凸起板4都是对应的,其数量至少为2个,这样才能保证连接与固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