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可开闭式地漏塞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3519阅读:7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易可开闭式地漏塞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简易可开闭式地漏塞子。



背景技术:

钻井平台甲板面上会有很多设备出现油泄漏情况,这些设备必定会用围井围住防止泄漏的油外溢,然后在围井中设置地漏将泄漏的油排向污油柜。因钻井平台上的设备基本都是在露天,当有大量降水的情况发生时,如果还直接排向污水柜,由于污水柜容积不够,很快会被雨水充满。

这种情况通常有两种做法,第一种是在管路上增加阀门用来切换,这种做法的缺陷很明显,阀门不易有操作空间,关闭阀门后管路中油和水依然会混到一起,并且打开阀门时管路中也会有不少的水排向污油柜;第二种是通过地漏塞子来切换,这种方法也有缺点,打开或者关闭地漏塞子时需要拧开地漏盖板的螺丝,并且地漏塞子和地漏盖板以及螺丝很容易丢失。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易可开闭式地漏塞子,安装操作方便,可随时对地漏进行开启和关闭,适配多种口径地漏,应用范围广泛,价格成本低廉。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简易可开闭式地漏塞子,包括地漏盖板、支座、地漏塞子,手轮和连杆,所述连杆上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手轮、支座、地漏盖板和地漏塞子,所述手轮通过方榫固定于连杆的顶部,所述支座固定在地漏盖板上,所述地漏塞子固定于连杆的下部,所述支座的顶部设有浅槽,中部设有深槽,所述深槽的开设方向与浅槽垂直且向下延伸至支座底部,所述支座侧壁下方设有与深槽开设方向垂直的两个固定凹槽,所述两个固定凹槽相对设置并与深槽连通,所述连杆与支座之间通过圆锥销固定连接。

所述支座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地漏盖板。

所述手轮通过方榫连接并用螺母固定在连杆的顶部。

所述连杆与圆锥销之间用过盈配合方式固定。

所述地漏塞子通过螺母和垫片固定于连杆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集成的方式把地漏塞子和地漏盖板结合到一起,安装操作方便,可随时对地漏进行开启和关闭,可靠固定,实现了地漏功能的改进,适配多种口径地漏,应用范围广泛,价格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支座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中支座的B-B剖视图;

图4是图1中手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地漏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地漏盖板,2、支座,3、地漏塞子,4、手轮,5、连杆,6、圆锥销,7、第一螺母,8、上螺母,9、下螺母,10、上垫片,11、下垫片,12、上弹簧垫片,13、下弹簧垫片,14、方榫,15、浅槽,16、深槽,17、固定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简易可开闭式地漏塞子,包括地漏盖板1、支座2、地漏塞子3,手轮4和连杆5,连杆5上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手轮4、支座2、地漏盖板1和地漏塞子3,手轮4通过方榫14连接并用第一螺母7固定于连杆5的顶部,支座2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地漏盖板1上,地漏塞子3通过上螺母8、下螺母9、上弹簧垫片12和下弹簧垫片13固定于连杆5的下部,上弹簧垫片12与地漏塞子3之间设有上垫片10,下弹簧垫片13与地漏塞子3之间设有下垫片11。安装时,可以通过上下螺母调节地漏塞子3的高度以适配地漏密封,地漏塞子的大小可以根据不同口径地漏适配,地漏盖板1可以根据实际所需地漏大小型号配置。

支座2的顶部设有浅槽15,中部设有深槽16,深槽16的开设方向与浅槽15垂直且向下延伸至支座底部。支座2侧壁下方设有与深槽16开设方向垂直的两个固定凹槽17,两个固定凹槽17相对设置并与深槽16连通。连杆5上设有通孔,圆锥销6通过通孔与连杆之间过盈配合固定,从而使连杆和支座衔接。

开启地漏时,通过支座2顶部开设的浅槽15卡住圆锥销6固定地漏塞子3不往下落,使地漏处于开启状态;关闭地漏时,通过手轮4旋转连杆5使圆锥销6旋转方向,从而向下落入深槽16中,支座2侧壁下方开设两个固定凹槽17,圆锥销6向下落入深槽16中后通过旋转角度使圆锥销6转入固定凹槽17中被卡住,使地漏塞子3不往上弹,此时地漏处于关闭状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其他形式的限制,而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