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风港防波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9174阅读:657来源:国知局
避风港防波堤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工程设计服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避风港防波堤结构。



背景技术:

避风港防波堤结构,是一种用来建设在水面上,防止船只受风浪影响而无法平稳停泊的水上建筑工程。避风港防波堤结构大多设置在港池中。

目前,公开号为CN20325668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避风港防波堤结构,它包括避风港防波堤结构堤身,所述避风港防波堤结构堤身由壁桩框架结构连续构成,所述壁桩框架结构主要由预制混凝土框架包括导梁、连系梁及立柱,预制混凝土框架前后导梁上轴向设有若干预留桩孔,所述预留桩孔中贯穿若干根预制桩,所述预制混凝与框架置于预制桩上部,所述预制混凝与框架与若干预制桩整体构成避风港防波堤结构壁桩基础。

这种避风港防波堤结构的预制桩埋设在水中,各预制桩的长度相等,伸至水下,主要密集排列在两排,虽然这种预制桩对波浪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但波浪袭来时,外侧的预制桩受到的冲击力大,波浪经过外侧的预制桩后,内侧的预制桩处的水流趋于平缓,几乎不对船舶的停泊造成影响,此时内侧所设的预制桩对波浪的缓冲作用小甚至无,造成材料和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避风港防波堤结构,其具有能够减少避风港防波堤结构在建造过程中所耗费的材料能源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避风港防波堤结构,包括固连于港池底部用于缓冲波浪的冲击力的挡水板,所述挡水板背离港池底的一端设有横梁板,所述横梁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有面向港池外侧的挡水板和面向港池内侧的横梁,所述横梁在水中的长度小于挡水板在水中的长度。

如此设置,当水中存在波浪时,波浪从水域中向避风港防波堤结构处冲击,与挡水板相撞时,波浪带有的冲击力被挡水板承受,从挡水板上延伸至港池底部和避风港防波堤结构顶部的横梁板上,故而位于挡水板面向横梁一侧的水流相较于挡水板背离横梁一侧的水流明显趋于平稳,故而横梁只需要长度短于挡水板,仍能够保证达到在平缓的水流中防止船舶停泊不稳的效果;由于横梁与横梁板相连,故而横梁位于水中靠水面处,如此当水位上下浮动时,船舶即便随水位上下运动,也能够受到横梁的阻碍,防止水位变低时,船舶落于横梁板的下方。同时这种结构由于大量减小了横梁的面积,能够明显减少建造过程中所耗费的材料与能量,起到节能环保的效果。同时,长度不一的横梁和挡水板之间的水域与港池中大面积的水域连通,若横梁和挡水板长度相等则易造成两者之间的水流不易流动,形成死水,长期投入使用后难以清理。

进一步设置:所述挡水板包括板体、位于板体上便于水流穿过的透水孔。

如此设置,透水孔能够在波浪冲击挡水板时,便于水流通过,这些细小的水流不易对船舶造成影响,同时还能够减少生产一块挡水板所需的材料。波浪从透水孔流过时,将一部分压力传递至挡水板与横梁之间的水域,使透水孔的设计减小了波浪对挡水板的冲击所带来的压力。

进一步设置:所述相邻两挡水板之间设有用于提高防波堤结构整体强度的灌注桩。

如此设置,灌注桩提高了防波堤结构的整体强度,并能够对水面上的各类设施起到支撑作用。

进一步设置:所述横梁通过承台卡嵌限位,所述灌注桩的一端埋设于港池底部,另一端与承台固定连接。

如此设置,灌注桩埋设在港池底部能够保证在波浪袭来时不易松动,与港池底部的连接强度高,如此在于承台连接后,承台的相对位置也受到限制,承台被限位后,横梁与承台卡嵌的结构保证了横梁的相对位置不变,以保证整个防波堤的稳定。

进一步设置:所述挡水板靠近港池底部的两侧通过素砼块限位,所述素砼块包括位于港池底部的基块、位于基块面向挡水板一侧用于固定挡水板的限位部。

如此设置,基块用于提供稳定的限位,同时将挡水板固连于港池底部;限位部固定挡水板,与挡水板紧密贴合,减少挡水板由于受到波浪的推动而与素砼块产生松动的情况。

进一步设置:所述挡水板与素砼块连接处还设有用于加固挡水板与港池底部连接强度的砂石回填块。

如此设置,砂石回填块压于素砼块上,使素砼块受到压力后,与港池底部的连接强度提高,降低受水流冲击而造成的晃动。

进一步设置:所述承台包括主体,在主体面向横梁的一侧设有用于容纳横梁的凹陷部。

如此设置,承台的凹陷部用于容纳横梁的两端,将横梁限制在两个承台之间,如此承台和横梁相互垂直,组成相对稳定的直角结构,使承台、挡水板、横梁组成矩形,提高连接强度的同时,承台也提供了与横梁板的连接面积,以便横梁板的施工。

进一步设置:所述横梁板上间隔设有花箱,所述花箱位于横梁板靠近横梁一侧。

如此设置,花箱能够优化绿化环境;同时横梁板靠近横梁一侧的水域相较于背离横梁一侧的水域更平稳,故而花箱所在位置不易晃动,受到水流冲击的影响小,保持设施的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横梁上还间隔设有便于船舶停泊的照明灯。

如此设置,照明灯能够在夜晚或雾气浓重的环境下提高辨识度,便于船舶在远处辨认避风港防波堤结构的方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能够有效减少建造避风港防波堤结构时所需的材料,同时避风港防波堤结构的稳定性好,防水板处处强度相等,受力大小相等,与港池底部的连接强度可靠,受水域波浪冲击的弊端影响小。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防波堤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防波堤侧视图;

图3是实施例1中承台与横梁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避风港俯视图。

图中,1、挡水板;11、板体;12、透水孔;2、横梁板;3、横梁;31、梁体;32、定位块;4、灌注桩;5、素砼块;51、基块;52、限位部;6、砂石回填块;7、花箱;8、照明灯;9、楔形槽;10、承台;101、主体;102、凹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避风港防波堤结构,用于在天然水域中拦截出一块水面平稳、用于停泊船只的港池。如图1所示,包括位于水面上的横梁板2。

如图1所示,横梁板2的两端连接有挡水板1和横梁3。挡水板1的长度明显长于横梁3的长度。横梁3面向避风港防波堤结构所围出的水域,该片水域面积小,水面平稳,用于停泊船只;挡水板1面向大片自然水域如湖泊等,用于阻挡自然水域中的波浪。

如图1所示,横梁3垂直于横梁板2,在横梁3的两侧设有用于限位横梁3的承台10,承台10设置为矩形板状,如图1和3所示,其包括主体101,在承台10面向横梁3处还设有凹陷部102,凹陷部102位于承台10背离港池底部的一端。横梁3包括矩形板状的梁体31,梁体31的两侧与承台10连接处设有与横梁3一体设置的定位块32,定位块32位于梁体31背离港池底部一侧。一块横梁3配有与之相对应的两块承台10,两块承台10上的凹陷部102分别容纳梁体31两侧的定位块32,同时,两块承台10自横梁3处向挡水板1处延伸,使挡水板1、两块承台10、横梁3形成一个矩形。其中,横梁的高度为120cm,即横梁在水中对船舶起到限位作用的有效深度为120cm。

如图1所示,横梁板2覆盖于挡水板1、承台10、横梁3形成的矩形上,通过水泥浇筑将横梁板2与承台10等固定连接。

当水位上下浮动时,停泊在靠横梁3处的船舶随水位上下运动,但在运动过程中始终受横梁3的阻碍,无法进入到横梁3与挡水板1之间的区域,从而防止船舶在水位变低时运动至挡水板1与横梁3之间,水位变高时随水位上涨顶起横梁板2。

如图1所示,横梁板2背离水面的一面上设有照明灯8和花箱7。由于花箱7重量大,设在靠近横梁3的一侧,以便减小波浪冲击时带来的轻微晃动使花箱7的相对位置有所改变;照明灯8设置在靠近挡水板1的一侧,照明灯8质量轻,即便受到波浪的冲击,随波浪产生轻微晃动,也不易因自重问题与横梁板2脱落。

花箱7结构采用钢筋砼浇筑,单个花箱7的规格为750cmx750cmx3000cm,箱体9壁厚10cm,花箱7内部填土,种植花木,花箱7外部采用5cm厚大理石贴面;整个避风港防波堤结构每隔10米布置一个花箱7。

照明灯8采用型号为50.7003.6F,26W的草坪灯,高度为1m,安装距控制在10m。

如图1所示,横梁板3和挡水板1、灌注桩4形成桥梁结构,灌注桩4起到桥梁结构中承重的作用,横梁板3起到桥梁结构中桥面的作用。

如图1所示,挡水板1包括自身板体11和设置在板体11上的透水孔12,板体11的厚度为35cm,其宽度为350cm,板体11一直延伸至水下港池底部处,如图1和2所示,与港池底部通过素砼块5连接。素砼块5包括基块51,基块51固定连接于港池底部。在基块51背离港池底部的一面上连接有限位部52。

在安装挡水板1时,先在港池底部挖设楔形槽9,在槽底设置基块51使挡水板1的底部抵触于基块51上,在挡水板1与基块51相抵触的一端的两侧浇筑限位部52,限位部52由素砼浇筑而成,故而能够将基块51和挡水板1紧固连接。

如图2所示,浇筑完限位部52后,在楔形槽9内仍有空隙,则采用砂石回填块6将楔形槽9填满。

在港池底部挖有坑,素砼块5被放置在坑中,如图2所示,在素砼块5背离港池底部的一侧还设有压在素砼块5上的砂石回填块6。

当施工完成后,砂石回填块6和基块51与港池底部的槽抵触,限位部52位于砂石回填块6中。

如图1和2所示,灌注桩4设在相邻两块挡水板1之间,灌注桩4靠近港池底部的一端埋入港池底部;由于灌注桩4和承台10均采用钢筋和水泥浇筑,在灌注桩4的另一端延伸出钢筋,延伸至承台10靠近挡水板1一侧处,用水泥将灌注桩和承台浇筑在一起实现固连。在相邻两块横梁3之间同样设有灌注桩4,灌注桩4的底部埋入港池底部,另一端同样采用钢筋相连、水泥浇筑的方式与承台10靠近横梁3一侧处固连。

如图4所示,在采用上述的防波堤结构所建造的避风港中,整体的避风港呈“C”形,船舶从“C”形避风港的开口处进入避风港内。

其中,灌注桩4在避风港的直线轮廓处的分布有两根;在避风港的转折处则设有四根,呈矩形状分布,提高抗外力强度。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