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降低灰场坝体浸润线的辐射井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9225阅读:8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降低灰场坝体浸润线的辐射井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降低灰场坝体浸润线的辐射井系统。



背景技术:

火力发电山谷灰场的运行过程中,很多工程存在坝体浸润线过高,坝体、坝肩及坝址渗水、漏水或形成沼泽的问题,使灰场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洪水较大地区山谷干灰场及目前一些老旧电厂正在运行的水灰场,在雨季有溃坝的危险,给电厂正常运行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目前国内对于坝体渗漏治理工程措施,主要有高喷灌浆防渗方案及深埋排渗管方案,高喷灌浆防渗方案治理效果较好,但工程费用较大;深埋排渗管方案运行一段时间后,灰渣容易堵塞管道,排渗效果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降低灰场坝体浸润线的辐射井系统,利用辐射井汇集渗水,通过排水管将渗水排到下游,降低坝体的浸润线,治理坝体渗漏问题,使山谷灰场安全运行,并减少工程投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降低灰场坝体浸润线的辐射井系统,包括辐射井、排水管,其特征在于:辐射井由井壁、刃脚、底板、辐射管组成,井壁与刃脚为钢筋混凝土现场预制形成井筒,井筒底部水下浇筑混凝土作为密封底座,密封底座上面浇筑有钢筋混凝土底板,井壁上连通有若干个辐射管,辐射管坡度坡向辐射井,井壁靠近底板连通有排水管,排水管坡向灰场下游。

进一步,一种用于降低灰场坝体浸润线的辐射井系统的辐射管采用硬聚氯 乙烯塑料管,外包土工布,土工布起到反滤作用。

进一步,一种用于降低灰场坝体浸润线的辐射井系统的井筒长度按贮灰场坝体降低浸润线要求确定。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1、与传统的高喷灌浆防渗方案相比,由于高喷灌浆法在坝前沿用高压喷射灌浆法打防渗帷幕,伸入地下不透水层,形成完整的防渗体,截断渗漏源,工程造价高,且受地层透水性限制,辐射井排渗可大大降低工程造价,且不受地层限制,具有较高的经济技术效益。2、与深埋排渗管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排渗方案不用大开挖,施工工艺简单,且辐射管一旦堵塞失效可以进行冲管,恢复使用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辐射井横断面图;

图2是辐射管进水孔断面图;

图3是辐射井及辐射管纵向布置断面图;

图4是单层辐射管平面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1、辐射井井筒,2、灰面标高,3、井壁,4、底板,5、刃脚,6、封底混凝土,7、辐射管,8、排水管,9、UPVC管,10、土工布,11、开孔。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先在预定场地上预制施工辐射井井筒1的刃脚5及井壁3,辐射井井筒1内径为3.0m,刃脚及井壁为整体浇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刃脚起到井筒下沉时减小阻力的作用,辐射井1是现场预制的圆形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制后不排水下沉施工,沉到设计标高后,井顶标高高出灰面标高500mm,排渗管上层标高位于设计要求的浸润线以下,水下浇筑封底混凝土6,封底混凝土6厚度 为1.2m,然后抽干井内地下水,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4,钢筋混凝土底板厚度0.6m,达到强度后将辐射管的施工设备钻机吊进井内。

参照图2,预先制作辐射管,即将UPVC管9按图钻孔11,孔径15mm,每周孔数6个,孔排距70mm,每米总孔数130个,并在外部包两层土工布10,制作后的辐射管运进井内,先按照图1中竖向位置布置底层的辐射管7,用钻机在地层内钻孔,安装辐射管7,辐射管采用硬聚氯乙烯塑料(UPVC)管D75×5,外包400g/m2土工布,土工布起到反滤作用。辐射管是辐射井的进水滤管,辐射管进水孔采用圆形,孔径15mm,每周孔数6个,孔排距70mm,每米总孔数130个,孔隙率13%。辐射管布置范围为灰场内侧平行于坝轴线30米范围内带形布置,选用细而长的辐射管,以减少辐射井数量,辐射管长度30m~50m。辐射管指向灰场内部方向,辐射管坡度坡向辐射井。两个辐射井间辐射管应交错相连,不留空片。辐射管平面布置的辐射角一般相隔250。上下两层辐射管错开布置,以减小取水干扰,辐射管以2%的坡度坡向辐射井1。

参照图3,辐射井1设成一排,井间距90m,每个辐射井、辐射管7及排水管8均按照上述方法施工,最后在灰场下游将所有井的排水管8连接到一个主管上排放,排水管选用钢管,距辐射井底板0.8m,以便排水管施工作业。

参照图4,底层辐射管布置完后再布置上层辐射管7,最后安装排水管8,排水管预留排水水深1.4m,即距离底层排渗管1.4m,排水管坡向灰场下游。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坝体长度设计辐射井1的数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