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可回收锚索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3481阅读:84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适应可回收锚索体系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适应可回收锚索体系。



背景技术:

城市规划的每个建设项目都由建筑红线圈定,建筑红线是立体的,包括天空和地下,建设项目的任何永久性结构均不得超出红线,否则视为违章建筑。喷锚支护由于便于施工、经济合理在基坑支护,特别是10m以上的深基坑支护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当基坑周边有重要建筑物,对基坑坑壁变形的要求较高时,就需要采用预应力锚索(杆)进行支护。显然,无论锚索或锚杆必然超出建筑红线,这是建筑法规不能允许的。由于基坑支护使临时性结构,当构筑物完成后基坑需要回填,在基坑回填前拆除锚索或锚杆即可满足支护需求,于是可回收锚索(杆)应运而生,但是现有的可拆卸回收锚索结构复杂,锚索安装和施工麻烦,工作量大,回收时间长,回收效果差。

目前常用的U形可回收锚索是由一根无粘结钢绞线绕过端部的承载体,构成一个回路,当要拆除时,外部通过机械强拉其中一端,把钢绞线从杆体中抽出,从而完成锚索的回收。这种可回收锚索在施工时,锚索绑扎困难,须借助机械,抽出钢绞线时也需要借助机械强行拉出,钢绞线的直径越大,施工就越困难,使用这种形式的锚索,钢绞线只能双数使用,且钢绞线回收后在U形端部弯心处有一定的损伤,无法重新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回收力小,回收时间短的可回收锚索体系。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自适应可回收锚索体系,包括锚头、锚索及锚具,所述锚头包括导向套,所述导向套包括依次连接的圆鼓段、变颈过渡段及连接段,所述圆鼓段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变颈过渡段连接,所述变颈过渡段及连接段两端开口,所述变颈过渡段及连接段的内壁连接承压块,

所述承压块为圆台形结构,其外周环绕设有连接螺纹,所述连接螺纹的截面由内而外逐渐增大,所述连接螺纹的间距由内而外也逐渐增大,所述导向套内对应连接螺纹设有连接凹槽;

所述承压块内设有至少两个锁紧通孔,所述锁紧通孔的内端为圆台形,外端为圆柱形,所述锁紧通孔内设有与其适配的两个半圆台形锁紧夹片,所述锁紧夹片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锚索被夹持在两个所述锁紧夹片之间贯穿所述锁紧通孔;

所述承压块的末端通过套管座连接有防护套管,所述锚索套设于所述防护套管内,所述承压块及所述导向套的末端涂抹有润滑油。

优选的,所述锚具包括承压板,所述承压板上对应所述锁紧通孔设有锚固通孔,所述锚固通孔的内端为圆柱形,外端为圆台形,所述锚固通孔内设有与其适配的两个半圆台形锚固夹片,所述锚固夹片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锚索的末端被夹持在两个所述锁紧夹片之间贯穿所述锚固通孔。

优选的,所述承压块的末端对应所述锚索连接有回收套管,所述回收套管套设在所述锚索外周,所述回收套管设于所述防护套管内。

进一步的,所述回收套管的长度大于所述防护套管的长度,小于所述锚索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导向套外周设有纵向加强肋条,所述加强肋条设于所述变颈过渡段外周。

优选的,所述连接段的壁厚大于所述圆鼓段及所述变颈过渡段的壁厚。

优选的,所述连接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连接螺纹的截面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锚索体系的结构简单,锚索的安装和施工方便,锚索所需的回收力小,拆卸回收时间短,回收便捷。

锚头能自适应调节,在锚索工作时,锚头的导向套及承压块抵靠在凝固的混凝土上,连接段受压使变颈过渡段内缩,使连接螺纹除承受锚索及锁紧夹片施加的剪切力外还承受导向套施加的压力,从而增强其受剪性能,提升锚索承受荷载的能力。当锚索卸载后,锚头的导向套处于卸荷状态,连接段卸去压力使变颈过渡段外扩恢复,从而便于承压台及锚索的回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承压块侧视图;

图3是实施例二的锚头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三的锚头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1-导向套,111-圆鼓段,112-变颈过渡段,113-连接段,114-连接凹槽,12-承压块,121-连接螺纹,122-锁紧通孔,123-锁紧夹片,124-套管座,2-锚索,31-承压板,311-锚固通孔,312-锚固夹片,4-防护套管,5-回收套管,6-加强肋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自适应可回收锚索2体系,包括锚头、锚索2及锚具。

锚头包括导向套11,导向套11包括依次连接的圆鼓段111、变颈过渡段112及连接段113,圆鼓段111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变颈过渡段112连接,变颈过渡段112及连接段113两端开口,其内壁设有连接凹槽114,导向套11通过连接凹槽114螺纹连接承压块12。使用时,承压块12及导向套11的末端涂抹有润滑油,防止灌注的混凝土将承压块12及导向套11粘接在一起,影响锚索2的回收。

承压块12为圆台形结构,其外周环绕设有连接螺纹121,连接螺纹121与连接凹槽114对应设置,连接凹槽114的深度大于连接螺纹121的截面高度1mm。连接螺纹121的截面由内而外逐渐增大,连接螺纹121的间距由内而外也逐渐增大,便于承压块12装配入导向套11内。

承压块12内设有两个锁紧通孔122,锁紧通孔122的内端为圆台形,外端为圆柱形,锁紧通孔122内设有与其适配的两个半圆台形锁紧夹片123,锁紧夹片123之间设有间隙,锚索2被夹持在两个锁紧夹片123之间贯穿锁紧通孔122。

承压块12的末端通过套管座124连接有防护套管4,锚索2套设于防护套管4内。防护套为PVC套管,用于防止混凝土灌浆时灌入锚索2之间,从而影响锚索2的回收。防护的长度小于锚索2的长度,其的末端伸出锚固孔外100mm,防止灌注的混凝土倒灌入防护套管4内。

锚具包括承压板31,承压板31上对应锁紧通孔122设有锚固通孔311,锚固通孔311的内端为圆柱形,外端为圆台形,锚固通孔311内设有与其适配的两个半圆台形锚固夹片312,锚固夹片312之间设有间隙,锚索2的末端被夹持在两个锁紧夹片123之间贯穿锚固通孔311。

连接段113的壁厚大于圆鼓段111及变颈过渡段112的壁厚,以保证承压块12与导向套11的有效连接。

施工时,钻孔完成后,将安装完成的锚头及锚索2插入锚孔内,锚头碰到孔底后往回收50cm,使锚头与锚孔的孔底之间设有间隙。在将锚头及锚索2插入锚孔的过程中,必须保证防护套管4与锚头的有效连接,防止锚索2被凝固的混凝土固定在锚孔内影响其回收。锚头及锚索2安装完成后,对锚孔进行注浆并养护,待混凝土凝固变硬后,锚头及锚索2被结合在混凝土凝固体内。然后对锚索2进行张拉并通过锚具锁紧完成锚索2体系的安装。锚索2使用完毕后,卸下锚具即可旋转锚索2从而回收承压块12及锚索2。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承压块12的末端对应锚索2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回收套管5,回收套管5设于防护套管4内,套设在锚索2外周。回收套管5的长度大于防护套管4的长度,小于锚索2的长度,便于旋转回收锚索2。回收套管5为钢管,可防止锚索2旋转回收时紧密缠绕影响二次使用。

实施例三

参阅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导向套11外周设有纵向加强肋条6,所述加强肋条6设于所述变颈过渡段112外周。加强肋条6可以增强导向套11变颈过渡段112的承压能力,从而避免导向套11因压力太大产生塑性变形从而使连接凹槽114及连接螺纹121发生严重变形,影响承压块12及锚索2的回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