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应急防洪下泵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0470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应急防洪下泵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洪应急装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应急防洪下泵车。



背景技术:

雨季厂区积水,需要地下潜水泵辅助抽水解决积水问题,以往下泵都是由人工操作,由于泵体较重需要2-3人操作,操作时因个人体力问题存在安全隐患,且下泵时间较长,长距离移动影响时间较多不能及时的防洪应急。4KW以下的泵使用的是人工下泵,4KW以上的是通过龙门架吊装进行下泵,既不能快速下泵又耗费人力还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应急防洪下泵车,本实用新型可代替人工,方便迅速的实现潜水泵的移动及下放,解决了目前下泵慢,安全隐患多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移动应急防洪下泵车,包括车身、滚轮和插板,所述车身包括由钢质方管构成的车身骨架,所述车身的上下两端面为中空,所述车身骨架的四周附有盖板,所述车身一端的底部开有一矩形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宽度小于或等于车身的宽度,所述车身骨架的底部两侧设有滑轨,所述插板通过通孔插入滑轨内,所述滚轮包括定向轮和万向轮,所述定向轮通过轮架安装于所述车身底部的一侧的轮架上,所述万向轮安装于车身底部的另一侧的轮架上,所述车身的上端中部设有一横梁。

进一步的,所述轮架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车身骨架的底端。

进一步的,所述车身与通孔相对的一端底部设有拉钩,可将绳索系于拉钩处,拉动绳索实现下泵车的快速移动,所述拉钩采用三角拉钩。

进一步的,所述横梁中间套装有一手拉葫芦,方便起吊或下放下泵车。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上方的前后两端中部分别设有一警示灯,下放潜水泵后,打开警示灯,便于提示行人注意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插板的长度至少与所述下泵车的长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快速实现潜水泵的移动,提高了积水排放效率;可代替人工,直接将潜水泵下放至排污井内,极大的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设有警示灯,消除了排污井口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插板拉出状态示意图;

图中,1-车身骨架,2-盖板,3-插板,4-万向轮,5-定向轮,6-轮架,7-拉钩,8-手拉葫芦,9-警示灯,10-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移动应急防洪下泵车,包括车身,所述车身包括由钢质方管构成的车身骨架1,所述车身的上下两端面为中空,所述车身骨架1的四周附有盖板2,所述车身一端的底部开有一矩形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宽度小于或等于车身的宽度,所述通孔处设有一与通孔同宽的插板3,所述箱体底部的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定向轮5,另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万向轮4,所述箱体的上端面安装有一横梁10。

进一步的,所述定向轮5及万向轮4均安装在轮架6上,所述轮架6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车身骨架1的底端。

进一步的,所述车身与通孔相对的一端底部设有拉钩7,可将绳索系于拉钩7处,拉动绳索实现下泵车的快速移动,所述拉钩7采用三角拉钩。

进一步的,所述横梁10的中间套装有一手拉葫芦8,方便起吊或下放下泵车。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上方的前后两端中部分别设有一警示灯9。

进一步的,所述插板3的长度至少与所述下泵车的长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为:

1)将插板经过通孔插入下泵车底部的滑轨内,将潜水泵放入下泵车内;

2)拉钩处系上绳索,将下泵车快速牵拉至排污井处;

3)将手拉葫芦挂于千斤顶或其他起重设备上,起吊下泵车,将下泵车下放至排污井内的预定位置;

4)抬起潜水泵,将插板抽出,将潜水泵放置在排污井内的底面上;

5)通过手拉葫芦将下泵车吊出,放置在排污井的井口处,打开警示灯。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