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排水沉降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3881阅读:10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沉降池,尤其是一种二次排水沉降池。



背景技术:

对于高层楼房的卫生间设计,为了防止卫生间在使用过程中因渗漏对下层住户的影响,常采用下沉式卫生间沉降池结构,现有的下沉式卫生间沉降池结构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容易出现地砖开裂,找平层表明没有防水层,导致水容易渗透至下层住户,沉降池内的找平层没有坡度,造成排水不利,沉降池的侧壁没有防水层,导致水容易渗透至沉降池的侧壁,使得卫生间的墙壁发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二次排水沉降池。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二次排水沉降池,包括沉降池,沉降池的底部从下至上依次包括水泥砂浆找平层,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水泥砂浆找平层,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的坡度为3%~8%,沉降池的侧壁设有排水管,沉降池内最低点处设有二次排水地漏,二次排水地漏的出水口与排水管连通,二次排水地漏的进水口高于二次排水地漏的出水口,且高度差为70mm~80mm。

一种优选方案是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向沉降池的侧壁延伸,且延伸高度高于地面完成面280mm~320mm。

一种优选方案是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向沉降池的侧壁延伸,延伸高度高于地面完成面,且高度差为300mm。

一种优选方案是二次排水地漏的进水口包裹有钢网。

一种优选方案是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的厚度为8毫米~12毫米。

综合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找平层的上表面依次设有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可以防止沉降池内的水渗透至找平层,有效的防止沉降池内的水对下层的影响;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设有坡度,且在沉降池内最低点处设有二次排水地漏,沉降池内的水可以快速的从二次排水地漏排至排水管;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向沉降池的侧壁延伸,且延伸高度高于地面完成面280mm~320mm,因此可以防止沉降池的水渗透至沉降池的侧壁。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二次排水沉降池,包括沉降池100,沉降池100的底部从下至上依次包括水泥砂浆找平层101,第一防水层102和第二防水层103;水泥砂浆找平层101,第一防水层102和第二防水层103的坡度为3%~8%,沉降池100的侧壁设有排水管104,沉降池100内最低点处设有二次排水地漏105,二次排水地漏105的出水口108与排水管104连通,二次排水地漏105的进水口109高于二次排水地漏105的出水口108,且高度差为70mm~80mm。

如图1所示,找平层101的上表面依次设有第一防水层102和第二防水层103,可以防止沉降池100内的水渗透至找平层101,有效的防止沉降池100内的水对下层的影响;第一防水层102和第二防水层103设有坡度,且在沉降池100内最低点处设有二次排水地漏105,沉降池100内的水可以快速的从二次排水地漏105排至排水管104。

如图1所示,第一防水层102和第二防水层103向沉降池100的侧壁延伸,且延伸高度高于地面完成面280mm~320mm。第一防水层102和第二防水层103向沉降池100的侧壁延伸,延伸高度高于地面完成面107,且高度差为300mm。因此可以防止沉降池的水渗透至沉降池的侧壁。

如图1所示,二次排水地漏105的进水口109包裹有钢网106。钢网106可以防止体积大的物体进入排水管104,防止排水管104堵塞,减少维修。

如图1所示,第一防水层102和第二防水层103的厚度为8毫米~12毫米。既可以防止沉降池100内的水渗透至找平层101,又可以减少找平层101的承受的重量。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