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头、安装于水龙头的喷头和水龙头组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18079阅读:2215来源:国知局
水龙头、安装于水龙头的喷头和水龙头组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水龙头,特别是涉及水龙头中的喷头的连接结构和装拆结构。



背景技术:

虽然购买时选择了不具有净水功能的水龙头,但是用户后来有时会想要净水功能。市售的大多数净水器被追加设置在喷水口附近,这种类型的净水器由于破坏厨房的美观,因此大多数也不受欢迎。

还有将不具有净水功能的喷头(水龙头的前端部分)更换为带净水功能的喷头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2)。但是,更换喷头大多数需要特殊的工具,因此有时会犹豫是否更换。

另外,已知水龙头主体和喷头(水龙头的前端部分)构成为独立部件,喷头是能更换的(参照专利文献1)。例如,虽然购买时选择了不具有净水功能的水龙头,但是后来有时希望更换为带净水功能的喷头、或者有时也希望仅更换为新的设计的喷头。

另外,已知由从水龙头主体延伸的管状部的前端的龙头喷水的水龙头。另一方面,有时购买时选择不具有净水功能的水龙头,后来希望附加净水功能。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安装于不具有净水功能的水龙头的出水口的出水口直连式净水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实用新型登录第3127928号公报

专利文献2:实开平6-14259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平11-29083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使用专用的连接件将更换用水龙头金属零件(喷头)连接到水龙头主体的挠性软管。为了更换更换用水龙头金属零件,需要一定程度的施工技术。

专利文献2是将喷水管(喷头)直接从上插入水龙头主体的圆筒部(成为旋转轴的支柱)的类型,因此比专利文献1更容易装拆。但是,喷水管以连接部分为中心旋转,因此接合部分与旋转部分是共用的,当细小的异物进入连接部分时,喷水管有可能难以旋转。特别是,沿着喷水管落下的水易于滞留在接合部分,在接合部分易于附着水垢或异物。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技术问题和认识完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用于维持作为水龙头的功能性并用容易装拆的结构将喷头连接到水龙头主体的技术。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某方式的水龙头具备水龙头主体部和以能够装拆的方式安装于水龙头主体部的喷头。水龙头主体部具有:支柱部,具有通水部;以及接头管,向支柱部的径向突出。喷头在收纳有有接头管的状态下安装于水龙头主体部。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是一种喷头。该喷头安装于水龙头主体部并能够装拆,并且以收纳从水龙头主体部突出的接头管的方式连接到水龙头主体部。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是一种水龙头组装方法。该方法对水龙头主体部包括如下步骤:以喷头的端部与旋转部的外周面相对的方式将接头管插入喷头;以及从在喷头的外壳上沿圆周方向延伸的插入口插入紧固件,通过紧固件来把持接头管,上述水龙头主体部具有支柱部和旋转部,上述支柱部具有通水部,上述旋转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支柱部且具有向径向突出的接头管。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提供易于维持作为水龙头的功能性且易于装拆喷头的水龙头的技术。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水龙头的侧视图。

图2是水龙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喷头的下部的外观图。

图4是喷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缓冲构件的周边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接合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第一比较例的接合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没有净水功能的喷头的截面图。

图9是将喷头安装于水龙头主体部的水龙头的截面图。

图10是具有净水功能的喷头的截面图。

图11是将喷头安装于水龙头主体部的水龙头的截面图。

图12是水龙头的侧视图。

图13是水龙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喷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接合结构的示意图。

图16是第二比较例的接合结构的示意图。

图17是第三比较例的接合结构的示意图。

图18是接头管的侧视图。

图19是表示喷头与接头管的接合结构的示意图。

图20是没有净水功能的喷头的截面图。

图21是将喷头安装于水龙头主体部的水龙头的截面图。

图22是具有净水功能的喷头的截面图。

图23是将喷头安装于水龙头主体部的水龙头的截面图。

图24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喷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2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喷头的截面图。

图26是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将喷头安装于水龙头主体部的水龙头的截面图。

图27是缓冲构件的周边的放大立体图。

图28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水龙头的侧视图。

图29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水龙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30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水龙头的喷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31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水龙头的突出管部的周边的侧视图。

图32是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水龙头的施力机构的周边的说明图。

图33是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水龙头的弹性体的说明图。

图34是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水龙头的滑动构件的说明图。

图35是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水龙头的紧固件的说明图。

图36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水龙头的喷头的截面图。

图37是具有净水功能的另一喷头的截面图。

图38是装配了图37的另一喷头的状态的水龙头的截面图。

图39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水龙头的主视图。

图40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水龙头的止回阀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41是第五实施方式的水龙头的侧视图。

图42是沿着第五实施方式的水龙头的a-a线的局部截面图。

图43是第五实施方式的水龙头的缓冲构件的立体图。

图44是第五实施方式的水龙头的缓冲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发明者针对现有的水龙头的技术得到了以下的认识。

1.在能更换喷头的水龙头的情况下,如喷头与水龙头主体的接合部分醒目,则会破坏作为整体的美观。特别是当水龙头主体的安装部分与喷头的外径尺寸不同时,接合部分变得不自然,为此有可能犹豫是否更换。

在专利文献1中使用专用的连接件将更换用水龙头金属零件1(喷头)连接到水龙头主体的挠性软管。将更换用水龙头金属零件1嵌入从水龙头主体突出的连接筒6,因此其接合部分易于醒目。在设想在家庭中能轻松更换的喷头的情况下,接合部分有可能更醒目。而且,在专利文献1中,前提是使连接筒6和更换用水龙头金属零件1的外径尺寸匹配,因此更换用水龙头金属零件1的形状被连接筒6的形状限制。

因此,希望提供能用容易装拆的结构将喷头连接到水龙头主体且特别是其接合部分不醒目的结构。

2.如已述那样,在能更换喷头的水龙头的情况下,若喷头与水龙头主体的接合部分醒目,则会破坏作为整体的美观。

在专利文献1中使用专用的连接件将更换用水龙头金属零件1(喷头)连接到水龙头主体的挠性软管。在专利文献1中,从水龙头主体突出的连接筒6与更换用水龙头金属零件1的接合部分易于醒目,在设想在家庭中能轻松更换的喷头的情况下,接合部分有可能更醒目。

因此,进一步希望提供能用容易装拆的结构将喷头连接到水龙头主体且特别是其接合部分不醒目的结构。

3.如已述那样,在专利文献1中使用专用的连接件将更换用水龙头金属零件1(喷头)连接到水龙头主体的挠性软管。若设想搬运,则要求更换用水龙头金属零件1的结实程度是当掉落或碰撞时也不会损坏的程度。

同样地,希望更换用水龙头金属零件1的重量轻,且也需要能耐受施加于与水龙头主体的接合部分的负荷的强度。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关于能搬运的更换用水龙头金属零件1的强度也没有进行特别的考虑。

因此,希望提供用于强化易于向水龙头主体装拆的喷头的结构。

4.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净水器是所谓的后装式净水器,构成为外嵌用于将净水器主体的上部安装于水龙头的出水口的前端的拧紧用盖,并与净水器主体的上部螺合,从而进行安装。

但是,如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净水器所示,若将后装的净水器安装于水龙头的出水口的前端,则外观上的不协调感增加,从外观设计上的观点来看不能说是优选的。另外,当这样安装净水器时,净水器向水龙头的出水口的下方突出,因此净水器的喷水口与水槽之间的空间变窄,认为易使性会相应地下降。

为了缓和外观上的不协调感,还考虑将水龙头整体更换为内置有净水盒的水龙头。但是,为了更换水龙头整体,会使用更换水龙头的专业技术或用于更换的特定工具等,因此存在用户在家庭中难以轻松更换以及还花费大量费用的问题。

这样在现有的水龙头中,从易于进行从不具有净水功能的水龙头更换为带净水功能的水龙头的作业并且抑制其更换费用的观点来看,有改善的余地。

因此,希望提供能易于进行从不具有净水功能的水龙头更换为带净水功能的水龙头的作业并且将其更换费用抑制为较低的水龙头的技术。

以上说明了发明人的认识。以下以若干实施方式为基础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内容。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水龙头100的侧视图。图2是水龙头100的分解立体图。

第一实施方式的水龙头100包括水龙头主体部112和喷头106。通过一般用户能够装拆的结构将水龙头主体部112与喷头106连接。图1所示的喷头106是不具有净水功能的类型。

水龙头主体部112包括喷水手柄102、旋转部104、支柱部108以及支柱盖114。支柱部108固定于厨房等,内置通水管110(参照图2)。以覆盖该支柱部108的方式设置旋转部104。旋转部104以支柱部108为中心沿水平方向旋转。位于旋转部104上的支柱盖114与支柱部108连接。通过支柱盖114将旋转部104定位成不会上下脱离。当用户将位于支柱盖114上的喷水手柄102向垂直方向转动时,喷水手柄102使支柱部108的操作突起116前后运动,由此内置于支柱部108的阀门(未图示)被打开关闭。

接头管118从旋转部104向径向、优选向斜上方突出。接头管118经由通水口124与通水管110连接。喷头106在收纳有该接头管118的状态下固定于旋转部104。如图1所示,喷头106的端部与旋转部104的侧面部(外周面)抵接。即,在接头管118从旋转部104分支的部位、接头管118的根部,支柱部108与旋转部104抵接。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抵接”不仅包括2个构件直接接触的情况,还包括经由中间材料(缓冲材料等)接触。

在喷头106的下部形成有在圆周方向上延伸的插入口122。将接头管118插入喷头106,使喷头106抵接到旋转部104,之后用户将紧固件120从插入口122插入(参照图3)。第一实施方式的紧固件120由线夹式且具有一定强度和弹性的构件(树脂等)形成。当在水龙头主体部112设置喷头106时,将接头管118收纳于喷头106,按压喷头106直至与旋转部104抵接。接着,用手从插入口122按压紧固件120。紧固件120如线夹那样把持(夹持)接头管118,由此,喷头106固定到旋转部104。紧固件120牢固地嵌入插入口122,因此能通过牢固地夹着接头管118的紧固件120来限制喷头106向前后方向x、径向y动作(参照图3)。

当从水龙头主体部112拆下喷头106时,只要用一字螺丝刀等工具拔出从插入口122露出的紧固件120即可。将紧固件120拆下后,若用手拉喷头106,则能将喷头106从水龙头主体部112简单地拆下。

图4是喷头106的分解立体图。

喷头106包括外壳126、内管128、喷水口构件130、整流构件132以及缓冲构件134。收纳接头管118的是内管128。自来水从通水管110经由接头管118、内管128到达喷水口构件130并经过整流构件132向水槽(未图示)喷水。连接到通水管110并内置于支柱部108的阀门通过喷水手柄102和操作突起116打开关闭。

内管128被外壳126(外管)覆盖。即,喷头106成为内管128和外壳126的双重结构。缓冲构件134是连接到内管128的端部的橡胶制间隔物,当连接喷头106时与旋转部104抵接。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喷头106的外壳126不与水龙头主体部112直接接触,而经由缓冲构件134与水龙头主体部112抵接。

成为旋转部104的旋转轴的是支柱部108,喷头106不与支柱部108而与从旋转部104分支的接头管118连接。因此,即使旋转部104频繁地旋转,也不会直接影响喷头106与水龙头主体部112的连接强度。同样地喷头106的装拆也不会直接影响旋转部104的旋转性。

是接头管118由喷头106延长的连接结构,因此当使喷头106在水平方向上旋转时,该旋转力直接传递到接头管118,因此易于将用户的旋转操作作为旋转部104的旋转力进行传递。

图5是缓冲构件134周边的放大立体图。

缓冲构件134覆盖外壳126的水龙头主体部112侧的端面。缓冲构件134可以是与外壳126相比弹性模量较高的构件。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构件134是橡胶制。另外,缓冲构件134的抵接面136的抵接宽度t至少比外壳126的厚度大。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部104的侧面具有曲面形状(圆筒形状),缓冲构件134的抵接面136也被加工成与旋转部104的曲面形状一致的形状。因此,能将喷头106和旋转部104无间隙地以平滑的外观连接。

还经由有弹性的缓冲构件134将喷头106和旋转部104连接,因此能使喷头106和水龙头主体部112更无间隙地贴紧。另外,通过增大抵接宽度t来扩大抵接面136,因此与连接相伴的压力易于分散,难以由于连接喷头106而损伤旋转部104。

在没有设置缓冲构件134的情况下,外壳126与旋转部104直接抵接。在该情况下,可以通过扩大外壳126的抵接面例如在抵接面中将外壳126设为厚壁来减小与连接相伴的压力。此外,也可以在外壳126和旋转部104之间设置不醒目的程度的间隙、例如0.1~0.6毫米程度的间隙后使外壳126与旋转部104相对。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接合结构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旋转部104的一部分设置接头管118,喷头106收纳接头管118,从而将喷头106和水龙头主体部112连接。喷头106与旋转部104的边界面105形成于接头管118的根部。

图7是第一比较例的接合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不在旋转部138而在喷头140设置接头管142的类型的比较例。在旋转部138的侧面的斜上方形成有分支部146。将作为喷头140的一部分的接头管142收纳于分支部146,从而将喷头140和旋转部138连接。喷头140与分支部146的边界面144形成于分支部146的前端。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是用喷头106覆盖接头管118的连接方式,因此对喷头106的内外径没有实质性的限制。喷头106的内管128需要使其内径与接头管118的外径一致,但是能比较自由地设计收纳内管128的外壳126的内外径。另一方面,在第一比较例的情况下,若使喷头140的外径与分支部146的外径一致,则在边界面144出现高低差。因此,喷头140的外径被分支部146的外径限制。

另外,在用喷头106收纳接头管118的情况下,将旋转部104的表面形成于边界面105,因此与第一比较例相比,还有边界面105不醒目的优点。另外,在如第一比较例那样的连接结构的情况下,边界面144醒目,因此还考虑用户有可能误解为是通过拉喷头140而能抽出软管类型的水龙头。

在第一比较例的情况下,当在边界面144形成间隙时,尘埃等异物易于进入分支部146中。而即使异物进入第一实施方式的边界面105,异物也几乎不可能进入接头管118或喷头106中。其原因是,喷头106向斜上方延伸。

而且,第一比较例的接头管142成为喷头140的突起。因此,存在喷头140的突起部分(接头管142)与旋转部138的侧面等意外接触从而损伤水龙头主体部的风险。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即使接头管118的长度存在一些不匀,通过调整接头管118向喷头106的插入深度,也易于吸收长度的不匀。而在第一比较例的情况下,接头管142的长度易于被分支部146的长度限制。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喷头106的内管128参与与旋转部104的连接,但是外壳126不直接参与。因而,连接负载难以施加到外壳126,因此能比较自由地选择外壳126的材质。例如,外壳126可以用黄铜或不锈钢等金属制成,但是也可以由abs树脂或聚甲醛等树脂材料形成,也可以对其进行镀覆加工。若使外壳126轻量化,则易于搬运更换式喷头106,这是更安全的。

图8是没有净水功能的喷头106的截面图。图9是将喷头106安装于水龙头主体部112的水龙头100a的截面图。

如上所述,喷头106成为内管128和外壳126的双重结构,内管128隔着o形环154连接到喷水口构件130。并且,喷水口构件130的出口被整流构件132覆盖。整流构件132对来自内管128的流水进行整流后将其变为泡沫水。喷头106的端部和连接到端部的缓冲构件134的抵接面136形成为沿着旋转部104的外周形状的曲面(参照图8)。换句话说,喷头106的抵接面的形状与旋转部104的曲面形状一致。在此所说的“一致”是指,按在喷头106与旋转部104的相对部分(接合部分)不产生大的间隙例如1.0毫米以上的间隙的程度使喷头106的抵接面的形状近似于旋转部104的曲面形状。

筒状构件172螺入接头管118的内部,用o形环152将内管128和筒状构件172之间止水。通过另一o形环155将通水口124和筒状构件172之间止水。接头管118插入内管128,喷头106隔着缓冲构件134与旋转部104抵接。在接头管118和内管128之间还嵌入另一o形环150,防止晃动。当接头管118插入内管128后,紧固件120把持接头管118,由此,喷头106牢固地固定于接头管118。

图10是具有净水功能的喷头148的截面图。图11是将喷头148安装于水龙头主体部112的水龙头100b的截面图。

具有净水功能的喷头148也具有内管170和外壳164的双重结构,在前端安装喷水构件160。设于喷水构件160的净水手柄162是用于切换原水和净水的操作构件。喷头148的端部和嵌入端部的缓冲构件134的抵接面136也形成为沿着旋转部104的外周形状的曲面(参照图10)。

内管170与盒保持部156嵌合,接头管118插入内管170。o形环166插入内管170和盒保持部156之间。盒保持部156还内置净水盒158,若拆下喷水构件160,则能更换净水盒158。在盒保持部156的内部有阀门168。当设置净水盒158时,净水盒158将阀门168顶出,内管170与盒保持部156(净水盒158)是连通的。另一方面,当拆下净水盒158时,阀门168由于内管170内的水压而被关闭。阀门168是用于在通水状态的原样下拆下净水盒158时不使内管170中的水直接从喷头148的前端喷射的安全装置。

以上,基于第一实施方式并以水龙头100的结构、特别是喷头106、148与水龙头主体部112的连接结构为中心进行了说明。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能通过简单的作业将喷头106、148装拆于水龙头主体部112。另外,能比较自由地设定喷头106、148的外壳126、164的尺寸。喷头106、148与水龙头主体部112的边界面105不醒目,因此尽管是更换式也能维持流畅的设计。另外,边界面105不是旋转部分,因此旋转运动与连接操作彼此不影响。

以上,以第一实施方式为基础说明了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理解该实施方式为例示,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内进行各种变形和变更,另外,这种变形例和变更也存在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中。因而,应将本说明书的记述和附图视为不是限定性的而是例证性的内容。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设想对不具有净水功能的喷头106和具有净水功能的喷头148进行更换,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既可以对不具有喷淋功能的喷头和具有喷淋功能的喷头进行更换,也可以根据用户的身体的大小(例如成人和儿童)来准备长度不同的喷头。另外,如更换腕表的表带来改变心情时那样,若更换为即使功能上没有差别但设计不同的喷头,则也能轻松改变厨房的气氛。

缓冲构件134无需连接到内管128,也可以连接到外壳126。另外,缓冲构件134不一定是独立的部件,也可以作为内管128或外壳126的一部分一体形成。

根据以上的记载,能理解下述发明。

本发明的某方式的水龙头具备:水龙头主体部;以及喷头,以能够装拆的方式安装于水龙头主体部。

水龙头主体部具有:支柱部,其具有通水部;以及旋转部,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支柱部,且具有向径向突出的接头管。

喷头在收纳有接头管的状态下安装于水龙头主体部。

喷头作为旋转部的一部分连接到向径向突出的接头管,因此易于将喷头的旋转力原样作为旋转部的旋转力进行传递。

当喷头安装于水龙头主体部时,喷头的端部可以与旋转部的外周面抵接。

能将接头管从旋转部分支的部位设为喷头与水龙头主体部的连接面,因此连接部分不醒目,易于使作为水龙头整体的设计流畅。

旋转部的外周面可以具有曲面形状。并且,喷头与旋转部相对的面的形状可以与旋转部的曲面形状一致。

当旋转部的外周面位于曲面形状时,也能通过将喷头的相对面加工成同样的形状而使喷头与水龙头主体部的连接部分进一步不醒目。

喷头的端部可以被缓冲构件覆盖。喷头可以经由缓冲构件与旋转部抵接。

喷头的端部被缓冲构件覆盖,因此易于防止喷头的端部碰到旋转部的表面而损伤旋转部。而且,若将缓冲构件设为与喷头的外壳相比弹性模量更高或更柔软的构件,则易于提高喷头与水龙头主体部的贴紧性。

喷头可以具有形成通水路径的内管插入外壳的结构。并且,内管可以收纳接头管。

外壳不直接参与喷头与接头管的连接,因此难以损伤外壳。另外,易于提高外壳的设计自由度。

本发明的某方式的喷头连接到水龙头主体部,上述水龙头主体部具有:支柱部,其具有通水部;以及旋转部,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支柱部且具有向径向突出的接头管。喷头的端部收纳接头管直至与旋转部的外周面抵接为止,并通过从在外壳上沿圆周方向延伸的插入口插入的紧固件来把持接头管,从而固定到水龙头主体部。

能通过相对于喷头插拔接头管并且插拔紧固件来装拆喷头,因此易于更换水龙头主体的喷头。另外,从喷头的插入口插入紧固件来把持接头管,从而能简单地强化两者的连接力。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喷头连接到水龙头主体部,上述水龙头主体部具有:支柱部,其具有通水部;以及旋转部,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支柱部且具有向径向突出的接头管。喷头具有形成通水路径的内管插入外壳的结构,内管收纳接头管,由此连接到水龙头主体部。

外壳不直接参与喷头与接头管的连接,因此难以损伤外壳。另外,易于提高外壳的设计自由度。

喷头的与旋转部相对一侧的端部可以被缓冲材料覆盖。

本发明的某方式的水龙头组装方法对于水龙头主体部包括如下步骤:以喷头的端部与旋转部的外周面相对的方式将接头管插入喷头;以及从在喷头的外壳上沿圆周方向延伸的插入口插入紧固件,通过紧固件把持接头管,上述水龙头主体部具有支柱部和旋转部,上述支柱部具有通水部,上述旋转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支柱部且具有向径向突出的接头管。

[第二实施方式]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水龙头200的侧视图。图13是水龙头200的分解立体图。

第二实施方式的水龙头200包括水龙头主体部212和喷头206。在通过一般用户也能更换的装拆结构将喷头206与水龙头主体部212连接。图12所示的喷头206是不具有净水功能的类型。

水龙头主体部212包括喷水手柄202、旋转部204、支柱部208以及支柱盖214。支柱部208固定于厨房等,内置通水管210(参照图13)。以覆盖支柱部208的方式设置旋转部204。旋转部204以支柱部208为中心在水平方向上旋转。位于旋转部204上的支柱盖214与支柱部208连接。通过支柱盖214来定位旋转部204使其不会上下脱落。当用户沿垂直方向转动位于支柱盖214上的喷水手柄202时,喷水手柄202使支柱部208的操作突起216前后运动,由此内置于支柱部208的阀门(未图示)被打开关闭。

接头管218从旋转部204向径向、优选向斜上方突出。接头管218经由通水口224与通水管210连接。而且,筒状构件272插入接头管218。喷头206在收纳有该接头管218和筒状构件272的状态下用能够装拆的结构固定于旋转部204。如图12所示,喷头206的端部与旋转部204的侧面部(外周面)相对。即,在接头管218从旋转部204分支的部位、接头管218的根部,喷头206与旋转部204(水龙头主体部212)相对。

喷头206在装配时被按入至接头管218的根部。喷头206虽然优选与旋转部204的外侧面抵接,但是至少按旋转部204与喷头206的接合部分不醒目的程度与旋转部204的外侧面接近。更具体地,“按入至根部”意味着喷头206收纳接头管218的全长的90%以上,或者喷头206的端部与旋转部204的外侧面的间隙为1.5毫米以内。

在喷头206的下部形成有沿圆周方向延伸的插入口222。在将接头管218插入喷头206后,用户从插入口222插入紧固件220。紧固件220通过线夹式且有一定的强度和弹性的构件(树脂等)形成。当将喷头206装配于水龙头主体部212时,将接头管218收纳于喷头206,向旋转部204按压喷头206。接着,用手从插入口222按入紧固件220。紧固件220如线夹那样把持(夹持)接头管218,由此,喷头206固定于旋转部204。若拆下紧固件220,则通过用手拉喷头206,能从水龙头主体部212简单地拆下喷头206。

此外,第二实施方式的“能够装拆”不包括通过粘接或焊接等将喷头206和水龙头主体部212完全固定的结构。意味着在家庭中一般用户能自己装拆的结构,优选是不需要螺丝刀等用于进行装拆的专用工具的结构。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紧固件220将喷头206和水龙头主体部212固定,但是即使不使用工具,也能用手指和指甲插拔紧固件220。另外,也可以使用任意的金属棒等勾住紧固件220而将其拆下,但是不需要用于进行装拆的专用工具。当然也可以是不使用紧固件220等附加性固定构件的构成。

在接头管218的根部形成外径扩大部274。该实施方式的外径扩大部274具有锥形形状,具有比接头管218的中央部的外径大的外径。第二实施方式的外径扩大部274具有锥形形状,但不一定是锥形形状,只要至少是具有比接头管218的中央部的外径大的外径的部分即可。用户通常通过操作喷头206而使旋转部204旋转。此时,与旋转相伴的负载集中于接头管218的根部。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接头管218的根部形成外径扩大部274,由此提高接头管218与旋转部204的连接强度。

喷头206被向旋转部204按入而装配直至至少收纳外径扩大部274的全部或一部分为止。喷头206可以使其端部与旋转部204的外侧面抵接,完全收纳外径扩大部274。

图1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喷头206的分解立体图。

第二实施方式的喷头206包括外壳226、内管228、喷水口构件230以及整流构件232。收纳接头管218和固定于接头管218的筒状构件272的是内管228。自来水从通水管210经由接头管218内的筒状构件272、内管228到达喷水口构件230,经过整流构件232而喷向水槽(未图示)。连接到通水管210并内置于支柱部208的阀门通过喷水手柄202和操作突起216打开关闭。

内管228被外壳226(外管)覆盖。即,喷头206为内管228和外壳226的双重结构。成为旋转部204的旋转轴的是支柱部208,喷头206不与支柱部208而与从旋转部204分支的接头管218连接。

接头管218是由喷头206延长的结构,因此当使喷头206沿水平方向旋转时,该旋转力原样传递到接头管218,因此易于将用户的旋转操作作为旋转部204的旋转力进行传递。接头管218收纳于喷头206,因此接头管218不构成外观。

通过将喷头206设为内管228和外壳226的双重结构来提高喷头206整体的强度。内管228以能覆盖外壳226的大致整个区域的方式从喷水口构件230延伸到外壳226的端部(与旋转部204相对的部分)。在此所说的“外壳226的端部”是指从外壳226的前端276起3毫米以内的范围。因此,内管228的端部与外壳226的端部大致一致。当不仅外壳226而且内管228也装配于水龙头主体部212时,被按入到至少收纳外径扩大部274的全部或一部分为止。或者内管228也可以是其一部分从外壳226的端部伸出的形状。

内管228和外壳226的作用不同。虽然外壳226重视美观,但是内置于外壳226的内管228的美观不那么重要。另一方面,内管228是水的通道并且与接头管218直接接合,因此尤其对其内部结构要求高的加工精度。

为了实现轻量化和成本下降,用abs树脂或聚甲醛等树脂形成外壳226和内管228双方。若将外壳226轻量化,则易于搬运更换式喷头206,也是安全的。树脂与金属相比强度较低,因此通过内管228和外壳226的双重结构来强化喷头206。另外,为了具有金属光泽,对外壳226实施树脂镀覆加工。当进行树脂镀覆时,将外壳226以从其内侧支撑前端276附近的状态浸入镀覆液中。镀覆液是高温,因此易于对外壳226的支撑部分(内侧)施加应力。该应力有可能使外壳226的内部结构的加工精度降低。另一方面,内管228无需进行树脂镀覆,因此与这种应力没有关系。因此,将要求比较高的加工精度的内管228设为与外壳226不同的构成,从而兼顾外壳226的美观和内管228的功能性。

旋转部204的外侧面具有曲面形状(圆筒形状),但是外壳226和内管228的端面也被加工成与旋转部204的曲面形状一致的形状。另外,后述详细内容,外壳226和内管228的端面被加工成与外径扩大部274的锥形面一致的形状。即,外壳226和内管228的端面构成与外径扩大部274和旋转部204的外侧面的形状一致的形状。因此,能将喷头206和旋转部204无间隙地以平滑的外观连接。

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接合结构的示意图。

是用于说明接合结构的特征的示意图,因此在图15、图16、图17中省略筒状构件272或外径扩大部274等细微部分的结构。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旋转部204的一部分设置接头管218,将接头管218收纳于喷头206,从而将喷头206和水龙头主体部212连接。喷头206与旋转部204的边界面205(接合部分)形成于接头管218的根部。

图16、图17是第二比较例、第三比较例的接合结构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不在旋转部238而在喷头240设置接头管242的类型的第二比较例。在旋转部238的侧面的斜上方形成分支部246。通过将作为喷头240的一部分的接头管242插入分支部246来连接喷头240和旋转部238。喷头240与分支部246的边界面244(接合部分)形成于分支部246的前端。在图17所示的第三比较例中,在分支部247设有接头管218。在将接头管218收纳于喷头241方面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但边界面244与图16同样地形成于分支部246的前端276。

在图15的结构的情况下,喷头206覆盖从主体侧面突出的接头管218,因此对喷头206的外径没有实质上的限制。喷头206的内管228虽然需要使其内径与接头管218的外径一致,但是能比较自由地设计外壳226的内径或外径。另一方面,在图16、图17的比较例的情况下,需要使喷头240、241的外径与分支部246、247的外径一致,因此喷头240、241的外径被分支部246、247的外径限制。

如图15所示,在将从旋转部204的外侧面突出的接头管218收纳于喷头206的情况下,将旋转部204的表面形成于边界面205,因此与第二比较例、第三比较例相比还具有接合部分不醒目的优点。在如第二比较例、第三比较例那样的连接结构的情况下,边界面244醒目,因此考虑用户有可能会误解为通过拉喷头240而能从接合部分抽出软管。

在第二比较例、第三比较例的情况下,若在边界面244形成间隙,则尘埃等异物易于进入分支部246中。而即使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边界面205形成间隙且异物进入其中,异物也几乎不可能进入接头管218或喷头206中。其原因是,喷头206向斜上方延伸。

特别是,第二比较例的接头管242为从喷头240突出的突起,因此存在喷头240的突起部分(接头管242)与旋转部238的侧面等意外地接触从而损伤水龙头主体部的风险。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即使接头管218的长度存在一些不匀,也通过调整接头管218向喷头206的插入深度而易于吸收长度的不匀。而在第二比较例的情况下,接头管242的长度易于被分支部246的长度限制。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虽然内管228参与和旋转部204的连接,但是外壳226不直接参与。与连接相伴的负载难以施加到外壳226,因此能比较自由地选择外壳226的材质。

图18是接头管218的侧视图。

更小直径的筒状构件272插入接头管218的前端,在接头管218与旋转部204的连接部分(根部)形成扩大为更大直径的锥形形状的外径扩大部274。接头管218和旋转部204由树脂一体成型。使树脂流入与旋转部204和接头管218对应的模板,将其固定化后从模板拆下旋转部204等。此时,只要不对露出到外部的旋转部204的部分而对没有露出到外部的接头管218的部分施加负荷而从模板拆下即可。

在接头管218的前端部形成缺口278(第一旋转限制部)。在内管228的内壁形成突起282(在图20、图22中后述的第二旋转限制部),装配时,突起部分与缺口278卡合。通过突起282与缺口278的卡合来限制喷头206的圆周方向旋转。

图19是表示喷头206与接头管218的接合结构的示意图。

首先,外壳226和内管228双方的端面与外径扩大部274相对。外壳226和内管228形成锥形形状的端面(以下称为“喷头端面280”),喷头端面280(第一锥形面)具有与外径扩大部274的锥形形状的外侧面(第二锥形面)至少方向相同的倾斜,以彼此成为大致平行的角度相对。由于以大致同一形状的锥形面彼此相对,因此成为边界面205的间隙(槽)难以醒目的结构。喷头端面280可以与外径扩大部274或旋转部204抵接。喷头端面280既可以与外径扩大部274或旋转部204在全周上抵接,也可以使其一部分抵接。在一部分抵接的情况下,优选使从用户易于视认的上面侧优先抵接。同样优选在不抵接而相对(非抵接)的情况下,优选使上面侧优先接近。

内管228的内侧面具有:作为通水路径的小收纳部284、与筒状构件272对应的中收纳部286(第二收纳部)、与接头管218对应的大收纳部288(第一收纳部)。大收纳部288的内径(第一内径)大于中收纳部286的内径(第二内径)。在具有比较小的外径的筒状构件272安装小的第一o形环252,在接头管218安装比较大的第二o形环250。第一o形环252和第二o形环250均是橡胶制。第一o形环252的主要作用在于,使从筒状构件272喷出的水不会逆流而从紧固件220或边界面205漏出。第一o形环252小,因此易于可靠地安装,难以发生“扭曲”。易于在筒状构件272的准确位置安装第一o形环252,因此易于可靠地止水。

另一方面,第二o形环250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喷头206晃动。第二o形环250大,因此与第一o形环252相比易于提高接头管218与内管228的粘接性。另外,当装配喷头206时,第二o形环250被挤压,因此其复原力作为向旋转部204按压喷头206的力起作用。

如上所示,喷头206安装于水龙头主体部212并能够装拆(能更换)。在家庭中能够装拆,因此还存在接合部分的槽根据安装情况而变大的可能性。因此,设为不是如图16的第二比较例那样将喷头240插入分支部246而将喷头206(外壳226和内管228)按入接头管218的根部的结构。其结果是,旋转部204的表面直接成为边界面205,因此与第二比较例、第三比较例相比,边界面205难以醒目。

另外,为了强化接头管218与旋转部204的接合,在接头管218的根部形成有外径扩大部274。以曲面形状形成外径扩大部274,并与此对应地将喷头端面280也设为同一曲面形状,由此边界面205进一步难以醒目。喷头端面280的形状与外径扩大部274(或旋转部204)的曲面形状一致。在此所说的“一致”是指,按在喷头206与外径扩大部274的相对部分不会产生大的间隙、例如1.0毫米以上的间隙的程度使喷头端面280的形状接近于外径扩大部274的曲面形状。

以与外径扩大部274的形状成为同一形状的方式来形成喷头端面280,因此能通过一边使喷头端面280的朝向与外径扩大部274的朝向一致一边插入喷头206来准确地进行连接。而且,若缺口278与形成于内管228的内侧面的突起(后述)没有牢固地卡合,则当喷头206未被正确放置时,能进一步可靠地进行连接。喷头端面280是宽口也有助于喷头206的易于装配化。

总之,为了提高接头管218与旋转部204的接合强度而形成有锥形形状的外径扩大部274,但通过按与该外径扩大部274的外侧面相同的形状形成喷头端面280,能使边界面205不醒目。另外,由于外径扩大部274的外侧面形状与喷头端面280的形状相同,因此易于将喷头206装配于正确的位置。

通过将比较大的第二o形环250嵌入接头管218而可靠地进行接头管218与喷头206的连接。另外,通过将比较小的第一o形环252嵌入筒状构件272而可靠地进行止水。

图20是没有净水功能的喷头206的截面图。图21是将喷头206安装于水龙头主体部212后的水龙头200a的截面图。

如上所述,喷头206为内管228和外壳226的双重结构,内管228隔着第三o形环254连接到喷水口构件230。喷水口构件230的出口被整流构件232覆盖。整流构件232对来自内管228的流水进行整流后将其变为泡沫水。

筒状构件272螺入接头管218的内部,用第一o形环252将内管228(小收纳部284)和筒状构件272之间止水。通水口224与筒状构件272之间被另一第四o形环255止水。接头管218插入内管228,喷头206与旋转部204(外径扩大部274)相对或抵接。第二o形环250嵌入内管228(大收纳部288)和接头管218之间,防止晃动。接头管218插入内管228后,紧固件220把持接头管218,由此,喷头206牢固地固定于接头管218。

另外,如在图21中附注的,在内管228的内侧面形成突起282(第二旋转限制部)。当将该突起282与接头管218的缺口278的位置对准而插入喷头206时,突起282与缺口278卡合,能防止喷头206的圆周方向旋转。此外,也可以在内管228形成缺口278,在接头管218形成突起282。另外,考虑到缺口278和突起282的加工性,既可以用树脂形成内管228和接头管218的整体,也可以用树脂仅形成缺口278和突起282的局部。

图22是具有净水功能的喷头248的截面图。图23是将喷头248安装到水龙头主体部212后的水龙头200b的截面图。

具有净水功能的喷头248也具有内管270和外壳264的双重结构,在前端安装喷水构件260。设于喷水构件260的净水手柄262是用于切换原水和净水的操作构件。喷头248的喷头端面280也形成为与外径扩大部274的外周形状匹配的曲面(参照图22)。

在图22所示的结构中,内管270与盒保持部256嵌合,作为其一部分包括盒保持部256。接头管218插入内管270。第五o形环266插入内管270和盒保持部256之间。盒保持部256还内置净水盒258,若拆下喷水构件260,则能更换净水盒258。在盒保持部256的内部有阀门268。当放置净水盒258时,净水盒258将阀门268顶出,内管270与盒保持部256(净水盒258)连通。另一方面,当拆下净水盒258时,阀门268由于内管270内的水压而被关闭。阀门268是用于在保持通水状态下拆下净水盒258时不使内管270中的水直接从喷头248的前端喷射的安全装置。

如在图23中附注的,在内管270的内侧面形成突起282(第二旋转限制部)。该突起282与接头管218的缺口278卡合,由此防止喷头206沿圆周方向旋转。

[第三实施方式]

图24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喷头206的分解立体图。

喷头206包括:外壳226、内管228、喷水口构件230、整流构件232以及作为内管228的一部分的缓冲构件234。第三实施方式除了具有缓冲构件234这一点以外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缓冲构件234是连接到内管228的端部的橡胶制的间隔物,当连接喷头206时与旋转部204抵接。缓冲构件234具有覆盖外壳226的端面的形状。缓冲构件234既可以与内管228一体形成,也可以通过与内管228粘接而与内管228实现一体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喷头206的外壳226不与水龙头主体部212直接接触,而隔着缓冲构件234与水龙头主体部212抵接。缓冲构件234的端面形成为锥形面,并与接头管218的外径扩大部274的锥形面抵接。在图25中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喷头206的截面图,在图26中示出将第三实施方式的喷头206安装到水龙头主体部212后的水龙头200a的截面图。图25和图26除了追加缓冲构件234以外均与图20、图21相同。在带净水功能的情况下也是相同的。

缓冲构件234是橡胶制,因此当装配喷头206时难以损伤水龙头主体部212。另外,边界面205(接合部分)被缓冲构件234封闭,因此易于防止喷头206晃动。

图27是缓冲构件234的周边的放大立体图。

缓冲构件234覆盖外壳226的水龙头主体部212侧的端面。缓冲构件234也可以是与外壳226相比弹性模量较高的构件。缓冲构件234的抵接面236的抵接宽度t至少大于外壳226的厚度。第三实施方式的旋转部204的侧面具有曲面形状(圆筒形状),缓冲构件234的抵接面236也被加工成与旋转部204的曲面形状一致的形状。因此,能将喷头206和旋转部204无间隙地以平滑的外观连接。

而且,将喷头206和旋转部204隔着有弹性的缓冲构件234连接,因此能使喷头206和水龙头主体部212进一步无间隙地贴紧。另外,通过增大抵接宽度t来扩大抵接面236,因此与连接相伴的压力易于分散,难以由于连接喷头206而损伤旋转部204。

在如第二实施方式那样没有设置缓冲构件234的情况下,外壳226与旋转部204(外径扩大部274)直接抵接或相对。在该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扩大外壳226的端面例如在端部将外壳226设为厚壁来减小与连接相伴的压力。

以上,基于第三实施方式以水龙头200的结构、特别是以喷头206、248与水龙头主体部212的连接结构为中心进行了说明。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能将喷头206、248装拆于水龙头主体部212,并且能比较自由地设定喷头206、248的外壳226、264的尺寸。由于喷头206、248与水龙头主体部212的边界面205不醒目,因此尽管是更换式但是能维持流畅的设计。另外,通过使缺口278与突起282卡合来防止喷头206在旋转方向上偏离。

以上,以第二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为基础说明了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理解这些实施方式是例示,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内进行各种变形和变更,另外,这种变形例和变更也存在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中。因而,应将本说明书的记述和附图视为不是限定性的而是例证性的内容。

在第二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设想对不具有净水功能的喷头206和具有净水功能的喷头248进行更换,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既可以对不具有喷淋功能的喷头和具有喷淋功能的喷头进行更换,也可以根据用户的身体的大小(例如成人和儿童)来准备长度不同的喷头。另外,如更换腕表的表带来改变心情时那样,若更换为即使功能上没有差别但设计不同的喷头,则也能轻松改变厨房的气氛。

在第二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喷头206和旋转部204均是圆筒形状,但既可以是具有椭圆或矩形等任意的截面形状的筒状构件,也可以是非筒状的箱体。虽然接头管218可以在其根部形成外径扩大部274,但是在没有形成的情况下也能实现本发明的基本效果。同样地,喷头206是双重结构也不是必要构成要件。接头管218也可以安装于水龙头主体部212的独立部件。虽然示出了喷头106当装配时被按入接头管118的根部为止的例子,但是即使是如第二比较例或第三比较例那样具有分支部146的类型,也能实现本发明的主要构成。

根据以上的记载,能认识到下述发明。

本发明的某方式的水龙头具备:水龙头主体部,其具有从主体侧面突出的接头管;以及喷头,其以能够装拆的方式安装于水龙头主体部。

喷头在将接头管收纳到接头管的根部的状态下装配于水龙头主体部。

在家庭中自由地装拆喷头的情况下,喷头与水龙头主体部的接合部分有可能醒目。在将喷头插入至接头管的根部的结构的情况下,水龙头主体部与喷头的分支点成为接合部分,因此接合部分难以醒目。

接头管也可以在其根部扩大外径。喷头也可以在至少收纳有接头管的外径扩大部分的一部分的状态下装配于水龙头主体部。

也可以在接头管的外侧面和喷头的内侧面形成限制喷头在圆周方向的旋转的第一旋转限制部和第二旋转限制部。

第一旋转限制部和第二旋转限制部只要是能彼此卡合的任意的结构即可。第一旋转限制部和第二旋转限制部彼此卡合,由此易于防止喷头在轴向上旋转后偏离。

第一旋转限制部和第二旋转限制部的双方或一方可以由树脂形成。

本发明的某方式的喷头以能够装拆的方式连接到具有从主体侧面突出的接头管的水龙头主体部。并且,在收纳有接头管直至接头管的根部的状态下装配于水龙头主体部。

本发明的某方式的水龙头具备:水龙头主体部,其具有从主体侧面突出的接头管;以及喷头,其在以能够装拆的方式收纳有接头管的状态下安装于水龙头主体部。在接头管的外侧面形成锥形面。喷头在使其端部与接头管的锥形面相对的状态下装配于水龙头主体部。

在接头管上形成锥形面,使收纳接头管的喷头的端部与该锥形面相对。在家庭中自由装拆喷头的情况下,喷头与水龙头主体部的接合部分有可能会醒目。通过使接头管的锥形面与接合部分对应而较浅地形成接合部分的槽的深度,因此接合部分难以醒目。另外,若在接头管上形成锥形面,则易于强化接头管与水龙头主体部的接合。

在喷头的端部也可以形成锥形面。

可以是喷头的锥形面和接头管的锥形面彼此一部分或全部抵接的状态下将喷头装配于水龙头主体部。

喷头既可以与接头管直接抵接,也可以隔着缓冲构件等中间材料与接头管抵接。通过喷头与接头管的抵接,易于防止喷头晃动。

喷头可以在将接头管收纳至接头管的根部为止的状态下装配于水龙头主体部。

在将喷头插入至接头管的根部为止的结构的情况下,水龙头主体部与喷头的分支点成为接合部分,因此接合部分难以醒目。

可以是在喷头的内部的端部侧形成具有第一内径的第一收纳部,在里侧形成具有比上述第一内径小的第二内径的第二收纳部。

本发明的某方式的喷头以能够装拆的方式连接到具有从主体侧面突出的接头管的水龙头主体部。在端部形成第一锥形面,在接头管的外侧面形成第二锥形面。在使第一锥形面与第二锥形面相对的状态下将喷头装配于水龙头主体部。

本发明的某方式的喷头以能够装拆的方式连接到具有从主体侧面突出的接头管的水龙头主体部。喷头具有收纳接头管的内管插入外壳的双重管结构,内管从喷水口延伸到外壳的端部。

设为内管和外壳的双重结构并且内管延伸到外壳的端部,因此喷头的强度在整个区域内提高。另外,通过延伸到外壳的端部的内管来收纳接头管,由此能增大内管与接头管的接合面积,因此也易于提高接合强度。另外,通过将内管和外壳分开形成,易于形成复杂形状的内管。内管被外壳遮蔽,因此与制造内管相伴的影响难以波及外观。另外,通过将内管共用化并将外壳多样化,能简单地增加变化。外壳也尤其难以受到连接部分等内面结构的影响,易于实现比较自由的形状。

外壳可以被实现树脂镀覆。

若用树脂形成外壳并对该处实施树脂镀覆,则能提供尽管分量轻但是美观性优异的外壳。树脂镀覆有可能对外壳的加工精度带来影响,但由于与接头管接合的是延伸到外壳的端部的内管,因此外壳的树脂镀覆加工难以对接合强度带来影响,成为难以晃动的构成。

接头管可以在其根部扩大外径。喷头可以在至少内管收纳有接头管的外径扩大部分的一部分的状态下装配于水龙头主体部。

本发明的某方式的水龙头具备:水龙头主体部,其具有从主体侧面突出的接头管;以及喷头,其以能够装拆的方式安装于水龙头主体部。

喷头具有将收纳接头管的内管插入外壳的双重管结构。内管从喷水口延伸到外壳的端部。

[第四实施方式]

图28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水龙头400的侧视图,图29是水龙头400的分解立体图。水龙头400包括水龙头主体部412和装配于水龙头主体部412的侧面并装拆自如的喷头406。水龙头400构成为即使是一般用户也能从未搭载净水功能的喷头406更换为内置净水盒458的另一喷头448(还参照图37)。后述其它喷头448。

以下,以xyz正交坐标系为基础进行说明。方向x与水平的左右方对应,方向y与水平的前后方向对应,方向z与铅垂的上下方对应。方向y和方向z分别与方向x以直角正交。有时将方向x标记为左方或右方,将方向y标记为前方或后方,将方向z标记为上方或下方。在图28中将从箭头p的方向观看水龙头400时所朝向的右侧称为右,将左侧称为左。此外,这种方向的标记不限制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水龙头的使用姿态。

如图29所示,水龙头400包括:水龙头主体部412,其具有从主体侧面突出的突出管部320;以及喷头406,其装配于水龙头主体部412并装拆自如。突出管部320包括接头管418和插入接头管418且一部分向轴向突出而露出的筒状构件472,喷头406具有收纳突出管部320的收纳部310。在水龙头主体部412和喷头406之间设有对喷头406向水龙头主体部412侧施力的施力机构360。后述施力机构360。

(水龙头主体部)

水龙头主体部412包括突出管部320、连接接头382、喷水手柄402、旋转部404、支柱部408以及支柱盖414。水龙头主体部412从固定面以柱状竖立设置。突出管部320从作为主体侧面的旋转部404向径向、优选向斜上方突出。以下,将沿着突出管部320的中心轴m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与中心轴m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

支柱部408固定于厨房等,内置用于向水龙头主体部412导入自来水的通水管410的下游侧的一部分。以覆盖支柱部408的方式设置圆筒形状的旋转部404。旋转部404具有作为覆盖连接接头382、阀门、支柱部等的外壳的功能。旋转部404以支柱部408为中心沿水平方向旋转。旋转部404被实施树脂镀覆加工,在外表面设有具有金属光泽的镀覆面。支柱盖414与设于旋转部404的上侧的支柱部408连接。旋转部404由支柱盖414定位成不会上下脱离。当用户使位于支柱盖414上的喷水手柄402向垂直方向动作时,喷水手柄402使操作突起416前后动作,由此内置于支柱部408并连接到通水管410的阀门(未图示)被打开关闭。

(突出管部)

如图29所示,突出管部320包括接头管418和筒状构件472。接头管418是与旋转部404相连并从旋转部404突出的管状的部分。筒状构件472插入接头管418的内侧,经由通水口424与连接接头382连接。连接接头382经由阀门与通水管连接。喷头406在收纳有突出管部320的状态下装配于旋转部404并装拆自如。如图28所示,喷头406的端部与旋转部404的侧面部(外周面)相对。即,在作为接头管418从旋转部404分支的部位的接头管418的根部,喷头406与旋转部404(水龙头主体部412)相对。

喷头406包括收纳突出管部320的收纳部310。喷头406当装配时收纳到接头管418的根部。优选喷头406与旋转部404的外侧面抵接,至少按旋转部404与喷头406的连接部分不醒目的程度与旋转部404的外侧面接近。

在喷头406的下部设有在圆周方向上延伸的插入口422。在将突出管部320插入喷头406的收纳部310后,用户从插入口422插入紧固件420。紧固件420具有线夹形状,例如由具有规定的强度和弹性的树脂等形成。当将喷头406装配于水龙头主体部412时,将突出管部320收纳于喷头406的收纳部310,向旋转部404按入喷头406。接着,从插入口422用手按入紧固件420。通过紧固件420如线夹那样把持(夹持)接头管418而将喷头406固定到旋转部404。若拆下紧固件420,则通过沿轴向拉喷头406,能将喷头406从水龙头主体部412拆下。

此外,第四实施方式的“装拆自如”不包括通过粘接或焊接等将喷头406和水龙头主体部412完全固定的结构。是在家庭中一般用户能自己装拆的结构,优选是不需要螺丝刀等用于进行装拆的专用工具的结构。因此,第四实施方式的水龙头400通过紧固件420将喷头406和水龙头主体部412固定。即使不使用工具,也能用手指和指甲插拔紧固件420。此外,也可以使用任意的金属棒等勾住紧固件420而将其拆下。使用紧固件420不是必需的构成。

通过对喷头406施加旋转力来操作而有时使旋转部404旋转。此时,与旋转相伴的应力集中到接头管418的根部。因此,优选提高接头管418与旋转部404的连接强度。因此,第四实施方式的水龙头400在接头管418的根部设有具有比接头管418的中央部的外径大的外径的外径扩大部474。外径扩大部474例如具有锥形形状。

喷头406以收纳外径扩大部474的全部或一部分的方式被向旋转部404按入而装配。喷头406可以使其端部与旋转部404的外侧面抵接,完全收纳外径扩大部474。

从确保用户的作业空间的观点来看,优选作为喷头406与水槽之间的空间的喷水空间大。因此,如图28所示,在第四实施方式的水龙头400中,成为喷头406的上表面从水龙头主体部412的喷头406向上方延伸的侧面的角度θ设为锐角。通过这样构成,与角度θ是钝角的情况相比,喷头406的下游侧位于上方,所以距离水槽的距离变长,能扩大喷水空间。

(喷头)

图30是喷头406的分解立体图。喷头406包括外壳426、内管428、喷水口构件430以及整流构件432。

(内管)

内管428是在大致轴向上延伸的管状的构件,在上游侧的端部设有收纳部310。收纳部310收纳包括筒状构件472和接头管418的突出管部320。内管428在内部具有作为水的通道的通水部484,自来水从通水管410经由筒状构件472和内管428的通水部484而到达喷水口构件430,经过整流构件432喷向水槽(未图示)。

外壳426是喷头406的箱体,是覆盖内管428的外侧的管状的构件。即,喷头406具有内管428和外壳426的双重结构。喷头406具有双重结构,由此使喷头406整体的强度提高。旋转部404被支撑为以支柱部408为旋转轴自如地转动。喷头406连接到从旋转部404分支的突出管部320。通过旋转部404旋转,喷头406与旋转部404一起旋转。另外,连接接头382和筒状构件也与喷头406一起一体地旋转。

由于喷头406设于突出管部320的延长线上,所以通过使喷头406在水平方向上旋转,其旋转力直接传递到突出管部320的接头管418。因此,能将用户的旋转操作作为旋转部404的旋转力进行传递。突出管部320收纳于喷头406,所以当装配喷头406时不会构成外观。

内管428可以以覆盖外壳426的大致整个区域的方式从喷水口构件430延伸到与外壳426的旋转部404相对的端部。特别是内管428的端部与外壳426的端部大致一致。内管428当装配于水龙头主体部412时以收纳外径扩大部474的全部或一部分的方式被按入。内管428可以是内管428的一部分从外壳426的端部伸出的形状。

外壳426由于构成外观所以重视美观。内管428被外壳426覆盖,所以构成外观的机会少,美观不是那么重要。内管428是水的通道,直接连接到接头管418,因此尤其对其内部结构要求高的加工精度。

外壳426和内管428例如能由abs树脂或聚甲醛等树脂材料通过模制成形工序形成。在该情况下,对外壳426和内管428的轻量化和成本下降是有利的。通过将外壳426轻量化,能容易搬运更换用喷头406。外壳426被实施树脂镀覆加工,在外表面设有具有金属光泽的镀覆面。

在对树脂部件实施镀覆的工序中,将树脂部件浸在高温的镀覆液中,因此树脂部件有时由于高温的应力而变形,加工精度下降。因此,第四实施方式的喷头406设为用外壳426覆盖内管428的双重结构,由此设为在重视美观的外壳426形成镀覆面且重视加工精度的内管428不具有镀覆面的构成。特别是内管428的包括第一收纳部486和第二收纳部488的整体的表面包括非镀覆面。

旋转部404的外侧面具有作为圆筒形状的曲面形状。外壳426的端面和内管428的端面具有与旋转部404的外侧面的曲面形状一致的形状。特别是外壳426的端面和内管428的端面具有与外径扩大部474的锥形面一致的形状。通过这样构成,能将喷头406和旋转部404无间隙地连接。

(装拆机构)

接着,说明水龙头400的装拆机构。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将从旋转部404突出的突出管部320收纳于喷头406的收纳部310从而将喷头406连接到水龙头主体部412。收纳部310包括后述的第一收纳部486和第二收纳部488。作为喷头406与旋转部404的连接部分的边界部形成于突出管部320的接头管418的根部。在水龙头400中,喷头406覆盖从主体侧面突出的突出管部320的接头管418和筒状构件472。因此,能比较自由地设计喷头406的外壳426的外径。另外,若将喷头设为在突出管部的中途连接的结构,则当更换为喷头的外径不同的另一喷头时,在连接部产生高低差。另外,由于在喷头的外径或突出管部的外径存在制造不匀导致的偏差,所以有时在这些连接部产生外径的差导致的高低差。具有这种高低差的状态谈不上外观良好。因此,在第四实施方式的水龙头400中,喷头406在将突出管部320收纳至突出管部320的根部的状态下装配于水龙头主体部412。通过这样构成,由于喷头406在突出管部320的根部被连接,所以能消除外径差或外径的制造误差导致的高低差。另外,无需考虑连接部的外径的差,因此能比较自由地设计外壳426的外径。

如图28所示,在喷头406将从旋转部404的外侧面突出的突出管部320收纳至根部的构成中,旋转部404的表面成为边界部,所以与边界面位于突出管部320的轴向的中途的情况相比难以看到连接部分。如图28所示,喷头406的内管428收纳突出管部320并直接连接到旋转部404。外壳426覆盖内管428的连接部分而不直接与连接部分相关。因此,外壳426难以受到连接所致的应力,所以能提高外壳426的形状或材质等的设计自由度。

图31是水龙头400的突出管部320的周边的侧视图。图31示出没有装配o形环452的状态。如图31所示,突出管部320包括接头管418和筒状构件472。筒状构件472具有比接头管418的前端部小的外径,插入接头管418的内侧。筒状构件472的上侧(下游侧)的一端472a从接头管418向轴向突出,从接头管418露出。筒状构件472的下侧(上游侧)的另一端472b插入旋转部404中的通水口424,连接到连接接头382(还参照图28)。在接头管418与旋转部404的连接部分形成外径扩大部474。外径扩大部474具有越接近旋转部404外径越大的锥形形状。接头管418与旋转部404一体地用树脂材料通过模制成形形成。也可以设为当将接头管418和旋转部404从模板拆下时将与接头管418对应的部分顶出。在该情况下,能减少对露出到外部的旋转部404的损伤。

(卡合槽部)

如图31所示,在水龙头400中,在接头管418的圆筒部设有卡合槽部490。作为设于筒状构件472的外表面的向径向突出的突起的卡合凸部(未图示)与卡合槽部490卡合。筒状构件472通过卡合凸部与卡合槽部490卡合而连接到接头管418。

如图29所示,外壳426的端面和内管428的端面与外径扩大部474相对。在外壳426和内管428设有作为锥形形状的端面的喷头端面480(还参照图36)。喷头端面480的锥形面按大致平行的角度与外径扩大部474的外侧面的锥形面相对。通过将喷头端面480的锥形面设为与外径扩大部474的锥形面相同的曲面形状,能使边界部的间隙难以醒目。喷头406可以在喷头端面480的至少一部分与旋转部404抵接的状态或非抵接的状态下与旋转部404相对。此外,在此所说的“相同的曲面形状”是指按在喷头406与外径扩大部474的相对部分不产生大的间隙、例如1.0毫米以上的间隙的程度使喷头端面480的形状接近外径扩大部474的曲面形状。

(收纳部)

如图28所示,在内管428的内侧面设有通水部484、第一收纳部486以及第二收纳部488。通水部484是设于第一收纳部486的下游侧的水的通道。第一收纳部486设于第二收纳部488的下游侧,主要收纳筒状构件472。第二收纳部488设于第一收纳部486的上游侧,主要收纳接头管418。第二收纳部488的上游侧的端面488a构成喷头端面480(还参照图36)。第一收纳部486具有比通水部484大的内径,第二收纳部488具有比第一收纳部486大的内径。收纳部310成为小直径的第一收纳部486和大直径的第二收纳部488的二级结构,所以能在第一收纳部486和筒状构件472之间形成密封件来抑制漏水,能在第二收纳部488和接头管418之间抑制径向的松动。

如图28所示,筒状构件472具有比接头管418小的外径,在其外周面安装o形环452。o形环452由具有弹性的橡胶等材料形成。o形环452作为筒状构件472和第一收纳部486之间的密封件而抑制水的漏出。

(施力机构)

接着说明施力机构360。图32是表示施力机构360的周边的说明图。施力机构360设于水龙头主体部412和喷头406之间。施力机构360构成为在喷头406装配于水龙头主体部412的状态下对喷头406向水龙头主体部412侧施力。施力机构360组装入接头管418的施力机构装配部370(还参照图31)。如图32所示,施力机构360包括弹性体366、滑动构件364、紧固件420以及第一插入口422a。弹性体366、滑动构件364以及紧固件420装配于施力机构装配部370。

(施力机构装配部)

说明施力机构装配部370。如图31所示,水龙头400设有作为用于将施力机构360组装入接头管418的部分的施力机构装配部370。施力机构装配部370具有从外周部418e向径向凹陷的大致圆筒状的小直径部377。小直径部377是直径形成为小于外周部418e的直径的部分。从小直径部377的下游侧起设置弹性构件装配部371、滑动构件装配部372以及紧固件装配部373。圆环状的弹性体366嵌入弹性构件装配部371。滑动构件364嵌入滑动构件装配部372。紧固件420装配于紧固件装配部373。

弹性构件装配部371、滑动构件装配部372以及紧固件装配部373分别具有圆筒面。弹性构件装配部371和滑动构件装配部372的圆筒面的直径形成为大致相同,在它们的边界没有形成高低差而同等地被连接。紧固件装配部373的圆筒面与滑动构件装配部372的圆筒面相比直径较大,在它们边界设有台阶部378。台阶部378限制滑动构件364在轴向的动作范围。

在小直径部377的圆周上的一部分,作为向径向突出的部分的制限凸部374从紧固件装配部373到滑动构件装配部372而在轴向上延伸。如图31所示,制限凸部374位于小直径部377的上方。施力机构360具有小直径部377的上游侧的上游壁部375和小直径部377的下游侧的下游壁部376。上游壁部375和下游壁部376分别从小直径部377的上游端和下游端朝向外周部418e在径向上延伸。紧固件420的端面与上游壁部375抵接,弹性体366与下游壁部376抵接。

(弹性体)

接着,说明弹性体366。图33是弹性体366的说明图,在图33的(a)中示出侧视图,在图33的(b)中示出主视图。图33的(a)以截面示出一部分。弹性体366例如可以是作为圆环状的橡胶制构件的o形环。弹性体366嵌入小直径部377的弹性构件装配部371。弹性体366的下游侧的端面与下游壁部376抵接。

接着,说明弹性体366的功能。作为施力机构,优选能通过简单的机构产生作用力。因此,水龙头400在施力机构360中包括介于水龙头主体部412和喷头406之间的弹性体366。通过包括弹性体366,由于弹性体366本身产生作用力,所以机构简单且能用较少的部件件数来构成。

作为弹性体,优选是能收纳在水龙头主体部412和喷头406之间的小型形状。因此,在水龙头400中,弹性体366在喷头406装配于水龙头主体部412的状态下被压缩。在该情况下,在弹性体366在厚度方向上被压缩的状态下装配,所以能缩小其收纳空间。被压缩的弹性体366通过厚度方向的推斥力而输出朝向水龙头主体部412侧的推力j(还参照图32)。此外,在弹性体被压缩的状态下装配不是必须的。

(滑动构件)

接着,说明滑动构件364。图34是滑动构件364的说明图,在图34的(a)中示出侧视图,在图34的(b)中示出主视图。滑动构件364作为一例具有中空圆盘形状,具有一部分缺失的大致c字母形状。在滑动构件364设置下游侧的第一面364a、上游侧的第二面364b、倾斜面364c以及切口部364d。第二面364b的直径形成为比第一面364a的直径小。倾斜面364c具有比第二面364b的外周部越靠外侧越接近第一面364a的倾斜。切口部364d以隔着间隙夹持制限凸部374的方式设于滑动构件364的上部。滑动构件364通过夹持制限凸部374而以制限凸部374为引导件形成为易于在轴向上滑动。滑动构件364例如可以由聚甲醛等具有良好的滑动性的树脂材料并通过模制成型来形成。

接着,说明滑动构件364的功能。在没有滑动构件364的情况下,为了设为在装配了紧固件420的状态下弹性体366被压缩的状态,在弹性体366为非压缩的状态下使弹性体366的上游侧伸出到紧固件装配部373的区域。在该情况下,紧固件装配部373的区域变窄,当插入紧固件420时,由于与弹性体366直接摩擦,所以紧固件420难以充分地插入到里面。另外,由于插入紧固件420时的摩擦,弹性体366还有可能发生变形或损伤。特别是在弹性体366是橡胶制的情况下,插入紧固件420时的摩擦阻力大。因此,水龙头400在施力机构360中包括介于紧固件420和弹性体366之间的滑动构件364。滑动构件364的上游侧的端面与紧固件420抵接,下游侧的端面与弹性体366的端面抵接。滑动构件364由具有良好的滑动性的材料形成,由此能减小插入紧固件420时的摩擦阻力。另外,弹性体366与紧固件420不直接接触,因此能抑制当插入紧固件420时弹性体366的变形或损伤。在未装配紧固件420的状态下,滑动构件364的上游侧的第二面364b和倾斜面364c向紧固件装配部373的区域稍微伸出后从第一插入口422a的下游侧的壁部422ab向上游侧突出。当插入紧固件420时,倾斜面364c成为引导件且紧固件420沿着倾斜面364c向里侧插入,并且紧固件420对滑动构件364向下游侧按入,由此,弹性体366被压缩。另外,滑动构件364在轴向的动作范围被紧固件装配部373与滑动构件装配部372的边界的台阶部378限制,所以能适当地保持紧固件420在未装配的状态下向紧固件装配部373的区域的伸出量,能容易地插入紧固件420。

(紧固件)

接着,说明紧固件420。图35是紧固件420的说明图,在图35的(a)中示出主视图,在图35的(b)中示出侧视图,在图35的(c)中示出仰视图。紧固件420作为一例包括从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基部420a的两端向上方延伸的一对腿部420b,具有所谓的线夹形状。紧固件420的基部420a和一对腿部420b由树脂材料一体地形成。在基部420a的下部设有用于用手指的指甲或工具夹着的挂部420f。挂部420f具有沿厚度方向凹陷的形状,由此在将紧固件420装配于插入口422的状态下在挂部420f与插入口422之间形成能插入指甲或工具的程度的间隙。在基部420a的腿部420b的根部的内侧,为了提高腿部420b的柔软性而形成凹部420e。

(插入口)

如图32所示,插入口422包括形成于外壳426的第一插入口422a和形成于内管428的第二插入口422b。第一插入口422a和第二插入口422b在径向上相连。第一插入口422a和第二插入口422b是仰视时为横长的大致矩形形状或椭圆形状的开口。紧固件420在径向上贯通第一插入口422a和第二插入口422b来把持接头管418。作用力h经由紧固件420输入到第一插入口422a。此时,优选外观上尽量缩小外壳426与水龙头主体部412的间隙。因此,在水龙头400中,内管428的第二插入口422b形成为在轴向上比外壳426的第一插入口422a大。通过这样构成,在第二插入口422b和紧固件420之间形成间隙,能将作用力h优先施加到外壳426的第一插入口422a。其结果是,能尽量缩小外壳426和水龙头主体部412的间隙。优选第一插入口422a和紧固件420以轴向的宽度大致一致的方式形成。

接着,说明施力机构360的动作。如图32所示,弹性体366在嵌入弹性构件装配部371的状态下经由滑动构件364向紧固件420输出推力j。受到了推力j的紧固件420向外壳426的第一插入口422a的上游侧的壁部422aa输出作用力h。其结果是,喷头406在轴向上被向水龙头主体部412侧施力。

在喷头端面480与水龙头主体部412的旋转部404的间隙包含制造上的误差,所以当要在喷头端面480的整个区域内消除间隙时,制造成品率有可能会下降。特别是与水龙头主体部412的外周面一致的喷头端面480的形状变得复杂,因此难以设为完全一致的形状。因此,在水龙头400中,作为喷头406的与水龙头主体部412的旋转部404相对的相对部的喷头端面480的上部480a以比其下部480b更接近旋转部404的方式设置(还参照图36)。从用户来看喷头端面480的上部480a的间隙易于比下部480b的间隙醒目,所以能以使喷头端面480的上部480a优先于下部480b接近旋转部404的方式进行设定。例如,以使喷头端面480的上部480a比下部480b更向旋转部404突出的方式设定,通过施力机构360对喷头406向水龙头主体部412侧施力,从而能使上部480a比下部480b更接近旋转部404。能缩小易于从用户看到的上部480a的间隙,所以能缓和该间隙导致的美观的下降。喷头端面480的上部480a可以与水龙头主体部412抵接。

接着,说明水龙头400的结构。图36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水龙头400的喷头406的截面图,是连接到图28的水龙头主体部412的喷头406。以下,有时将在水龙头主体部412装配了不具有净水功能的喷头406的水龙头标识为水龙头400a。如图36所示,喷头406的内管428连接到喷水口构件430。在内管428和喷水口构件430之间通过o形环454来止水。喷水口构件430的出口被整流构件432覆盖。整流构件432对来自内管428的流水进行整流后将其变为泡沫水。

如图28所示,筒状构件472插入接头管418,筒状构件472的下侧(上游侧)的另一端472b连接到通水口424。在筒状构件472的另一端472b和通水口424之间通过o形环455来止水。

喷头406在接头管418插入到内管428的状态下通过紧固件420把持接头管418而固定于接头管418。特别是紧固件420从外壳426的第一插入口422a插入,经过内管428的第二插入口422b把持接头管418。

(另一喷头)

接着,说明内置净水盒458的另一喷头448。图37是具有净水功能的另一喷头448的截面图。另一喷头448包括内管470、外壳464、喷水构件460、净水手柄462、o形环466、阀门468、盒保持部456以及净水盒458。特别是另一喷头448包括接受来自水龙头主体部412的通水的内管470,在内管470中设有用于保持净水盒458的盒保持部456。通过外壳464来覆盖内管470的外周。另一喷头448具有内管470和外壳464的双重结构。接头管418插入内管470。喷水构件460安装于内管470的下游侧的前端。净水手柄462是用于切换原水和净水的操作构件,设于外壳464的靠下游侧的侧面。

盒保持部456与内管470嵌合,作为内管470的一部分设置。o形环466插入内管470和盒保持部456之间。净水盒458内置于盒保持部456。净水盒458能通过拆下喷水构件460来更换。

阀门468设于盒保持部456的内部。阀门468被放置于盒保持部456的净水盒458顶出,将内管470和盒保持部456连通。阀门468当拆下净水盒458时由于内管470内的水压而被关闭。即,阀门468是用于在通水状态下拆下了净水盒458时不使内管470中的水直接从其它喷头448的前端喷射的安全装置。

图38是将另一喷头448装配于水龙头主体部412的状态的水龙头400b的截面图。水龙头400b能通过从水龙头400a的水龙头主体部412拆下不具有净水功能的喷头406并更换为具有净水功能的另一喷头448而得到。在接头管418插入内管470的状态下,紧固件420把持接头管418,从而将另一喷头448固定到接头管418。特别是紧固件420从外壳464的第一插入口422a插入,经过内管470的第二插入口422b把持接头管418。这样,另一喷头448能通过与喷头406相同的方法容易进行向水龙头主体部412装配和从水龙头主体部412拆下。

(止回阀)

接着,说明止回阀350。图39是水龙头400的主视图。水龙头400包括用于将不加热的自来水导入通水管410的通水管410a和用于将加热后的温水导入通水管410的另一通水管410b。在通水管410a设有止回阀350a,在另一通水管410b设有止回阀350b。

具有净水功能的另一喷头448的净水盒458处的通水阻力大,压力比喷头406的压力高,因此在水龙头主体部412的上游侧的压力降低了的情况下(特别是在用于将自来水导入水龙头主体部412的通水管410a和另一通水管410b产生了压力差的情况下),与喷头406相比发生逆流的可能性高。因此,在第四实施方式的水龙头400中,在水龙头主体部412内或水龙头主体部412的上游侧的水路设有止回阀350。通过设置止回阀350,能抑制水向上游侧逆流。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水龙头400中,在用于将自来水导入水龙头主体部412的通水管410设有止回阀350。在该情况下,从水龙头主体部412的小型化的观点来看是有利的。

接着,说明止回阀350a的动作。止回阀350a的动作与止回阀350b的动作是共通的。图40是表示止回阀350a的动作的示意图。图40的(a)示出止回阀350a已打开的状态,图40的(b)示出止回阀350a已关闭的状态。止回阀350a设于水龙头主体部412的上游侧的通水管410a,设于比固定水龙头主体部412的固定面(厨房的台面等)靠下侧。止回阀350a形成于用于将通水管410a连接到上游侧的配水管的接头348中。接头348包括接头主体部353、接头杯体部358以及内螺纹部358a。接头主体部353是中空圆筒状的部分,在其内周面形成止回阀350a的水路。接头杯体部358是设于接头主体部353的上游侧的中空圆筒状的部分,在其内周面形成内螺纹部358a。接头杯体部358可以由黄铜等金属材料与接头主体部353一体地形成。接头杯体部358的外径和内径形成为比于接头主体部353的外径和内径大。

止回阀350a包括阀构件351、阀座构件352、引导件354、弹簧355、o形环356以及o形环357。阀座构件352是中空环状的构件,固定地设于接头主体部353的内周面。在阀座构件352和接头主体部353之间嵌入o形环357。在阀座构件352的端部,在阀构件351的阀体351a所抵接的区域形成阀座352a。阀构件351包括阀体351a和轴部351b。轴部351b是从阀体351a向下游侧延伸的棒状的部分并形成为直径比阀体351a的直径小。轴部351b和阀体351a可以由黄铜等金属材料一体地形成。o形环356嵌入阀体351a的外周面。

引导件354是固定地设于接头主体部353的内侧的中间的中空圆筒状的构件。阀构件351通过轴部351b收纳于引导件354的内周部且滑动自如而能可动地支撑于引导件354。阀构件351支撑于引导件354,由此能沿水路的方向(图40中的上下方向)在上游侧和下游侧之间自如地移动。弹簧355是环绕轴部351b的螺旋弹簧,一端与接头主体部353的内面抵接,另一端与阀体351a的下游侧的面抵接。阀构件351被输入弹簧355的推斥力和水压,从而被向阀座构件352按压。

止回阀350a通过阀构件351与阀座构件352抵接而被关闭,通过阀构件351与阀座构件352分开而被打开。如图40的(a)所示,止回阀350a在上游侧的水压高于下游侧的水压的情况下,由于该压力差,阀构件351与阀座构件352分开,如箭头359a所示,水流动。另一方面,在下游侧的水压高于上游侧的水压的情况下,由于该压力差,如图40的(b)所示,阀构件351被向阀座构件352按压,止回阀350a被关闭,如用箭头359b所示,水流被阻断。其结果是,能抑制下游侧的水向上游侧逆流。

接着,说明这样构成的水龙头400的特征。

在水龙头400中,水龙头主体部412构成为能从未搭载净水功能的喷头406更换为具有净水功能的另一喷头448。因此,与更换水龙头整体的情况相比,从不具有净水功能的水龙头更换为带净水功能的水龙头的作业变得容易,用户在家庭中也能轻松更换,还能将更换费用抑制为较低。另外,能将净水盒内置于喷头448,因此与后安装向水龙头的出水口的下方突出的净水器的情况相比,外观上的不协调感小且美观性良好。另外,由于将净水盒内置于喷头448,所以抑制其向喷水口的下侧突出,不会损害与水槽之间的空间,易使性良好。

在水龙头400中,在水龙头主体部412内或水龙头主体部412的上游侧设有止回阀350。因此,购买了不具有净水功能的水龙头的用户在购买后将喷头406更换为另一喷头448时,即使不后装止回阀,也能抑制水龙头主体部412的下游侧的水向上游侧逆流。即,在水龙头400设有止回阀350以备预先更换喷头的情况,因此用户只要仅更换喷头即可。

在水龙头400中,具有用于将自来水导入水龙头主体部412的通水管410a,止回阀350包括设于通水管410a的止回阀350a。因此,在下游侧的压力上升了的情况下,也能减小水经过通水管410a而逆流的可能性。

在水龙头400中,具有用于将热水导入水龙头主体部412的其它通水管410b,止回阀350包括设于其它通水管410b的止回阀350b。因此,在下游侧的压力上升了的情况下,也能减小水经过通水管410b而逆流的可能性。

在水龙头400中,水龙头主体部412具有从水龙头主体部412的侧面突出后收纳于喷头406的接头管418。因此,喷头406的更换是容易的,由于喷头与内管的连接部设于从水龙头主体部412突出的区域,所以在连接部没有充分地贴紧的情况下,也能早期发现漏水而修理。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水龙头500。图41是水龙头500的侧视图,图42是水龙头500的沿着a-a线的局部截面图。水龙头500与水龙头400的不同之处在于,止回阀550取代止回阀350而设于水龙头主体部512内,在喷头406和水龙头主体部512之间设有缓冲构件434,其它构成与水龙头400相同。因而,重点说明不同点,省略重复的说明。第五实施方式的水龙头500也与第四实施方式的水龙头400同样构成为能从未搭载净水功能的喷头406更换为具有净水功能的另一喷头448。水龙头主体部512与水龙头主体部412对应地具备同样的构成,不同之处在于设有止回阀550。水龙头主体部512包括支柱部508、旋转部404以及接头管418。

(止回阀)

接着,说明止回阀550。止回阀550包括设于水龙头主体部512的支柱部508的中间的止回阀550a、550b。止回阀550a在与通水管410a连通的水路560的中途设于上游侧的水路560a和下游侧的水路560b之间。止回阀550b在与通水管410b连通的水路561的中途设于上游侧的水路561a和下游侧的水路561b之间。止回阀550a、550b包括阀构件551、阀座构件552、引导件554、弹簧555、o形环556以及o形环557。阀构件551与阀构件351、阀座构件552与阀座构件352、引导件554与引导件354、弹簧555与弹簧355、o形环556与o形环356、o形环557与o形环357分别对应而具备同样的构成并且进行同样的动作。其结果是,水龙头500在从未搭载净水功能的喷头406更换为具有净水功能的另一喷头448的情况下,也能抑制水向上游侧逆流。

(缓冲构件)

接着,说明缓冲构件434。图43是水龙头500的缓冲构件434的立体图。图43的(a)是从侧方观看的缓冲构件434的立体图,图43的(b)是从后方观看的缓冲构件434的立体图。缓冲构件434是设于水龙头主体部512和喷头406之间的橡胶制的间隔物。缓冲构件434包括筒状部434b和伸出部434c。筒状部434b是与内管428的上游侧结合的筒状的部分。伸出部434c是从筒状部434b的上游侧向径向伸出的部分。在伸出部434c设有抵接面436和作为弯曲的外缘的弯曲边缘部434a。抵接面436是在伸出部434c的上游侧的端面上与水龙头主体部512抵接的部分。弯曲边缘部434a是设于伸出部434c的外缘的部分。在水龙头500中,喷头406的外壳426不与水龙头主体部512直接接触而经由缓冲构件434与水龙头主体部512抵接。

缓冲构件434的伸出部434c覆盖外壳426的水龙头主体部512侧的端面。通过这样构成,缓冲构件434的伸出部434c被水龙头主体部512和喷头406之间的间隙夹着,所以该间隙不醒目且美观性提高。特别是通过夹设具有柔软性的缓冲构件434的伸出部434c而能使间隙不醒目。另外,当将喷头406装拆于水龙头主体部512时,能减小由喷头406损伤水龙头主体部512的可能性。

在水龙头500中,缓冲构件434作为内管428的一部分设于内管428的上游侧的端部。缓冲构件434具有覆盖外壳426的端面的形状。缓冲构件434可以与内管428一体地形成。缓冲构件434可以单独形成而通过粘接等方式与内管428结合。喷头406的外壳426隔着缓冲构件434与水龙头主体部512相对。

缓冲构件434可以是与外壳426相比弹性模量较高的构件。缓冲构件434的抵接面436的抵接宽度t至少比外壳426的厚度大。缓冲构件434的抵接面436被加工成与水龙头主体部512的曲面形状对应的曲面形状。因此,能无间隙地以平滑的外观将喷头406和水龙头主体部512连接。此外,缓冲构件434的抵接面436可以具有与水龙头主体部512的侧面的曲面形状一致的曲面形状。

而且,将喷头406和水龙头主体部512经由有弹性的缓冲构件434连接,因此能使喷头406和水龙头主体部512的间隙更小而使它们贴紧。另外,通过增大抵接宽度t而扩大抵接面436,因此与连接相伴的压力易于被分散,难以由于连接喷头406而损伤水龙头主体部512。

接着,说明缓冲构件434的边缘的形状。图44的(a)、图44的(b)是缓冲构件434的边缘形状的示意图。图44的(a)示出由于是装配中途状态的喷头406所以抵接面436正在与水龙头主体部512抵接但是突出管部320未被喷头406的收纳部310完全收纳的状态。图44的(b)示出由于是装配后的状态的喷头406所以抵接面436与水龙头主体部512抵接而被按压的状态。从提高美观性的观点来看,优选缓冲构件434从水龙头主体部512与喷头406之间的间隙露出到外观的部分小。因此,在水龙头500中,设有作为向缓冲构件434弯曲的外缘的弯曲边缘部434a。特别是弯曲边缘部434a的截面形成向外卷入而蜷曲的形状,前端部434d朝向筒状部434b的外周面。将弯曲边缘部434a设于水龙头主体部512和喷头406之间,由此该部分的伸缩性变高,能使水龙头主体部512和喷头406无间隙地贴紧。特别是一边卷入弯曲边缘部434a的弯曲的部分一边连接,由此封闭喷头406与水龙头主体部512的间隙,较小地形成露出到外观的部分,美观性良好。如图44的(b)所示,前端部434d相对于装配前的状态在装配后的状态下更接近筒状部434b的外周面。此外,弯曲边缘部434a既可以以环状形成于缓冲构件434的端部,也可以一部分被切开后形成。弯曲边缘部434a的截面也可以形成为管状。

这样构成的水龙头500由于具有与水龙头400共用的构成,所以具有与水龙头400相同的特征。而且,水龙头500由于在水龙头主体部512和喷头406之间设置缓冲构件434,所以缓冲构件434被夹在水龙头主体部412和喷头406之间的间隙,间隙不醒目且美观性提高。另外,缓冲构件434具有弯曲边缘部434a,因此弯曲边缘部434a被夹在外壳426和水龙头主体部412之间,由于其推斥力而与两侧贴紧,间隙进一步不醒目。

以上,以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为基础进行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理解这些实施方式是例示,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内进行各种变形和变更,另外,这种变形例和变更也存在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中。因而,应将本说明书的记述和附图视为不是限定性的而是例证性的内容。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水龙头400的说明中,说明了喷头406在收纳突出管部320直至突出管部320的根部的状态下装配于水龙头主体部412的例子,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喷头在收纳有突出管部的一部分的状态下装配于水龙头主体部412。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水龙头400的说明中,说明了在喷头406设置收纳部310并在水龙头主体部412设置突出管部320的例子,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在喷头设置突出管部并将该突出管部收纳于水龙头主体部。

在说明所使用的附图中,为了明确构件的关系而对一部分构件的截面施加影线,但是该影线并不限制这些构件的成分或材质。

附图标记说明

100:水龙头、102:喷水手柄、104:旋转部、106:喷头、108:支柱部、110:通水管、112:水龙头主体部、118:接头管、120:紧固件、122:插入口、126:外壳、128:内管、130:喷水口构件、132:整流构件、134:缓冲构件、136:抵接面、138:旋转部、140:喷头、142:接头管、146:分支部、148:喷头、156:盒保持部、158:净水盒、160:喷水构件、162:净水手柄、164:外壳、168:阀门、170:内管、172:筒状构件、200:水龙头、202:喷水手柄、204:旋转部、205:边界面、206:喷头、208:支柱部、210:通水管、212:水龙头主体部、214:支柱盖、216:操作突起、218:接头管、220:紧固件、222:插入口、224:通水口、226:外壳、228:内管、230:喷水口构件、232:整流构件、234:缓冲构件、238:旋转部、240:喷头、242:接头管、244:边界面、246:分支部、248:喷头、250:第二o形环、252:第一o形环、254:第三o形环、255:第四o形环、256:盒保持部、258:净水盒、260:喷水构件、262:净水手柄、264:外壳、266:第五o形环、268:阀门、270:内管、272:筒状构件、274:外径扩大部、276:前端、278:缺口、280:喷头端面、282:突起、284:小收纳部、286:中收纳部、288:大收纳部、310:收纳部、320:突出管部、350:止回阀、351:阀构件、352:阀座构件、360:施力机构、364:滑动构件、366:弹性体、370:施力机构装配部、382:连接接头、400:水龙头、404:旋转部、406:喷头、408:支柱部、410:通水管、410a:通水管、410b:通水管、412:水龙头主体部、414:支柱盖、418:接头管、420:紧固件、422:插入口、424:通水口、426:外壳、428:内管、434:缓冲构件、434a:弯曲边缘部、436:抵接面、448:喷头、456:盒保持部、458:净水盒、464:外壳、470:内管、472:筒状构件、474:外径扩大部、480:喷头端面、484:通水部、486:第一收纳部、488:第二收纳部、490:卡合槽部、500:水龙头、508:支柱部、512:水龙头主体部、550:止回阀、550a:止回阀、550b:止回阀。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涉及水龙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