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雨水回收再利用的雨水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12983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雨水回收再利用的雨水口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雨水口,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雨水回收再利用的雨水口。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城的显著加快,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大量人工建筑使城市的硬化地面增加,硬化地面的下垫面不透水面积的增加导致雨水径流系数增大,汇流速度加快,从而引起城市暴雨天气时街道洪水泛滥及地下水储量减少。而雨水口是管道排水系统汇集地表水的设施,一般由雨水箅子、井身及排水支管等组成。雨水口是雨水进入城市地下的入口,道路、广场草地的雨水首先通过箅子汇入雨水口,再经过连接管道流入河流或湖泊。但是降雨时,路面的泥沙、煤灰、细石等固体垃圾会随着地表径流经雨水口进入排水管道。这些泥沙在雨水口和管道内沉降堆积,发生堵塞,一旦暴雨来临,排水泄洪功能将受到影响,造成道路积水,还会对城市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现在市场上已经可见能够将雨水沉淀、截污、弃流的雨水口,但这样的雨水口并不满足当雨水量过大时能够迅速将雨水排出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雨水回收再利用的雨水口,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用于雨水回收再利用的雨水口,包括由立缘石围成的井身,所述井身的底部中间位置设有溢流堰,所述溢流堰和所述井身的右侧立缘石之间底部区域构成用于容纳泥沙的沉泥区,所述溢流堰和所述左侧立缘石之间底部区域构成雨水存储区,且所述雨水存储区底部设有渗透井连接管;

所述右侧立缘石上设有溢流管和弃流管ⅰ;

所述左侧立缘石中间位置设有导水槽,所述导水槽包括水平固定板和竖直固定板,所述水平固定板的左端与所述左侧立缘石固定连接,所述水平固定板的右端与所述竖直固定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水平固定板的长度等于所述雨水存储区的宽度;

所述井身上端设有与所述井身相配合的雨水篦,所述雨水篦包括左雨水篦和与所述左雨水篦固定连接的右雨水篦,所述左雨水篦的左端设有转动轴,所述井身内设有可以将雨水导入沉积区的导水板,所述导水板通过所述转动轴与所述左雨水篦连接,且所述导水板与所述左雨水篦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导水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左雨水篦固定连接;

所述导水板的长度小于所述转动轴与所述竖直固定板顶端之间的距离;

所述左侧立缘石在所述水平固定板与所述左侧立缘石固定连接处的上方设有弃流管ⅱ。

所述溢流管设置的高度高于所述弃流管ⅰ设置的高度。

所述弃流管ⅰ设置的高度高于所述溢流堰的高度。

当雨水量较小时,进入所述左雨水篦的雨水产生的压力较小,所述弹簧的形变量较小,导水板能够将雨水导入位于所述井身右侧的沉积区进行泥沙沉积,同时经所述右雨水篦的雨水直接进入沉积区进行泥沙沉积,随着泥沙的沉淀一部分雨水通过弃流管ⅰ和溢流管排走,一部分经沉淀泥沙后的水流超过溢流堰后进入到雨水存储区再通过渗透井连接管排走。

当降雨量过大时,进入所述左雨水篦的雨水产生的压力变大,所述弹簧的形变量变大,所述导水板围绕所述转动轴进行转动,使所述导水板不再将雨水导入沉积区,经过左雨水篦的雨水直接进入导水槽,经所述弃流管ⅱ直接排走。所述导水板能够自动分辨出应快速排水还是应该雨水回收。

较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原有雨水口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增设挡板、溢流堰及溢流管和弃流管ⅰ和弃流管ⅱ,从而起到初步处理雨水,沉淀泥沙的效果。同时增加可以自动分辨出当时的降水量情况进而选择应该是快速排水还是应该雨水回收的导水板,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将雨水回收和快速排水相结合的技术问题,用最少的投资,解决初期雨水弃流,优质雨水输送和降雨量较大时快速排水的问题。同时最大程度的增加雨水收集利用的水量及水质。

基于上述理由本发明可在市政道路雨水处理等领域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降雨量较小时一种用于雨水回收再利用的雨水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中降雨量较大时一种用于雨水回收再利用的雨水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用于雨水回收再利用的雨水口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一种用于雨水回收再利用的雨水口,包括由立缘石围成的井身1,所述井身的底部中间位置设有溢流堰11,所述溢流堰11和所述井身的右侧立缘石12之间底部区域构成用于容纳泥沙的沉泥区,所述溢流堰11和所述左侧立缘石13之间底部区域构成雨水存储区,且所述雨水存储区底部设有渗透井连接管2;

所述右侧立缘石12上设有溢流管3和弃流管ⅰ4;

所述左侧立缘石13中间位置设有导水槽14,所述导水槽14包括水平固定板141和竖直固定板142,所述水平固定板141的左端与所述左侧立缘石13固定连接,所述水平固定板141的右端与所述竖直固定板14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水平固定板141的长度等于所述雨水存储区的宽度;

所述井身1上端设有与所述井身1相配合的雨水篦5,所述雨水篦5包括左雨水篦51和与所述左雨水篦51固定连接的右雨水篦52,所述左雨水篦51的左端设有转动轴53,所述井身内设有可以将雨水导入沉积区的导水板6,所述导水板6通过所述转动轴53与所述雨水篦连接,且所述导水板6与所述左雨水篦51之间设有弹簧61,所述弹簧61的一端与所述导水板6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左雨水篦51固定连接;

所述导水板6的长度小于所述转动轴52与所述竖直固定板142顶端之间的距离;

所述左侧立缘石13在所述水平固定板141与所述左侧立缘石13固定连接处的上方设有弃流管ⅱ7。

所述溢流管4设置的高度高于所述弃流管ⅰ3设置的高度。

所述弃流管ⅰ3设置的高度高于所述溢流堰11的高度。

当雨水量较小时,路面积水较少,进入所述左雨水篦51的雨水产生的压力较小不足以将位于所述井身1内的所述导水板6进行下压,导水板6能够将雨水导入位于所述井身右侧的沉积区进行泥沙沉积,同时经所述右雨水篦52的雨水直接进入沉积区进行泥沙沉积,随着泥沙的沉淀一部分雨水通过弃流管ⅰ3和溢流管4排走,一部分经沉淀泥沙后的水流超过溢流堰11后进入到雨水存储区再通过渗透井连接管2排走。

当降雨量过大时,路面积水较多,进入所述左雨水篦51的雨水产生的压力变大,能够将所述导水板6进行下压,所述导水板6围绕所述转动轴53进行转动,使所述导水板6不再将雨水导入沉积区,经过左雨水篦51的雨水直接进入导水槽14,经所述弃流管ⅱ7直接排走。所述导水板6能够自动分辨出应快速排水还是应该雨水回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雨水回收再利用的雨水口,包括由立缘石围成的井身,井身的底部中间位置设有溢流堰,所述溢流堰和所述井身的右侧立缘石之间底部区域构成用于容纳泥沙的沉泥区,所述溢流堰和所述左侧立缘石之间底部区域构成雨水存储区,且所述雨水存储区底部设有渗透井连接管;所述井身上端设有与所述井身相配合的左雨水篦和右雨水篦,所述井身内设有可以将雨水导入沉积区的导水板,所述导水板通过转动轴与所述左雨水篦连接,且所述导水板与所述左雨水篦之间设有弹簧,所述井身内还设有溢流管、弃流管Ⅰ和弃流管Ⅱ。本发明既能够将雨水沉淀、截污、弃流的同时还能够满足当降雨量过大时能够将雨水快速排出。

技术研发人员:刘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连通亚重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13
技术公布日:2018.05.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