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7279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工艺。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统称为建筑垃圾。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突飞猛进的发展,随之产生的建筑垃圾也越来越多,其不仅造成大量资源浪费,而且需占用很大空间、影响城市环境,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因而,施工现场应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合理处理和利用,不同建筑垃圾应设置适宜的收集装置,不得随意焚烧、丢弃, 不得混入生活垃圾。其中,施工现场所产生的建筑垃圾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渣土,废混凝土、砂浆及砖渣,废木材废金属材料,废塑料,废包装材料、玻璃、陶瓷及石材碎片,有污染、含毒性的化学材料及容器等。现如今,建筑施工现场大多未对所产生的建筑垃圾进行分类收集与再利用,因而现场经常存在大量混杂于一体的建筑垃圾,随意抛弃堆放占用土地,影响施工环境,而且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同时还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垃圾清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工艺,其工艺步骤简单、投入成本低、简单易行且可操作性强、能对废混凝土、废砂浆与废砖渣进行有效再利用、经济效益显著,并且所生产的泡沫混凝土材料保温性能好,能有效解决建筑垃圾随意抛弃堆放占用土地、资源浪费较严重、环境污染大等多种实际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废混凝土、废砂浆与废砖渣收集人工对建筑施工现场所产生的废混凝土、废砂浆与废砖渣进行收集;步骤二、破碎与筛分采用破碎设备对步骤一中所收集的废混凝土、废砂浆与废砖渣进行破碎,并对破碎后的物料进行筛分,获得粒径为Icm 2. 5cm的再生粗骨料和粒径为2mm 5mm的再生细骨料;步骤三、泡沫混凝土制备,其制备过程如下步骤301、水泥浆料制备采用混凝土搅拌设备对水泥、水以及步骤二所获得的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进行均匀搅拌后,获得水泥浆料;所述水泥浆料中水泥、水、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的重量比为280 129 170 300 320 240 260 ;步骤302、泡沫稀释液添加将由发泡剂和水按重量比为I : 33 38的比例均匀混合形成的泡沫稀释液,添加至步骤301中所述水泥浆料中并搅拌均匀,制得泡沫混凝土 ;所述发泡剂与步骤301中所述水泥之间的重量比为I. 8 2. 5 280。上述一种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工艺,其特征是步骤一中所述的废混凝土为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混凝土碎块、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混凝土碎块、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混凝土余料、对建筑施工现场所建造的临时混凝土结构拆除后产生的废旧混凝土块或对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废旧混凝土结构拆除后产生的废旧混凝土块;其中,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混凝土碎块包括因抛撒、漏料、溢料或清理产生的混凝土碎块;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混凝土碎块包括因抛撒、漏料、溢料、清理或拆除烧筑成型模板产生的混凝土碎块;所述废砂浆为水泥砂浆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砂浆碎块、水泥砂浆砌筑抹灰施工中产生的落地灰、轻质隔墙板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砂浆碎块、水泥砂浆砌筑抹灰施工完成的砂浆残余料、对建筑施工现场所建造的临时建筑结构拆除后产生的废旧砂衆块和对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废旧建筑结构拆除后产生的废旧砂浆块;其中,水泥砂浆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砂浆碎块包括因抛撒、漏料、溢料或清理产生的砂浆碎块;
所述废砖渣为运输和存放过程中收集到的破损砖块、砌筑施工过程中因砍剁形成的碎砖块、砖块路面上因长期使用产生的碎砖块以及对建筑施工现场所建造的临时建筑结构和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废旧建筑结构拆除后产生的废砖块。上述一种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工艺,其特征是步骤301中所述水泥浆料中水泥、水、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的重量比为280 145 160 300 320 240 260 ;步骤302中所述泡沫稀释液中发泡剂和水的重量比为I : 35 36,且所述发泡剂与步骤301中所述水泥之间的重量比为2 2. 2 280。上述一种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工艺,其特征是步骤302中所述发泡剂为植物性水泥发泡剂;步骤301中进行水泥浆料制备时,还需在所制备水泥浆料中添加泵送剂和混凝土收缩补偿剂,所添加泵送剂与水泥之间的重量比为I I. 5 280,且所添加混凝土收缩补偿剂与水泥之间的重量比为3 7 280。上述一种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工艺,其特征是步骤301中所述水泥浆料搅拌均匀后,通过布设于建筑施工现场的水泥发泡机的高压泵,将所述水泥浆料送入所述水泥发泡机的高压输送管内;步骤302中所述的泡沫稀释液输送至所述水泥发泡机的发泡筒内,并相应吹制成直径O. 5mm 2mm的泡沫囊;之后,所述泡沫囊通过输送管送入所述高压输送管内进行充分混合,形成泡沫混凝土。上述一种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工艺,其特征是步骤302中所述泡沫混凝土制备完成后,还需进行泡沫混凝土泵送施工;且对所述泡沫混凝土进行泵送施工时,采用混凝土泵送设备将所制得泡沫混凝土泵送至需敷设地辐热采暖管道的地面基层上,并形成一层厚度为3cm 7cm的泡沫混凝土垫层;待所泵送泡沫混凝土凝固后,将需敷设地辐热采暖管道敷设在所述泡沫混凝土垫层上。上述一种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工艺,其特征是对所述泡沫混凝土进行泵送施工之前,先在所述地面基层上抹多个灰饼,多个所述灰饼呈均匀布设,且左右相邻两个所述灰饼之间的间距和前后相邻两个所述灰饼之间的间距均为2m±0. 2m,多个所述灰饼的顶部高度为需施工所述泡沫混凝土垫层的顶部标高;待所制得泡沫混凝土泵送至需敷设地辐热采暖管道的地面基层上后,所述泡沫混凝土呈自流平状态,且所述泡沫混凝土的虚铺厚度为需施工所述泡沫混凝土垫层层厚的I. I倍 I. 2倍;待泵送至所述地面基层上的泡沫混凝土初凝前,用刮杠沿所述灰饼的高度轻微刮平,便完成所述泡沫混凝土垫层的泵送施工过程;之后,对泵送施工完成的所述泡沫混凝土垫层进行自然养护。上述一种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工艺,其特征是所述地面基层为多层住宅楼的楼层板,对所述泡沫混凝土进行泵送施工之前,需先进行基层处理;且进行基层处理时,先将所述地面基层上的灰尘清扫干净,再将所述地面基层上的灰浆皮和灰渣层去除,随后用质量浓度为10%的火碱水溶液对所述地面基层进行清洗,最后用清水将所述地面基层上存留的火碱水溶液冲净。上述一种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工艺,其特征是所述地面基层为多层住宅楼的楼层板,对所述泡沫混凝土进行泵送施工时,利用所述多层住宅楼的竖向管道井将所述泡沫混凝土泵送至各施工楼层;所述混凝土泵送设备的泵送口与泡沫混凝土喷浆管相接,且所述泡沫混凝土喷衆管为直径Φ51_ Φ64_的高耐磨喷砂胶管。上述一种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工艺,其特征是对所述泡沫混凝土进行泵送施工之前,先在所述地面基层上涂刷一层水泥砂浆层,且所用水泥砂浆的水灰比为O. 4 O. 5 ; 对所述水泥砂浆层进行涂刷之前,先对所述地面基层进行洒水湿润;施工完成的所述泡沫混凝土垫层中设置有分格缝。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I、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且实现方便。2、在建筑施工现场及时对废混凝土、废砂浆与废砖渣进行分类收集,不仅占用空间小,而且投入人力物力少,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便可同步完成废混凝土、废砂浆与废砖渣的分类收集过程。3、废混凝土、废砂浆与废砖渣分类收集过程中,便可直接投放入本发明布设于建筑施工现场的大型移动式建筑垃圾破碎设备进行破碎与筛分,且破碎与筛分后便可直接投入布设于建筑施工现场的水泥浆料搅拌机内制备水泥浆料,继而再用于制备泡沫混凝土,实现废混凝土、废砂浆与废砖渣的再生利用,上述再生利用过程均在建筑施工现场一次性完成,并已形成流水线作业,操作非常简易。4、通过现场对废混凝土、废砂浆与废砖渣进行分类收集与再生利用后,不仅减少了现场施工作业空间,而且节约了大量对废混凝土、废砂浆与废砖渣等建筑垃圾进行清理、运送与处理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同时能在施工现场直接诶对收集到的废混凝土、废砂浆与废砖渣进行处理与再利用,经济效益显著。5、采用废混凝土、废砂衆与废砖洛制备泡沫混凝土的制备工艺简单,用机械方法制备成泡沫稀释液,再将泡沫稀释液加入到由水泥、水以及由废混凝土、废砂浆与废砖渣再生后产生的粗骨料和细骨料组成的水泥浆料内,制备形成泡沫混凝土,之后再将制备完成的泡沫混凝土泵送至施工作业面,施工简捷且造价低廉,符合当前建筑节能要求,替代以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铝箔反射膜等材料作为地辐热绝热层的传统工艺,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6、所制备完成泡沫混凝土的施工步骤简单且所施工完成的泡沫混凝土垫层质量好,施工前只需通过对基层进行处理并设置水泥砂浆结合层,便能有效保证泡沫混凝土垫层的施工质量。同时,所采用的基层处理方法简单,能对基层进行快速、有效清理。水泥砂浆结合层施工后,无需进行找平,便可直接泵送泡沫混凝土,施工操作非常简便。7、采用废混凝土、废砂浆与废砖渣所制备的泡沫混凝土性能优良,不仅轻质,而且耐热度高,耐热可达500°C以上,不存在热分解,因而使用寿命更长,不会造成保温失效;同时,保温隔热性能好,由于泡沫混凝土中含有大量封闭的细小孔洞,因此具有良好的热工性能,这是普通混凝土所不具备的,其密度等级通常在700kg/m3 900kg/m3范围之间,导热系数在O. 08ff/Mk O. 16W/Mk之间,热阻约为普通混凝土的10 20倍,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并且承载能力强,7天抗压强度彡2. OMPa, 28天抗压强度彡3. 5MPa ;另外,隔音、耐火性能好,由于泡沫混凝土是内部含有独立的气泡结构的多孔材料,属新型多孔类吸声材料,平均吸声系数为O. 8 I. 4 (通常把平均吸声系数彡O. 2的材料称为吸声材料),属强吸声材料,隔音性能是普通混凝土的5倍,因此它也是一种良好的隔音材料;与此同时,由于泡沫混凝土是无机材料,不会燃烧,从而具有良好的耐火性,在建筑物中使用,可提高建筑物的防火性能;并且由于泡沫混凝土具有强烈的分散性,能够形成均匀独立的发泡,发泡有强韧而独立的发泡连接,吸收率在25%以内,吸收率低,所以具备良好的防潮、抗渗性能;再加之泡沫混凝土与地面结构层之间结合附着性好,避免了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作为地辐热隔热层材料在长期使用后,由于材料变形,造成楼地面面层塌陷、空鼓、裂缝等质量通病。综上,本发明采用的泡沫混凝土是用机械方法将泡沫剂水溶液制备成既有高稳定性,又有极强立体张力和韧伸性的泡沫囊,再将泡沫囊加入到水泥料浆中,经混合搅拌、浇筑成型的一种多孔材料。泡沫混凝土中含有大量封闭的孔洞,使其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便于高层泵 送施工,有效解决了目前高层住宅楼地辐热供暖垫层保温材料所采用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存在的密度低、易变形、常会造成在建筑交付使用后楼地面出现塌陷、裂缝、管道断裂、室内地板渗漏等现象、施工时塑料泡沫材料需要多次粘贴、施工复杂,成本高、塑料泡沫长时间加热易分解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室内空气受污染等多种问题。8、采用废混凝土、废砂浆与废砖渣所制备的泡沫混凝土绿色环保、无毒无害,泡沫混凝土所需原料为水泥和发泡剂,发泡剂PH值接近中性,不含苯、甲醛等挥发性有害物质,从而避免了环境污染和消防隐患,有利于室内环境。而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却会因热分解释放出聚苯乙烯有毒气体。因此,使用泡沫混凝土比使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更具有环保性。9、施工效率高且施工质量好,施工前,建筑楼面基层无须找平,可直接施工,可实现一次性整体浇筑成型,克服传统作业的工序多、工期长、返修率高等缺点。泡沫混凝土的制备,应用水泥发泡机可实现自动化作业,通过在设备上设置参数,由电脑控制自动完成,操作简捷、质量易控,可实现泵送垂直高度200m的远距离输送,每机械台班工作量为150 300立方米。综上所述,本发明工艺步骤简单、投入成本低、简单易行且可操作性强、能对废混凝土、废砂浆与废砖渣进行有效再利用、经济效益显著,并且所生产的泡沫混凝土材料保温性能好,能有效解决建筑垃圾随意抛弃堆放占用土地、资源浪费较严重、环境污染大等多种实际问题。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I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的一种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废混凝土、废砂浆与废砖渣收集人工对建筑施工现场所产生的废混凝土、废砂浆与废砖渣进行收集。本实施例中,步骤一中所述的废混凝土为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混凝土碎块、混凝土烧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混凝土碎块、混凝土烧筑完成后的混凝土余料、对建筑施工现场所建造的临时混凝土结构拆除后产生的废旧混凝土块或对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废旧混凝土结构拆除后产生的废旧混凝土块;其中,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混凝土碎块包括因抛撒、漏料、溢料或清理产生的混凝土碎块;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混凝土碎块包括因抛撒、漏料、溢料、清理或拆除烧筑成型模板产生的混凝土碎块。本实施例中,临时混凝土结构包括在建筑施工现场铺设的供施工人员临时行 走的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建造的且供施工人员使用的临时性混凝土施工平台、供大型施工设备进行临时安装的混凝土支撑结构等。所述废砂浆为水泥砂浆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砂浆碎块、水泥砂浆砌筑抹灰施工中产生的落地灰、轻质隔墙板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砂浆碎块、水泥砂浆砌筑抹灰施工完成的砂浆残余料、对建筑施工现场所建造的临时建筑结构拆除后产生的废旧砂衆块和对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废旧建筑结构拆除后产生的废旧砂浆块;其中,水泥砂浆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砂浆碎块包括因抛撒、漏料、溢料或清理产生的砂浆碎块。本实施例中,拆除后产生废旧砂浆块的临时建筑结构为在建筑施工现场临时建造的砖砌结构、设置有抹灰层的临时施工结构等。拆除后产生废旧砂衆块的废旧建筑结构包括废旧砖砌结构、废旧抹灰层等。所述废砖渣为运输和存放过程中收集到的破损砖块、砌筑施工过程中因砍剁形成的碎砖块、砖块路面上因长期使用产生的碎砖块以及对建筑施工现场所建造的临时建筑结构和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废旧建筑结构拆除后产生的废砖块。本实施例中,拆除后产生废砖块的临时建筑结构和废旧建筑结构均为砖砌结构。步骤二、破碎与筛分采用破碎设备对步骤一中所收集的废混凝土、废砂浆与废砖渣进行破碎,并对破碎后的物料进行筛分,获得粒径为Icm 2. 5cm的再生粗骨料和粒径为2mm 5mm的再生细骨料。本实施例中,采用建筑垃圾固定式破碎站或建筑垃圾移动式破碎站,对步骤一中所收集的废混凝土、废砂浆与废砖渣进行破碎与筛分。步骤三、泡沫混凝土制备,其制备过程如下步骤301、水泥浆料制备采用混凝土搅拌设备对水泥、水以及步骤二所获得的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进行均匀搅拌后,获得水泥浆料;所述水泥浆料中水泥、水、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的重量比为280 129 170 300 320 240 260。实际对所述水泥浆料进行均匀搅拌时,搅拌速度不限,只需将所述水泥浆料搅拌均勻即可。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搅拌设备的搅拌速度为20r/min 30r/min,且搅拌时间为60s 90s。本实施例中,所述水泥为P. O. 32. 5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步骤302、泡沫稀释液添加将由发泡剂和水按重量比为I : 33 38的比例均匀混合形成的泡沫稀释液,添加至步骤301中所述水泥浆料中并搅拌均匀,制得泡沫混凝土。本步骤中所制得泡沫稀释液中,所述发泡剂与步骤301中所述水泥之间的重量比为 I. 8 2. 5 280。所制备泡沫混凝土的水灰比为O. 80 O. 82, 其中水灰比为所制备泡沫混凝土中所用的水和水泥的重量之比。本实施例中,所用的发泡剂为复合型混凝土发泡剂,且该复合型混凝土发泡剂的发泡倍数> 45,单位发泡量> 800ml/g,发泡高度> 400mm,pH值为8. 5 9. 5,Ih泌水量为< 20ml, Ih 沉陷距< 2mm,密度为 I. 15±0· 5kg/m3。实际使用时,步骤302中所述发泡剂为其它类型的市售混凝土用发泡剂,如植物性水泥发泡剂。制备所述泡沫混凝土用的水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规定,严禁PH值显酸性物质的水掺入发泡沫剂中,以免产生化学反应,影响发泡沫剂的发泡效果。另外,步骤301中进行水泥浆料制备时,还需在所制备水泥浆料中添加泵送剂和混凝土收缩补偿剂,所添加泵送剂与水泥之间的重量比为I I. 5 280,且所添加混凝土收缩补偿剂与水泥之间的重量比为3 7 280。其中,所添加泵送剂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泡沫混凝土的可泵性,提高混凝土的稠度,避免离析。所述混凝土收缩补偿剂的主要成分为CaO-Al2O3-CaSO4,可有效提高泡沫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本实施例中,所述泵送剂优选为聚羧酸盐高效泵送剂。所述混凝土收缩补偿剂优选为UEA混凝土膨胀剂。本实施例中,步骤301中所述水泥浆料搅拌均匀后,通过布设于建筑施工现场的水泥发泡机的高压泵,将所述水泥浆料送入所述水泥发泡机的高压输送管内;步骤302中所述的泡沫稀释液输送至所述水泥发泡机的发泡筒内,并相应吹制成直径O. 5mm 2mm的泡沫囊;之后,所述泡沫囊通过输送管送入所述高压输送管内进行充分混合,形成泡沫混凝土。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采用所述水泥发泡机完成所述泡沫稀释液的均匀混合以及泡沫稀释液与水泥浆料的均匀混合过程。而采用所述水泥发泡机的微量泵中对发泡剂和水进行均勻混合时,均勻混合速度为60r/min 120r/min,均勻混合时间为60s 90s。相应地,所制备泡沫混凝土的容重为700kg/m3 900kg/m3, 7天抗压强度彡6. OMPa, 28天抗压强度彡30MPa,导热系数彡O. 16W/Mk。并且所制备泡沫混凝土为C25以下的泡沫混凝土。所述泡沫混凝土的容重越大,抗压强度越大且其导热系数越大。实际对所述泡沫混凝土进行制备时,步骤301中所述水泥浆料中水泥、水、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的重量比为280 145 160 300 320 240 260 ;步骤302中所述泡沫稀释液中发泡剂和水的重量比为I : 35 36,且所述发泡剂与步骤301中所述水泥之间的重量比为2 2. 2 280。本实施例中,步骤301中所述水泥浆料中水泥、水、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的重量比为280 145 300 240 ;步骤302中所述泡沫稀释液中发泡剂和水的重量比为I :35,且所述发泡剂与步骤301中所述水泥之间的重量比为2 280。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具体需要,对所述水泥浆料中水泥、水、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的重量比、所述泡沫稀释液中发泡剂和水的重量比以及所述发泡剂与步骤301中所述水泥之间的重量比进行相应调整。具体是根据需施工绝热层(即泡沫混凝土垫层)的导热系数和抗压强度确定水泥浆料的配比、泡沫稀释液的配比以及泡沫稀释液和水泥浆料的混合比例,同时,还应具备满足泵送要求的高流态性能。本实施例中,实际施工时,步骤301所述混凝土搅拌设备为水泥料浆搅拌机,所述水泥料浆搅拌机布设于建筑施工现场。另外,完成所述泡沫稀释液的均匀混合以及泡沫稀释液与水泥浆料的均匀混合过程的所述水泥发泡机也布设于建筑施工现场,并且布设于所述水泥料浆搅拌机周侧。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述水泥料浆搅拌机搅拌均匀的水泥料浆,通过所述水泥发泡机的高压泵送入高压输送管内;而将发泡剂和水在发泡机微量泵中混合成泡沫稀释液,然后将泡沫稀释液输送到发泡筒,与压缩空气进行混合,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通过发泡筒将发泡剂溶液完全吹制成直径O. 5mm 2_的泡沫囊。制备成型的泡沫囊通过输送管进入水泥发泡机的高压输送管内,且在高压作用下(具体是O. 4MPa I. OMPa)与水泥浆料进行充分混合,形成泡沫混凝土。 实际对泡沫混凝土进行制备时,可通过水泥发泡机的控制台预先设置好各项配合比参数,由发泡机工控模块控制实现,使用操作非常简便,并且水泥发泡剂的使用方法参照其说明书。实际使用时,所述水泥发泡机为高压发泡机,其高压输送管内的压力为O. 4MPa I. OMPa。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水泥发泡机为FC-40型水泥发泡机,实际使用时,各工艺参数参照FC-40型水泥发泡机的操作使用说明书。实际使用时,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水泥发泡机,完成所述泡沫稀释液的制备和所述薄膜混凝土的制备过程。本实施例中,步骤302中所述泡沫混凝土制备完成后,还需进行泡沫混凝土泵送施工;且对所述泡沫混凝土进行泵送施工时,采用混凝土泵送设备将所制得泡沫混凝土泵送至需敷设地辐热采暖管道的地面基层上,并形成一层厚度为3cm 7cm的泡沫混凝土垫层;待所泵送泡沫混凝土凝固后,将需敷设地辐热采暖管道敷设在所述泡沫混凝土垫层上。所述泡沫混凝土垫层为所述绝热层。本实施例中,所述地面基层为多层住宅楼的楼层板,对所述泡沫混凝土进行泵送施工之前,需先进行基层处理;且进行基层处理时,先将所述地面基层上的灰尘清扫干净,再将所述地面基层上的灰浆皮和灰渣层去除,随后用质量浓度为10%的火碱水溶液对所述地面基层进行清洗,最后用清水将所述地面基层上存留的火碱水溶液冲净。相应地,所述建筑施工现场为多层住宅建筑施工工地。本实施例中,对所述泡沫混凝土进行泵送施工之前,先在所述地面基层上抹多个灰饼,多个所述灰饼呈均匀布设,且左右相邻两个所述灰饼之间的间距和前后相邻两个所述灰饼之间的间距均为2m±0. 2m,多个所述灰饼的顶部高度为需施工所述泡沫混凝土垫层的顶部标闻。实际施工过程中,在多个所述灰饼施工之前,先在所述地面基层上洒水后用条帚扫净,使得所述地面基层湿润但无积水。本实施例中,所述灰饼为正方形灰饼,且所述正方形灰饼的长度和宽度均为5cm。
同时,待多个所述灰饼施工完成且对所述泡沫混凝土进行泵送施工之前,先在所述地面基层上涂刷一层水泥砂浆层,且所用水泥砂浆的水灰比为O. 4 O. 5。对所述水泥砂浆层进行涂刷之前,并且洒水湿润,其水灰比宜控制在O. 4 O. 5之间,涂刷之前将抹灰饼的余灰清扫干净,再洒水湿润。本实施例中,所述水泥砂衆层的层厚为20mm 30mm。本实施例中,所述地面基层为多层住宅楼的楼层板,对所述泡沫混凝土进行泵送施工时,利用所述多层住宅楼的竖向管道井将所述泡沫混凝土泵送至各施工楼层。本实施例中,由于采用所述水泥发泡机完成所述泡沫稀释液的均匀混合以及泡沫稀释液与水泥浆料的均匀混合过程,则可直接利用所述水泥发泡机自带的高压泵送系统,将制备完成的泡沫混凝土泵送至当前的施工楼层。实际泵送之前,将所述水泥发泡机自带的高压泵送系统的泵送口与混凝土喷浆管相接,且所述泡沫混凝土喷浆管为直径Φ51ηιηι Φ64_的高耐磨喷砂胶管,并通过所述竖向管道井将所述泡沫混凝土喷衆管接至当前的施工楼层。
实际使用时,也可以采用其它混凝土泵送设备对所述泡沫混凝土进行泵送,且所述混凝土泵送设备的泵送口与泡沫混凝土喷浆管相接。本实施例中,将所制得泡沫混凝土泵送至需敷设地辐热采暖管道的地面基层上后,所述泡沫混凝土呈自流平状态,且所述泡沫混凝土的虚铺厚度为需施工所述泡沫混凝土垫层层厚的I. I倍 I. 2倍;待泵送至所述地面基层上的泡沫混凝土初凝前,用刮杠沿所述灰饼的高度轻微刮平,便完成所述泡沫混凝土垫层的泵送施工过程;之后,对泵送施工完成的所述泡沫混凝土垫层进行自然养护。实际泵送过程中,所述高压泵送系统的泵送压力应始终与泵送高度匹配,使之缓慢而平稳地将泡沫混凝土输送到当前施工楼层,减少泡沫破碎。也就是说,浇筑时采用低压慢速泵送,使混凝土缓慢从泡沫混凝土喷浆管流出,避免气泡过多破碎。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泡沫混凝土喷衆管为直径Φ51ηιηι的高耐磨喷砂胶管,其能承受的最大压力I. 6MPa。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高耐磨喷砂胶管的尺寸进行相应调整。所述高耐磨喷砂胶管由高耐磨的合成橡胶与纳米材料配制而成的内胶层、钢丝增强层和耐腐蚀的外胶层组成。对所述泡沫混凝土垫层进行自然养护过程中,待所述泡沫混凝土垫层的强度达到上人条件后,采用喷水法保持所述泡沫混凝土垫层表面湿润,且自然养护时间不得少于3天。本实施例中,对所述泡沫混凝土进行泵送施工之前,将所施工房间的窗和洞口均用遮光布密闭,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泡沫混凝土垫层表面,或过堂风造成泡沫混凝土垫层表面失水过快。实际进行养护,所述遮光布具体采用彩条布。待所述泡沫混凝土垫层强度达到上人条件后,采用喷水法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且喷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3d。冬季施工应采取保温措施,室温保持5°C以上。本实施例中,浇水养护时间为14天。本实施例中,施工完成的所述泡沫混凝土垫层中设置有分格缝。实际施工时,当所施工房间的横向或纵向尺寸大于4m时,须设置分格缝。由于泡沫混凝土收缩系数小于O. 5%,分格缝宽度3mm 5mm即可,分格缝留置的面积不应大于4mX 4m,设置分格缝有以下两种方法第一种、预留分格缝采用O. 3mm 5mm宽的PVC条或木条,在所述泡沫混凝土泵送施工前,用水泥砂浆粘贴在楼地面结构层(即所述水泥砂浆层)上。第二种、切割分格缝当所述泡沫混凝土垫层强度达到上人条件后,用手提式切割机直接切割成缝,注意切割深度宜小于绝热层厚度5mm,避免切伤结构层,之后用橡胶条填缝,并用密封膏嵌填分格缝。综上,待所述泡沫混凝土垫层施工完成后,将需敷设地辐热采暖管道敷设在所述泡沫混凝土垫层上。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I不同的是步骤301中所述水泥浆料中水泥、水、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的重量比为280 160 320 260 ;步骤302中所述泡沫稀释液中发泡剂和水的重量比为I : 36,且所述发泡剂与步骤301中所述水泥之间的重量比为2. 2 280。本实施例中,其余工艺步骤和工艺参数均与实施例I相同。实施例3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I不同的是步骤301中所述水泥浆料中水泥、水、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的重量比为280 150 310 250 ;步骤302中所述泡沫稀释液中发泡剂和水的重量比为I : 35. 5,且所述发泡剂与步骤301中所述水泥之间的重量比为2. I 280。本实施例中,其余工艺步骤和工艺参数均与实施例I相同。实施例4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I不同的是步骤301中所述水泥浆料中水泥、水、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的重量比为280 129 300 255 ;步骤302中所述泡沫稀释液中发泡剂和水的重量比为I : 33,且所述发泡剂与步骤301中所述水泥之间的重量比为1.8 280。本实施例中,其余工艺步骤和工艺参数均与实施例I相同。实施例5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I不同的是步骤301中所述水泥浆料中水泥、水、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的重量比为280 170 320 260 ;步骤302中所述泡沫稀释液中发泡剂和水的重量比为I : 38,且所述发泡剂与步骤301中所述水泥之间的重量比为2. 5 280。本实施例中,其余工艺步骤和工艺参数均与实施例I相同。实施例6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I不同的是步骤301中所述水泥浆料中水泥、水、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的重量比为280 135 300 245 ;步骤302中所述泡沫稀释液中发泡剂和水的重量比为I : 36,且所述发泡剂与步骤301中所述水泥之间的重量比为2. 3 280。本实施例中,其余工艺步骤和工艺参数均与实施例I相同。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ー种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エ艺,其特征在于该エ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废混凝土、废砂浆与废砖渣收集人工对建筑施工现场所产生的废混凝土、废砂衆与废砖洛进行收集; 步骤ニ、破碎与筛分采用破碎设备对步骤一中所收集的废混凝土、废砂浆与废砖渣进行破碎,并对破碎后的物料进行筛分,获得粒径为Icm 2. 5cm的再生粗骨料和粒径为2mm 5mm的再生细骨料; 步骤三、泡沫混凝土制备,其制备过程如下 步骤301、水泥浆料制备采用混凝土搅拌设备对水泥、水以及步骤ニ所获得的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进行均匀搅拌后,获得水泥浆料;所述水泥浆料中水泥、水、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的重量比为280 129 170 300 320 240 260 ; 步骤302、泡沫稀释液添加将由发泡剂和水按重量比为I : 33 38的比例均匀混合形成的泡沫稀释液,添加至步骤301中所述水泥浆料中并搅拌均匀,制得泡沫混凝土 ;所述发泡剂与步骤301中所述水泥之间的重量比为I. 8 2. 5 280。
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エ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废混凝土为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混凝土碎块、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混凝土碎块、混凝土烧筑完成后的混凝土余料、对建筑施工现场所建造的临时混凝土结构拆除后产生的废旧混凝土块或对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废旧混凝土结构拆除后产生的废旧混凝土块; 其中,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混凝土碎块包括因抛撒、漏料、溢料或清理产生的混凝土碎块;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混凝土碎块包括因抛撒、漏料、溢料、清理或拆除浇筑成型模板产生的混凝土碎块; 所述废砂浆为水泥砂浆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砂浆碎块、水泥砂浆砌筑抹灰施工中产生的落地灰、轻质隔墙板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砂浆碎块、水泥砂浆砌筑抹灰施工完成的砂浆残余料、对建筑施工现场所建造的临时建筑结构拆除后产生的废旧砂浆块和对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废旧建筑结构拆除后产生的废旧砂浆块; 其中,水泥砂浆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砂浆碎块包括因抛撒、漏料、溢料或清理产生的砂浆碎块; 所述废砖渣为运输和存放过程中收集到的破损砖块、砌筑施工过程中因砍剁形成的碎砖块、砖块路面上因长期使用产生的碎砖块以及对建筑施工现场所建造的临时建筑结构和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废旧建筑结构拆除后产生的废砖块。
3.按照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ー种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エ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01中所述水泥浆料中水泥、水、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的重量比为280 145 160 300 320 240 260 ;步骤302中所述泡沫稀释液中发泡剂和水的重量比为I : 35 36,且所述发泡剂与步骤301中所述水泥之间的重量比为2 2. 2 280。
4.按照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ー种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エ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02中所述发泡剂为植物性水泥发泡剂;步骤301中进行水泥浆料制备时,还需在所制备水泥浆料中添加泵送剂和混凝土收缩补偿剂,所添加泵送剂与水泥之间的重量比为I I. 5 280,且所添加混凝土收缩补偿剂与水泥之间的重量比为3 7 280。
5.按照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ー种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エ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01中所述水泥浆料搅拌均匀后,通过布设于建筑施工现场的水泥发泡机的高压泵,将所述水泥浆料送入所述水泥发泡机的高压输送管内;步骤302中所述的泡沫稀释液输送至所述水泥发泡机的发泡筒内,并相应吹制成直径O. 5mm 2mm的泡沫囊;之后,所述泡沫囊通过输送管送入所述高压输送管内进行充分混合,形成泡沫混凝土。
6.按照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ー种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エ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02中所述泡沫混凝土制备完成后,还需进行泡沫混凝土泵送施工;且对所述泡沫混凝土进行泵送施工时,采用混凝土泵送设备将所制得泡沫混凝土泵送至需敷设地辐热采暖管道的地面基层上,并形成一层厚度为3cm 7cm的泡沫混凝土垫层;待所泵送泡沫混凝土凝固后,将需敷设地辐热采暖管道敷设在所述泡沫混凝土垫层上。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ー种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エ艺,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泡沫混凝土进行泵送施工之前,先在所述地面基层上抹多个灰饼,多个所述灰饼呈均匀布设,且左右相邻两个所述灰饼之间的间距和前后相邻两个所述灰饼之间的间距均为2m±0. 2m,多个所述灰饼的顶部高度为需施工所述泡沫混凝土垫层的顶部标高;待所制得泡沫混凝土泵送至需敷设地辐热采暖管道的地面基层上后,所述泡沫混凝土呈自流平状态,且所述泡沫混凝土的虚铺厚度为需施工所述泡沫混凝土垫层层厚的I. I倍 I. 2倍;待泵送至所述地面基层上的泡沫混凝土初凝前,用刮杠沿所述灰饼的高度轻微刮平,便完成所述泡沫混凝土垫层的泵送施工过程;之后,对泵送施工完成的所述泡沫混凝土垫层进行自然养护。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ー种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エ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基层为多层住宅楼的楼层板,对所述泡沫混凝土进行泵送施工之前,需先进行基层处理;且进行基层处理时,先将所述地面基层上的灰尘清扫干净,再将所述地面基层上的灰浆皮和灰渣层去除,随后用质量浓度为10%的火碱水溶液对所述地面基层进行清洗,最后用清水将所述地面基层上存留的火碱水溶液冲净。
9.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ー种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エ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基层为多层住宅楼的楼层板,对所述泡沫混凝土进行泵送施工吋,利用所述多层住宅楼的竖向管道井将所述泡沫混凝土泵送至各施工楼层;所述混凝土泵送设备的泵送ロ与泡沫混凝土喷浆管相接,且所述泡沫混凝土喷浆管为直径の51臟 Φ64mm的高耐磨喷砂胶管。
10.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ー种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エ艺,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泡沫混凝土进行泵送施工之前,先在所述地面基层上涂刷一层水泥砂浆层,且所用水泥砂浆的水灰比为O. 4 O. 5 ;对所述水泥砂浆层进行涂刷之前,先对所述地面基层进行洒水湿润;施エ完成的所述泡沫混凝土垫层中设置有分格縫。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工艺,包括以下步骤一、废混凝土、废砂浆与废砖渣收集;二、破碎与筛分对所收集废混凝土、废砂浆与废砖渣进行破碎与筛分,获得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三、泡沫混凝土制备水泥浆料制备对水泥、水以及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进行均匀搅拌后获得水泥浆料;泡沫稀释液添加将由发泡剂和水均匀混合形成的泡沫稀释液,添加至水泥浆料中并搅拌均匀制得泡沫混凝土。本发明工艺步骤简单、投入成本低、简单易行且可操作性强、能对废混凝土、废砂浆与废砖渣进行有效再利用、经济效益显著,并且所生产的泡沫混凝土材料保温性能好,能解决建筑垃圾随意抛弃堆放占用土地、资源浪费较严重、环境污染大等问题。
文档编号E04G21/02GK102815964SQ20121034454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7日
发明者王巧利, 薛永武, 韩伟, 黄培增, 高云飞 申请人: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