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观光功能的海底真空隧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0998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观光功能的海底真空隧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海底隧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观光功能的海底真空隧道。



背景技术:

“建设海洋强国”的概念进入十八大报告,海洋经济已成为拉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建设海洋强国,要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的综合实力,在这些方面,发展海洋交通都能起到重要而独特的积极作用。

海洋交通涉及海滨、海上、海下、近海、远洋等发展空间。海洋交通发展是用巧妙的柔性方式保障国家利益,以融合的方式维护蓝色国土的权益。海洋旅游的发展不仅涉及领土安全,也涉及经济安全、信息安全、能源安全。隧道则是连接海洋岛屿与大陆的重要方式之一。

海底隧道往往很长,虽然现在的高铁能大大缩短了人们出行在路上或穿越隧道的所用的时间,但人们对速度和效率的追求从未停止。在敞开的大气状态下,制约高铁最高经济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稠密的空气,对于海底长大隧道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空气阻力和列车运行速度的平方成近似正比关系,速度提高2倍,空气阻力将增至4倍。当列车以每小时200公里行驶的时候,空气阻力占总阻力的70%左右;和谐号CRH380A在京沪高铁跑出时速486.1公里时,气动阻力超过了总阻力的92%;如果跑到500公里以上,总阻力中,95%以上都是气动阻力。高速列车时速超过400公里,在稠密大气层中能耗和噪声严重超标,无法投入商业运营。如果能构建密闭隧道,通过抽气站抽成真空,就能实现高速列车的超高速、低噪音运行,即海底“真空隧道超高速列车”。

如果能将海底旅游观光和超高速真空隧道交通运输方式相结合,隧道既能运行超高速列车,也能拓展海下旅游的发展,使隧道功能更加完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带观光功能的海底真空隧道,其隧道施工难度小、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成本低,实用性更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海底隧道本体,海底隧道本体设置在海面下方;海底隧道本体由数个隧道分段构成,所述的隧道分段由海底隧道上部透明结构、海底隧道底部混凝土结构、海底隧道接头拱形混凝土结构、基础桩、托板构成;海底隧道底部混凝土结构的上部设有海底隧道上部透明结构,每相邻的两个隧道分段之间通过海底隧道接头拱形混凝土结构连接,海底隧道接头拱形混凝土结构的下边缘与海底隧道底部混凝土结构的上边缘连接;所述的托板设置在相邻隧道分段的连接处,且托板的底部设有数个基础桩;所述的海底隧道本体为马蹄形海底隧道本体;所述的海底隧道底部混凝土结构为槽形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的海底隧道上部透明结构为圆弧形高强度透明玻璃;所述的海底隧道本体为真空海底隧道本体。

进一步地,所述的海底隧道底部混凝土结构的下部设置在海底的底部,其上部两端露设在海底的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海底隧道本体的截面积在12㎡到40㎡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的若干个隧道分段在海中对接连通形成隧道,然后排出隧道内空气,形成真空。

进一步地,所述的海底隧道本体的上部及左右两侧无覆土,下部与海床接触设置。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带观光功能的海底真空隧道,其隧道施工难度小、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成本低,实用性更强,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海面1、海底2、海底隧道上部透明结构3、海底隧道底部混凝土结构4、海底隧道接头拱形混凝土结构5、基础桩6、托板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海底隧道本体,海底隧道本体设置在海面1下方;海底隧道本体由数个隧道分段构成,所述的隧道分段由海底隧道上部透明结构3、海底隧道底部混凝土结构4、海底隧道接头拱形混凝土结构5、基础桩6、托板7构成;海底隧道底部混凝土结构4的上部设有海底隧道上部透明结构3,每相邻的两个隧道分段之间通过海底隧道接头拱形混凝土结构5连接,海底隧道接头拱形混凝土结构5的下边缘与海底隧道底部混凝土结构4的上边缘连接;所述的托板7设置在相邻隧道分段的连接处,且托板7的底部设有数个基础桩6;所述的海底隧道本体为马蹄形海底隧道本体;所述的海底隧道底部混凝土结构4为槽形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的海底隧道上部透明结构3为圆弧形高强度透明玻璃;所述的海底隧道本体为真空海底隧道本体。

进一步地,所述的海底隧道底部混凝土结构4的下部设置在海底2的底部,其上部两端露设在海底2的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海底隧道本体的截面积在12㎡到40㎡之间,预制难度小、预制速度快。

进一步地,所述的若干个隧道分段在海中对接连通形成隧道,然后排出隧道内空气,形成真空。

进一步地,所述的海底隧道本体的上部及左右两侧无覆土,下部与海床接触设置。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施工方法如下:

1、根据水下地形及线路需求拟合出带观光功能的海底隧道平面、纵断面线型;

2、根据线路平、纵断面线型,将海底隧道分成若干段,在陆上预制下部为槽形钢筋混凝土的海底隧道底部混凝土结构4,安装上部为圆弧形高强度玻璃制成的海底隧道上部透明结构3,每段隧道接头处为海底隧道接头拱形混凝土结构5;

3、每段海底隧道接头拱形混凝土结构5附近设置基础桩6和托板7,托板7顶面标高与海底隧道结构底板4底部标高相同;

4、在施工桩基6和托板7期间,可同时预制隧道结构,并在隧道混凝土结构外侧预留吊装构件;

5、每段隧道预制完成后,将其在水中吊装对接,连通形成带观光功能的海底隧道;

6、隧道运营时,将隧道内空气抽走,形成真空。旅客即可乘坐密闭且带观光窗口的超高速列车欣赏海底风景。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有益效果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带观光功能的海底真空隧道,其隧道施工难度小、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成本低,实用性更强,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