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桩与承台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18384阅读:7320来源:国知局
管桩与承台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管桩施工,尤其涉及一种管桩与承台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因其具有质量稳定、桩身强度高、单桩承载力高、造价低、施工工期短以及质量容易保证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采用。承台作为管桩与上部结构的传力体,其与管桩当前主要有三种连接方式:1、管桩顶直接埋入承台;2、管桩顶面端板上焊接锚固钢筋;3、管桩内放置插筋并浇灌填芯混凝土。

上述三种连接方式均存在缺陷:

第一种连接方式,施工简便,但其埋入长度需要精确计算,埋入长度过短不能满足受拉强度要求,埋入长度过长则会增大投资成本,同时由于现场施工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施工单位很难精确控制管桩埋入长度;

第二种连接方式,现场焊接工作量较大、质量可靠性较差且受力不连续,锚入承台的普通钢筋焊缝与钢筋的受力方向垂直,容易导致焊缝撕裂失效;

第三种连接方式,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最多的连接方式,国标图集10g409对向管桩内放置插筋并浇灌填芯混凝土有详细的技术要求,如“浇灌填芯混凝土前,应先将管桩内壁浮浆清理干净,以采用内壁涂刷水泥净浆、混凝土界面剂或采用微膨胀混凝土等措施来提高填芯混凝土与管桩桩身混凝土的整体性”,这一点虽能提高填芯混凝土与管桩桩身混凝土的整体性,但效果非常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桩与承台连接结构,提旨在用于解决现有的管桩与承台连接时,施工较复杂或者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管桩与承台连接结构,包括具有中空结构的管桩以及支撑于所述管桩上的承台,于所述中空结构内设置有底板以及浇筑于所述底板上的混凝土填芯,所述混凝土填芯内设置有伸入所述承台内的若干第一锚固钢筋,且所述中空结构的内壁上具有内陷的若干卯眼,所述混凝土填芯的外表面具有伸入各所述卯眼内的若干榫头。

进一步地,所述管桩与所述混凝土填芯均至少部分伸入所述承台内。

进一步地,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锚固钢筋具有弯折部,各所述弯折部均位于所述承台内。

还包括若干第二锚固钢筋,各所述第二锚固钢筋均位于所述混凝土填芯内且沿竖直方向依次间隔分布,每一所述第二锚固钢筋与接触的所述第一锚固钢筋焊接或者捆扎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中空结构的内壁上沿同一圆周均匀间隔分布有若干所述卯眼,且至少部分所述卯眼沿竖直方向依次间隔分布。

进一步地,各所述卯眼呈条形或者方形或者圆形或者梯形或者波浪形。

更进一步地,各所述第一锚固钢筋均与所述底板焊接。

所述底板的边沿水平嵌合于所述中空结构的内壁内。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连接结构中,在管桩的中空结构内浇筑有混凝土填芯,且通过第一锚固钢筋将承台与混凝土填芯连接为一个整体,确保了管桩与承台连接的整体性,连接可靠、强度高,而混凝土填芯与管桩之间通过卯眼与榫头配合连接,使得混凝土填芯与管桩之间形成咬合的结构形式,改善了填芯混凝土与管桩的受力条件,确保了混凝土填芯与管桩连接的整体性、连接可靠、强度高,保证管桩在承受拉力或压力时,能同时承受较大的弯矩和水平荷载,可以用作抗拔桩或抗弯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管桩与承台连接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管桩与承台连接结的混凝土填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管桩与承台连接结的管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管桩与承台连接结的第一锚固钢筋与第二锚固钢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管桩1与承台2连接结,包括管桩1以及位于管桩1上的承台2,管桩1具有中空结构11,其可以形成对承台2的支撑作用,在管桩1的中空结构11内水平设置有一底板31,底板31选用钢板,且在该底板31上浇筑有混凝土填芯3,底板31主要是能够封堵混凝土填芯3浇筑时的混凝土,混凝土填芯3内设置有若干第一锚固钢筋32,各第一锚固钢筋32竖直向上延伸至承台2内,从而形成混凝土填芯3与承台2之间的连接关系,另外在中空结构11的内壁上具有若干卯眼12,各卯眼12类似于中空结构11内壁上的凹槽结构,而浇筑形成的混凝土填芯3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与各卯眼12一一对应的若干榫头33,且每一榫头33伸入对应的卯眼12内。本实施例中,首先在工厂管桩1生产过程中,通过调整管桩1内模样式实现中空结构11的内壁上形成有若干卯眼12,生产完成经检验合格后出厂,管桩1运到施工现场后,将各第一锚固钢筋32以及底板31均放入管桩1的中空结构11内,然后在底板31上浇筑填芯混凝土及承台2,承台2与混凝土填芯3之间通过若干第一锚固钢筋32连接为一个整体,确保了管桩1与承台2连接的整体性,连接可靠、强度高,而混凝土填芯3与管桩1之间通过卯眼12与榫头33配合连接,使得混凝土填芯3与管桩1之间形成咬合的结构形式,改善了填芯混凝土与管桩1的受力条件,确保了混凝土填芯3与管桩1连接的整体性、连接可靠、强度高,保证管桩1在承受拉力或压力时,能同时承受较大的弯矩和水平荷载,可以用作抗拔桩或抗弯桩。另外上述中空结构11内壁上的卯眼12均可由管桩1生产过程中加工形成,而混凝土填芯3上的榫头33则是混凝土浇筑时自动形成,施工非常简单。

参见图1以及图2,优化上述实施例,管桩1与混凝土填芯3均具有至少部分结构伸入承台2内。本实施例中,在施工时承台2的模板底部应低于管桩1以及混凝土填芯3的顶端,从而使得承台2浇筑成型后,管桩1的顶端与混凝土填芯3的顶端均伸入该承台2内,其可以使得管桩1、混凝土填芯3以及承台2三者为一个整体,加强三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另外,通常部分或者全部的第一锚固钢筋32具有弯折部321,各弯折部321均位于承台2内。当第一锚固钢筋32具有弯折部321时,其整体结构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竖直部322以及弯折部321,其中弯折部321由对应竖直部322的上端向上倾斜延伸,竖直部322位于混凝土填芯3内,弯折部321位于承台2内,由于承台2的水平方向尺寸大于混凝土填芯3,采用这种弯折部321结构,可以使得第一锚固钢筋32在承台2内分布更加均匀,保证承台2的强度要求。

参见图1以及图4,进一步地,连接结构还包括有若干第二锚固钢筋34,各第二锚固钢筋34均位于混凝土填芯3内且沿竖直方向依次间隔分布,且每一第二锚固钢筋34与和其接触的第一锚固钢筋32之间均焊接。本实施例中,施工前,先将第一锚固钢筋32固定在底板上,通常两者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固定,然后将第二锚固钢筋34绑扎于第一锚固钢筋32上,当然两者之间也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其中第二锚固钢筋34可以采用环形的结构形式,即第二锚固钢筋34采用箍筋,每一第一锚固钢筋32的竖直部322均与各第二锚固钢筋34接触,而在两者的接触位置采用焊接或者绑扎的方式连接,然后在底板31上浇筑成型混凝土填芯3。采用上述的结构形式,第一锚固钢筋32与第二锚固钢筋34形成了混凝土填芯3的钢筋骨架,可以在管桩1上设置有临时的定位钢筋,从而使得整个钢筋骨架吊装于中空结构11内,当然在安装定位底板31时,还可以在中空结构11的内壁上设置有安装槽,底板31的边沿水平嵌合于中空结构11的安装槽内,通过管桩1形成对底板31以及其上混凝土填芯3的支撑作用。

参见图2以及图3,进一步地,细化中空结构11内壁上各卯眼12的分布,通常管桩1的中空结构11呈圆柱形,则在同一圆周上应均匀间隔分布有若干个卯眼12,当然这种圆周结构可以有多个,且沿竖直方向依次间隔分布,类似于分层结构,每层结构具有多个卯眼12,各卯眼12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分布,而针对这种结构形式,则其中至少部分卯眼12是沿竖直方向依次间隔分布。当卯眼12的分布确定之后,浇筑混凝土填芯3时,混凝土填芯3上榫头33的分布位置也已经确定,卯眼12与榫头33之间为一一对应关系,从而可以有效增强混凝土填芯3与管桩1之间的咬合程度,管桩1与混凝土填芯3之间的整体性以及连接强度更高。对于卯眼12的结构形状可以有多种,比如呈条形或者方形或者圆形或者梯形或者波浪形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