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蓄水池的水质保持系统和雨水蓄水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1891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涉及蓄水池水质保持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雨水蓄水池的水质保持系统和雨水蓄水池。



背景技术:

雨水蓄水池是一种常用于蓄存地面径流雨水并进行再利用的蓄水构筑物。雨水进入蓄水池后,水质在短期内发生明显变异的状况多有所见,降低了雨水品质,影响了雨水的使用功能,当收集的雨水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时,更可能会付出健康的代价。

现有技术中,对于水质的影响通常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降雨径流地面进入雨水蓄水池后,沉淀过程开始,雨水中的部分污染物以污泥的形式下沉,汇集在水池底部的数条积泥沟内。积泥与雨水间中不断地发生氮、磷以及好氧的有机物迁移与转化,使得积泥构成了水池内雨水的二次污染源,积泥、雨水形成了一对含有共同污染物的共生共存的生态共同体,在同一系统内接收降解处理。

2、雨水储存过程中,积泥及雨水中存在的有机物发生生物降解、氨氮硝化作用以及还原物质的氧化作用,这些过程均消耗了水中的溶解氧。由于模块雨水蓄水池处在近于封闭的状态下,水中的溶解氧缺少补给,渐渐的转向厌氧状态,此时有机物将会从有氧分解转变为厌氧分解,导致雨水水质进一步恶化。

因此,提供一种至少解决上述一种问题的水质保持系统具有积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质保持系统,该水质保持系统能够周期性的对雨水蓄水池进行积泥排除,以维持雨水蓄水池的优良水质。

本公开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雨水蓄水池,该雨水蓄水池包括本公开提供的水质保持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雨水蓄水池的水质保持系统,所述水质保持系统包括主机单元和输送单元,所述主机单元包括设置在雨水蓄水池底部一侧的积泥坑内的潜水泵,该潜水泵与所述输送单元连接以将泥水混合液输送至雨水蓄水池外。

可选地,所述潜水泵为立式潜水泵,并且所述潜水泵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潜水泵的叶片同轴设置的搅拌叶片以对所述积泥坑内的积泥与储水进行混合搅拌。

可选地,所述输送单元包括水平设置的主干管和竖直设置的主立管,所述主立管一端与所述潜水泵的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干管连接,所述主干管远离所述主立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排出管。

可选地,所述主干管与所述排出管之间设置有闸阀和止回阀。

可选地,所述水质保持系统还包括冲洗曝气单元,所述雨水蓄水池的底部设置有多条相互平行的积泥沟,多条所述积泥沟的同侧与所述积泥坑连接,所述冲洗曝气单元的一端与所述输送单元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积泥沟内以将该积泥沟内的积泥冲洗至所述积泥坑内。

可选地,所述冲洗曝气单元包括多个冲洗曝气管组,所述冲洗曝气管组包括竖直设置的次立管以及与所述次立管连接并且一一对应地设置在积泥沟内的冲洗曝气管。

可选地,所述冲洗管为开孔管并且开孔方向与所述积泥沟的延伸方向形成45°夹角。

可选地,所述主干管与多个所述次立管的连接部设置有多个三通调节阀。

可选地,所述水质保持系统还包括进气单元,所述进气单元与所述潜水泵的出水管相连以进行曝气充氧。

可选地,所述潜水泵的出水管处设置有扩散管,所述潜水泵的出口形成为喷射状,所述扩散管靠近所述潜水泵的一端形成有混合室,所述进气单元与所述混合室连接并且包括依次远离所述混合室连接的进气管、进气调节阀和进气头。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雨水蓄水池,所述雨水蓄水池包括如上所述的水质保持系统。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对潜水泵增设的搅拌叶片对积泥与储水进行混合搅拌,并通过输送管将搅拌后的泥水混合液排出雨水蓄水池之外,从而实现定期排出雨水蓄水池积泥坑中的积泥,使得水质得到提升。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水质保持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潜水泵 2 输送单元

3 冲洗曝气单元 4 进气单元

5 扩散管

21 主干管 22 主立管

23 排出管 24 闸阀

25 止回阀 31 冲洗曝气管组

32 三通调节阀 41 进气管

42 进气调节阀 43 进气头

51 混合室 311 次立管

312 冲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以相应附图的图面方向为基准定义的,“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

本公开提供一种雨水蓄水池的水质保持系统,如图1所示,该水质保持系统包括主机单元和输送单元2,主机单元包括设置在雨水蓄水池底部一侧的积泥坑内的潜水泵1,该潜水泵1与输送单元2连接以将泥水混合液输送至雨水蓄水池外。通过所设置的潜水泵1,能够将积泥坑内的积泥和水的混合液抽出,并通过输送单元2将该混合液排出雨水蓄水池。上述过程简单并且容易操作,从而能够实现多次、及时地对雨水蓄水池积泥进行清除,进而保持雨水蓄水池的水质。

可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潜水泵1可以为立式潜水泵,并且潜水泵1的底部设置有与该潜水泵1的叶片同轴设置的搅拌叶片以对积泥坑内的积泥进行搅拌。通过在潜水泵1底部增设搅拌叶片,一方面能够在潜水泵1抽出积泥和雨水混合液之前对积泥进行搅拌,从而使得潜水泵1抽出的混合液中含有更多的积泥,即能够有效提高系统排出积泥的效率;另一方面,对潜水泵1增设搅拌叶片,能够巧妙地利用潜水泵1本身工作的动力,从而避免了单独设置搅拌单元而产生的额外能量消耗,实现了能源节约,减少成本。

可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单元2可以包括水平设置的主干管21和竖直设置的主立管22,主立管22一端与潜水泵1的出口连接,另一端与主干管21连接,该主干管21远离主立管2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排出管23。对积泥进行排除时,积泥和雨水的混合液被潜水泵1抽出到主立管22,然后通过主干管21以及主干管21两端的排出管23将混合液排出雨水蓄水池。具体地,主干管21与排出管23之间可以设置止回阀25。止回阀25能够阻止积泥和雨水的混合液倒流回系统,从而避免系统排泥效率降低以及对系统造成损伤。

对于本公开提供的水质保持系统,可选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水质保持系统还可以包括冲洗曝气单元3,主干管21与排出管23之间设置有闸阀24,雨水蓄水池的底部设置有多条相互平行的积泥沟,多条积泥沟的同侧与积泥坑连接,冲洗曝气单元3的一端与输送单元2连接,另一端设置在积泥沟内以将该积泥沟内的积泥冲洗至积泥坑内。具体地,冲洗曝气单元3可以包括多个冲洗曝气管组31,该冲洗曝气管组31包括竖直设置的次立管311以及与该次立管311连接并且一一对应地设置在积泥沟内的冲洗管312。

雨水蓄水池中设置的积泥沟和积泥坑均为本领域公知的结构,通常积泥沟为多条并且相互平行的布置,并且设置有一定坡度,在多条积泥沟的同一侧,即积泥沟坡度降低至最低的一侧,设置有积泥坑,用于汇聚各个积泥沟中的积泥。

需要对积泥沟进行冲洗时,首先将主干管21和排出管23之间的闸阀24关闭,此时,闸阀24阻止系统排出介质;潜水泵1抽出积泥和雨水的混合液之后,该混合液只能通过输送单元2流入冲洗曝气单元3,并通过一一对应地设置在积泥沟内的冲洗管312将积泥沟中的积泥冲洗至积泥坑内。通过上述冲洗过程,能够将积泥沟内的积泥冲洗至积泥坑内,从而提升系统的排泥效率。

本公开并不限定冲洗管312对积泥沟的冲洗方式,可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冲洗管312可以为开孔管并且开孔方向与积泥沟的延伸方向形成45°夹角。通过对冲洗管312开设多个沿积泥沟的延伸方向形成45°夹角的孔,使得积泥和雨水的混合液能够沿该开口方向冲出,从而对积泥沟进行有效清洗,并将积泥沿积泥沟延伸方向冲洗至积泥坑内。通过其他方式,例如,将冲洗管312的出水口设置在积泥沟远离积泥坑的一端,并将该出水口形成为喷射状,同样能够实现对积泥沟的冲洗。

可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主干管21与多个次立管311的连接部设置有多个三通调节阀32。由于三通调节阀32能够改变介质的流动方向,通过各个三通调节阀32的调节,并结合闸阀24的控制,能够实现对各个积泥沟的单独冲洗或者对局部多个积泥沟的同时冲洗,从而实现精确地冲洗控制,提升整个水质保持系统的效率。

对于本公开提供的水质保持系统,可选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水质保持系统还可以包括进气单元4,该进气单元4与潜水泵1的出水管相连以进行充氧。空气通过进气装置进入潜水泵1的出水管,再通过输送单元2和冲洗曝气单元3将空气输送到雨水蓄水池的各个位置,从而实现对雨水蓄水池的充氧。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潜水泵1的出水管处设置有扩散管5,潜水泵1的出口形成为喷射状,扩散管5靠近潜水泵1的一端形成有混合室51,进气单元4与该混合室51连接并且包括依次远离混合室51连接的进气管41、进气调节阀42和进气头43。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混合室51中形成局部低压,从而将空气吸入混合室51并与泥水混合液进行混合,进而通过输送单元2和冲洗曝气单元3实现对雨水蓄水池中的水进行充气。其中,进气头43和进气调节阀42安装在雨水蓄水池最高水位以上的位置,进气头43用于滤除空气中的灰尘,进气调节阀42能够控制系统对空气的摄入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巧妙利用潜水泵1的动力将空气吸入混合室51,从而能够节约能源,降低成本。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公开提供的水质保持系统,通过其他方式,例如在系统中单独设置充气泵,也可以实现对系统充气的目的。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雨水蓄水池,该雨水蓄水池包括上述的水质保持系统,从而能够保持雨水蓄水池中的水质。

综上,本公开重点介绍了一种雨水蓄水池的水质保持系统及一种包括该水质保持系统的雨水蓄水池。该水质保持系统一方面通过设置潜水泵和输送单元能够将积泥排除雨水蓄水池外,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冲洗曝气单元和进气单元,能够实现对积泥沟的冲洗以及对雨水蓄水池的充氧,并通过所设置的三通调节阀实现对各个积泥沟的单独冲洗或者对局部多个积泥沟同时进行冲洗。通过以上方式,能够实现对雨水蓄水池的排泥、冲洗和充气,从而实现对雨水蓄水池水质的保持。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