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安全地基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40931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抗震安全地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抗震安全地基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钢筋混凝土建筑技术的发展,现在的房屋大部分由钢筋混凝土作为承载墙或者梁材料。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强度高,而且施工快捷,造型方便,大力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为了提高地基的牢固程度和抗震性能,部分房屋在地基下方设置了大量的桩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基的牢固程度,但是桩子之间并无直接的连接,抗震性能较低,而且桩子顶部的地表部分也缺乏必要的连接,抗震安全系数低,需要加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震安全地基的施工方法,提升地基的结构强度和立体性,增强抗震性和使用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抗震安全地基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打桩:从地面向下打数个水泥桩子,并确保水泥桩子的顶部高度统一,且水泥桩子的端部设置有从内部延伸出来的筋条,水泥桩子外圆上嵌入设置有钢套;

b、划线挖槽:相邻的水泥桩子之间进行撒白灰方式的划线,然后根据划线从地面向下挖掘方槽,方槽的宽度大于水泥桩子的外圆直径,方槽的深度与钢套的位置对应;

c、预埋连接件:利用钢筋扎成长方体结构的网状柱体,然后把网状柱体设置在方槽内,把网状柱体的两端与对应的钢套焊接固定,然后往方槽内浇筑混凝土而把网状柱体淹没,干固后填土夯实;

d、基面骨架焊接:根据数个水泥桩子的分布,利用钢筋扎成覆盖在水泥桩子上方的板状网络骨架,并利用筋条与板状网络骨架的焊接而把板状网络骨架固定在水泥桩子上;

e、基面浇筑:在板状网络骨架外侧设置延伸至地面的木质挡板,利用混凝土把露在地面上的水泥桩子和板状网络骨架一起浇筑在木质挡板内,在混凝土淹没板状网络骨架的时候停止,震动均匀后等待2~5个小时后再进行防水混凝土的浇注,最后混凝土的顶部高度超出板状网络骨架上表面2~5cm;

f、干燥:对混凝土进行养护,等待混凝土的凝结硬化,然后拆除四周的木质挡板。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数个水泥桩子环形阵列分布或者矩形阵列分布。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钢套距离水泥桩子的顶部的距离为1~2米。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网状柱体的长度与对应方槽的长度相对应。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木质挡板距离板状网络骨架的边缘为3~5cm。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板状网络骨架上设置有延伸至混凝土的顶部上方的连接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指出的一种抗震安全地基的施工方法,利用网状柱体和混凝土把相邻的水泥桩子连接在一起,再加上板状网络骨架的作用,形成立体的结构,大大增强了地基的强度和抗震性能,方便地基上方建筑的施工,使用安全性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实施例1:

一种抗震安全地基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打桩:从地面向下打数个水泥桩子,并确保水泥桩子的顶部高度统一,根据需要,所述数个水泥桩子环形阵列分布,且水泥桩子的端部设置有从内部延伸出来的筋条,水泥桩子外圆上嵌入设置有钢套,所述钢套距离水泥桩子的顶部的距离为1米;

b、划线挖槽:相邻的水泥桩子之间进行撒白灰方式的划线,然后根据划线从地面向下挖掘方槽,方槽的宽度大于水泥桩子的外圆直径,方槽的深度与钢套的位置对应;

c、预埋连接件:利用钢筋扎成长方体结构的网状柱体,然后把网状柱体设置在方槽内,把网状柱体的两端与对应的钢套焊接固定,然后往方槽内浇筑混凝土而把网状柱体淹没,干固后填土夯实,所述网状柱体的长度与对应方槽的长度相对应;

d、基面骨架焊接:根据数个水泥桩子的分布,利用钢筋扎成覆盖在水泥桩子上方的板状网络骨架,并利用筋条与板状网络骨架的焊接而把板状网络骨架固定在水泥桩子上;

e、基面浇筑:在板状网络骨架外侧设置延伸至地面的木质挡板,所述木质挡板距离板状网络骨架的边缘为3cm,利用混凝土把露在地面上的水泥桩子和板状网络骨架一起浇筑在木质挡板内,在混凝土淹没板状网络骨架的时候停止,震动均匀后等待2个小时后再进行防水混凝土的浇注,最后混凝土的顶部高度超出板状网络骨架上表面2cm,所述板状网络骨架上设置有延伸至混凝土的顶部上方的连接件,连接件方便了地基上方建筑的施工;

f、干燥:对混凝土进行养护,等待混凝土的凝结硬化,然后拆除四周的木质挡板。

实施例2:

一种抗震安全地基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打桩:从地面向下打数个水泥桩子,并确保水泥桩子的顶部高度统一,根据需要,所述数个水泥桩子矩形阵列分布,且水泥桩子的端部设置有从内部延伸出来的筋条,水泥桩子外圆上嵌入设置有钢套,所述钢套距离水泥桩子的顶部的距离为2米;

b、划线挖槽:相邻的水泥桩子之间进行撒白灰方式的划线,然后根据划线从地面向下挖掘方槽,方槽的宽度大于水泥桩子的外圆直径,方槽的深度与钢套的位置对应;

c、预埋连接件:利用钢筋扎成长方体结构的网状柱体,然后把网状柱体设置在方槽内,把网状柱体的两端与对应的钢套焊接固定,然后往方槽内浇筑混凝土而把网状柱体淹没,干固后填土夯实,所述网状柱体的长度与对应方槽的长度相对应;

d、基面骨架焊接:根据数个水泥桩子的分布,利用钢筋扎成覆盖在水泥桩子上方的板状网络骨架,并利用筋条与板状网络骨架的焊接而把板状网络骨架固定在水泥桩子上;

e、基面浇筑:在板状网络骨架外侧设置延伸至地面的木质挡板,所述木质挡板距离板状网络骨架的边缘为5cm,利用混凝土把露在地面上的水泥桩子和板状网络骨架一起浇筑在木质挡板内,在混凝土淹没板状网络骨架的时候停止,震动均匀后等待5个小时后再进行防水混凝土的浇注,最后混凝土的顶部高度超出板状网络骨架上表面5cm,所述板状网络骨架上设置有延伸至混凝土的顶部上方的连接件,连接件方便了地基上方建筑的施工;

f、干燥:对混凝土进行养护,等待混凝土的凝结硬化,然后拆除四周的木质挡板。

综上所述,本发明指出的一种抗震安全地基的施工方法,施工便利,提高了地基的立体结构强度,抗震性好,使用寿命长,承载性好,使得地基上部建筑的施工更加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震安全地基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打桩;B、划线挖槽;C、预埋连接件:利用钢筋扎成长方体结构的网状柱体,然后把网状柱体设置在方槽内,把网状柱体的两端与对应的钢套焊接固定,然后往方槽内浇筑混凝土而把网状柱体淹没,干固后填土夯实;D、基面骨架焊接;E、基面浇筑;F、干燥。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所述的抗震安全地基的施工方法,利用网状柱体和混凝土把相邻的水泥桩子连接在一起,再加上板状网络骨架的作用,形成立体的结构,大大增强了地基的强度和抗震性能,方便地基上方建筑的施工,使用安全性高。

技术研发人员:陆咏梅;洪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熟建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2.22
技术公布日:2017.08.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