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抗拔的受压型桩土变形协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0932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能抗拔的受压型桩土变形协调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软土地基复合桩基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能抗拔的受压型桩土变形协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桩变形调节器依赖于基础沉降的计算,直接对土体承载进行设计控制。但这种方式受限于目前对土体基床系数等重要参数无法精确测定的技术瓶颈,仍然不能较为准确的设计土体和桩在上部荷载作用下的承载比例。此外,现有的桩变形调节器囿于技术限制,不能承受拉拔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受荷易于控制的且具备抗拔承载力的能抗拔的受压型桩土变形协调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本发明是一种能抗拔的受压型桩土变形协调器,包括上端板、上护筒、下端板、下护筒、十字短柱;所述的上护筒的上端固定连接在上端板的底面,上护筒的下端向下套接在下护筒的上端,下护筒的下端固定连接在下端板顶面上;所述的十字短柱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上端板的底面和下端板的顶面上。

所述的十字短柱的中部固定有一块以上的加劲板。

在上端板和下端板上设有锚栓孔。

所述的上护筒和下护筒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发明包括上端板、上护筒、下端板、下护筒、十字短柱,十字短柱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上端板的底面和下端板的顶面上,通过计算十字短柱(低屈服点钢材质)的板厚、板宽以及加劲板的间距位置,使各吨位设备的压力-位移曲线满足特定的反应谱线,具有土受荷易于控制的优点。使得本发明在复合桩基使用过程中,通过对桩受荷的准确控制来实现对土受荷达到但不超出设计目标的目的。

采用本协调器后,在非软土地基能够使用复合桩基,从而达到节省桩数、降低基础造价、缩短建筑施工工期的目标。复合桩基计算中桩、土受荷分担比例不受场地复杂程度影响,不依赖于对基础沉降的“估算”准确,提升建筑地基安全可靠度。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横向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是一种能抗拔的受压型桩土变形协调器,包括上端板1、上护筒2、下端板3、下护筒4、十字短柱5、加劲板6。

所述的上护筒2的上端固定连接在上端板1的底面,上护筒2的下端向下套接在下护筒4的上端,下护筒4的下端固定连接在下端板3顶面上。在上端板1上设有锚栓孔,在下端板3上设有锚栓孔31,上端板1和下端板3可通过锚栓分别与筏板和桩连接。

所述的十字短柱5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上端板1的底面和下端板3的顶面上。十字短柱5的中部固定有二块加劲板6。

本发明的上护筒2和下护筒4的截面形状是相对应的,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的上护筒2和下护筒4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外力施加在上端板1上,上端板1作用力给十字短柱5,十字短柱5在外力的作用下向下压缩变形,其变形量被上护筒2和下护筒4内腔直径限制。

如图3、图1所示,本发明能抗拔的受压型桩土变形协调器10使用时,能抗拔的受压型桩土变形协调器10安装在承台20与桩30之间。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

1.1通过计算十字短柱5(低屈服点钢材质)的板厚、板宽以及加劲板6的间距位置,使各吨位设备的压力-位移曲线满足特定的反应谱线。

1.2按反应谱,复合地基受力过程中,在基础小沉降范围,桩30受荷迅速达到协调器设备的指定吨位,而后桩30受荷缓慢增加,基础位移加大,土受荷快速增大。

1.3桩30和土总受力达到设计指定,采取相应措施后能抗拔的受压型桩土变形协调器10退出工作,后续增加荷载由桩30承受。

1.4全过程桩30受荷明确可控,在总荷载一定的情况下,土受荷相应明确可控。

十字短柱5在屈曲变形后仍具备一定受拉承载力,因此通过在上端板1和下端板3预留的锚栓孔,使用过程中可将设备通过锚杆等锚拉构件将承台20、桩30及能抗拔的受压型桩土变形协调器10有效连接,达到传递上拔力目的,从而具备抗拔承载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上护筒和下护筒的横截面形状可有多种,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抗拔的受压型桩土变形协调器,包括上端板、上护筒、下端板、下护筒、十字短柱;所述的上护筒的上端固定连接在上端板的底面,上护筒的下端向下套接在下护筒的上端,下护筒的下端固定连接在下端板顶面上;所述的十字短柱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上端板的底面和下端板的顶面上。在上、下端板设有锚栓孔,可通过锚栓分别与筏板和桩连接。由于本发明的十字短柱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上端板的底面和下端板的顶面上,通过计算十字短柱(低屈服点钢材质)的板厚、板宽以及加劲板的间距位置,使各吨位设备的压力‑位移曲线能够满足特定的反应谱线,在复合桩基设计时,具有土受荷易于控制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秦效启;黄炜;黄奎生;何庆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科思泰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2.22
技术公布日:2017.08.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