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法施工井点管埋设方法及专用井点管组件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20832阅读:1494来源:国知局
干法施工井点管埋设方法及专用井点管组件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法施工井点管埋设方法。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适用于干法施工井点管埋设方法的专用井点管组件。



背景技术:

井点降水施工用于地下水位比较高的施工环境中,是土方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能疏干基土中的水分、促使土体固结,提高地基强度,同时可以减少土坡土体侧向位移与沉降,稳定边坡,消除流砂,减少基底土的隆起,使位于天然地下水以下的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能避免地下水的影响,提供比较干的施工条件,还可以减少土方量、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和保证施工安全。

井点降水施工设备主要包括井点管(下部可开有过滤透水孔或者直接再另外安装滤管)、集水总管和抽水设备等。首先排放总管,再埋设井点,管用弯联管将井点管与总管连通,然后安装抽水设备。

普通井点降水施工中井点管的埋设采用水冲法,水冲法分为冲孔与埋管两个过程,冲孔时先将高压水泵,利用高压胶管与孔连接,冲孔管与起重设备吊起,并插在井点的位置上,利用高压水,又经主冲孔管头部的喷水小孔,以急速的射流冲刷洗土壤,同时使冲孔管上下左右转动,边冲边下沉,从而逐渐在土中形成孔洞,井孔形成后,拔出冲孔管,立即插入井点管。

但是使用水冲法施工具有以下缺点:1、高压水冲刷后孔壁的泥土不稳固,容易造成塌土,使井孔变为废孔;2、喷射冲孔后高压水变为泥浆水淤积至土层内,后续影响降水效果;3、井孔的孔壁不稳,后续充填滤料时容易在滤料层内夹杂泥土,容易堵塞过滤透水孔,影响降水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的干法施工井点管埋设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还提供一种适用于干法施工井点管埋设方法的专用井点管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法施工井点管埋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预定布管位置将成孔护管竖直夯砸入地下;

b)取出成孔护管内的泥土,形成井孔;

c)将井点管放入成孔护管内,井点管外壁上固定有若干定位支架,定位支架抵靠在成孔护管内壁上;

d)向成孔护管内充填滤料,滤料的填充高度超过井点管下部的过滤透水孔位置;

e)将成孔护管从地下取出,井点管依然留在井孔内;

f)将井孔上端1米的范围用粘土封住,井点管上端伸出井孔外。

作为优选方案,步骤a)中使用液压振动锤将成孔护管夯砸入地下。

作为优选方案,步骤b)中使利用螺旋取土机取出成孔护管内的泥土。

采用这样的方法后,井点管的安装和滤料的填充都不用担心井孔的塌土,而且井点管定位准确,不会造成井点管周边滤料填充不均匀的问题,减少因过滤补充导致泥土堵实过滤透水孔的问题;相比现有的技术,本方法施工的井孔百分之百可用,不会造成无效孔,提高井点降水施工效率。

即便后续成孔护管抽出后,井孔壁塌陷,由于滤料和井点管已经布置到位,也不会影响井点管的正常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实现上述干法施工井点管埋设方法的专用井点管组件,至少包括井点管,井点管下部侧壁开有若干过滤透水孔;

还包括成孔护管和若干定位支架,若干定位支架沿井点管的轴向方向依次固定在井点管侧壁外,成孔护管的内径大于定位支架外轮廓所在圆的外径,定位支架外壁抵靠在成孔护管内壁上。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本井点管组件更能适用干法施工井点管埋设方法的要求,方便埋设施工;定位支架的作用可以确保井点管处于井孔的中心位置,保证井点管在后续工作中不会倾斜,滤料的厚度均匀。

本井点管组件的定位支架为环形的框架结构,定位支架上开有若干贯穿其上下端面的通孔;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环形的框架结构可以使定位支架更好与成孔护管内孔适配,并且定位支架上设有通孔可以不影响后续滤料的充填。

本井点管组件的成孔护管侧壁上部设有两个起吊孔,吊绳安装在起吊孔内;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方便后续成孔护管的取出。

本井点管组件的成孔护管侧壁上端设有与液压振动锤配合的环状凸台;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方便与液压振动锤配合,而且后续可以配合配合将成孔护管取出。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本井点管组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本井点管组件实施例定位支架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一本干法施工井点管埋设方法的状态图之一。

图4是实施例一本干法施工井点管埋设方法的状态图之二。

图5是实施例二本井点管组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2所示

为本井点管组件包括井点管2、成孔护管1和若干定位支架3。

成孔护管1为一段长直管,成孔护管1上、下开口,成孔护管1侧壁上部设有两个起吊孔11,吊绳12安装在起吊孔11内;井点管2也为一段长直管,井点管2的下部的滤管部分,井点管2下部侧壁开有多个过滤透水孔21,外面还要包土工滤布,滤管的开孔率一般是25%-30%,包滤布之前,管外一般还有间隔发布4mm直径的垫筋,起架空的作用,分布间距一般是100mm-150mm(井点管2下部也可以设置单独的滤水管)。

井点管2沿其轴向方向依次焊接有三个定位支架3,定位支架3为环形的框架结构,定位支架3包括第一定位环31、第二定位环32和五根支撑杆33,第一定位环31内孔契合井点管2外壁,并且第一定位环31与井点管2外壁焊接,第二定位环32的直径大于第一定位环31,第二定位环32套在第一定位环31外侧,第二定位环32与第一定位环31之间通过支撑杆33焊接固定,框架结构的定位支架3内部之间存在间隙且构成五个贯穿定位支架3上、下端面的通孔34,成孔护管1的内径大于定位支架3外轮廓所在圆的外径。

以下结合上述井点管组件具体介绍本干法施工井点管埋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确定预定布管位置,使用液压振动锤将成孔护管1竖直夯砸入地下,成孔护管1侧壁上部的起吊孔11裸露在地面上侧;

b)利用螺旋取土机取出成孔护管1内的泥土,形成井孔,由于外侧的泥土被成孔护管1阻隔,所以井孔不会塌土;

c)将井点管2放入成孔护管1内,井点管2外壁上的定位支架3分别抵靠在成孔护管1的内壁上,定位支架3可以确保伸入成孔护管1内的井点管2不发生倾斜;

d)向成孔护管1内充填滤料4,滤料4的填充高度超过井点管2下部的过滤透水孔21位置,在定位支架3的作用下,井点管2处于井孔的中心位置,滤料4填充时,不会造成井点管2周边滤料4填充不均匀的问题,减少因过滤补充导致泥土堵实过滤透水孔21的问题,如图3所示;

e)利用成孔护管1起吊孔11上的吊绳12将成孔护管1从地下取出,井点管2依然留在井孔内,由于成孔护管1在抽离的同时会造成滤料4产生振动,进而使滤料4填充更为密实,井点管2的位置不受成孔护管1影响,而且滤料4已经填充完毕,在抽出成孔护管1后,即便井孔发生塌土,也不会影响井点管2的正常使用;

f)将井孔上端用1米的范围黏土5或其他材料封住,井点管2伸出井孔外,完成井点管2的埋设施工,如图4所示。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成孔护管1’的上端,不需开起吊孔,而是设有与拔管的设备配合卡合凸环13’,卡合凸环13’可以与液压锤、电动振捣锤等设备配合,完成成孔护管1’的拔管作业。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两种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