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维生态挡墙系统及制作挡墙系统的预制块。
背景技术:
传统公路边坡防护,主要有以下几种:防抗网防护、挡土墙防护、格构梁防护、浆砌石头防护、挂网喷浆防护。如现有的护坡方式(如挡土墙防护、格构梁防护、浆砌石头防护等)挡墙都依附于结构土上,如图15所示,现有的护坡方式如挡土墙防护,由于各石块50是通水泥将它们粘接于一起,通过力学分析可得知石块50与石块50之间抗剪切力的能力是不足的,故各石块50需要依附于结构土(坡体)上,不能与坡体之间留有较大间隙,如此这个防护方式存在以下问题:一、当坡体向左膨胀时,无法提供坡体膨胀间隙。如图14所示,二,当坡体上某一处膨胀给石块50一左向推力时,石块虽会对坡体给予一定的阻挡,一方面仅是相对应处(膨胀处)的石块的重量起作用,可提供的最大阻挡作用力较小,再一方面由于其抗剪切力能力的不足,即抗弯能力不足,石块易掉落,若位于中下部的石块从挡土墙结构上脱落则可能造成整个挡土墙结构的坍塌。如图15所示,三、当坡体中发生溃坝的问题时,相应处的石块也容易向发生溃坝处A内陷,造成从挡土墙结构上脱落进而造成整个挡土墙结构的坍塌。
再如格构梁防护的方式,其利用纵向石条和横向石条形成网格结构进行护坡,当热天时,网格中的土由于热胀会从网格中掉落出一部分落入下层网格中,冬天时又会冷缩开裂,待天热时,开裂的土会膨胀继续掉落,由于冻融循环这会造成上层网格中的土不断掉落,影响格构梁防护的防护效果,并可能造成上层网格的石条无所依附。
再一方面现有的护坡方式无法对雨水进行分层截流,雨水一方面造成了坡体水土流失,另一方面会全部集中于护坡墙的底部造成,护坡墙底部的水压强较大,造成护坡墙与地梁或地面之间连接处的破坏,进而造成护坡墙的垮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多维生态挡墙系统及制作挡墙系统的预制块,它一方面整体相对独立可无需依附于坡体上。一方面抗弯能力好,可避免预制块从结构立柱上脱离。一方面可对雨水进行分层截流,加强护坡能力。不怕冻融循环和溃坝问题。一方面为组合式结构,施工方便,便于生产。再一方面可大量消耗建筑垃圾、渣土,为日益严重的城市建筑垃圾处理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维生态挡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条结构立柱和柔性网片,所述结构立柱主要由预制块组成,对于上下相邻预制块,位于上方的预制块的底面与位于下方的预制块的顶面相契合;所述网片压紧于上下相邻预制块之间,所述结构立柱纵向或倾斜设置,所述预制块为V字形或W字形或U字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挡板,所述网片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一挡板相连接,所述预制块的左右两侧均向外凸出形成有凸起,所述挡板夹于上下相邻预制块的两凸起之间,所述挡板将各结构立柱横向串联。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将每条立柱的各预制块固接于一起的固接装置。
可选的,所述预制块上开设有纵向的通孔,所述通孔中插装有连接杆。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网片中盛装有土。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网片由不透水材料制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结构立柱还包括固定基座,所述固定基座的顶面与位于最下方的预制块的底面相契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挡板的顶面和底面为斜面,所述凸起的顶面和底面为与挡板相配适的斜面,所述凸起的顶面和底面提供挡板向内的推力,阻止挡板从上下相邻凸起之间脱离。
可选的,还包括锚索,所述锚索一端与结构立柱相固接,另一端与地梁或坡体固接,所述锚索横向设置或倾斜设置。
一种制作挡墙系统用预制块,其特征在于:其整体为V字形或W字形或U字形。优选的,预制块的左右两侧均向外凸出形成有凸起。优选的,预制块上开设有纵向的通孔。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整体相对独立可无需依附于坡体上。
2.抗弯能力好,可避免预制块从结构立柱上脱离。
3.可对雨水进行分层截流,保水,一方面提供植物生长用水,一方面减少流入该多维生态挡墙系统底部的雨水,再一方面保水后雨水加重了整个多维生态挡墙系统的重量,加强护坡能力。
4.不怕冻融循环和溃坝问题。
5.组合式结构,施工方便,便于生产。
6.可大量消耗建筑垃圾、渣土,为日益严重的城市建筑垃圾处理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图1: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图3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实施例2所述预制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实施例3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实施例3所述预制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实施例3所述预制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本发明所述柔性网片和挡板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本发明所述W字形预制块;
图11:本发明所述U字形预制块;
图12:本发明所述V字形预制块的一种变形形式;
图13:本发明所述V字形预制块的再一种变形形式;
图14:现有的挡土墙防护(坡体膨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现有的挡土墙防护(坡体发生溃坝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本发明多维生态挡墙系统护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传统路基修建示意图;
图18:利用多维生态挡墙护坡系统进行路基建设示意图(做法一);
图19:利用多维生态挡墙护坡系统进行路基建设示意图(做法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1中所述方位词左、右均是以图1所示的视图为基准定义的,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所请求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多维生态挡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条结构立柱1和柔性网片3,所述结构立柱1主要由预制块10组成,对于上下相邻预制块10,位于上方的预制块10的底面与位于下方的预制块10的顶面相契合;所述网片3压紧于上下相邻预制块10之间,所述结构立柱1纵向或倾斜设置,所述预制块10为V字形。
进一步,所述结构立柱1还包括固定基座4,所述固定基座4的顶面与位于最下方的预制块10的底面相契合。
优选的,网片3中盛装有种植土,土中可种植植物,此多维生态挡墙系统可应用于立体农业、城市绿化、室内装饰、公路边坡防护等广泛的领域。通过在网片3的土中栽种农作物,由于立柱为上下结构,故更多占用的是垂直空间,可减少对地面水平空间的占用。
由于预制块10为V字形结构,故上下预制块10之间不易脱离,且可以承受向左或向右的弯矩。
实施例2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2中所述方位词左、右、前、后均是以图3所示的视图为基准定义的,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所请求的保护范围。
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多维生态挡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条结构立柱1、柔性网片3和挡板2,所述结构立柱1主要由预制块10组成,对于上下相邻预制块10,位于上方的预制块10的底面与位于下方的预制块10的顶面相契合;所述网片3压紧于上下相邻预制块10之间,所述结构立柱1纵向或倾斜设置,所述预制块10为V字形,所述网片3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一挡板2相连接,所述预制块10的左右两侧均向外凸出形成有凸起11,所述挡板2夹于上下相邻预制块10的两凸起11之间,所述挡板2将各结构立柱1横向串联。所述网片3中盛装有土。土中可种植植物。此多维生态挡墙系统由于预制块10为V字形故可以承受向左或向右的弯矩,通过挡板2可以承受向前或后的弯矩。同时挡板2为网片3提供一拉力克服在网片3中填充土时网片3和土的重力。
其中所述结构立柱1可还包括固定基座4,所述固定基座4的顶面与位于最下方的预制块10的底面相契合。
进一步,所述挡板2的顶面和底面为斜面,所述凸起11的顶面和底面为与挡板2相配适的斜面,所述凸起11的顶面和底面提供挡板2向内的推力,阻止挡板2从上下相邻凸起11之间脱离。
一种制作挡墙系统用预制块,其特征在于:其整体为V字形。
优选的,预制块10的左右两侧均向外凸出形成有凸起11。
优选的,预制块10上开设有纵向的通孔18。预制块10可由树脂材料、混凝土、木头等材料制成。
实施例3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3中所述方位词左、右、前、后均是以图6所示的视图为基准定义的,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所请求的保护范围。
如图6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多维生态挡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条结构立柱1、柔性网片3和挡板2,所述结构立柱1主要由预制块10组成,对于上下相邻预制块10,位于上方的预制块10的底面与位于下方的预制块10的顶面相契合;所述网片3压紧于上下相邻预制块10之间,所述结构立柱1纵向或倾斜设置,所述预制块10为V字形,所述网片3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一挡板2相连接,所述预制块10的左右两侧均向外凸出形成有凸起11,所述挡板2夹于上下相邻预制块10的两凸起11之间,所述挡板2将各结构立柱1横向串联。
为了将结构立柱1上的各预制块10连为一个整体,所述预制块10上开设有纵向的8个通孔18,所述通孔18中插装有连接杆12。所述网片3中盛装有土。优选的,所述挡板2的顶面和底面为斜面,所述凸起11的顶面和底面为与挡板2相配适的斜面,所述凸起11的顶面和底面提供挡板2向内的推力,阻止挡板2从上下相邻凸起11之间脱离。
此处需要说明的此实施例只是以示例的方式设定通孔18为8个,其具体数量的选择是根据具体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故不应以此实施例的具体举例作为对本申请关于通孔18数目范围的限定。同时通孔易开设于靠近预制块10的边缘处,从而可获得较好的抗弯性能。
为了使连接杆12与预制块10结合更为紧密,可在预制块10的通孔18中灌胶。预制块10可由树脂材料、混凝土、木头等材料制成。
由于各预制块10为一个整体故其抗弯性能好,同时由于其为一个整体故其可相对结构土(如坡体)独立无需,如图16所示,该多维生态挡墙系统由于结构立柱1为一个整体,故其无需依附于坡体30,既可与坡体30间隔设置又可直接靠于坡体30上,由于结构立柱1为一个整体故其抗弯能力强,不会出现某一预制块10从结构立柱1上脱离的情况,利用整体的重量压于坡体上,护坡能力好,不怕溃坝的情况发生。当结构立柱1与坡体30间隔设置还可以提供坡体膨胀间隙。此多维生态挡墙系统还可以通过锚索16连接于坡体30上进一步加强其抗弯能力。
进一步,还包括锚索16,所述锚索16一端与结构立柱1相固接,另一端与地梁20或坡体30固接,所述锚索16横向设置或倾斜设置。
如图17所示,由于传统的护坡挡墙必须有所依附,即不能先进行护坡工序,故传统路基修建时需回填土强夯放坡,然后再进行路基刷坡、摊铺沥青等工序,最后进行路基护坡,护坡工序留到最后,坡比通常达到1∶1.5以上,极大的浪费土地资源,且工序繁琐,工期较长。
如图18和图19所示,而该多维生态挡墙护坡系统应用于路基建设中,可改变施工工序,将后置式护坡变为前置式护坡,这是因为该多维生态挡墙护坡系统可独立构建,无需依附结构土,故可先做结构再修路基或者结构与路基同步修建,减少了传统繁琐的施工工序,施工不受雨季天气影响,侧面还可种植植物,结构安全美观。
如图17所示,传统的后置式护坡需要1∶1.5放坡,占地较多,绿化为硬质护坡,施工方面:工序繁琐、受季节局限,造价较高,如图18和图19所示,利用该多维生态挡墙护坡系统进行前置式护坡可1∶0垂直,占地较少,绿化为栽植或草种,施工方面:路基护坡同步,不受季节局限,造价较低。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预制块10也可以为W字形(如图10所示)或U字形(如图11所示),同样适用于上述各实例施,如图12和图13所示,可理解的是预制块10的底面和顶面为平面或曲面也可以理解为V字形预制块10的等同变型形式。优选的,预制块10的左右两侧均向外凸出形成有凸起11。优选的,预制块10上开设有纵向的通孔18。
优选的,所述网片3由不透水材料制成,在网片3中盛装有种植土,土中可种植植物,网片可对雨水进行分层截流,保水,一方面提供植物生长用水,一方面减少流入该多维生态挡墙系统底部的雨水,再一方面保水后雨水加重了整个多维生态挡墙系统的重量,该多维生态挡墙系统可将整个重量压于坡体30上,抗弯能力足,护坡能力好。将植物种于网片中的种值土中,植物一方面可保土,再一方面会至网片顶部开口伸出,美观。
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形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