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筏板基础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14437阅读:7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型筏板基础施工方法与流程

一种大型筏板基础施工方法,属于筏板支撑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大型筏板基础施工中,钢筋用量大,且在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较大的侧向力和集中荷载,整体稳定性差,容易造成侧向坍塌,采用传统筏板基础马凳施工方法钢筋用量大,焊接工程量大,整体稳定性差,且同步作业面小,操作不便,施工周期长。为保证筏板基础施工时的整体稳定性,同时降低钢筋用量,方便操作和缩短施工周期,需设计一种新型的大型筏板基础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钢筋用量少、操作方便、施工周期短且整体稳定性好的大型筏板基础施工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大型筏板基础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切割立柱和底座,并将底座焊接在立柱底端;

步骤(2),底部钢筋绑扎,并布置立柱,然后将底座与底部钢筋焊接;

步骤(3),将中部连接梁水平焊接在立柱中部;

步骤(4),仅在外侧相邻的立柱之间支设斜撑;

步骤(5),中部钢筋绑扎,并将中部钢筋与步骤中所述的中部连接梁焊接;

步骤(6),将上部横梁水平焊接在立柱顶端;

步骤(7),上部钢筋绑扎,并将上部钢筋与上部横梁焊接;

步骤(8),浇筑混凝土。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的立柱的切割面最大平整度偏差为2mm。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的底座的长度值最大偏差为5mm。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的立柱的布置通过拉设施工线的方式进行,使立柱间隔均布。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的立柱间距的偏差最大为5mm。

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的中部连接梁的高度采用水准仪进行抄平,并在点与点之间拉施工线,使中部连接梁水平。

优选的,所述的中部连接梁包括横向连接梁以及纵向连接梁,横向连接梁和纵向连接梁垂直设置。

优选的,步骤(6)中所述的上部横梁高度利用水准仪进行抄平,并在点与点之间拉施工线,使上部横梁水平。

优选的,所述的上部横梁为槽钢,上部横梁采用侧面焊接的方式相连。

优选的,步骤(2)中每相邻的立柱下侧的底座相互垂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大型筏板基础施工方法通过在立柱的中部设置中部连接梁的方式,使斜撑仅仅设置在外侧即可保证其强度,钢筋吊落过程中产生的集中载荷与侧向力小,且焊接工程量小,焊接质量得到保证,施工方便,钢材用量少,施工周期短且整体稳定性好。

2、立柱切割面的最大平整度偏差为2mm,从而保证立柱与底座的连接更加稳定,也避免立柱切割面不平对上部钢筋造成妨碍。

3、底座长度最大偏差为5mm,使每个底座与下部钢筋之间的支撑面均匀稳定。

4、立柱通过拉设施工线的方式设置,从而保证立柱间隔均布,立柱间距的偏差最大为5mm,从而使上部横梁和中部连接梁的承载力均匀,避免产生集中载荷与侧向力。

5、采用水准仪抄平,并通在点与点之间设置施工线的方式设置中部连接梁,保证中部连接梁水平,进而保证中部钢筋水平,避免产生侧向力。

6、中部连接梁包括垂直设置的横向连接梁和纵向连接梁,对中部钢筋的支撑效果好。

7、采用水平仪进行抄平,并在点与点之间拉施工线的方式设置上部横梁,保证上部横梁水平,进而保证上部钢筋水平,避免产生侧向力。

8、上部横梁为槽钢,整体稳定性高,上部横梁采用侧面焊接的方式与立柱焊接,施工难度低,造价相对较低,整体稳定性高。

9、每相邻的两个立柱下侧的底座相互垂直,焊接容易,焊接量小,造价低,经济性好,稳定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大型筏板基础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下排钢筋架2、中部钢筋架3、上排钢筋架4、立柱5、横向连接梁6、斜撑7、底座8、上部横梁9、纵向连接梁。

具体实施方式

图1~3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大型筏板基础马凳,包括间隔设置的多根立柱4、立柱4上部的上部横梁8以及斜撑6,还包括中部连接架,中部连接架水平设置,中部连接架与立柱4中部固定连接,斜撑6仅设置在外侧相邻的立柱4之间。本大型筏板基础马凳的立柱4中部设有中部连接架,从而仅仅在外侧相邻的立柱4之间设置斜撑6即可保证其强度,钢筋吊落过程中产生的集中载荷与侧向力小,且焊接工程量小,焊接质量得到保证,斜撑6仅仅设置在外侧,施工方便,钢材用量少,施工周期短且整体稳定性好。

立柱4选用工字钢,且每相邻的立柱4间距为1.5m,立柱4选用工字钢,施工难度低,并且能够使立柱4的间距增大,造价较低,稳定性高,变形小,抗弯、抗倾很强。立柱4与上部横梁8相连,从而形成长方形框架。

斜撑6设置在框架直角顶点处的立柱4和与其相邻的立柱4之间。斜撑6为靠近框架直角顶点处的立柱4的一端高的倾斜状,斜撑6的上端与靠近框架直角顶点处的立柱4的顶端相连,另一端和与其相邻的立柱4相连。斜撑6采用角钢,且斜撑6与立柱4焊接。

立柱4的中部设有水平的横向连接梁5和纵向连接梁9,横向连接梁5和纵向连接梁9均间隔设置,且横向连接梁5和纵向连接梁9垂直设置,从而形成中部连接架。横向连接梁5和纵向连接梁9均选用角钢,施工难度低,造价低,且抗拉能力强,整体稳定性高。每相邻的两横向连接梁5的间距与每相邻的两立柱4的间距相等,每相邻的两纵向连接梁9的间距为每相邻两立柱4间距的两倍,横向连接梁5沿框架的长度方向设置,纵向连接梁9沿框架的宽度方向设置,横向连接梁5和纵向连接梁9均与立柱4焊接。

立柱4的下方设有底座7,底座7为水平设置的槽钢,底座7与立柱4一一对应,且底座7的长度小于立柱4的间距。每相邻的底座7垂直设置,并与立柱4焊接,焊接容易,焊接量小,造价较低,经济性好,并且稳定性高。

如图3所示:上部横梁8为槽钢,整体稳定性高,立柱4与上部横梁8侧面焊接,侧面焊接施工难度较低,造价相对较低,并且整体稳定性高。

本大型筏板基础马凳在使用时,底座7的下方设置下排钢筋架1,下排钢筋架1有两层,底座7支撑在下排钢筋架1上。上部横梁8的上方设有上排钢筋架3,上排钢筋架3也有两侧,担放在上部横梁8上侧。中部钢筋架2有一层,中部钢筋架2担放在横向连接梁5和纵向连接梁9上。

一种大型筏板基础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切割立柱4和底座7,并将底座7焊接在立柱4底端;

在马凳施工前,先计算立柱4的高度,立柱4的高度精确到毫米,并在工字钢两侧花点、弹线,精确控制立柱4的切割面,立柱4的切割面最大平整度偏差为2mm。立柱4采用10号工字钢,立柱4的长度为1.778m。底座7采用12号槽钢。底座7的切割采用切割机进行,在切割机的一侧通过测量安装好定位块,每次切割长度均为锯片到定位块的长度,从而提高了切割效率,单个底座7的长度为50cm,且底座长度值最大偏差为5mm。立柱4和底座7一一对应,切割完成后将底座7焊接在立柱4的底端。

将立柱4和底座7提前下料,在绑扎底部钢筋之前焊接完成,这样焊接质量得到了保证,也大大缩短了工期。

步骤(2),底部钢筋绑扎,并布置立柱4,然后将底座7与底部钢筋焊接;

将立柱4下侧的钢筋进行绑扎,形成下排钢筋架1,下排钢筋架1由两层,从而保证了底部的强度。绑架完成后,才用米尺测量的方式在下排钢筋架1的上侧拉设施工线,施工线在水平面内沿横向和纵向均间隔设置有多根,从而在下排钢筋架1的上侧形成多个方格,从而保证立柱4间隔均布。每相邻的立柱4的间距为1.5m,且立柱4的间距的偏差最大为5mm。立柱布置完成后,将底座7与下排钢筋架1焊接,从而完成立柱4的固定。由于立柱4的间距为1.5m,能够使立柱4的间距增大,造价较低,稳定性高,变形小,抗弯、抗倾很强。

步骤(3),将中部连接梁水平焊接在立柱4中部;

中部连接梁采用5x5的角钢,且中部连接梁通长设置。中部连接梁的高度利用水准仪进行抄平,抄平完成后在点与点之间拉设施工线,然后根据施工线在每一个立柱4上设置标记,中部连接梁的高度根据标记调整并焊接,从而保证中部连接梁水平设置,避免中部连接梁倾斜从而导致中部钢筋架2倾斜而产生侧向力,影响马凳的强度,中部连接梁的高度偏差均在3mm内。

中部连接梁包括横向连接梁5和纵向连接梁9,横向连接梁5沿左右方向设置,纵向连接梁9沿前后方向设置,横向连接梁5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且横向连接梁5的间距为1.5m,纵向连接梁9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纵向连接梁9的间距为3m。

步骤(4),仅在外侧相邻的立柱4之间支设斜撑6;

斜撑6为5x5角钢,斜撑6的切割方法与底座7的切割方法相同,即在切割机一侧量好尺寸并规定定位块,每次切割的产度均为锯片到定位块的长度。斜撑6的长度为2.4m,且最大斜撑材料偏差值为4mm。在本实施例中,斜撑6设置有四组,每一组包含两根斜撑6。由于整个大型筏板基础为长方体框架,且框架的每个直角处均设有一个立柱4,每个直角处的立柱4分别连接有一组斜撑6。每一组的斜撑6位于框架相邻的两个侧面上,且斜撑6的上端与位于直角处的立柱4的顶端焊接,下端和与其相邻的立柱4底端焊接。斜撑6设置紧设置在位于框架直角顶点的立柱4和与其相邻的立柱4之间,减少了钢材用量,降低了大型筏板基础重量。

步骤(5),中部钢筋绑扎,并将中部钢筋与步骤3中所述的中部连接梁焊接;

中部钢筋绑扎,形成中部钢筋架2,并将中部钢筋架2与中部连接梁焊接。

步骤(6),将上部横梁8水平焊接在立柱4顶端;

上部横梁8的高度设置与中部连接梁的高度设置方法相同,即利用水准仪抄平,抄平完成后在点与点之间拉设施工线,然后根据施工线在每一个立柱4上设置标记,上部横梁8的高度根据标记调整并焊接,从而保证上部横梁8水平设置,避免上部横梁8倾斜从而导致上排钢筋架3倾斜而产生侧向力,影响马凳的强度,上部横梁8的高度偏差均在3mm内。

上部横梁8采用8号工字钢,上部横梁8通长设置。上部横梁8设置在立柱4顶端,并采用侧面焊接的方式与立柱4焊接。

步骤(7),上部钢筋绑扎,并将上部钢筋与上部横梁8焊接;

上部钢筋绑扎,形成上排钢筋架3,绑扎完成后将上排钢筋架3与上部横梁8焊接。上排钢筋架3有两层,从而保证了大型筏板基础上部的强度。

步骤(8),浇筑混凝土。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