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道路绿化带LID生物滞留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18482阅读:6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城市道路绿化带LID生物滞留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雨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城市道路绿化带lid生物滞留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大力发展,城市发展面临着巨大的环境与资源压力,在城市开发建设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本体,扰乱了水文规律,带来了水生态破坏、水安全风险、水环境污梁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因此“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运而生。

而传统的城市带路绿化带生物滞留沟习惯于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城市建设模式,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建设理念,结果造成严重的城市病和生态危机,且污水是从源头直排到末端,采用集中排水的方式,维护费用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城市道路绿化带lid生物滞留沟,该一种城市道路绿化带lid生物滞留沟改变了城市道路传统的从源头直排、到末端集中的排水方式,在解决排水的同时,通过平时集蓄在生物滞留沟内的雨水养生植物,对雨水进行了利用,并能解决城市热岛效应和起到亮化城市、美化环境的作用。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城市道路绿化带lid生物滞留沟,包括沟槽、中粗砂垫层、市政管网连接管、检查井、溢流雨水井、挡水堰、防渗膜、卵石层、hdpe穿孔管、下层透水土工布、砂滤层、上层透水土工布、种植土壤层、覆盖层、路缘石、碎石阻隔带、检查井井盖、雨水篦子;所述防渗膜紧贴基坑底和基坑壁平整铺贴,铺贴时顺沟槽长度方向分段铺贴,膜与膜之间粘接牢固且无渗漏;所述中粗砂垫层均匀平整的铺设于沟槽内,与沟槽底部相接触,市政管网连接管穿过沟槽和防渗膜,和检查井的一侧相连,检查井的另一侧与溢流雨水井相接,市政管网连接管、检查井、溢流雨水井之间无缝隙,检查井和防渗膜井壁连接紧密,市政管网连接管和检查井接头处卡死,市政管网连接管和检查井安装于中粗砂垫层上,并用检查井井盖盖于检查井上;所述hdpe穿孔管安装在检查井的上层,并在hdpe穿孔管四周用卵石进行铺填,铺填至hdpe穿孔管的管底标高处,且hdpe穿孔管的上游端口用盖子封住;所述下层透水土工布平整铺贴在卵石层上,两边紧靠沟槽的沟壁,再用砂滤层平铺一层覆盖于下层透水土工布,最后在砂滤层上平整铺贴上层透水土工布,用种植土壤层进行回填,再把覆盖层均匀平整覆盖;所述路缘石安置在覆盖层边缘,与沟槽沟外壁紧密接触,用雨水篦子盖在沟槽上,在雨水篦子周围用卵石层铺筑;所述碎石阻隔带埋于路缘石一侧,与路缘石紧密相连;所述挡水堰置于卵石层上,底标高不低于砂滤层,两侧镶嵌于沟槽沟壁内。

所述中粗砂垫层的厚度为100mm。

所述防渗膜中膜与膜的接缝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

所述卵石层按300mm一层进行分层铺填。

所述hdpe穿孔管的管壁四周凿有开孔。

所述卵石的粒径大于hdpe穿孔管开孔的孔径。

所述种植土壤层按300mm一层进行回填。

所述覆盖层厚度为100mm。

所述碎石阻隔带每隔10m设置一条碎石阻隔带两端采用大体积石块,中间由小鹅卵石、碎石组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逐层铺设土壤层、砂滤层、卵石层和透水土工布的吸纳、缓渗、过虑、滞蓄,能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净化径流雨水,改善城市水环境,若路面径流过大时,则通过生物滞留沟内的溢流雨水口经沉淀后排入市政排水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市政管网连接管、检查井、hdpe穿孔管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溢流雨水井、雨水篦子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挡水堰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2、3、4所示,一种城市道路绿化带lid生物滞留沟,包括沟槽1、中粗砂垫层2、市政管网连接管3、检查井4、溢流雨水井5、挡水堰6、防渗膜7、卵石层8、hdpe穿孔管9、下层透水土工布10、砂滤层11、上层透水土工布12、种植土壤层13、覆盖层14、路缘石15、碎石阻隔带16、检查井井盖17、雨水篦子18;所述防渗膜7紧贴基坑底和基坑壁平整铺贴,铺贴时顺沟槽1长度方向分段铺贴,膜与膜的接缝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膜与膜之间粘接牢固且无渗漏;所述中粗砂垫层2均匀平整的铺设于沟槽1内,厚度为100mm,与沟槽1底部相接触,市政管网连接管3穿过沟槽1和防渗膜7,和检查井4的一侧相连,检查井4的另一侧与溢流雨水井5相接,市政管网连接管3、检查井4、溢流雨水井5之间无缝隙,检查井4和防渗膜7井壁连接紧密,市政管网连接管3和检查井4接头处卡死,没有缝隙,市政管网连接管3和检查井4安装于中粗砂垫层2上,并用检查井井盖17盖于检查井4上;所述hdpe穿孔管9安装在检查井4的上层,其四周凿有开孔,并在hdpe穿孔管9四周用卵石进行铺填,卵石的粒径大于hdpe穿孔管9开孔的孔径,铺填至hdpe穿孔管9的管底标高处,且hdpe穿孔管9的上游端口用盖子封住;所述卵石层8按300mm一层进行分层铺填,下层透水土工布10平整铺贴在卵石层8上,两边紧靠沟槽1的沟壁,再用砂滤层11平铺一层覆盖于下层透水土工布10,最后在砂滤层11上平整铺贴上层透水土工布12,用种植土壤层13按300mm一层进行回填,再把覆盖层14均匀平整覆盖;所述路缘石15安置在覆盖层14边缘,与沟槽1沟外壁紧密接触,用雨水篦子18盖在沟槽1上,在雨水篦子18周围用卵石层8铺筑,覆盖层14厚度为100mm;所述碎石阻隔带16埋于路缘石15一侧,与路缘石15紧密相连,每隔10m设置一条,16两端采用大体积石块,中间由小鹅卵石、碎石组成;所述挡水堰6置于卵石层8上,底标高不低于砂滤层11,两侧镶嵌于沟槽1沟壁内。

实施例1

我司承建施工的重庆市两江新区悦来新城学堂路二期道路工程(k0+510.000~k1+441.699),实施起点起于学堂路桩号k0+510.000,向北延伸,与钟礼路、嘉岚路平交后,终止与嘉岚路北侧,终点桩号k1+441.699,长931.699m,为双向六车道,宽36m,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为40km/h。两侧人行道宽6m。该项目作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按照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依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等技术规定及相关管理办法,结合重庆悦来片区的实际情况,综合研究分析,对新建及部分现状道路采用低影响开发设施(lid)雨水综合利用技术进行建设。该项目于2015年9月进场开工建设,目前该项目已竣工,提升了公司的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并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对城市道路径流雨水源头下渗减排的刚性约束,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建设生态排水设施,充分发挥城市道路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从而有效缓解城市道路积水,削减城市道路径流负荷及污染,并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提供重要保障。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城市道路绿化带LID生物滞留沟,包括沟槽、中粗砂垫层、市政管网连接管、检查井、溢流雨水井、挡水堰、防渗膜、卵石层、HDPE穿孔管、下层透水土工布、砂滤层、上层透水土工布、种植土壤层、覆盖层、路缘石、碎石阻隔带、检查井井盖、雨水篦子。本发明通过逐层铺设土壤层、砂滤层、卵石层和透水土工布的吸纳、缓渗、过虑、滞蓄,能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净化径流雨水,改善城市水环境,若路面径流过大时,则通过生物滞留沟内的溢流雨水口经沉淀后排入市政排水系统。

技术研发人员:刘峥;王波;刘璇;邓坚;吴麟;李光勇;谢光亚;吴斌;刘欢;杨明璋;刘洪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4.26
技术公布日:2017.07.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