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是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旋挖钻钻孔塌方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规的机械钻孔护壁是用机械进行灌注桩成孔时,为防止钻孔塌方,在孔内用相对密度大于1的泥浆进行护壁的一种成孔施工工艺。对于采用泥浆护壁不方便的地质条件下,如流沙层或淤泥质层采用机械成孔自行喷浆进行护壁的办法,往往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进而导致钻孔塌方使机械成孔施工不能顺利进行。另一种使用钢护筒处理钻孔塌方时,在处理孔内塌方过程中,不均匀坍塌的土层容易造成钢护筒偏位,致使成孔垂直度超过规范允许值,并且如果孔内塌方土层位置较深较厚,在下探钢护筒过程中,钢护筒和坍塌土层形成的摩擦力较大,使用钢护筒不便于操作实施,另外使用钢护筒不能对已经形成塌孔位置的钢护筒四周空洞处进行有效填充密实,成桩后桩身四周的遗留的空洞处易引起上部土层的塌方,同时使用钢护筒处理钻孔塌方存在费用过高的问题,从而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
因此,需要一种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旋挖钻钻孔塌方的处理方法,使用本发明有效解决旋挖钻机在如流沙层或淤泥质层等特殊地质条件下成孔时钻孔内塌方的问题,可以有效加快施工进度,效率高,成本低,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一种旋挖钻钻孔塌方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地质勘查设计图纸,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塌方部位的深度、厚度及横向范围,合理计划混凝土料种类并进行配制,通过灌注混凝土的导管将混凝土灌注至塌方部位;
步骤二:测量人员通过测量确定桩位控制点,混凝土灌注完成后立即将旋挖钻机在桩位控制点位置就位;
步骤三:安排专职专业人员监视混凝土情况,待混凝土强度达到终凝后立即开始钻孔,避免因防止时间过长,导致混凝土强度过高旋挖钻机无法钻进;
步骤四: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旋挖钻机钻透灌注的混凝土层后,严密监视处理后的塌方部位下部是否仍然塌方,若仍然存在塌方,则重复上述方法,直至混凝土处理的塌方层深入地质条件较好的土层内部为止。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三中混凝土强度达到终凝的时间为6h~9h。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四中经混凝土处理的塌方层深入地质条件较好的土层内部500mm以上为止。
本发明另一种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一种旋挖钻钻孔塌方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地质勘查设计图纸,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塌方部位的深度、厚度及横向范围,合理计划混凝土料种类并进行配制;
步骤二:根据塌方部位的厚度对塌方部位进行自上而下分段,通过灌注混凝土的导管将混凝土灌注至塌方部位第一段位置;
步骤三:测量人员通过测量确定桩位控制点,混凝土灌注完成后立即将旋挖钻机在桩位控制点位置就位;
步骤四:安排专职专业人员监视混凝土情况,待混凝土强度达到终凝后立即开始钻孔,避免因防止时间过长,导致混凝土强度过高旋挖钻机无法钻进;待旋挖钻机钻完该段灌注混凝土的土层后,再进行下一段塌方部位的混凝土灌注与钻孔,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段塌方部位灌注混凝土后并钻孔完成;
步骤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旋挖钻机钻透灌注的混凝土层后,严密监视处理后的塌方部位下部是否仍然塌方,若下部仍然存在塌方,则重复上述方法,直至混凝土处理的塌方层深入地质条件较好的土层内部为止。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若塌方部位的厚度>10m,则对塌方部位以3m~5m的厚度进行自上而下分段;若塌方部位的厚度≤10m,则以塌方部位的厚度自成一段。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四中混凝土强度达到终凝的时间为6h~9h。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五中经混凝土处理的塌方层深入地质条件较好的土层内部500mm以上为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施工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成本低,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经济效益;(2)利用混凝土灌注塌方部位,在灌注的混凝土终凝后开始用旋挖钻孔机进行钻孔,终凝后的混凝土自身强度即保证了塌方部位不再产生塌方又不影响旋挖钻机成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塌方部位灌注混凝土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旋挖钻机对终凝后的混凝土成孔示意图;
图中:1.灌注混凝土的导管2.塌方部位3.土层4.流沙或淤泥层5.地质条件较好的土层6.旋挖钻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旋挖钻钻孔塌方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地质勘查设计图纸,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塌方部位2的深度、厚度及横向范围,合理计划混凝土料种类并进行配制,通过灌注混凝土的导管1将混凝土灌注至塌方部位;
步骤二:测量人员通过测量确定桩位控制点,混凝土灌注完成后立即将旋挖钻机6在桩位控制点位置就位;
步骤三:安排专职专业人员监视混凝土情况,待混凝土强度达到终凝后立即开始钻孔,避免因防止时间过长,导致混凝土强度过高旋挖钻机6无法钻进;
步骤四: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旋挖钻机6钻透灌注的混凝土层后,严密监视处理后的塌方部位2下部是否仍然塌方,若仍然存在塌方,则重复上述方法,直至混凝土处理的塌方层深入地质条件较好土层5内部为止。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三中混凝土强度达到终凝的时间为6h~9h。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四中经混凝土处理的塌方层深入地质条件较好土层5内部500mm以上为止。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旋挖钻机钻孔时,孔内容易塌方的塌方部位2在地层3与地质条件较好土层5之间,塌方部位2所处地层地质条件较差,一般为流沙或淤泥层4,这里的地质条件较好土层5主要指旋挖机钻孔时不易发生孔内塌方的土层。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吸一种旋挖钻钻孔塌方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地质勘查设计图纸,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塌方部位的深度、厚度及横向范围,合理计划混凝土料种类并进行配制;
步骤二:根据塌方部位的厚度对塌方部位进行自上而下分段,通过灌注混凝土的导管将混凝土灌注至塌方部位第一段位置;
步骤三:测量人员通过测量确定桩位控制点,混凝土灌注完成后立即将旋挖钻机在桩位控制点位置就位;
步骤四:安排专职专业人员监视混凝土情况,待混凝土强度达到终凝后立即开始钻孔,避免因防止时间过长,导致混凝土强度过高旋挖钻机无法钻进;待旋挖钻机钻完该段灌注混凝土的土层后,再进行下一段塌方部位的混凝土灌注与钻孔,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段塌方部位灌注混凝土后并钻孔完成;
步骤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旋挖钻机钻透灌注的混凝土层后,严密监视处理后的塌方部位下部是否仍然塌方,若下部仍然存在塌方,则重复上述方法,直至混凝土处理的塌方层深入地质条件较好的土层内部为止。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二中若塌方部位的厚度>10m,则对塌方部位以3m~5m的厚度进行自上而下分段;若塌方部位的厚度≤10m,则以塌方部位的厚度自成一段。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四中混凝土强度达到终凝的时间为6h~9h。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五中经混凝土处理的塌方层深入地质条件较好的土层内部500mm以上为止。
本实施例中,采用对塌方部位2自上而下分段后再进行混凝土的灌注和钻孔,这样处理旋挖钻机钻孔塌方的效果更好,尤其当塌方部位的厚度超过10m时,按3m~5m进行分段,可有效避免因塌方部位过厚导致混凝土灌注不均匀,影响后期的钻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