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排水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2356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复合排水管道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水管,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排水管道。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排水管道都是一体式的结构,导致在摆放时,大量的管道占据了整个地区,而管道中间的排水通道是造成管道体积大的主要原因,我们必须设计一种管道,在堆叠时尽量少占用底面区域。

另外,管道一般都是在其中一个面损坏后,更换掉整根管道,其它部位是完好的,如果整根更换势必造成了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复合排水管道,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排水管道堆放占用面积的问题,以及更换成本大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复合排水管道,包括一个分体式的管体,管体包括第一管体以及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均呈半圆形状,两者组成一个圆形的排水管道,所述第一管体的开口端端面上均开设有一个密封插槽;

所述第二管体的开口端端面上正对密封插槽均设置有一密封插板,所述第一管体的开口端端面设置有一条以上的锁紧带,所述锁紧带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管体,另一端活动端通过设置于第一管体外侧端的固定扣锁紧。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扣中间具有一个供锁紧带穿过用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扣的外侧端均设置有一锁紧螺栓,锁紧螺栓伸入于固定扣中与锁紧带压紧。

作为优选,所述锁紧带采用橡胶带,其将第二管体压紧在第一管体上。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插板的外侧端设置有一圈以上的防水密封圈,密封插板通过防水密封圈密封插入于密封插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管体的外径小于第一管体的外径,第二管体的内径等于第二管体的内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够在堆叠时进行有效拆分,减小摆放时的体积,减少占用面积,再者可以方便的进行更换,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堆放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编码分别为:1为第二管体,2为锁紧带,3为固定扣,4为锁紧螺栓,5为第一管体,6为防水密封圈,7为密封插槽,8为密封插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复合排水管道,包括一个分体式的管体,管体包括第一管体5以及第二管体1,第一管体5和第二管体1均呈半圆形状,两者组成一个圆形的排水管道,第一管体5的开口端端面上均开设有一个密封插槽7;

第二管体1的开口端端面上正对密封插槽7均设置有一密封插板8,第一管体5的开口端端面设置有一条以上的锁紧带2,锁紧带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管体5,另一端活动端通过设置于第一管体5外侧端的固定扣3锁紧。

本实施了中,固定扣3中间具有一个供锁紧带2穿过用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扣的外侧端均设置有一锁紧螺栓4,锁紧螺栓4伸入于固定扣3中与锁紧带2压紧,我们可以调节锁紧带2为拉出长度来调节其松紧度。

其中,锁紧带2采用橡胶带,其将第二管体1压紧在第一管体5上,当第二管体与第一管体装配组成一个圆形的排水管道时,所有的锁紧带通过弹力都会压紧第二管体于第一管道上,因此连接紧密,不会出现漏水问题。

为了增加防水密封性,特在密封插板的外侧端设置有一圈以上的防水密封圈6,密封插板通过防水密封圈密封插入于密封插槽7内。这样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组装完成后即可跟一体式的管道一样具有完整的密封性。

本实施例中,第二管体1的外径小于第一管体5的外径,第二管体1的内径等于第二管体5的内径。我们在堆叠时,可将第二管体翻转扣入于第一管体中,如图2所示,这样整个管道的高度减少一半,减少管道堆叠时占用的地面面积,这种方式非常的实用,如果第二管体或者第一管体损坏,只要拆卸更换对应的管体即可,无需全部更换,这样节约了成本。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够在堆叠时进行有效拆分,减小摆放时的体积,减少占用面积,再者可以方便的进行更换,节约成本。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排水管道,包括一个分体式的管体,管体包括第一管体以及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均呈半圆形状,两者组成一个圆形的排水管道,所述第一管体的开口端端面上均开设有一个密封插槽,所述第二管体的开口端端面上正对密封插槽均设置有一密封插板,所述第一管体的开口端端面设置有一条以上的锁紧带,所述锁紧带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管体,另一端活动端通过设置于第一管体外侧端的固定扣锁紧。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够在堆叠时进行有效拆分,减小摆放时的体积,减少占用面积,再者可以方便的进行更换,节约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杨国华
技术研发日:2017.06.07
技术公布日:2017.08.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