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抗震桩基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59221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抗震桩基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抗震桩基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城镇化及特色村镇战略的实施推进,在广大农村及乡镇地区的楼房自然也越盖越多,越盖越高,由于大量农村建筑选址在半坡上,受到地形地貌的影响,在兴建建筑之前,在地基上打上建筑桩是常见的建筑施工方法,目前的建筑桩一般为预制桩,都是在较大的压力下直接竖直插入地面,如同钉子钉入木头一样,靠四周泥土的挤压作用固定,这样方式存在以下不足,建筑桩只受到垂直方向的摩擦阻力,而没有水平方向的契合作用,不够牢固稳定,不利于抵抗地震波的影响,不利于抗震,并且在建筑物建成之后,由于地基下沉等原因,时常有建筑物的室内地面沉陷的情况发生,而由于一般建筑物的室内层高受限,无法采用大型设备在室内成桩,因此,建筑物的室内地面沉陷以后难以得到加固处理,危险性很高,而且时间长了,容易导致整栋楼将被迫停止使用,经济损失也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抗震桩基及施工方法,设计简单,通过在桩头上设置有抓地机构,起到了固定作用,提高了建筑桩的稳定性;通过在承重台与支架之间设置有弹簧,纵向地震波使建筑物上下晃动,弹簧发生形变,避免建筑物上下剧烈晃动,发生破坏,保证建筑物结构的完整性;通过在桩体内设置有减震管,起到了减振作用,提高了安全性,操作方便、施工速度快、节约材料,经济效益明显,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抗震桩基,包括锥形头、倒刺、螺旋孔、卡接槽、加强柱、减震管、连接锚管、支架、弹簧、承重台、筋板、顶板、顶柱、防腐蚀层、螺纹、桩体和连接部,所述桩体底部设置有锥形头,所述锥形头的外侧设置有螺纹,所述锥形头的上方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两侧设置有倒刺,所述连接部的上方设置有螺旋孔,所述螺旋孔与桩体连接,所述桩体的内部设置有加强柱,所述加强柱的内侧设置有减震管,所述减震管的顶端设置有连接锚管,所述加强柱的外侧设置有防腐蚀层,所述连接锚管的顶端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上方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方设置有所述承重台,所述承重台的顶端设置有顶柱,所述顶柱的顶端设置有所述顶板,所述顶柱的两侧通过筋板与承重台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锥形头与所述桩体采用螺纹结构连接,所述承重台与顶柱为一体化设置。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桩体表面设置有不锈钢层,所述顶柱的内部设置有一条以上的钢筋。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倒刺的倾斜角度为60度。

一种建筑抗震桩基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钻孔前准备:平整场地,测放桩孔位置,设置泥浆池、泥浆循环沟槽,根据建筑桩基平面位置及钻孔顺序在施工场地上铺设用于支撑钻机的钻孔作业台架;

2)钻孔:采用冲击钻机和旋挖机联合钻孔,根据孔位地质情况,选择冲击钻机、旋挖钻机的钻孔顺序;

3)扩地基孔:待挖至所需要的深度后,通过设置在钻机上的翻转式钻头翻转,进行扩孔,此时的扩孔孔径为d1;

4)埋设护筒:使用旋挖钻机钻孔至埋设深度后,旋挖钻机安装护筒驱动器,提升护筒,对准孔位,旋转臂杆下放安装护筒;

5)灌浆:护筒安装好后,向护筒内灌入护壁泥浆;

6)清孔:采取换浆清碴及旋挖钻机双开门钻头或冲击钻机掏碴筒掏碴清孔联合清孔工艺,钻孔至设计深度后,向孔内灌入密度较小的泥浆,换浆清碴;

7)成桩:清孔合格后,采取冲击钻机或者吊车起吊下放安装钢筋笼,采用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拔除护筒。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钻孔向上收回,每间隔一段则进行一次扩孔,孔径依次为d2、d3、d4...dn(n≥2)。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钻孔作业台架包括承重架体和连接组件,所述承重架体由若干个横向排列的桁架单体组成,相邻所述桁架单体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以可拆卸方式进行连接;该作业台架还包括设于所述承重架体下方的用于支撑承重架体的下支撑组件和设于所述承重架体上方的用于支撑钻机的上支撑组件,所述桁架单体包括采用槽钢制成的上弦杆、下弦杆、立杆及斜杆,所述上弦杆、下弦杆和立杆围合成方形框架,所述斜杆设于该方形框架内部并连接其对角;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板固设在立杆上,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两相邻立杆上的连接板;所述立杆的上侧和下侧均设有用于与连接板可拆式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位于上侧的连接板和位于下侧的连接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该建筑桩设计简单,通过在桩头上设置有抓地机构,起到了固定作用,提高了建筑桩的稳定性;通过在承重台与支架之间设置有弹簧,纵向地震波使建筑物上下晃动,弹簧发生形变,避免建筑物上下剧烈晃动,发生破坏,保证建筑物结构的完整性;通过在桩体内设置有减震管,起到了减振作用,提高了安全性,操作方便、施工速度快、节约材料,经济效益明显。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锥形头;2、倒刺;3、螺旋孔;4、卡接槽;5、加强柱;6、减震管;7、连接锚管;8、支架;9、弹簧;10、承重台;11、筋板;12、顶板;13、顶柱;14、防腐蚀层;15、螺纹;16、桩体;17、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抗震桩基,包括锥形头1、倒刺2、螺旋孔3、卡接槽4、加强柱5、减震管6、连接锚管7、支架8、弹簧9、承重台10、筋板11、顶板12、顶柱13、防腐蚀层14、螺纹15、桩体16和连接部17,桩体16底部设置有锥形头1,锥形头1的外侧设置有螺纹15,锥形头1的上方设置有连接部17,连接部17的两侧设置有倒刺2,连接部17的上方设置有螺旋孔3,螺旋孔13与桩体16连接,桩体16的内部设置有加强柱5,加强柱5的内侧设置有减震管6,减震管6的顶端设置有连接锚管7,加强柱5的外侧设置有防腐蚀层14,连接锚管7的顶端设置有支架8,支架8的上方设置有弹簧9,弹簧9的上方设置有承重台10,承重台10的顶端设置有顶柱13,顶柱13的顶端设置有顶板12,顶柱13的两侧通过筋板11与承重台10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锥形头1与桩体16采用螺纹结构连接,承重台10与顶柱13为一体化设置。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桩体16表面设置有不锈钢层,顶柱13的内部设置有一条以上的钢筋。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倒刺2的倾斜角度为60度。

一种建筑抗震桩基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钻孔前准备:平整场地,测放桩孔位置,设置泥浆池、泥浆循环沟槽,根据建筑桩基平面位置及钻孔顺序在施工场地上铺设用于支撑钻机的钻孔作业台架;

2)钻孔:采用冲击钻机和旋挖机联合钻孔,根据孔位地质情况,选择冲击钻机、旋挖钻机的钻孔顺序;

3)扩地基孔:待挖至所需要的深度后,通过设置在钻机上的翻转式钻头翻转,进行扩孔,此时的扩孔孔径为d1;

4)埋设护筒:使用旋挖钻机钻孔至埋设深度后,旋挖钻机安装护筒驱动器,提升护筒,对准孔位,旋转臂杆下放安装护筒;

5)灌浆:护筒安装好后,向护筒内灌入护壁泥浆;

6)清孔:采取换浆清碴及旋挖钻机双开门钻头或冲击钻机掏碴筒掏碴清孔联合清孔工艺,钻孔至设计深度后,向孔内灌入密度较小的泥浆,换浆清碴;

7)成桩:清孔合格后,采取冲击钻机或者吊车起吊下放安装钢筋笼,采用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拔除护筒。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钻孔向上收回,每间隔一段则进行一次扩孔,孔径依次为d2、d3、d4...dn(n≥2)。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钻孔作业台架包括承重架体和连接组件,承重架体由若干个横向排列的桁架单体组成,相邻桁架单体之间通过连接组件以可拆卸方式进行连接;该作业台架还包括设于承重架体下方的用于支撑承重架体的下支撑组件和设于承重架体上方的用于支撑钻机的上支撑组件,桁架单体包括采用槽钢制成的上弦杆、下弦杆、立杆及斜杆,上弦杆、下弦杆和立杆围合成方形框架,斜杆设于该方形框架内部并连接其对角;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和连接杆,连接板固设在立杆上,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两相邻立杆上的连接板;立杆的上侧和下侧均设有用于与连接板可拆式连接的连接部,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位于上侧的连接板和位于下侧的连接板。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设计简单,通过在桩头上设置有抓地机构,起到了固定作用,提高了建筑桩的稳定性;通过在承重台与支架之间设置有弹簧,纵向地震波使建筑物上下晃动,弹簧发生形变,避免建筑物上下剧烈晃动,发生破坏,保证建筑物结构的完整性;通过在桩体内设置有减震管,起到了减振作用,提高了安全性,操作方便、施工速度快、节约材料,经济效益明显。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