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土地基二合一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94496发布日期:2019-01-22 19:21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土地基二合一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基础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土地基二合一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我国长螺旋钻孔灌注桩以施工方便,干作业,成桩速度快,工程造价低,施工场地干净,在北方砂性土地区广泛应用。而在江浙沿海、或沿江流域的软土地基,在地表下十至二十余米为粉细砂层或淤泥层,再往下为粘土层与卵砾石层。常规基桩设计采用的是冲击钻孔灌注桩,该工艺在卵砾石层中,成桩时间长,还有泥浆污染,而且,桩身与土层、卵砾石层间有1-3cm厚的成孔泥皮阻隔,降低了桩的侧阻力发挥。而长螺旋钻机施工,单桩施工工期可节省40-50%,无泥浆污染,桩身与卵砾石层间无泥皮,二者螺纹状紧密咬合,尤其在卵砾石层,侧阻力可充分发挥,桩身所提供的承载力或抗拔力都高于设计规范要求,但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是泵送混凝土,在淤泥层中,因泵送压力较大极易出现扩径,使混凝土使用量超过定额标准,提高了工程成本,阻碍了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在沿海或沿江地区的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软土地基二合一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及其施工方法,能在砂层、淤泥层地层中施工出不扩径的高承载力的钻孔灌注桩,既不增加混凝土使用量,又能满足设计要求,还明显提高成桩速度,无泥浆污染,降低基础工程造价。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软土地基二合一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其特征在于,在螺纹状的钢筋混凝土桩身上端銜接着圆拄状钢筋混凝土桩身,上下桩身直径0.5-1.2m,上桩身长8-20m,下桩身长10-30m。

一种软土地基二合一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步骤如下:

i)、根据地质勘察报告,确定上部砂层、淤泥层厚度,将钢护筒固定在螺旋钻杆上部相对应的砂层、淤泥层位置上,钢护筒长度比砂层、淤泥层厚度长2m。

ii)、将带钢护筒的大扭矩长螺旋钻机立于桩位上,启动动力头,带动上部固定有钢护筒的螺旋钻杆钻进至持力层的设计标高,此时钢护筒下沿已超过淤泥层进入较硬土层2m。

iii)、卸去钢护筒与钻杆连接的插销,用混凝土泵车向钻孔深部灌注混凝土,反向旋转上提钻杆,上提钻杆同时灌混凝土直至孔顶或设计标高,钢护筒留在土层中。

iv)、用吊车吊振动锤将钢筋笼震入混凝土中,直至设计标高。

v)、用吊车吊振动锤,振动锤的卡钳钳住钢护筒,启动振动锤,将钢护筒震拔出土层,即完成一根本发明的施工制作。

vi)、周而复始,完成所有一种软土地基二合一长螺旋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制作。

本发明与现有冲击钻孔灌注桩相比,具有明显提高成桩速度,无泥浆污染的优点。与常规长螺旋钻孔灌注桩相比,本发明能保证该桩型在有砂层、淤泥层的软土地基中施工,不扩径,不增加混凝土使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典型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图面说明:1地下室底板,2砂层,3承台,4钢筋笼,5圆柱状钢筋混凝土桩身,6淤泥层,7螺旋状钢筋混凝土桩身,8粘土层,9卵砾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个典型实施例的施工制作方法,如图1:

i)、根据地质勘察报告,确定上部砂层(2)、淤泥层(6)厚度,并将钢护筒固定在螺旋钻杆上部相应位置上,钢护筒长度比砂层(2)、淤泥层(6)厚度长2m。

ii)、将带钢护筒的大扭矩长螺旋钻机立于桩位上,启动动力头,带动上部固定有钢护筒的长螺旋钻杆钻进至持力层卵砾石层(9)的设计标高,此时钢护筒下沿已超过淤泥层(6)进入较硬土粘土层(8)2m。

iii)、卸去钢护筒与钻杆连接的插销,用混凝土泵车向钻孔深部灌注混凝土,钢护筒与钻杆脱开后,反向旋转上提钻杆,上提钻杆同时灌混凝土,下部形成螺纹状混凝土桩身,继续反转上提钻杆并灌混凝土,钻头进入钢护筒,由于钢护筒约束,混凝土桩身形成圆柱状,灌混凝土直至设计标高,钢护筒暂留在砂层(2)与淤泥层(6)中。

iv)、用吊车吊振动锤将钢筋笼(4)震入混凝土中,直至设计标高。

v)、用吊车吊振动锤,振动锤的卡钳钳住钢护筒,启动振动锤,将钢护筒震拔出砂层(2)、淤泥层(6),形成下部螺纹状钢筋混凝土桩身(7),上部圆柱状钢筋混凝土桩身(5)的本发明的施工制作。

vi)、周而复始,完成所有一种软土地基二合一长螺旋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制作。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软土地基二合一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其特征在于,在螺纹状的钢筋混凝土桩身上端銜接着圆拄状钢筋混凝土桩身,上下桩身直径0.5‑1.2m,上桩身长8‑20m,下桩身长10‑30m。与现有冲击钻孔灌注桩相比,具有明显提高成桩速度,无泥浆污染的优点。与常规长螺旋钻孔灌注桩相比,本发明能保证该桩型在有砂层、淤泥层的软土地基中施工,不扩径,不增加混凝土使用量。

技术研发人员:钱圣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温州长城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7.14
技术公布日:2019.0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