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廊卡槽的固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11494阅读:774来源:国知局
管廊卡槽的固定方法与流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廊卡槽的固定方法。



背景技术:

管廊是大型装置管道集中敷设的主要场所,它主要由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墙身、立柱、横梁以及顶板所构成。在管廊的廊道内壁上设置卡槽,可方便后期管廊内设备及管线支架的安装,使得设备及管线支架布设方便灵活,且能大量减少运营阶段的后期维护工作量。传统的管廊施工方法是利用木模及设置在木模之间的钢筋骨架来搭建管廊侧墙框架,然后在木模之间进行混凝土浇筑,以形成管廊的侧墙。由于木模的特性,其在固定卡槽时,可在木模上钻孔,然后将卡槽采用拉杆通过木模上的孔固定在木模上以实现卡槽的固定。然而,木模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容易变形,损坏、重复利用次数少等缺点,因此,目前管廊施工通常采用铝模等金属模板来代替木模。采用铝模来代替木模来进行管廊施工后,若沿用之前钻孔的方式来固定卡槽,则会导致以下问题:一是卡槽间距不固定,以及长短不固定,导致铝模上钻孔不规则,钻孔数量过多;二是在铝模模板上钻孔势必会破换模板表面的光洁度,影响模板的质量以及管廊混凝土外观质量,不利于后续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管廊卡槽的固定方法,其能够在不破换金属模板表面光洁度的情况下固定卡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管廊卡槽的固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搭建管廊侧墙的钢筋骨架;

通过金属支架将卡槽固定在钢筋骨架上:所述金属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金属杆及第二金属杆,所述第一金属杆沿所述管廊侧墙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金属杆沿所述管廊侧墙的厚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金属杆与所述钢筋骨架焊接在一起,所述第二金属杆的一端与所述卡槽远离卡槽槽口的侧壁焊接;

搭建金属模板:所述金属模板包括外侧金属模板及内侧金属模板,所述外侧金属模板与所述内侧金属模板相对设置,所述内侧金属模板较所述外侧金属模板靠近所述管廊的廊道,所述钢筋骨架设于所述外侧金属模板与所述内侧金属模板之间,所述内侧金属模板面向钢筋骨架的侧面与所述卡槽设有槽口的一侧相抵,并使所述外侧金属模板朝向钢筋骨架的侧面与所述第二金属杆远离所述卡槽的一端相抵;

在所述外侧金属模板与所述内侧金属模板之间进行混凝土浇筑,以形成管廊的侧墙;

待所述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所述外侧金属模板及所述内侧金属模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金属杆的材质为光圆钢筋,所述第二金属杆的材质为螺纹钢筋。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支架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金属支架沿所述卡槽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金属杆的长度为所述管廊侧墙的厚度与所述卡槽的厚度之间的差值。

进一步地,所述卡槽为长方体状,所述卡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管廊侧墙的高度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管廊包括若干卡槽,若干卡槽沿所述管廊侧墙的长度方向等距离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外侧金属模板与所述内侧金属模板均采用铝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金属杆与所述钢筋骨架之间的焊点为两个,两个焊点分别位于所述卡槽的相对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金属杆与所述第二金属杆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又一种管廊卡槽的固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搭建管廊侧墙的钢筋骨架;

通过金属支架将卡槽固定在钢筋骨架上:所述金属支架包括第一金属杆及第二金属杆,所述第一金属杆沿所述管廊侧墙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金属杆沿所述管廊侧墙的厚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金属杆与所述钢筋骨架及所述卡槽焊接在一起,所述第二金属杆的一端与所述卡槽远离卡槽槽口的侧壁焊接;

搭建金属模板:所述金属模板包括外侧金属模板及内侧金属模板,所述外侧金属模板与所述内侧金属模板相对设置,所述内侧金属模板较所述外侧金属模板靠近所述管廊的廊道,所述钢筋骨架设于所述外侧金属模板与所述内侧金属模板之间,所述内侧金属模板面向钢筋骨架的侧面与所述卡槽的槽口相抵,并使得所述外侧金属模板朝向钢筋骨架的侧面与所述第二金属杆远离所述卡槽的一端相抵;

在所述外侧金属模板及所述内侧金属模板之间进行混凝土浇筑,以形成管廊的侧墙;

待所述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所述外侧金属模板及所述内侧金属模板。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管廊卡槽的固定方法,可在利用金属模板搭建管廊的情况下固定卡槽,方便后续管廊内设备及管线支架的安装,同时不破坏金属模板表面的光洁度,方便后续回收利用。此外,本发明的管廊卡槽的固定方法通过另设一金属支架,利用该金属支架将卡槽固定在管廊上,使得卡槽的固定位置不受钢筋骨架内钢筋分布的影响,卡槽的固定更为方便。

2、本发明管廊卡槽的固定方法所采用的金属支架,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金属杆及第二金属杆,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第一金属杆的设置能够防止卡槽沿管廊侧墙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二金属杆的设置能够防止卡槽沿管廊侧墙的厚度方向移动,以在两个方向上对卡槽的位置进行限位,避免卡槽在混凝土的冲击下发生位移,以精确定位卡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管廊卡槽的固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管廊侧墙在俯视视角下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管廊侧墙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中,10-钢筋骨架、20-金属支架、22-第一金属杆、24-第二金属杆、30-卡槽、40-金属模板、42-外侧金属模板、44-内侧金属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同时参见图1及图3,本发明一较佳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管廊卡槽30的固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搭建管廊侧墙的钢筋骨架10,钢筋骨架10根据综合管廊的结构需要设计构型,所选用的钢筋规格、钢筋排布密度根据工程要求、管廊的使用环境等相关因素而决定。

s2:通过金属支架20将卡槽30固定在钢筋骨架1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支架20包括第一金属杆22及第二金属杆24,第一金属杆22与第二金属杆24相互垂直,并在两者的相交处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其中,第一金属杆22沿管廊侧墙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金属杆24沿管廊侧墙的厚度方向延伸。第一金属杆22与钢筋骨架10焊接在一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金属杆22与钢筋骨架10的其中两根竖向结构钢筋焊接,即第一金属杆22与钢筋骨架10之间的焊点为两个。第二金属杆24的长度为管廊侧墙的厚度与卡槽30的厚度之间的差值,第二金属杆24的一端与卡槽30远离卡槽30槽口的侧壁焊接,且使得卡槽30位于所述两根竖向结构钢筋之间(即卡槽30位于所述两个焊点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卡槽30大致为长方体状,卡槽30的长度方向与管廊侧墙的高度方向平行。金属支架20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金属支架20沿卡槽30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优选地,若干个金属支架20沿卡槽30的长度方向等距离分布。管廊包括若干卡槽30,若干卡槽30沿管廊侧墙的长度方向等距离分布。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金属杆22的材质为光圆钢筋,第二金属杆24的材质为螺纹钢筋。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金属杆22及第二金属杆24可采用其他金属材质制成。

s3:搭建金属模板40,所述金属模板40包括外侧金属模板42及内侧金属模板44。外侧金属模板42与内侧金属模板44相对设置,内侧金属模板44较外侧金属模板42靠近管廊的廊道(图未示),钢筋骨架10设于外侧金属模板42与内侧金属模板44之间。内侧金属模板44面向钢筋骨架10的侧面与卡槽30设有槽口的一侧相抵,并使外侧金属模板42朝向钢筋骨架10的侧面与第二金属杆24远离卡槽30的一端相抵。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金属模板42及内侧金属模板44均采用铝模。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外侧金属模板42及内侧金属模板44可采用其他材质的金属模板40,例如钢模。

s4:在外侧金属模板42与内侧金属模板44之间进行混凝土浇筑,以形成管廊的侧墙。

s5:待混凝土凝固后,拆除外侧金属模板42及内侧金属模板44,此时,卡槽30即固定在管廊侧墙上。

本实施方式管廊卡槽30的固定方法,可在利用金属模板40搭建管廊的情况下固定卡槽30,方便后续管廊内设备及管线支架的安装,同时不破坏金属模板40表面的光洁度,方便后续回收利用。此外,该管廊卡槽30的固定方法通过另设一金属支架20,利用该金属支架20将卡槽30固定在管廊上,使得卡槽30的固定位置不受钢筋骨架10内钢筋分布的影响,卡槽30的固定更为方便。

本实施方式中管廊卡槽30的固定方法所采用的金属支架20,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金属杆22及第二金属杆24,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第一金属杆22的设置能够防止卡槽30沿管廊侧墙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二金属杆24的相对两端分别与卡槽30及外侧金属模板42相抵,其不仅能够防止卡槽30沿管廊侧墙的厚度方向移动,以在两个方向上对卡槽30的位置进行限位,避免卡槽30在混凝土的冲击下发生位移,以精确定位卡槽30,而且能够增强第二金属杆24的抗冲击力,防止第二金属杆24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发生弯折变形。同时,本实施方式的金属支架20,可在卡槽30固定前将第一金属杆22与第二金属杆24焊接在一起,以保证第一金属杆22与第二金属杆24的水平度,确保后续安装时第一金属杆22与外侧金属模板42顺利相抵,减少单独焊接第一金属杆22时造成的水平度的误差。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金属杆22与第二金属杆24可以不焊接在一起,此时,可将第一金属杆22与卡槽30及钢筋骨架10焊接在一起,第二金属杆24的连接方式与本实施例中的相同,以达到防止卡槽30沿管廊侧墙的长度方向及厚度方向移动的目的。

第一金属杆22与钢筋骨架10之间的焊点优选为两个,两个焊点分别位于卡槽30的相对两侧,以提高金属支架20的强度。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金属杆22与钢筋骨架10之间的焊点数量及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金属杆22与第二金属杆24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金属杆22与第二金属杆24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例如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

在本实施方式中,其管廊卡槽30的固定方法采用先固定卡槽30后搭建金属模板40的方式,该方式利于施工。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搭建好金属模板40后再固定卡槽30。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