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强排水地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96082发布日期:2019-03-02 01:23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强排水地漏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卫浴清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超强排水地漏。



背景技术:

地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已经被广泛使用,在企事业、宾馆和人们家中的卫生间、厨房等地均会用地漏。但是目前使用的地漏存在着排水不畅、水封高度不高、水封易干涸、不易清理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超强排水地漏,使其能实现超强排水,不易干涸,水封效果好且易于清理的目的,从而克服现有地漏存在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超强排水地漏,包括水盒及与其配合的中滤盖和上滤盖,水盒包括盒体和设置在盒体底部排水口的排水管,所述中滤盖的外侧壁与所述水盒的内侧壁紧密配合,所述中滤盖的上平面设有多个滤孔组,且从所述每个滤孔组的外周向下延伸有隔离舱,所述隔离舱的下端部低于所述排水管的上端部且与所述水盒底部之间设有缝隙。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中滤盖的上平面设有四个滤孔组,所述四个滤孔组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平面的四个边角处,则沿所述四个滤孔组向下延伸的所述隔离舱分别设置在所述中滤盖内部空间的四个边角处。

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离舱靠近所述中滤盖侧壁的舱壁为所述中滤盖的侧壁。

进一步改进,所述滤孔组的滤孔采用长形孔,所述长形孔的宽度小于等于4mm。

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离舱的舱壁下端部或所述中滤盖的侧壁下端部设置有支撑凸起。

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离舱的舱壁下端部与所述排水管的上端部之间的高度距离大于等于50mm。

进一步改进,所述多个隔离舱的截面积之和等于所述多个隔离舱之间形成的水流通道的截面积。

进一步改进,所述水盒盒体的侧壁与侧壁、侧壁与底部的接合处均采用圆角弧形过度。

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滤盖上密布圆形滤孔,且其四周均设有翻边。

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上滤盖和中滤盖上表面均设有拉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在中滤盖上设置隔离舱,该隔离舱的下端部低于排水管的上端部且与水盒底部之间设有缝隙,既巧妙的形成了满足水封要求的地漏,又使该地漏的整个水流通道无瓶颈,且具有较大的存水空间,不仅实现超强排水,不易堵塞,而且实现良好的防臭防干涸作用。

2.本发明通过在上滤盖上面密布小于或等于直径φ6毫米的圆孔,可以有效的阻挡各种较大污物,尤其是较长的污物,且其四周设有翻边,增强了上滤盖的强度。

3.本发明通过在中滤盖上平面开有多个长滤孔组,且长孔的短边小于或等于4毫米,能过滤从上滤盖漏下的小于6毫米,而又大于4毫米的污物。这个部位的清理周期较长,清理时打开上滤盖即可清理。

4.本发明通过采用不锈钢或不易腐蚀的其它材料,以达到地漏不易腐蚀,从而达到长期使用的目的

5.本发明采用水盒、中滤盖和上滤盖3个主要零件,结构简单、容易组装,容易生产加工,且容易清洗,适用于各种环境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超强排水地漏结构(纵向-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超强排水地漏结构(纵向剖视)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超强排水地漏结构(横向-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水盒(纵向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水盒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中滤盖立体图一;

图7是本发明中滤盖立体图二;

图8是本发明上滤盖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参照附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超强排水地漏包括上滤盖1、中滤盖2、水盒3。中滤盖2装入水盒3内部,上滤盖1盖在中滤盖和水盒的上面组成地漏。

参照附图3至图5所示,水盒3包括盒体和设置在盒体底部排水口的排水管7,排水管7在水盒3盒内与盒外各有一部份。排水管7在水盒3内部的长度大于50mm,且水盒3的应高度大于排水管7在其内部的长度。水盒3的四个侧壁之间以及侧壁与底部之间的接合,均采用圆角4弧形过渡,以使经过水盒3的水流顺畅,不易存留污物。水盒3上口部分有台阶结构,为了安装上滤盖1所用,上滤盖1装于此部位。上滤盖1与水盒3装配好后,二者的上平面平齐。水盒3可采用冲压成型、钣金折弯和焊接等工艺成型,也可采用其它工艺成型完成。水盒3中的排水管7与水盒3底部连接紧密,在连接好后,连接部分不应漏水。

参照附图6和图7所示,该中滤盖2包括一个上平面和沿该上平面四周向下延伸的侧壁。该中滤盖2的侧壁外侧与水盒3的侧壁内侧紧密贴合,防止水从其缝隙通过;该上平面上设有多个滤孔组11,该多个滤孔组11的四周分别向下延伸有隔离舱5,隔离舱5的舱壁下端部低于上述排水管7的上端部且与水盒3的底部之间设有缝隙,这样从隔离舱5通过的污水经过该缝隙后存入该水盒3下部,当水位高于排水管7的上端部时,从排水管7的上端部流走,形成s型水封结构。其中多个隔离舱5的截面积之和与多个隔离舱5之间形成的水流通道12截面积大致相等,这样大大增加了水流的通畅性。较优设置为,该隔离舱5的舱壁下端部与排水管7的上端部的高度距离为50mm,即实现50mm的水封高度,满足国标《gbt27710地漏》的要求。该中滤盖2通过设置多个隔离舱,既巧妙地实现了合格的水封结构,又实现了较大的水流通道。

较优实施例为:该中滤盖2的上平面上设置有四个滤孔组11,该四个滤孔组11分别设置在该平面的四个边角处,这样沿该四个滤孔组11四周向下延伸的隔离舱5也分别设置在该中滤盖2内部空间的四个边角处,且该隔离舱靠近中滤盖侧壁的舱壁还可被该中滤盖2的侧壁代替,既节约材料又扩大了过滤空间。

更优实施例为,该滤孔组11的滤孔采用长形孔,该长形孔的宽度小于或等于4毫米,利于进一步阻挡小的污物。

参照附图7所示,该隔离舱5舱壁下端部与水盒3底部的缝隙可通过设置在隔离舱5舱壁下端部的支撑凸起14实现,也可通过设置在中滤盖2侧壁上的凸起实现。当然,还可将中滤盖2侧壁长度加长延伸至水盒3底部,作为支撑中滤盖的支撑壁。

为了方便把中滤盖2从水盒3中取出,该中滤盖2上平面上还设有第一拉手15,方便清理该地漏中污物。

参照附图8所示,该上滤盖1上密布小于等于直径6mm的圆孔10,利于阻止较大的或如头发等长形状的杂物进入地漏。为了增强上滤盖1的强度,该上滤盖1的四周均设有翻边16。还为了进一步增大过滤面积,该翻边16上也设置有圆孔。这样由于上滤盖1中布置的圆孔较多,则使得上滤盖1通过水的截面积大大增加。当然,该上滤盖1上的圆孔还可以为方形、长形等其他形状。

还为了方便把上滤盖1从水盒3中取出,该上滤盖1的上平面中间还设有第二拉手17,以方便清理地漏中的污物。本发明中第一拉手15和第二拉手17均可设置为可活动型或固定型拉手,如可折叠或可伸缩结构,以使其不使用时不影响上滤盖和中滤盖的上平面平整。

其中,该水盒3的底部面积要大于排水管7的截面积3倍以上,且上滤盖1与中滤盖2上的通孔截面积,均应大于排水管7的截面积,这样设计是为了减少污物堵塞,对地漏排水的影响,从而达到快速排水。

本发明超强排水地漏的工作原理是:水透过上滤盖1上的圆孔10流到中滤盖2,再透过中滤盖2上面的滤孔组11,经过隔离舱5流到水盒3下部,当水盒下部的水位高于排水管7的上端部时,从排水管7排出地漏。该超强排水地漏的优点在于:1.隔离舱5的舱壁下端部与排水管7的上端部之间形成水封,且水封高度满足国标《gbt27710地漏》的要求;2.多个隔离舱之间形成的较大水流通道12具有较大的存水空间,如地漏正常使用时,水盒3内部存有约350毫升的水量,则既大大增加了水流的通畅性,又延长了该地漏的干涸时间,从而使得水封长期有效。并且如此大的存水量可以很好地避免下水管道出现的负压吸水导致的地漏不防臭问题的出现。

本发明超强排水地漏使用中,污水从上滤盖1的φ6mm的圆孔10流入,从水盒3中的排水管7流出,在此水流通道中,上滤盖1上的φ6mm的圆孔10的水通面积大于中滤盖2上的长孔组的水通面积,而且中滤盖2上的长孔组的水通面积大于隔离舱5与水盒3底部形成的缝隙水通面积,该隔离舱5与水盒3底部形成的缝隙水通面积大于排水管7的水通面积,这样保证了该地漏的水流通道没有瓶颈,能达到快速超强排水的目的。

水盒下的排水管7可以连接φ50的排水管道。水盒下的凸环18可以连接φ75的排水管道。

本发明还为了方便接洗衣机的排水管道,在上滤盖1的上平面可设置洗衣机排水管道接口,这样既方便超强排水地漏与洗衣机排水管道的连接,又不影响地面污水排出。

本发明超强排水地漏的外形可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梯形或菱形等各种形状。

本发明超强排水地漏所用的制作材料均采用不锈钢或不易生锈的其它材料,也可采用普通钢板,外涂防腐材料而成。

其零件可采用冲压、钣金折弯、钣金焊接、注塑、铸造等工艺加工制作。

以上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设计原则下进行任何变形和处理,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