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岩裂隙发育富含地下水抗浮锚杆水下注浆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554018阅读:4246来源:国知局
基岩裂隙发育富含地下水抗浮锚杆水下注浆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锚杆注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岩裂隙发育富含地下水抗浮锚杆水下注浆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基坑支护技术不断成熟,基坑深度不断加深,地下水丰富,建筑物需有抗浮措施,抗浮锚杆因涉及施工机械小,可多台机械同时作业,灵活易操作,对岩层扰动性小,造价低,施工速度快,周期短,越来越多被运用于工程中。但若深基坑岩层地质情况复杂,基岩裂隙发育富含地下水,如何确保抗浮锚杆水下注浆成孔是施工的难点和重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岩裂隙发育富含地下水抗浮锚杆水下注浆的施工方法,旨在实现在锚杆孔内存在承压水情况下进行注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岩裂隙发育富含地下水抗浮锚杆水下注浆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速干水泥和水不漏封堵锚杆孔口,并在封口时埋设注浆管;

通过注浆管采用水泥浆和速凝剂对锚杆孔进行水下双液高压注浆,以快速填充速凝封堵岩层裂隙,挤压排除岩层裂隙水及锚杆孔内积水,使浆体注满锚杆孔并与锚杆形成锚固体达到抗浮作用。

优选地,所述通过注浆管采用水泥浆和速凝剂对锚杆孔进行水下双液注浆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水泥浆和速凝剂初凝后,对锚杆孔进行二次高压注浆。

优选地,在封口时预埋有观测管、排水管以及注浆管,注浆管用于注浆且其端部位于锚杆孔底部;观测管用于观测注浆情况且其端部位于锚杆孔中部,排水管用于排水兼二次注浆且其端部位于锚杆孔顶部。

优选地,通过注浆管采用水泥浆和速凝剂对锚杆孔进行水下双液注浆时,采用孔底反浆法和分层观测注浆法。

优选地,通过速干水泥和水不漏封堵锚杆孔口时,通过速干水泥对锚杆孔口进行一次封口后,采用水不漏对锚杆孔口周边渗漏点进行二次封堵,以满足高压注浆封堵强度。

优选地,通过速干水泥对锚杆孔口进行一次封口前,对锚杆孔口顶部及周边积水进行清理。

优选地,水泥浆与速凝剂的比例为1:1。

优选地,通过注浆管采用水泥浆和速凝剂对锚杆孔进行水下双液高压注浆时,当观测管开始流出双液浆体时,对观测管进行对折,用铁丝进行绑扎封口;当排水管开始流出双液浆体时,对观测管进行对折,用铁丝进行绑扎封口;当周边表面基岩裂隙开始冒浆,停止注浆,以达到浆液灌满周边岩层裂隙和二次封堵裂隙目的。

本发明提出的基岩裂隙发育富含地下水抗浮锚杆水下注浆的施工方法,可有效解决基岩裂隙发育富含地下水抗浮锚杆水下注浆无法成孔的难题,并且整个施工过程涉及施工机械小,可多台机械同时作业,灵活易操作,造价低,施工速度快,周期短,对基底岩层扰动小,且浆液速凝封堵岩层裂隙能加固基底岩层,可为后期结构施工留出充足时间,保证结构施工质量,为整体施工节省工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岩裂隙发育富含地下水抗浮锚杆水下注浆的施工方法在未注浆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基岩裂隙发育富含地下水抗浮锚杆水下注浆的施工方法在注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注水泥浆、2-注速凝剂、3-观测管、4-三通、5-注浆管、6-排水管、7-速干水泥、8-水不漏、9-基岩、10-岩层裂隙、11-锚杆体、12-顶部、13-中部、14-底部。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和图2,本优选实施例中,一种基岩裂隙发育富含地下水抗浮锚杆水下注浆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通过速干水泥7和水不漏8封堵锚杆孔口,并在封口时埋设注浆管5;

步骤s20,通过注浆管5采用水泥浆和速凝剂对锚杆孔进行水下双液高压注浆,以快速填充速凝封堵岩层裂隙,挤压排除岩层裂隙水及锚杆孔内积水,使浆体注满锚杆孔并与锚杆形成锚固体达到抗浮作用。

进一步地,步骤s20还包括:

步骤s30,当水泥浆和速凝剂初凝后,对锚杆孔进行二次高压注浆。

因存在水泥硬化凝结收缩,锚杆孔里浆体会下沉,基岩裂隙不密实,初凝后,所以需进行二次高压注浆。在二次高压注浆后,需对管材端头进行处理。因锚杆孔口提前用速干水泥7和水不漏8进行封堵,水泥浆遇速凝剂凝结速度快,三根塑料胶管无法拔出,漏出地面端头需要切断处理,但后期锚杆端头用非固化密封膏进行节点防水处理,锚杆根部不存在渗漏风险。

具体地,在封口时预埋有观测管3、排水管6以及注浆管5,注浆管5用于注浆且其端部位于锚杆孔底部14;观测管3用于观测注浆情况且其端部位于锚杆孔中部13,排水管6用于排水兼二次注浆且其端部位于锚杆孔顶部12。在注浆时,通过观测管3和排水管6观测注浆情况。当观测管3开始流出双液浆体时,说明锚杆孔中下部已经注满双液浆体;当排水管6开始流出双液浆体时,说明整个锚杆孔口已经注满双液浆体。

通过注浆管5采用水泥浆和速凝剂对锚杆孔进行水下双液注浆时,采用孔底反浆法和分层观测注浆法。由于裂隙水主要集中在锚杆中部,如果采用传统注浆工艺,从锚杆孔以重力形式向锚杆内注浆,承压水会将浆液打散稀释。如果从锚杆底部进行反浆法注浆,浆液比重大于水的比重,加之速凝剂会快速凝结水泥浆形成锚固体,封堵基岩裂隙。

具体地,通过速干水泥7和水不漏8封堵锚杆孔口时,通过速干水泥7对锚杆孔口进行一次封口后,采用水不漏8对锚杆孔口周边渗漏点进行二次封堵,以满足高压注浆封堵强度。通过速干水泥7对锚杆孔口进行一次封口前,对锚杆孔口顶部及周边积水进行清理。进行一次封口时,若室外温度较低时,需要人工烧热水进行搅拌方能达到速凝效果。单纯采用速干水泥7无法达到封堵牢固效果,且钢筋、塑料胶管与水泥之间连接存在缝隙,有渗漏风险。采用水不漏8对锚杆孔口周边渗漏点进行二次封堵,以满足高压注浆封堵强度。

具体地,通过注浆管5采用水泥浆和速凝剂对锚杆孔进行水下双液高压注浆时分区域进行,位于大批锚杆区域四周的锚杆优先进行注浆,通过水泥浆和速凝剂快速封堵基岩裂隙,形成截水屏障,待水泥浆初凝后,将位于区域中心的锚杆进行注浆,以阻隔地下水通过岩层裂隙形成的地下水系,挤压排除裂隙水,加固地基岩层。

水泥浆与速凝剂的比例为1:1。锚固体采用m30水泥浆(水灰比为0.4),水泥采用42.5r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通过注浆管5采用水泥浆和速凝剂对锚杆孔进行水下双液高压注浆时,当观测管3开始流出双液浆体时,说明锚杆孔中下部已经注满双液浆体,此时对观测管3进行对折,用铁丝进行绑扎封口;当排水管6开始流出双液浆体时,说明整个锚杆孔已经注满双液浆体,对观测管3进行对折,用铁丝进行绑扎封口;当周边表面基岩裂隙开始冒浆,停止注浆,以达到浆液灌满周边岩层裂隙和二次封堵裂隙目的。

本实施例提出的基岩裂隙发育富含地下水抗浮锚杆水下注浆的施工方法,可有效解决基岩裂隙发育富含地下水抗浮锚杆水下注浆无法成孔的难题,并且整个施工过程涉及施工机械小,可多台机械同时作业,灵活易操作,造价低,施工速度快,周期短,对基底岩层扰动小,且浆液速凝封堵岩层裂隙能加固基底岩层,可为后期结构施工留出充足时间,保证结构施工质量,为整体施工节省工期。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