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倒灌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31086阅读:65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倒灌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排水系统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防倒灌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排水系统是现代建筑重要的组成部分,排水系统通畅与否关系着人们生活质量的好坏。排水系统一般采用自流排水,自流排水具有建设费用相对较低、维护简单、节能环保的优点,但是当排水管沟内压强较大时,或者暴雨、洪涝、地下水位上升、河道水位上升时,容易发生污水倒灌的情况。污水回流会对建筑物造成损害,污染环境、滋生病菌,不仅破坏居住环境,还会造成经济损失,严重时甚至造成人身伤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倒灌排水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排水系统容易发生倒灌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倒灌排水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排水支管、集水管和排出管,所述集水管和排出管之间设置有呈矩形体的防倒灌箱,所述防倒灌箱上部开设有连接所述集水管的进水口、下部开设有连接所述排出管的出水口,所述防倒灌箱内设置有尺寸大于所述进水口且无法通过所述出水口的浮块。所述浮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在水中处于漂浮状态。水经排水支管汇集到所述集水管内,再流经防倒灌箱、排出管,所述浮块始终漂浮于水面上,不会堵塞所述出水口,当所述浮块恰好堵住所述出水口时,所述防倒灌箱内的继续水位上升,所述浮块跟随水面上浮,所述出水口打开,水可以从所述排出管流出。当发生倒灌时,水从所述排出管逆向流进,由于所述集水管位于所述防倒灌箱上部,因此只有水灌满所述防倒灌箱后才会向所述集水管、排水支管倒灌,也就是说,所述防倒灌箱的水位逐渐上升,所述浮块跟随水位上浮,当水位接近所述进水口时,由于水流具有向所述进水口流动的趋势,所述浮块跟随水流向所述进水口移动并堵住所述进水口,当所述防倒灌箱装满水时,所述浮块顶部接触所述防倒灌箱顶部且完全堵住所述进水口。通过设置所述防倒灌箱,在不影响排水系统自流排水的情况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排水系统容易发生倒灌的问题,结构简单,便于维护,并且不会额外消耗能源。

优选的,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防倒灌箱相对的侧立面上,所述浮块包括的止水块、固定在所述止水块上的连接柱和所述连接柱末端固定的镂空盘,所述连接柱垂直于所述镂空盘,所述镂空盘的尺寸大于所述出水口。设置所述止水块朝向所述进水口所在的一侧,所述镂空盘朝向所述出水口所在的一侧,排水时,所述浮块被水流推向所述出水口,所述镂空盘不会堵住所述出水口,不会由于所述浮块堵住所述出水口而出现排水停顿、延时,可以一直持续地排水。

优选的,所述止水块、连接柱和镂空盘整体的最大长度、宽度与所述防倒灌箱的长度、宽度相适应。即所述浮块与所述防倒灌箱的长宽相适应,所述浮块在所述防倒灌箱内不能随意运动,只能随水位在所述防倒灌箱的高度方向做上下运动,所述止水块一直贴合所述进水口所在的侧立面,当污水倒灌时,所述止水块可以直线上升堵住所述进水口,防倒灌的速度更快,排除了水流因素,防倒灌的效果更稳定。

优选的,所述止水块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水口相适应的凸块。通过在所述止水块上设置与所述进水口相适应的凸块,所述止水块直线上升堵住所述进水口时,在水压作用下,所述凸块插接在所述进水口内,更好地起到堵住所述进水口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浮块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防倒灌箱内固定有贯穿所述通孔的竖直杆件,当所述防倒灌箱内水位变化时,所述浮块沿所述竖直杆件上下直线移动,起到稳定的所述浮块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排水支管上安装有带滤网的集水口,防止杂物进入、堵塞排水系统。

优选的,所述排水支管的进口处密闭固定或一体成型有橄榄形管,所述橄榄形管内设置有容纳有浮球。所述浮球无法通过所述橄榄形管的上口或者下口,但可以在中部膨大段自由运动,并且由于中部膨大段与上口、下口之间弧形过度,在重力或水压作用下可以将所述浮球导向所述下口或上口。无需排水时,所述浮球堵住所述橄榄形管的下口,起到防臭的效果;当需要排水时,水从所述橄榄形管上口流入,所述浮球受浮力离开所述橄榄形管下口,水得以顺利排走;当有发生污水倒灌时,污水从所述橄榄形管下口进入,所述浮球随水位上浮并堵住所述橄榄形管上口,阻止污水继续倒灌。通过设置所述浮球和所述橄榄形管,进一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排水系统容易发生倒灌的问题,且能起到防臭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橄榄形管两端粘结有与所述浮球外表面相贴合的弹性高分子圈。所述橄榄形管两端,即为所述橄榄形管的上口和下口,所述弹性高分子圈可以受力变形,能更好的与所述浮球表面贴合,起到更好的封闭效果。所述弹性高分子材料有多种,例如橡胶,也可以根据污水的主要成分采用其他不与污水反应的弹性高分子材料。

优选的,所述集水口呈漏斗形,所述排水支管和所述橄榄形管内表面设置有螺纹。通过将所述集水口设置为漏斗形,扩大了集水面积,有利于排水,在重力作用下,水流沿所述集水口的内壁进入所述排水支管,由于所述排水支管和所述橄榄形管内壁设置有螺纹,可以导向水流沿内壁的螺纹流动,避免水流受重力作用直接下落,致使所述浮球上下浮动,相较于光滑的内壁,螺纹内壁排水更通畅。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所述防倒灌箱,在污水倒灌时,利用水流和浮力的特性,所述浮块自动堵住所述防倒灌箱的进水口,防止污水进一步倒灌,在不影响排水系统自流排水的情况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排水系统容易发生倒灌的问题,结构简单,便于维护,并且不会额外消耗能源。

(2)通过将所述浮块设置为依次固定连接的止水块、连接柱、镂空盘,避免由于所述浮块暂时堵住所述出水口而出现排水停顿、延时的现象,保证持续均匀地排水。

(3)通过限制所述浮块的尺寸,使其与所述防倒灌箱的长宽相适应,所述浮块在所述防倒灌箱内不能随意运动,只能随水位在所述防倒灌箱的高度方向做上下运动,所述止水块一直贴合所述进水口所在的侧立面,当污水倒灌时,所述止水块可以直线上升堵住所述进水口,防倒灌的速度更快,排除了水流因素,防倒灌的效果更稳定。在所述防倒灌箱内固定设置所述竖直杆件也起到限制所述浮块只能沿所述竖直杆件上下直线移动的作用。

(4)通过在所述止水块上设置与所述进水口相适应的凸块,所述止水块直线上升堵住所述进水口时,在水压作用下,所述凸块插接在所述进水口内,更好地起到堵住所述进水口,进一步防止倒灌。

(5)通过设置带有滤网的集水口,防止杂物进入、堵塞排水系统,变相起到防止局部污水倒灌的作用。

(6)通过设置所述浮球和所述橄榄形管,进一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排水系统容易发生倒灌的问题,且能起到防臭的作用。

(7)通过在所述橄榄形管两端粘结弹性高分子圈,所述弹性高分子圈可以受力变形,能更好的与所述浮球表面贴合,起到更好的封闭效果。

(8)通过将所述集水口设置为漏斗形,扩大了集水面积,有利于排水,在重力作用下,水流沿所述集水口的内壁进入所述排水支管,由于所述排水支管和所述橄榄形管内壁设置有螺纹,可以导向水流沿内壁的螺纹流动,因此在水流进入所述集水口至离开所述橄榄形管过程中,水流沿内壁流动,避免水流直接落在所述浮球上而致使所述浮球上下浮动,相较于光滑内壁,螺纹内壁排水更通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污水倒灌状态图;

图3为实施例2中浮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橄榄形管结构示意图;

图5为排水支管污水倒灌状态图;

其中1-防倒灌箱;11-进水口;12-出水口;2-集水管;3-排出管;4-浮块;41-止水块;42-连接柱;43-镂空盘;5-排水支管;6-集水口;7-橄榄形管;8-浮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结合附图1所示,一种防倒灌排水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排水支管5、集水管2和排出管3,所述集水管2和排出管3之间设置有呈矩形体的防倒灌箱1,所述防倒灌箱1上部开设有连接所述集水管2的进水口11、下部开设有连接所述排出管3的出水口12,所述防倒灌箱1内设置有尺寸大于所述进水口11且无法通过所述出水口12的浮块4。

实施原理:

所述浮块4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在水中处于漂浮状态。

正常排水情况下,水经排水支管5汇集到所述集水管2内,再流经防倒灌箱1、排出管3,所述浮块4始终漂浮于水面上,不会堵塞所述出水口12,当所述浮块4恰好堵住所述出水口12时,所述防倒灌箱1内的继续水位上升,所述浮块4跟随水面上浮,所述出水口12打开,水可以从所述排出管3流出。

当发生倒灌时,如附图2所示,水从所述排出管3逆向流进,由于所述集水管2位于所述防倒灌箱1上部,因此只有水灌满所述防倒灌箱1后才会向所述集水管2、排水支管5倒灌,也就是说,所述防倒灌箱1的水位逐渐上升,所述浮块4跟随水位上浮,当水位接近所述进水口11时,由于水流具有向所述进水口11流动的趋势,所述浮块4跟随水流向所述进水口11移动并堵住所述进水口11,当所述防倒灌箱1装满水时,所述浮块4顶部接触所述防倒灌箱1顶部且完全堵住所述进水口11。

通过设置所述防倒灌箱1,在污水倒灌时,利用水流和浮力的特性,所述浮块4自动堵住所述防倒灌箱1的进水口11,防止污水进一步倒灌,在不影响排水系统自流排水的情况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排水系统容易发生倒灌的问题,结构简单,便于维护,并且不会额外消耗能源。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结合附图3所示,所述进水口11与所述出水口12设置在所述防倒灌箱1相对的侧立面上,所述浮块4包括的止水块41、固定在所述止水块41上的连接柱42和所述连接柱42末端固定的镂空盘43,所述连接柱42垂直于所述镂空盘43,所述镂空盘43的尺寸大于所述出水口12。

实施原理: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镂空盘43的形状、结构不受限制,只要不能通过且不会堵塞所述出水口12即可;所述进水口11与所述出水口12不在所述防倒灌箱1的同一侧立面上,即可以为相邻或者相对的侧立面上,所述止水块41朝向所述进水口11、所述镂空盘43朝向所述出水口12,所述连接柱42可以为l型或者直线型。本实施例中将所述进水口11与所述出水口12设置在相对的侧立面上,所述镂空盘43设置为十字形,所述十字形的杆件长度均大于所述排出管3的直径,所述连接柱42为固定连接所述止水块41和所述镂空盘43的直杆。

正常排水时,所述浮块4被水流推向所述出水口12,所述镂空盘43不会堵住所述出水口12,不会由于所述浮块4堵住所述出水口12而出现排水停顿、延时,可以一直持续地排水。

当发生倒灌时,如附图2所示,所述浮块4跟随水位上浮,当水位接近所述进水口11时,由于水流具有向所述进水口11流动的趋势,所述浮块4跟随水流向所述进水口11移动,所述止水块41堵住所述进水口11,当所述防倒灌箱1装满水时,所述止水块41和所述镂空盘43顶部接触所述防倒灌箱1顶部且完全堵住所述进水口11。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止水块41、连接柱42和镂空盘43整体的最大长度、宽度与所述防倒灌箱1的长度、宽度相适应。

实施原理:

所述止水块41、连接柱42和镂空盘43整体的最大长度、宽度与所述防倒灌箱1的长度、宽度相适应,即所述浮块4与所述防倒灌箱1的长宽相适应,所述浮块4在所述防倒灌箱1内不能随意运动,只能随水位在所述防倒灌箱1的高度方向做上下运动,所述止水块41一直贴合所述进水口11所在的侧立面,当污水倒灌时,所述止水块41可以直线上升堵住所述进水口11,防倒灌的速度更快,排除了水流因素,防倒灌的效果更稳定。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止水块41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水口11相适应的凸块。

实施原理:

通过在所述止水块41上设置与所述进水口11相适应的凸块,所述止水块41直线上升堵住所述进水口11时,在水压作用下,所述凸块插接在所述进水口11内,更好地起到堵住所述进水口11的作用。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4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浮块4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防倒灌箱1内固定有贯穿所述通孔的竖直杆件。

实施原理:

当所述防倒灌箱1内水位变化时,所述浮块4沿所述竖直杆件上下直线移动,起到稳定的所述浮块4的作用,所述止水块41一直贴合所述进水口11所在的侧立面,当污水倒灌时,所述止水块41可以直线上升堵住所述进水口11,防倒灌的速度更快,排除了水流因素,防倒灌的效果更稳定。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5任意一项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排水支管5上安装有带滤网的集水口6,防止杂物进入、堵塞排水系统,排水系统局部堵塞也是造成污水倒灌的原因之一,通过设置滤网,变相地起到了防止倒灌的作用。

实施例7: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结合附图4所示,所述排水支管5的进口处密闭固定或一体成型有橄榄形管7,所述橄榄形管7内设置有容纳有浮球8。

实施原理:

所述浮球8无法通过所述橄榄形管7的上口或者下口,但可以在中部膨大段自由运动,并且由于中部膨大段与上口、下口之间弧形过度,在重力或水压作用下可以将所述浮球8导向所述下口或上口。

无需排水时,结合附图1或2所示,所述浮球8堵住所述橄榄形管7的下口,起到防臭的效果。

当需要排水时,结合附图4所示,水从所述橄榄形管7上口流入,所述浮球8受浮力离开所述橄榄形管7下口,水得以顺利排走。

当有发生污水倒灌时,结合附图5所示,污水从所述橄榄形管7下口进入,所述浮球8随水位上浮并堵住所述橄榄形管7上口,阻止污水继续倒灌。通过设置所述浮球8和所述橄榄形管7,解决了所述排水支管5发生污水倒灌的问题,进一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排水系统容易发生倒灌的问题,且能起到防臭的作用。

实施例8:

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橄榄形管7两端粘结有与所述浮球8外表面相贴合的弹性高分子圈。

实施原理:

所述橄榄形管7两端,即为所述橄榄形管7的上口和下口,所述弹性高分子圈可以受力变形,能更好的与所述浮球8表面贴合,起到更好的封闭效果。所述弹性高分子材料有多种,例如橡胶,也可以根据污水的主要成分采用其他不与污水反应的弹性高分子材料。

实施例9:

实施例7或8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集水口6呈漏斗形,所述排水支管5和所述橄榄形管7内表面设置有螺纹。

实施原理:

所述集水口6设置为漏斗形,扩大了集水面积,有利于排水.

在重力作用下,水流沿所述集水口6的内壁进入所述排水支管5,由于所述排水支管5和所述橄榄形管7内壁设置有螺纹,可以导向水流沿内壁的螺纹流动,避免水流受重力直接下落,因此在水流进入所述集水口6至离开所述橄榄形管7过程中,一直沿内壁留下,避免水流直接落在所述浮球8上而致使所述浮球8上下浮动,相较于光滑的内壁,螺纹内壁排水更通畅。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