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头模板固定橡胶止水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75962阅读:1079来源:国知局
端头模板固定橡胶止水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端头模板固定橡胶止水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化进程快速的推进,高楼大厦的叠起带动了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建设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给水、热力、燃气、给排水、通信、电力等市政管线的建设,这些市政管线的建设传统的施工方式是破路直埋式,这使得城市道路不断的开挖,定会造成地下资源的浪费且开挖过程中会对地下原有管线有一定影响;二是大面积的开挖会影响城市道路交通,进而造成交通拥堵;三是直埋式管线的寿命较短,一段时间后需要更换。由此得知,城市地下管线敷设成为城市建设发展亟待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地下综合管廊作为集中铺设电力、通信、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它是专门给各种管线今后“行走”的隧道,被称为“马路拉链终结者”的综合管廊,未来智慧城市的大动脉。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建设现代化、科技化、集约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城市公用管线建设综合化、廊道化的发展新趋势。与传统管线敷设相比,地下综合管廊有如下优点:一是避免了由于敷设和维修地下管线到处挖掘道路,给交通和居民出行造成影响和干扰;二是降低了路面返修和工程管线的维修费用,增加了工程管线的耐久性;三是便于各种工程管线的敷设、增设、维修和集中管理;四是有效利用了城市地下的空间,节约了城市用地;五是地下综合管廊寿命较长,一般可达50年以上,甚至有的可以达到百年工程。且随着bim应用技术的推广,通过各专业bim模形进行整合,导入navisworks软件中进行碰撞检测,根据碰撞检测结果进行调整,确保管线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并且能够针对管线排布较为复杂的区域进行优化,确保最佳布局方案,且通过可视化设计能够很直观的将各个管线进行3d展示。众所周知,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过程中防水是重重之重,且地下管廊变形缝、施工缝、以及沉降缝等问题施工中的细节问题,对于传统变形缝的固定方式,目前国内建筑工程领域闭合框架结构变形缝位置止水带多采用破坏性固定方式,即穿透橡胶止水带固定在模板或结构钢筋上,或者直接用模板或木方夹紧固定橡胶止水带。

现有的橡胶止水带所采用的固定方式容易出现错位和脱落的现象,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端头模板固定橡胶止水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端头模板固定橡胶止水带结构,包括多个第一钢筋和小垫块,多个第一钢筋的同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二钢筋,两个第二钢筋的同一侧等间距固定安装有多个第三钢筋,位于同一侧的多个第三钢筋中的三个第三钢筋固定安装有同一个箍筋,箍筋的一侧设有上模板和位于上模板一侧的下模板,上模板和下模板远离第二钢筋的一侧设有同一个双立杆,且双立杆的一侧分别与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固定安装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端头模板,分别位于上模板和下模板上的一个端头模板安装有同一个u形卡,且分别位于上模板和下模板上的一个端头模板通过u形卡固定安装在双立杆上,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卡装有橡胶止水带,橡胶止水带的一端通过小垫块固定在一个第一钢筋上,且橡胶止水带和对应的端头模板相接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箍筋上还固定安装有多个第四钢筋,且多个第四钢筋均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钢筋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处于同一立面上,且上模板和下模板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为倾斜截面并构成一个通孔,通孔的侧壁和橡胶止水带紧密接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上均设有对拉螺杆,且上模板和下模板均通过对应的对拉螺杆和双立杆相连接,对拉螺杆上还安装有蝴蝶卡,且对拉螺杆通过蝴蝶卡固定安装于双立杆上,两个对拉螺杆分别与对应的第三钢筋或第四钢筋相焊接。

在一实施例中,分别位于上模板和下模板上的一个端头模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弧形槽,且两个弧形槽共同构成一个圆环放置槽,圆环放置槽的内部放置有设置在橡胶止水带上的空心圆环。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一钢筋等间距平行设置。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端头模板固定橡胶止水带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对底板及侧墙的预埋第一钢筋、第二钢筋、第三钢筋和第四钢筋进行绑扎;

s2:安装侧墙外模,侧墙外模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上模板和下模板处于同一垂直立面上,上模板和下模板的连接处对接平顺;

s3:在工作平台上组装上模板和下模板,使模板、下模板和端头模板形成一个整体;

s4:采取临时固定措施对下模板进行安装,相邻的两块侧墙外模的接缝处用双面胶粘接;

s5:安装橡胶止水带,橡胶止水带的内侧位于箍筋的中间位置,橡胶止水带上的空心圆环置于圆环放置槽中;

s6:安装上模板,由于橡胶止水带的空心圆环位于圆环放置槽中,上模板与端头模板对齐;

s7:安装u形卡,u形卡让上模板和下模板将橡胶止水带卡紧;

s8:安装双立杆及对拉螺杆,对拉螺栓的内侧焊接到对应的第三钢筋或者第四钢筋上,对拉螺栓的外侧采用蝴蝶卡固定在双立杆上,对拉螺杆的内外两侧均拧紧螺丝,夹紧侧墙外模、端头模板和双立杆,两块侧墙外模在同一立面;

s9:橡胶止水带的一端通过箍筋和两块小垫块进行有效固定,在此施工过程中先将橡胶止水带的两端微微翘起并与对应的空心圆环成15°水平夹角,然后浇筑到橡胶止水带一边的底板上,待混凝土浇筑到橡胶止水带接近一半后,在橡胶止水带的下面进行填充沥青麻丝,然后将橡胶止水带的另一边固定好,再将橡胶止水带的剩余部分浇筑至底板的另一半中,最后将沥青麻丝填充至橡胶止水带的上部沟槽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上模板、下模板、箍筋、双立杆、对拉螺杆、蝴蝶卡和u形卡相配合,且对拉螺杆焊接在对应的第三钢筋或者第四钢筋上,两个对拉螺杆通过蝴蝶卡可以将上模板或者下模板固定在双立杆上,u形卡可以对上模板或者下模板上的端头模板进行锁紧,这两个端头模板对橡胶止水带进行固定,使得橡胶止水带的固定方式简单,另外以上各个部件均常见,进而成本低,通过橡胶止水带上的空心圆环放置在两个弧形槽所构成的圆环放置槽内,橡胶止水带避免了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发生错位,本发明中的橡胶止水带不仅固定方式简单,使得工作效率高,还可以避免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发生错位,另外各个部件均常见,使得成本低。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端头模板固定橡胶止水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端头模板固定橡胶止水带结构中橡胶止水带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端头模板固定橡胶止水带结构中橡胶止水带的安装结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端头模板固定橡胶止水带结构中箍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橡胶止水带、2-上模板、3-下模板、4-端头模板、5-双立杆、6-对拉螺杆、7-u形卡、8-第一钢筋、9-蝴蝶卡、10-箍筋、11-小垫块、12-第三钢筋、13-第二钢筋、14-第四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本申请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发明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述“一个某元件”时,本发明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

请参阅图1-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端头模板固定橡胶止水带结构,包括多个第一钢筋8和小垫块11,多个第一钢筋8的同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二钢筋13,两个第二钢筋13的同一侧等间距固定安装有多个第三钢筋12,位于同一侧的多个第三钢筋12中的三个第三钢筋12固定安装有同一个箍筋10,箍筋10的一侧设有上模板2和位于上模板2一侧的下模板3,上模板2和下模板3远离第二钢筋13的一侧设有同一个双立杆5,且双立杆5的一侧分别与上模板2和下模板3之间固定安装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端头模板4,分别位于上模板2和下模板3上的一个端头模板4安装有同一个u形卡7,且分别位于上模板2和下模板3上的一个端头模板4通过u形卡7固定安装在双立杆5上,上模板2和下模板3之间卡装有橡胶止水带1,橡胶止水带1的一端通过小垫块11固定在一个第一钢筋8上并延伸至箍筋10内,且橡胶止水带1和对应的端头模板4相接触,箍筋10上还固定安装有多个第四钢筋14,且多个第四钢筋14均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钢筋13之间,上模板2和下模板3处于同一立面上,且上模板2和下模板3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为倾斜截面并构成一个通孔,通孔的侧壁和橡胶止水带1紧密接触,此时上模板2和下模板3的倾斜截面所对应的倾斜坡度设置为15°,上模板2和下模板3上均设有对拉螺杆6,且上模板2和下模板3均通过对应的对拉螺杆6和双立杆5相连接,对拉螺杆6上还安装有蝴蝶卡9,且对拉螺杆6通过蝴蝶卡9固定安装于双立杆5上,两个对拉螺杆6分别与对应的第三钢筋12或第四钢筋14相焊接,分别位于上模板2和下模板3上的一个端头模板4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弧形槽,且两个弧形槽共同构成一个圆环放置槽,圆环放置槽的内部放置有设置在橡胶止水带1上的空心圆环,多个第一钢筋8等间距平行设置,通过上模板2、下模板3、箍筋10、双立杆5、对拉螺杆6、蝴蝶卡9和u形卡7相配合,且对拉螺杆6焊接在对应的第三钢筋12或者第四钢筋14上,两个对拉螺杆6通过蝴蝶卡9可以将上模板2或者下模板3固定在双立杆5上,u形卡7可以对上模板2或者下模板3上的端头模板4进行锁紧,这两个端头模板4对橡胶止水带1进行固定,使得橡胶止水带1的固定方式简单,另外以上各个部件均常见,进而成本低,通过橡胶止水带1上的空心圆环放置在两个弧形槽所构成的圆环放置槽内,橡胶止水带1避免了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发生错位,本发明中的橡胶止水带1不仅固定方式简单,使得工作效率高,还可以避免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发生错位,另外各个部件均常见,使得成本低。

本实施例中还提出了端头模板固定橡胶止水带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对底板及侧墙的预埋第一钢筋8、第二钢筋13、第三钢筋12和第四钢筋14进行绑扎;

s2:安装侧墙外模,侧墙外模包括上模板2和下模板3,使得上模板2和下模板3处于同一垂直立面上,上模板2和下模板3的连接处对接平顺,防止混凝土浇筑后出现错台;

s3:在工作平台上组装上模板2和下模板3,使模板2、下模板3和端头模板4形成一个整体;

s4:采取临时固定措施对下模板3进行安装,相邻的两块侧墙外模的接缝处用双面胶粘接,保证密封良好,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漏浆;

s5:安装橡胶止水带1,橡胶止水带1的内侧位于箍筋10的中间位置,橡胶止水带1上的空心圆环置于圆环放置槽中;

s6:安装上模板2,由于橡胶止水带1的空心圆环位于圆环放置槽中,上模板2与端头模板4对齐;

s7:安装u形卡7,u形卡7让上模板2和下模板3将橡胶止水带1卡紧;

s8:安装双立杆5及对拉螺杆6,对拉螺栓6的内侧焊接到对应的第三钢筋12或者第四钢筋14上,对拉螺栓6的外侧采用蝴蝶卡9固定在双立杆5上,对拉螺杆6的内外两侧均拧紧螺丝,夹紧侧墙外模、端头模板4和双立杆5,夹紧过程不可一次性到位,应分多次进行,夹紧同时调整侧墙模板,保证两块侧墙模板在同一立面;

s9:橡胶止水带1的一端通过箍筋10和两块小垫块11进行有效固定,其中箍筋10能够有效保护橡胶止水带1在箍筋10的范围内,二是橡胶止水带1通过垫两块小垫块11,使得橡胶止水带1上午固定更加牢固,在此施工过程中先将橡胶止水带1的两端微微翘起并与对应的空心圆环成15°水平夹角,然后浇筑到橡胶止水带11一边的底板上,待混凝土浇筑到橡胶止水带1接近一半后,在橡胶止水带1的下面进行填充沥青麻丝,然后将橡胶止水带1的另一边固定好,再将橡胶止水带1的剩余部分浇筑至底板的另一半中,最后将沥青麻丝填充至橡胶止水带1的上部沟槽中。

本文所描述的概念在不偏离其精神和特性的情况下可以实施成其它形式。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应被视为例示性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而不是根据之前的这些描述进行确定。在权利要求的字面意义及等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属于这些权利要求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