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层隧道在原有建筑物下的连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98348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深层隧道在原有建筑物下的连接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海绵城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深层隧道在原有建筑物下的连接系统。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在不占用地上空间的前提下,大量的雨水储存需要建设深层隧道系统,而深层隧道的设计施工应考虑到原有建筑物的影响。

目前,透水路面在大雨到来之时,无法快速吸水、蓄水,造成大量雨水流失,因而无法达到渗水、净水目的,并可能造成巨大灾害,在建设深层隧道的工程中,一般采取避让原有建筑物基础的方式,但如此一来增加了大量的资金投入,成本大幅提高,所以,在无需避让原有建筑物基础的前提下建设深层隧道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和急需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深层隧道在原有建筑物下的连接系统,主要为了开发一种相互连接的雨水收集、过滤、储存和分配系统,在原有建筑物下采用群桩支撑,清除原有土层,支模现浇连续墙,分隔内部空间,地下首层为停车空间,二层为雨水物理过滤空间,二层以下至桩底部分为储水、分水水库,水库与深层隧道连接,可以大量储存雨水,水库及深层隧道的储水舱内设置水位检测仪,水库排水阀门通过智能开关控制,根据实际需求储存分分配雨水。本发明承载力高、整体性好、经济效果好,用途多样,储水量大,避免城市内涝的发生,调节城市用水,满足用水需求,降低造价,操作智能化,现代化,节省人力物力,通过物力净化保证水质,环保效果好。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深层隧道在原有建筑物下的连接系统,系统建设在原有建筑物下方的原土层(26)中,在原有建筑(1)下方灌注桩(2)基,桩(2)作为最主要承重构件,与梁(15)共同承受原有建筑传来的上部荷载,系统最外侧为连续墙结构,与桩基共同承担侧向土压力,外侧桩与内层连续墙(3)共同构成二层防护结构,集水管道(4)与螺旋坡道(5)连接,使水能够从螺旋坡道(5)下流,通过入水口(27)进入过滤层过滤,螺旋坡道(5)与抽沙井(7)相连通,便于杂质的沉淀和清除,系统上下分为四层,第一层为停车场(16),车辆及楼板荷载由停车场梁板(17)及桩(2)共同承担,系统最外层连续墙(25)及滑水楼板(21)围成的内部空间构成水库(30),水库底部与深层隧道(10)通过排水阀门(13)连接,排水阀门(13)由阀门控制设备(14)控制,在水库(30)底部及深层隧道(10)中的储水舱(10-1)内均设置水位检测仪(12),水库(30)顶部滑水楼板(21)下方装有照明灯(23)及通风窗(24),为系统提供照明及安全空气;系统还设有维修井(9)、清淤井(6)及电子监控室(11),维修井(9)出口设置在工具仓(8)内,系统中所有的电子监控及通风照明设备均由电子监控室(11)显示和操作,在抽沙井(7)下方设有砂砾沉积仓(29)便于沉淀杂质的集中清理。

进一步地,所述维修井(9)包括维修井竖向通道(9-1)、电梯(9-2)、电梯井(9-3)和维修井横向通道(9-4)。

进一步地,所述深层隧道(10)包括储水舱(10-1)、检修车道(10-2)、检修车(10-3)、人工检修平台(10-4)、支撑墩体(10-5)、清淤车(10-6)、深层隧道管壁(10-7)和储水舱管壁(10-8),并设有通风照明设备,为隧道内提供照明及安全空气。

进一步地,所述一次过滤仓(18)下方的型钢骨架(20)上方铺设钢丝网片,网孔为方形,孔径不大于15mm且不小于5mm,钢丝直径为1.5mm,钢丝网片上铺设150mm厚的卵石层(19)。

进一步地,所述桩(2)为钢管混凝土桩,较同尺寸钢筋混凝土桩具有更大的抗压能力和抗弯能力,混凝土采用防水混凝土。

进一步地,所述滑水楼板(21)为斜面,下层为刚劲混凝土楼板,上铺设防水底板,斜面为远离砂砾沉淀槽(22)一侧高于靠近砂砾沉淀槽(22)的一侧,坡度为2%,滑水楼板(21)设有砂砾沉淀槽(22),砂砾两侧楼板均为斜面,且砂砾沉淀槽(22)底面为斜面,远离砂砾滑道(28)的一侧高于靠近砂砾滑道(28)的一侧,槽内表面铺设防水搬砖,减小摩擦。

进一步地,所述型钢骨架(20)和钢丝网片续作防锈处理,型钢优先采用槽钢且槽口向下进行焊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承载力高、整体性好、经济效果好,用途多样,储水量大,避免城市内涝的发生,调节城市用水,满足用水需求,降低造价,操作智能化,现代化,节省人力物力,通过物力净化保证水质,环保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深层隧道在原有建筑物下的连接系统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1-1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2-2剖面示意图。

图4为维修井及深层隧道剖面示意图。

图中,1为原有建筑;2为桩;3为内层连续墙;4为集水管道;5为螺旋坡道;6为清淤井;7为抽砂井;8为工具仓;9为维修井;10为深层隧道;11为电子监控室;12为水位检测仪;13为排水阀门;14为阀门控制设备;15为梁;16为停车场;17为停车场梁板;18为一次过滤仓;19为卵石层;20为型钢骨架;21为滑水楼面;22为砂砾沉淀槽;23为照明灯;24为通风窗;25为最外层连续墙;26为原土层;27为入水口;28为砂砾滑道;29为砂砾沉积仓;30为水库;

9-1为维修井竖向通道;9-2为电梯;9-3为电梯井;9-4维修井横向通道;

10-1为储水舱;10-2为检修车道;10-3为检修车;10-4为人工检修平台;10-5为支撑墩体;10-6为清淤车;10-7为深层隧道管壁;10-8为储水舱管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深层隧道在原有建筑物下的连接系统,系统建设在原有建筑物下方的原土层(26)中,在原有建筑(1)下方灌注桩(2)基,桩(2)作为最主要承重构件,与梁(15)共同承受原有建筑传来的上部荷载,系统最外侧为连续墙结构,与桩基共同承担侧向土压力,外侧桩与内层连续墙(3)共同构成二层防护结构,集水管道(4)与螺旋坡道(5)连接,使水能够从螺旋坡道(5)下流,通过入水口(27)进入过滤层过滤,螺旋坡道(5)与抽沙井(7)相连通,便于杂质的沉淀和清除,系统上下分为四层,第一层为停车场(16),车辆及楼板荷载由停车场梁板(17)及桩(2)共同承担,系统最外层连续墙(25)及滑水楼板(21)围成的内部空间构成水库(30),水库底部与深层隧道(10)通过排水阀门(13)连接,排水阀门(13)由阀门控制设备(14)控制,在水库(30)底部及深层隧道(10)中的储水舱(10-1)内均设置水位检测仪(12),水库(30)顶部滑水楼板(21)下方装有照明灯(23)及通风窗(24),为系统提供照明及安全空气;系统还设有维修井(9)、清淤井(6)及电子监控室(11),维修井(9)出口设置在工具仓(8)内,系统中所有的电子监控及通风照明设备均由电子监控室(11)显示和操作,在抽沙井(7)下方设有砂砾沉积仓(29)便于沉淀杂质的集中清理。

所述一次过滤仓(18)下方的型钢骨架(20)上方铺设钢丝网片,网孔为方形,孔径不大于15mm且不小于5mm,钢丝直径为1.5mm,钢丝网片上铺设150mm厚的卵石层(19)。

所述桩(2)为钢管混凝土桩,较同尺寸钢筋混凝土桩具有更大的抗压能力和抗弯能力,混凝土采用防水混凝土。

所述滑水楼板(21)为斜面,下层为刚劲混凝土楼板,上铺设防水底板,地板的摩擦系数较小,便于砂砾滑落,斜面为远离砂砾滑道(28)一侧高于靠近砂砾滑道(28)的一侧,坡度为2%。

所述型钢骨架(20)和钢丝网片续作防锈处理,避免长时间带水工作发生腐蚀,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型钢优先采用槽钢且槽口向下进行焊接,充分发挥钢材抗拉性能好的优势。

所述滑水楼板(21)设有砂砾沉淀槽(22)砂砾两侧楼板均为斜面,且砂砾沉淀槽(22)底面为斜面,远离砂砾滑道(28)的一侧高于靠近砂砾滑道(28)的一侧,槽内表面铺设防水地板砖,减小摩擦。

如图4所示,所述维修井(9)由维修井竖向通道(9-1)、电梯(9-2)、电梯井(9-3)和维修井横向通道(9-4)构成,便于维修人员和维修机械的运输。所述深层隧道(10)由储水舱(10-1)、检修车道(10-2)、检修车(10-3)、人工检修平台(10-4)、支撑墩体(10-5)、清淤车(10-6)、深层隧道管壁(10-7)和储水舱管壁(10-8),并设有通风照明设备,为隧道内提供照明及安全空气。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