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旱涝地区自适用复绿体边坡复绿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43983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边坡复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旱涝地区自适用复绿体边坡复绿方法。



背景技术:

旱涝是我国自然灾害屮影响范围最广、影响人口最多的气象灾害之一,具有出现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影响面积大等特征,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旱涝地区的边坡复绿工程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滑坡等自然生态灾害的发生。因此,函需研究出一种能够有效提高边坡复绿效果的旱涝地区自适用复绿体边坡复绿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旱涝地区自适用复绿体边坡复绿方法,通过在边坡上倾斜钻孔,并在孔口修筑v型雨水收集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边坡修复工作慢和修复效果差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基于旱涝地区自适用复绿体边坡复绿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边坡修整:清理边坡上的杂物及松动岩块;对边坡凸出的地方用榔头修整,使之铺平;对凹的地方用石块填补;

步骤二,将以1㎡为单元格的防护网展开铺平;采用水平倾斜角为65°-75°、孔深为65cm-75cm和孔径为60cm-70cm的数值范围在单元格内钻孔;并将深孔底部破碎,形成供植物根系深入的裂隙;

步骤三,对孔口进行水泥修筑,形成v型雨水收集巢;孔内填入腐殖土及高分子吸水树脂;

步骤四,将树苗依次放入孔内;覆土浇水;植物根系扎入孔内裂隙后逐渐减少灌溉养护次数。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述v型雨水收集巢之间通过排水沟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树苗的树干周围铺设有岩石块。

进一步地,所述树苗为灌木或藤蔓。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边坡上倾斜钻孔,并将孔底破碎,有效提高了植被的生长环境;并通过在孔口修筑v型雨水收集巢,相邻两v型雨水收集巢之间通过排水沟连接,可以有效地提高植被的存活率,达到改善边坡生态环境的目的。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旱涝地区自适用复绿体边坡复绿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树苗,2-边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为基于旱涝地区自适用复绿体边坡复绿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边坡修整:清理边坡上的杂物及松动岩块;对边坡凸出的地方用榔头修整,使之铺平;对凹的地方用石块填补;

步骤二,将以1㎡为单元格的防护网展开铺平;采用水平倾斜角为70°、孔深为70cm和孔径为65cm的数值范围在单元格内钻孔;并将深孔底部破碎,形成供植物根系深入的裂隙;

步骤三,对孔口进行水泥修筑,形成v型雨水收集巢;孔内填入腐殖土及高分子吸水树脂;

步骤四,将树苗依次放入孔内;覆土浇水;植物根系扎入孔内裂隙后逐渐减少灌溉养护次数。

其中,相邻两个v型雨水收集巢之间通过排水沟连接。

其中,树苗的树干周围铺设有岩石块。

其中,树苗为灌木。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为基于旱涝地区自适用复绿体边坡复绿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边坡修整:清理边坡上的杂物及松动岩块;对边坡凸出的地方用榔头修整,使之铺平;对凹的地方用石块填补;

步骤二,将以1㎡为单元格的防护网展开铺平;采用水平倾斜角为75°、孔深为75cm和孔径为60cm的数值范围在单元格内钻孔;并将深孔底部破碎,形成供植物根系深入的裂隙;

步骤三,对孔口进行水泥修筑,形成v型雨水收集巢;孔内填入腐殖土及高分子吸水树脂;

步骤四,将树苗依次放入孔内;覆土浇水;植物根系扎入孔内裂隙后逐渐减少灌溉养护次数。

其中,相邻两个v型雨水收集巢之间通过排水沟连接。

其中,树苗的树干周围铺设有岩石块。

其中,树苗为藤蔓。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旱涝地区自适用复绿体边坡复绿方法,涉及边坡复绿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边坡修整:清理边坡上的杂物及松动岩块;对边坡凸出的地方用榔头修整,使之铺平;对凹的地方用石块填补;步骤二,将以1㎡为单元格的防护网展开铺平;采用水平倾斜角为65°‑75°、孔深为65cm‑75cm和孔径为60cm‑70cm的数值范围在单元格内钻孔;并将深孔底部破碎,形成供植物根系深入的裂隙;步骤三,对孔口进行水泥修筑,形成V型雨水收集巢;孔内填入腐殖土及高分子吸水树脂;步骤四,将树苗依次放入孔内;覆土浇水。本发明通过在边坡上倾斜钻孔,并在孔口修筑V型雨水收集巢,有效地提高了边坡的复绿效果,适合推广。

技术研发人员:孙忠伟;明桂林;牛杏杏;张传琦;王代飞;秦月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金联地矿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15
技术公布日:2018.04.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