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免外溅的卫生洗手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1670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避免外溅的卫生洗手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洗手池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避免外溅的卫生洗手池。



背景技术:

在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地方,我们都可以看到洗手池的身影。例如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商场中的茶水间又或者是每一个的消费者家庭,日常生活里每天都要用到它,它是家居必不可少的建材。

如申请号cn201510474513.0公开了一种自动化洗手机,包括有柜体,安装在柜体上的洗手盆,安装在柜体上且位于洗手盆后侧的连接管,连接在连接管端部的集成喷头,以及安装在柜体内的鼓风机;所述的连接管呈倒置的j形结构,连接管的端部处在洗手盆上方的中心位置,连接管的下端与所述鼓风机连接;所述的集成喷头上部为与连接管连接的连接头,集成喷头下部为与连接头下端一体连接的导风罩;所述连接头内壁通过连接筋连接有进水接头,进水接头下端连接有弹簧管,弹簧管下端连接有出水喷头;所述集成喷头集成了多种功能,利于快速将手洗干净、又能防止洗手时水花溅起,且洗完手之后便于将手吹干,保证用户不会被水花溅湿衣裤,实用性强。

结合上述,本发明人发现,该发明在洗手时,虽然内风膜风道及外风膜风道吹出的气流沿着导风罩内壁向下吹出形成气膜将水花挡住,避免了水花溅到用户的衣裤上,位于外膜风道以内的水花可以被隔绝,防止喷溅,但是位于外膜风道外侧附近的水花则被赋予更大下冲力,到洗手盆后会有更高的溅起高度,非常容易溅到身上,并且应用于外部环境,当冬季使用时,出风会加速水分蒸发,手部会感觉温度骤降,严重甚至引发冻伤。

如申请号cn200910203834.1的中国发明公布了一种倾斜镜面公共洗手池,主要由一挡水板、一镜面玻璃、一排水口和若干水龙头组成。水龙头在镜面玻璃上方、并沿镜面玻璃方向排列,排水口在镜面玻璃尽端的下方,镜面玻璃同时向挡水板和排水口倾斜。使用后的废水沿倾斜的镜面玻璃流入排水口,镜面玻璃同时具有镜子的功能。和常规的公共洗手池相比,本发明倾斜镜面公共洗手池便于清洗;仅有一个排水口,又无需额外的镜子,节省了建造成本;适当调整镜面玻璃向挡水板倾斜的方向,能让使用者为避免溅水将水龙头开小一点,流入排水口的废水也可以聚集起来供拖地等使用,以达到节水的目的

结合上述,本发明人发现,该发明在洗手时,手的伸入会改变水流方向,改变方向的水流无法保证在倾斜面上不会溅起,仅能在水流垂直向下且水流较缓时才能有防溅水的效果。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避免外溅的卫生洗手池,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避免外溅的卫生洗手池,以解决现有洗手池洗手时溅水的问题。

本发明避免外溅的卫生洗手池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避免外溅的卫生洗手池,包括控制盒,信号线,软管,固定接杆,洗手台,面盆,盆肩,盆尾,下水孔,水龙头,感应窗,防护罩,顶板,侧板,凸条,滑条,滑槽,下水管,面盆塞,分流网,滤网支架和滤网;所述控制盒内带有控制器,且在内部设有电磁阀,与供应水源相连接;所述信号线用以连接控制盒和感应窗;所述软管为不锈钢软管,通过固定接杆连接到水龙头底部;所述洗手台中间带有椭圆形孔,用以放置面盆,固定到墙面上;所述面盆为不规则的异形面盆,通过盆肩固定到洗手台上;所述盆肩为面盆顶侧外圈的圆弧凸台,盆肩底面为平面,放置于洗手台上;所述下水孔为通孔,开设于面盆最低处;所述水龙头为直角折弯结构,安装于洗手台上,且通过固定接杆与软管相接通;所述感应窗嵌装于水龙头背向墙体的一端;所述防护罩固定于滑条上;所述侧板设有两处,顶部后端内侧设有销孔,与顶板的销轴过渡配合;所述滑槽为t型槽,开设于滑条上,小端宽度等于侧板厚度,大端宽度等于凸条宽度;所述面盆塞安装于下水孔上;所述下水管与下水孔连接相通;所述滤网为不锈钢滤网,焊接于滤网支架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盆尾为面盆左侧内部向上卷起的挡边,上表面为圆弧形,卷起宽度由中间到前后两边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所述盆尾里侧为圆弧面,弧形面止线止于60度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滑条共有两处,通过螺钉连接垂直方向固定于墙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凸条设有两处,设于侧板后侧面,凸条锐边倒圆,尺寸等于滑槽内侧矩形孔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两端设有销轴,通过过渡连接固定于两侧板之间顶部,顶板可通过销轴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分流网用以切割洗手后的水流,放置于面盆中。

进一步的,所述滤网支架为中间向下弧形凹陷的圆环,且底侧焊接有四处支腿,支腿底侧为弧面,弧度等于面盆内部弧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分流网的设置,将手部以下的水在落于面盆前进行切割,将水流按照滤网上的滤孔分流成若干股,减少了水的冲力,且从分流网到面盆之间的距离也保证了被分流后的水几乎不会再次溅起太大高度,即使溅起,也会被分流网阻隔一部分,其余一部分会因为滤孔之间的表面张力而滞留,不能溅起。

本发明依靠面盆结构来改变水流的方向,防止水流溅起,当洗手时,部分水流冲到手上溅起,由于盆尾的设置,无法从前方溅出,而落在面盆左右两侧的洗手台上的水会再次溅到身上,这部分则被防护罩挡住,防止溅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左视图(未安装面盆)。

图3是本发明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面盆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防护罩后视图。

图6是本发明滑槽凸条配合图。

图7是本发明分流网主视图。

图8是本发明分流网俯视图。

图中:1-控制盒,2-信号线,3-软管,4-固定接杆,5-洗手台,6-面盆,61-盆肩,62-盆尾,63-下水孔,7-水龙头,71-感应窗,8-防护罩,81-顶板,82-侧板,83-凸条,9-滑条,91-滑槽,10-下水管,101-面盆塞,11-分流网,111-滤网支架,112-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8所示:一种避免外溅的卫生洗手池,包括控制盒1,信号线2,软管3,固定接杆4,洗手台5,面盆6,盆肩61,盆尾62,下水孔63,水龙头7,感应窗71,防护罩8,顶板81,侧板82,凸条83,滑条9,滑槽91,下水管10,面盆塞101,分流网11,滤网支架111和滤网112;控制盒1内带有控制器,且在内部设有电磁阀,与供应水源相连接;信号线2用以连接控制盒和感应窗71;软管3为不锈钢软管,通过固定接杆4连接到水龙头7底部;洗手台5中间带有椭圆形孔,用以放置面盆6,固定到墙面上;面盆6为不规则的异形面盆,通过盆肩61固定到洗手台5上;盆肩61为面盆6顶侧外圈的圆弧凸台,盆肩61底面为平面,放置于洗手台5上;下水孔63为通孔,开设于面盆6最低处;水龙头7为直角折弯结构,安装于洗手台5上,且通过固定接杆4与软管3相接通;感应窗71嵌装于水龙头7背向墙体的一端;防护罩8固定于滑条9上;侧板82设有两处,顶部后端内侧设有销孔,与顶板81的销轴过渡配合;滑槽91为t型槽,开设于滑条9上,小端宽度等于侧板82厚度,大端宽度等于凸条83宽度;面盆塞101安装于下水孔63上;下水管10与下水孔63连接相通;滤网112为不锈钢滤网,焊接于滤网支架111之间。

其中,盆尾62为面盆6左侧内部向上卷起的挡边,上表面为圆弧形,卷起宽度由中间到前后两边逐渐减小,盆尾62高度高于其他部位,高度由左端到前后两边逐渐减小,弧面不会伤到手部,身高较矮的小朋友可以放到盆尾62上,手部已经挡住一部分挡住向左上方溅起的大部分水花,,盆尾62可以挡住其余溅起的水花。

其中,盆尾62里侧为圆弧面,弧形面止线止于60度位置,落于面盆中的水会向四周流开,由于洗手时手部多有前后运动,也会有较多的水在手部的干涉下向前流动,即使水流的流力较大,也会随里侧的圆弧面而运动,到达60度时向有抛物线运动,不会从前方溅出。

其中,滑条9共有两处,通过螺钉连接垂直方向固定于墙面上,用于安装防护罩8。

其中,凸条83设有两处,设于侧板82后侧面,凸条83锐边倒圆,尺寸等于滑槽91内侧矩形孔尺寸,防护罩83通过凸条83和滑槽91的配合固定,同时也可以通过凸条83在滑槽91内的滑动将防护罩83取下,安装移除仅需一步,极其方便。

其中,顶板81两端设有销轴,通过过渡连接固定于两侧板82之间顶部,顶板81可通过销轴旋转,并且由于过渡配合的紧密性,顶板81可以保持到旋转的位置,由于人体身高的不同,个子较高的人在洗手时,由左上方伸入,此时可以掀起顶板81到合适角度,防止平行于地面的顶板81造成洗手的障碍。

其中,分流网11用以切割洗手后的水流,放置于面盆6中,凡是将要到达面盆6的水均会被滤网112分流成小股水流,减小水流向下的冲力,并且对面盆6溅起的水再次起到阻隔作用,同时,也能够防止人们洗手时掉落物品直接冲下下水管10,防止异物堵塞下水管10。

其中,滤网支架111为中间向下弧形凹陷的圆环,且底侧焊接有四处支腿,支腿底侧为弧面,弧度等于面盆6内部弧度,该弧度可以使滤网支架111在面盆6中滑动,且恰好位于中间位置,取出分流网11进行清洁处理时非常方便。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发明中,控制盒1内带有控制器,且在内部设有电磁阀,电磁阀一端与供应水源相连接,另一端接入水龙头7,通过面盆6的盆尾62可以将沿面盆6弧度向前运动的水成功拦截,防止水流前行溅出,防护罩8能够有效阻挡水花溅出到洗手台5再次溅起水花到人身上,分流网11既能起到过滤的作用,防止杂物进入下水管10产生堵塞,又能分流较大水柱,减小水冲力,减少水花的溅出,防护罩8和分流网11清洁方便,便于使用,其中,水龙头7通过感应窗71出水属于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过多赘述。

利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