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桩桩头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37299阅读:2456来源:国知局
灌注桩桩头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灌注桩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灌注桩桩头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灌注桩普遍用于工程建设的各个领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桩体类型,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已十分成熟,但对于灌注桩桩头的破除现阶段还没有一个规范的施工流程。现阶段施工现场绝大部分灌注桩桩头的破除均采用原始的机械凿除,施工速度慢,桩头钢筋扭曲,损害现象属于常态,急需一种规范的施工工艺,以解决上述施工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灌注桩桩头施工方法,旨在解决桩头破除时施工不规范,桩头钢筋破损弯曲,施工时间长,施工困难的问题。

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灌注桩桩头施工方法,加工灌注桩钢筋笼,确定所述钢筋笼的浮浆段;在所述浮浆段的钢筋笼的主筋上套设套管;进行灌注桩混凝土浇筑;待所述混凝土凝固后,破除桩头,取下所述套管。

进一步地,所述钢筋笼浮浆段的主筋和箍筋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套管的直径为所述主筋的直径的1.5-2倍,所述套管的长度与所述浮浆段的主筋长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套管的顶部封口,避免浇筑时混凝土进入套管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套管为硬质pvc管。

进一步地,进行所述混凝土浇筑时,当混凝土浇筑至所述灌注桩设计桩顶标高时,向混凝土浮浆段内均匀的插入特定数量的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插入方向与所述主筋设置的方向一致。

进一步地,当所述混凝土浮浆段凝固至预设强度后,取下所述第二套管,使所述浮浆段形成特定数量的空洞。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套管按蜂窝状插设于所述浮浆段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套管的直径是所述主筋直径的1.5-2倍,所述第二套管的长度大于所述浮浆段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套管为硬质pvc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在灌注桩浮浆段的主筋上套设套管,使得浮浆段的主筋四周形成以圆孔,再通过机械破除浮浆段,使得灌注桩桩头破除更加规范,施工更加便捷,在缩短施工时间的同时能有效地保护桩头钢筋。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灌注桩桩头施工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灌注桩桩头施工方灌注桩钢筋笼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灌注桩桩头施工方灌注桩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灌注桩桩头施工方法流程图。灌注桩桩头施工方法为:

步骤s101加工灌注桩钢筋笼,确定钢筋笼的浮浆段;

步骤s102在浮浆段的钢筋笼的主筋上套设套管;

步骤s103进行灌注桩混凝土浇筑;

步骤s104待混凝土凝固后,破除桩头,取下套管。

具体而言,步骤s101加工灌注桩钢筋笼,确定钢筋笼的浮浆段。首先加工灌注桩的钢筋笼,通过焊接主筋1,并在主筋1周围绑扎箍筋2,对主筋1进行固定,在钢筋笼加工完成之后,依照灌注桩设计标准,计算灌注灌注桩时的灌注桩的浮浆段高度。在确定了浮浆段的高度之后,钢筋笼浮浆段的主筋和箍筋可拆卸连接,以方便套管3插设在主筋1上,具体的,浮浆段的钢筋笼的主筋1和箍筋2不绑扎固定,或者,浮浆段的主筋1四周不设置箍筋2。

具体而言,步骤s102在浮浆段的钢筋笼的主筋1上套设套管3。浮浆段确定之后,在浮浆段的主筋1上套设套管3,套管3的直径为主筋1的直径的1.5-2倍,套管3的长度与浮浆段的主筋1长度相同。套管3的顶部封口,避免浇筑时混凝土进入套管3内。套管3为硬质pvc管。

具体而言,步骤s103进行灌注桩混凝土浇筑。将套管3套设在浮浆段的主筋1上之后,使用混凝土进行灌注桩浇筑。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当混凝土浇筑至灌注桩设计桩顶标高时,向混凝土浮浆段内均匀的插入特定数量的第二套管7,第二套管7插入方向与所述主筋1设置的方向一致。结束浇筑施工,当混凝土浮浆段凝固至预设强度后,取下第二套管7,使浮浆段形成特定数量的空洞。第二套管7可按蜂窝状插设于浮浆段内,使浮浆段形成蜂窝状的空洞。第二套管7的直径是所述主筋1直径的1.5-2倍,第二套管7的长度大于所述浮浆段的高度。第二套管7为硬质pvc管。

具体而言,步骤s104待混凝土凝固后,破除桩头,取下套管。当灌注桩的混凝土凝固后破除桩头。待灌注桩桩体养护至28天后,经检测合格,开始破除桩头,桩头即为浮浆段。浮浆段已预留特定数量的空洞,或者蜂窝状的空洞,使用机械可轻易完成桩头破除工作。待桩头混凝土破碎后,取下套管3,重复使用进行下一灌注桩施工。

可以理解的是,在灌注桩浮浆段的主筋1上套设套管3,使得浮浆段的主筋1四周形成以圆孔,再通过机械破除浮浆段,使得灌注桩桩头破除更加规范,施工更加便捷,在缩短施工时间的同时能有效地保护桩头钢筋。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其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灌注桩桩头施工方灌注桩钢筋笼结构示意图和灌注桩俯视示意图。

在制作钢筋笼之前,依照灌注桩的设计,以及混凝土的质量,计算灌注桩灌注时浮浆段的长度,并根据确定的浮浆段的长度制作钢筋笼主筋1套管3,套管3的长度于浮浆段长度相同,同样与浮浆段钢筋笼的主筋1的长度相同;套管3的直径大于主筋1的直径,以使得套管3能够套设在主筋1上。在确定套管3的直径时,依据主筋1的直径,选取直径为主筋1直径的1.5-2倍的管材作为套管3使用,并且套管3的一端封死,另一端开口套在主筋1上。套管3的一端封死后,使得套管3在套设在主筋1上之后不会沿主筋1滑落。同时,浮浆段的主筋1和箍筋2不需要绑扎,或者浮浆段不设置箍筋2。

钢筋笼主筋1与箍筋2交叉设置,并通过钢丝绑扎固定,浮浆段的主筋1不设置箍筋2,浮浆段的主筋1上套设套管3,并将主筋1和套管3进行固定。在上述钢筋笼制作完成之后,将钢筋笼放置预设灌注桩孔位内。将钢筋笼放入预设孔位置之后,在孔位上端设置钢护筒5,使用混凝土进行灌注桩浇筑。

在浇筑到灌注桩浮浆段时,使用预先设置的第二套管7,插设于浮浆段的混凝土内,插设多根第二套管7,第二套管7均匀的插设,可呈蜂窝状排列插设于浮浆段内,第二套管7并不套在主筋1上。第二套管7的长度大于浮浆段的高度,以使得第二套管7可露出浮浆段。第二套管7的直径时主筋1的直径的1.5-2倍。在浇筑完成之后,并在浮浆段的混凝土凝固至一定强度之后,将第二套管7拔出,此时浮浆段形成蜂窝状空洞,方便后续桩头的破除工作。凝固至一定强度以能够拔出第二套管7,并且浮浆段混凝土不会变形为宜。主筋1上的套管3无需拔出,直至灌注桩凝固至预设强度后,进行状头破除,也即是破除浮浆段时,打碎凝固的混凝土,回收套设在主筋1上的套管3,用以下一灌注桩浇筑时使用。套管选用硬质pvc管材制作,根据硬质pvc管材的特性,其韧性强抗挤压,表面光滑易于插拔与混凝土。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浮浆段插设第二套管,使得分浮浆段形成蜂窝状孔洞,只需使用轻型机械,即可破除浮浆段,不仅施工工艺快速便捷,而且有效的解决了桩头破除困难,同时通过设置主筋套管,使得在破除桩头时有效的保护主筋不遭破坏。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