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排水沟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76431阅读:46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排水沟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态排水沟及施工方法,属于水土保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已是当前城镇建设的大势所趋,海绵城市的核心是充分发挥绿地、道路等设施对于雨水的吸纳和蓄渗,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等方面有良好的“弹性”,降水多时能够吸水蓄水渗水净水,而当水资源紧缺时可将储存的水资源释放并加以利用。

排水沟作为重要的水土保持措施,在生产建设项目中被广泛使用,现状排水沟类型虽多,但建设的基本目的是排出地表集水或将原有水系改线,功能较为单一,且主要以纯工程措施为主,这类排水沟保土能力较弱,土壤极易随雨水进入排水系统,堵塞排水沟或市政管网。此外,现状排水沟多无蓄水功能,雨天将雨水快速排出,干旱需浇灌时多采用喷灌、滴灌、洒水车洒水等措施,增加植被养护成本。

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人民群众对生态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海绵城市的雨洪管理理念也逐步深入人心,仅具有单一排水功能的排水沟已不符合公众意愿及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

因此,从水土保持角度出发,研究有效、可操作、有一定绿化效果且兼具净水、蓄水、排水、供水功能的生态排水沟符合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排水沟及施工方法,该生态排水沟及施工方法集净水、蓄水、排水、供水功能于一体且具有一定绿化效果,可以较好地解决现有排水沟不涉及绿化、且功能单一的技术缺点。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态排水沟,包括排水沟;所述排水沟的底部铺设素土夯实层,在素土夯实层内敷设有渗水管;所述渗水管的管壁上包裹有土工膜,在渗水管的末端设有封闭塞;所述排水沟的内部由下到上依次回填有卵石层、吸水层、表土层,在表土层内混有草籽。

所述排水沟的底部和内壁均铺设有土工膜。

所述土工膜包裹在渗水管离排水沟内壁25~35cm的管壁上。

所述渗水管的末端为远离排水沟的一端。

所述卵石层中的卵石粒径大于渗水管的管径,吸水层中的吸水材料为海绵。

所述封闭塞设置在渗水管管内或可包裹在渗水管管外。

基于一种生态排水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开挖排水沟:剥离表土,开挖排水沟,并在排水沟的底部及内壁进行夯实处理,形成素土夯实层;

②敷设渗水管:在素土夯实层中敷设渗水管,将渗水管离排水沟内壁25~35cm的管壁上包裹土工膜,并把远离排水沟内壁一端的渗水管的管口进行封闭,封闭后对渗水管的周围进行回填处理;

③铺设土工膜:在排水沟的底部和内壁铺设土工膜;

④混合草籽:收集剥离的表土,在表土内混合草籽;

⑤铺设表土层、吸水层、卵石层:在排水沟的内部,由下到上依次铺设卵石层、吸水层、表土层。

所述步骤③中,在铺设土工膜时,对渗水管和渗水管与排水沟内壁相接处的管口进行防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排水沟内部有填筑物,雨水进入后,流速将减缓,降低流水中悬移质,进而减少随流水带出的土壤量,起到净水作用;

2.生态排水沟设置吸水层和渗水管,雨水进入吸水层后,大部分充填于吸水层至水量饱和,再进入渗水管,其他多余雨水由卵石层排出,故该排水沟具有一定的蓄水、渗水及排水功能;

3.排水沟设置表土层,表土内混有草籽,草籽萌发后可对排水沟表面起到绿化作用,提高区域绿化率;

4.排水沟底部设置渗水管,渗水管会连通周边环境,雨水进入渗水管后,会向周边环境渗水,供给植被生长所需,卵石层水流排出后,饱和的吸水层会受重力向下层渗水,渗水再次进入渗水管,继续向周边土壤供水,进而减少植被养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断面示意图;

图中:1-表土层,2-吸水层,3-卵石层,4-渗水管,5-排水沟,6-素土夯实层,7-土工膜,8-草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生态排水沟,包括排水沟5;所述排水沟5的底部铺设素土夯实层6,在素土夯实层6内敷设有渗水管4;所述渗水管4的管壁上包裹有土工膜7,在渗水管4远离排水沟5的一端用封闭塞进行封闭(渗水管4一部分埋设在排水沟5中,另一部分裸露在排水沟5外);所述排水沟5的内部由下到上依次回填有卵石层3、吸水层2、表土层1,在表土层1内混有草籽8。

所述排水沟5的底部和内壁均铺设有土工膜7,进行防渗。

所述土工膜7包裹在渗水管4离排水沟5内壁25~35cm的管壁上,提供蓄水和供水功能,并连通四周环境,减少植物养护成本。

所述卵石层3中的卵石粒径大于渗水管4的管径,以免堵塞渗水管4,吸水层2中的吸水材料为海绵,吸水量大,净水得到最优,也可以是其他吸水性材料。

所述封闭塞无固定形状,可设置于渗水管4末端管内,也可包裹于渗水管4末端管外,以封堵注集水为主,防止集水大量从渗水管4末端流出冲刷土壤。

基于一种生态排水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开挖排水沟5:剥离表土,开挖排水沟5,并在排水沟5的底部及内壁进行夯实处理,形成素土夯实层6;

②敷设渗水管4:在素土夯实层6中敷设渗水管4,将渗水管4离排水沟5内壁25~35cm的管壁上包裹土工膜7,并把远离排水沟5内壁一端的渗水管4的管口进行封闭,封闭后对渗水管4的周围进行回填处理;

③铺设土工膜7:在排水沟5的底部和内壁铺设土工膜7;

④混合草籽8:收集剥离的表土,在表土内混合草籽8;

⑤铺设表土层1、吸水层2、卵石层3:在排水沟5的内部,由下到上依次铺设卵石层3、吸水层2、表土层1,卵石层3具有排水功能,表土层1具有绿化功能,吸水层2具有净水功能。

所述步骤③中,在铺设土工膜7时,对渗水管4和渗水管4与排水沟5内壁相接处的管口进行防护,防止堵塞管口。

综上所述,在传统排水沟基础上,对排水沟5进行开挖,在内部由下向上分层回填卵石层3、吸水层2及表土层1,是对传统排水沟措施的改进,达到集净水、蓄水、排水、供水功能于一体且由植被覆盖的目的。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排水沟,包括排水沟;所述排水沟的底部铺设素土夯实层,在素土夯实层内敷设有渗水管;所述渗水管的管壁上包裹有土工膜,在渗水管的末端用封闭塞进行封闭;所述排水沟的内部由下到上依次回填有卵石层、吸水层、表土层,在表土层内混有草籽。本发明排水沟内部有填筑物,雨水进入后,流速将减缓,降低流水中悬移质,进而减少随流水带出的土壤量,起到净水作用;生态排水沟设置吸水层和渗水管,雨水进入吸水层后,大部分充填于吸水层至水量饱和,再进入渗水管,其他多余雨水由卵石层排出,故该排水沟具有一定的蓄水、渗水及排水功能;排水沟设置表土层,表土内混有草籽,草籽萌发后可对排水沟表面起到绿化作用,提高区域绿化率。

技术研发人员:陈凡;孙荣;魏浪;张习传;赵俊;张宇;唐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28
技术公布日:2018.04.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