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除藻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50938发布日期:2018-06-08 21:47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高效除藻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环保领域,尤其是一种除藻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发展,淡水富营养化日益严重,湖泊、水库出现大量藻类,现有藻类主要通过人过清除,费时费力,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省时省力、效率高的除藻设备。

本发明中的一种高效除藻设备,包括纵向设置的第一输送带、水平设置的第二输送带、电机、多个抓手、收集仓和工作台;抓手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一输送带上,第一输送带上部设有主动轮、下部设有从动轮,第一输送带上设有多个用于固定抓手的销轴,主动轮与电机相连;抓手包括底板和侧板,侧板上部设有与销轴配合的定位凹槽;电机安装在工作台上,收集仓位于第二输送带下部;第二输送带与第一输送带相连,用于将抓手收集的藻类输送到收集仓。电机带动第一输送带顺时针转动转动,第一输送带左侧的抓手上的侧板靠在第一输送带上,底板对水中的藻类进行抓取,第一输送带输送过程中,藻类上升输送到第二输送带上,抓手顺时针转动,底板左侧靠在第一输送带1右侧进行折叠,占用空间小。通过第一输送带带动抓手对藻类进行抓取,结构简单,除藻效率高,节省人工。

作为优选,底板与侧板的夹角为80~95º。结构稳定,使用方便。

作为优选,侧板高度为底板宽度的1/4~1/2。收纳后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

作为优选,底板设有多个凹槽。抓取效率高,重量轻,使用方便。

作为优选,还包括具有回流泵的进水系统、具有清水池的出水系统、过滤系统、混凝系统和污泥系统,过滤系统包括管式过滤器,所述混凝系统包括与污泥系统连接的搅拌混合器、内置有絮凝剂的药剂仓以及计量泵, 该搅拌混合器一端设有通向水体的开口,且该开口上盖设有过滤膜;所述回流泵、管式过滤器以及清水池通过管路依次相连,所述搅拌混合器、药剂仓以及计量泵通过管路依次相连,且该管式过滤器通过反冲洗阀与搅拌混合器连接。对水体进行化学处理,除藻效果更持久。

作为优选,所述抓手为6~12个。成本低,抓取效果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第一输送带带动抓手对藻类进行抓取,结构简单,除藻效率高,节省人工。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高效除藻设备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高效除藻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高效除藻设备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抓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第一输送带,2、抓手,3、从动轮,4、电机,5、第二输送带,6、收集仓,7、工作台,8、主动轮,21、凹槽,22、底板,23、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的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如图1-4所示,一种高效除藻设备,包括纵向设置的第一输送带1、水平设置的第二输送带5、电机4、多个抓手2、收集仓6和工作台7;抓手2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一输送带上,第一输送带1上部设有主动轮8、下部设有从动轮3,第一输送带1上设有多个用于固定抓手2的销轴,主动轮8与电机4相连;抓手2,包括底板22和侧板23,侧板23上部设有与销轴配合的定位凹槽;电机4安装在工作台7上,收集仓6位于第二输送带5下部;第二输送带5与第一输送带1相连,用于将抓手2收集的藻类输送到收集仓6。电机4带动第一输送带1顺时针转动转动,第一输送带1左侧的抓手2上的侧板23靠在第一输送带1上,底板22对水中的藻类进行抓取,第一输送带1输送过程中,藻类上升输送到第二输送带5上,抓手2顺时针转动,底板22左侧靠在第一输送带1右侧进行折叠,占用空间小。通过第一输送带1带动抓手2对藻类进行抓取,结构简单,除藻效率高,节省人工。

作为优选,底板22与侧板23的夹角为80~95º。结构稳定,使用方便。

作为优选,侧板23高度为底板22宽度的1/4~1/2。收纳后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

作为优选,底板22设有多个凹槽21。抓取效率高,重量轻,使用方便。

作为优选,还包括具有回流泵的进水系统、具有清水池的出水系统、过滤系统、混凝系统和污泥系统,过滤系统包括管式过滤器,所述混凝系统包括与污泥系统连接的搅拌混合器、内置有絮凝剂的药剂仓以及计量泵, 该搅拌混合器一端设有通向水体的开口,且该开口上盖设有过滤膜;所述回流泵、管式过滤器以及清水池通过管路依次相连,所述搅拌混合器、药剂仓以及计量泵通过管路依次相连,且该管式过滤器通过反冲洗阀与搅拌混合器连接。对水体进行化学处理,除藻效果更持久。

作为优选,所述抓手为6~12个。成本低,抓取效果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