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1303阅读:6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挡土墙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墙体,具体涉及一种挡土墙。



背景技术:

挡土墙是指支撑路基填土、自然边坡航道港湾泊岸、景观墙及山坡土体等的支挡建筑物,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其中重力式挡土墙是我国目前最常用的挡土墙结构。

如公告号为CN204849819U的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生态型挡土墙,包括用于支挡边坡的挡土墙体,所述的挡土墙体呈斜向下设置,挡土墙体的斜面上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边槽,边槽的底面呈斜向下设置,边槽的槽宽与生态袋的宽度相当;所述的挡土墙体的底部设有用于聚水的排水边沟,挡土墙体、边槽和排水边沟一体结构成型。通过边槽安装生态袋,防止生态袋下滑偏移。

在下雨时,边坡上会掉落一些砂石,以及一些如塑料垃圾和人工废弃物等无法降解的垃圾。这些垃圾会在下落过程中被边槽限位,并留在边槽内。由于挡土墙体具有一定的高度和坡度,故对边槽的清理会很繁琐。故需设计一种方便清理且可使生物袋稳定安装在墙体上的挡土墙。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清理的稳定种植有植生袋的挡土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挡土墙,包括倾斜向下设置的墙体,所述墙体上设有植生袋,所述植生袋沿墙体坡度按台阶状叠放安装形成植生带,所述植生带沿墙体水平方向设有若干条,所述植生袋上覆盖有柔性防护网,所述柔性防护网上沿水平方向固设有支撑绳形成台阶状,所述柔性防护网上设有用于将柔性防护网固定安装于墙体的锚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锚杆将柔性防护网固定安装于墙体,通过柔性防护网将植生袋固定安装于墙体。由于墙体上没有大型凸起阻挡物,故固体垃圾可以直接从墙体直接滑落到墙体底端,方便了垃圾的清理。植生袋按台阶叠放,则植生袋之间有一个限位力,可减小由于长期降水导致植生袋下滑的概率,使植生袋稳定种植于墙体。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植生袋相对墙体一侧设有用于增大摩擦的固定刺,所述固定刺均匀分布于植生袋外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刺可增大植生袋和墙体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植生袋更加稳定的安装在墙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柔性防护网外盖设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由无纺布片制成,所述保护层外设有用于将保护层固定安装于柔性防护网的U型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植生袋中的植物和出苗后的植物幼苗进行保温和保护,从而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成苗率。在成苗后,除去U型钉,揭去无纺布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锚杆分体设置呈若干段锚杆单元,相邻所述锚杆单元之间设有用于连接锚杆单元的连接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锚杆打入墙体内和坡体内时,可一段段通过风抢打入,防止由于锚杆过长而使通过风枪转动锚杆时锚杆受到的弯矩过大,导致锚杆断裂。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锚杆外壁呈螺纹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锚杆更方便的钻入墙体和坡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墙体上开设有泄水孔,所述泄水孔位于两个植生带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泄水孔增强了墙体的透水性,从而使墙体一侧坡体上的水可从泄水孔排出墙体,防止地面水下渗和雨水堆积在坡体上后形成静水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泄水孔背对植生袋一端设有用于反滤的砂袋,所述砂袋覆盖住泄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防止墙体后泥土和其他固体物质流入泄水孔内导致泄水孔堵塞,确保了泄水孔的排水性。且砂袋方便检查是否已经安装,确保泄水孔反滤。同时泄水孔内排出的水不会冲击到植生袋,从而防止植生袋被冲走,使植生袋稳定安装在墙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位于所述墙体底部的锚杆上设有用于压实锚杆的回填土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锚杆更加稳定的将墙体固定安装在坡体上。也使柔性防护网更稳定的安装在墙体上,减小植生袋滑落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植生袋由外到内依次分别为尼龙纤维网、无纺布和基材,所述基材包括绿化基材、纤维、种子和种植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纺布可使基材无泄漏的安装在植生袋内。且无纺布能在短期内自动分解,不会阻碍植物的生长。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方便清理垃圾;植生袋稳定安装在墙体上,滑落几率低;植生袋的发芽率和成苗率较高;墙体的透水性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植生袋的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中植生带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柔性防护网和保护层的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中锚杆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地基;2、墙体;3、碎石垫层;4、素混凝土;5、排水边沟;6、植生袋;7、尼龙纤维网;8、无纺布;9、基材;10、固定刺;11、植生带;12、柔性防护网;13、支撑绳;14、保护层;15、U型钉;16、锚杆;17、锚杆单元;18、连接套;19、回填土层;20、泄水孔;21、砂袋;22、坡体。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挡土墙,包括地基1和墙体2。地基1堆筑在平地土地上,从下到上依次堆叠的碎石垫层3和素混凝土4组成。

如图1所示,墙体2背对坡体22一端呈倾斜向下设置。墙体2背对坡体22一端设有用于排水边沟5。墙体2和排水边沟5呈一体设置。排水边沟5和墙体2下端均嵌设固定于地基1内。

如图1所示,墙体2上设有植生袋6。如图2所示,植生袋6由外到内依次分别为尼龙纤维网7、无纺布8和基材9。尼龙纤维网7相对墙体2一侧设有用于增大摩擦的固定刺10,固定刺10均匀分布于尼龙纤维网7外壁。基材9包括绿化基材、纤维、种子和种植土。一般绿化基材、纤维和种植土的配比为1:2:2。绿化基材由有机质、肥料、保水剂、稳定剂、团粒剂和酸度调节剂制成。种子由草本种子和乔灌木种子混合而成。

如图1和图3所示,植生袋6沿墙体2坡度按台阶状叠放安装形成植生带11,植生带11沿墙体2水平方向设有若干条。植生袋6上设有柔性防护网12,柔性防护网12将植生袋6压紧在墙体2上。柔性防护网12使一张预张拉的钢绳网。柔性防护网12上沿水平方向固设有支撑绳13,支撑绳13沿墙体2坡度向上设有若干条,成形成台阶状。如图4所示,柔性防护网12外盖设有保护层14,保护层14由无纺布片制成,保护层14外设有U型钉15,保护层14通过U型钉15固定安装于柔性防护网12。

如图1所示,柔性防护网12上设有锚杆16。锚杆16插设固定在柔性防护网12上,且插设入墙体2和坡体22内,使柔性防护网12固定安装于墙体2。如图5所示,锚杆16分体设置呈若干段锚杆单元17,锚杆16外壁呈螺纹设置。相邻锚杆单元17之间设有连接套18。连接套18和锚杆16之间呈螺纹连接。如图1所示,位于墙体2底部的锚杆16上设有回填土层19,回填土层19给了锚杆16一个限位力,使锚杆16更稳定的安装在墙体2上。

如图1所示,墙体2上设有贯穿墙体2的泄水孔20,泄水孔20位于两个植生带11之间。泄水孔20背对坡体22一端呈倾斜向下设置。泄水孔20从上至下设有多排,两排相邻的泄水孔20呈交错设置。泄水孔20背对排水边沟5一端设有用于反滤的砂袋21,砂袋21覆盖住泄水孔20,形成反滤层。砂袋21通过混凝土固定粘接在墙体2上。砂袋21可使坡体22内的水可以从泄水孔20流出,而石头等固体则会被阻挡在泄水孔20外,防止泄水孔20堵塞。

在施工前,通过风动凿岩机在墙体2和坡体22上钻眼,方向与墙体2垂直。在施工时,先将植生袋6沿墙体2坡度台阶叠放。然后将带有保护层14的柔性防护网12放在植生袋6上,使支撑绳13对准植生袋6形成的台阶边。将一根锚杆单元17插设入柔性防护网12,使锚杆单元17和柔性防护网12固定连接。然后通过风钻将该锚杆单元17钻入墙体2内。在该锚杆单元17钻完后,使风钻和锚杆单元17脱离。通过连接套18将另一根锚杆单元17接在该锚杆单元17上,继续使用风枪将锚杆单元17钻入,直至钻至设计深度,最后一根锚杆单元17外露15cm。植生袋6种的种子成苗后,除去U型钉15,揭去保护层14即可。

在下雨时,坡体22上的垃圾直接沿着墙体2流到排水边沟5内,在天晴时对排水边沟5进行清理即可。而坡体22内的水分可通过泄水孔20从墙体2一侧流出,防止地面水下渗和雨水堆积在坡体22上后形成静水压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