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线清除沉积淤泥的岸边取水构筑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0353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在线清除沉积淤泥的岸边取水构筑物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岸边取水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在线清除沉积淤泥的岸边取水构筑物。



背景技术:

在长时间的运行后,岸边取水构筑物进水间底部会沉降淤泥。传统淤泥清除方法多采用离线型。离线清除淤泥在污泥泵的作用下对底部沉降淤泥提升后外排;也可在井底设置穿孔清洗管,通过高压水边冲洗边排泥。离线清除淤泥应在关闭原水取水泵,并将进水闸板闭合后进行。该系统不利于原水取水泵后续处理构筑物的连续运行,清除淤泥过程较为繁琐;若取水水源为泥砂含量较高的河流,清除淤泥周期较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在线清除沉积淤泥的岸边取水构筑物。

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在线清除沉积淤泥的岸边取水构筑物,包括进水间,水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进水间设置于河岸边,紧贴河岸侧的进水间的侧壁上设有用于与河流贯通用的进水格栅,在进水间的底面按阵列均布若干污泥斗;

在进水间的外面设有排泥总管,排泥总管的出口端连接污泥泵,排泥总管上并列连接若干排泥支管的一端,每根排泥支管的另一端依次贯穿入每一列或每一行污泥斗内的底面处;位于污泥斗内的排泥支管的下表面设有吸泥口。

位于排泥总管与进水间外壁之间的排泥支管上设有控制阀。

所述的控制阀为气动蝶阀与手动蝶阀的组合。

所述的进水间的顶面设有活动盖板。

所述的进水间的顶面高于河流的水面。位于所述进水格栅处的进水间内侧壁上设有闸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保证岸边取水构筑物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对进水间底部沉降淤泥进行有效地清除,大大提高了取水构筑物的可靠性,有效的保证了后续处理构筑物连续运行的稳定性;能不受取水源泥砂量的影响,针对不同的取水水质,设置不同的排泥周期,含砂量大的河流,排泥周期短;含砂量小的河流,排泥周期长;排泥过程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去除进水间顶面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一种在线清除沉积淤泥的岸边取水构筑物,包括进水间,水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进水间1设置于河岸边,紧贴河岸侧的进水间1的侧壁上设有用于与河流贯通用的进水格栅4,在进水间1的底面按阵列均布若干污泥斗2;

在进水间1的外面设有排泥总管3,排泥总管3的出口端连接污泥泵,排泥总管3上并列连接若干排泥支管31的一端,每根排泥支管31的另一端依次贯穿入每一列或每一行污泥斗内的底面处;位于污泥斗2内的排泥支管31的下表面设有吸泥口。

河流中泥砂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进水间1底部的污泥斗2中,由于采用具有斜面的斗状污泥斗,因此能快速地将泥砂汇聚至污泥斗底部,然后在污泥泵的吸力下会将沉降的泥砂从吸泥口吸入排泥支管31中,再从排泥总管3排出。

本实用新型不受取水源泥砂量的影响,含砂量大的河流,排泥周期短;含砂量小的河流,排泥周期长,提高了取水构筑物连续运行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位于排泥总管3与进水间1外壁之间的排泥支管31上设有控制阀。

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阀为气动蝶阀61与手动蝶阀62的组合,参见图1,在排泥支管31上依次设气动蝶阀61与手动蝶阀62,平时工作时采用气动蝶阀自动控制,一旦气动蝶阀61故障时,可以采用手动蝶阀62来人工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水间1的顶面设有活动盖板5,方便后期检修人员进入进水间1进行维护。

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水间1的顶面高于河流的水面。

进一步的,位于所述进水格栅4处的进水间1内侧壁上设有闸门,方便阻断河流进水,便于后期人员对进水间1内设施的维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