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口应急挡水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0571阅读:1545来源:国知局
地铁口应急挡水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涉及用于地铁口的应急挡水装置,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地铁口应急挡水墙。



背景技术:

在类似地铁等这种具有向地下延伸的基坑结构建筑,其在遇到暴雨时,地面上水流聚集来不及排掉时,很容易从基坑口处向下流至基坑内部。由于基坑均设置在地面以下,一旦水留置在基坑内部,并且聚集较多时,需要借助外部的抽水机排水,极为不便。

常用的处理方式为,在基坑口处排布若干沙包,使用沙包堆积在基坑口处形成围堵装置,减少水流机内基坑。但是,在实际处理过程中,沙包不易取得,而且需要大量人工搬运。而且沙包在堆垛的过程中,沙包之间可能存在间隙,水仍然可以从该间隙处流入到基坑内。水流退去后,还需要人工再将沙包运走,比较费事。

授权公告号为CN205062750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挡水装置,该挡水装置为内呈空腔的储水仓,储水仓的迎水面为斜坡面,用于挡水。储水仓锚固在地面,与地面固定牢固。储水仓设有若干进水孔和出水口,方便向储水仓内注水,或者放水。在实际使用时,储水仓使用完之后,需要拆除锚固装置,过程比较繁琐。若不拆除锚固装置,储水仓摊放在基坑口处,影响行人进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铁口应急挡水墙,在地铁口处设置隐藏式应急挡水墙,使用方便,并且不影响行人正常通行。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地铁口应急挡水墙,包括在地铁口处挖设的基坑,基坑上端开口形成基坑开口,基坑内设有挡水墙,基坑侧壁还设有滑轨,挡水墙包括与滑轨滑动连接的滑动板,以及固定在滑动板上的储水袋,储水袋和基坑开口之间固定有形变膜,基坑开口上盖合有盖板。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在地铁口处挖设基坑,在基坑内部放置挡水墙,挡水墙与基坑侧壁相对滑动。使用时,挡水墙沿滑轨从基坑内部滑出,储水袋相应挡在地铁口处。形变膜固定在储水袋和基坑开口之间,实现储水袋和基坑开口的进一步密封,避免使用时,外部的水进入基坑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储水袋内部设有若干将储水袋分隔形成多个单元格的挡板,若干挡板沿基坑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将储水袋分隔为单元格,各单元格之间使用挡板隔开,储水袋内部充满水之后,储水袋作为迎水面,用于挡水。同时储水袋还可以作为缓冲,避免水势太急,对滑动板造成太大冲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个单元格的上端开设有进水口,相应的每个单元格的下端开设有出水口。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每一个独立的单元格上端设有进水口,下端相应设有出水口。使用时,可以对单元格同时充水,将储水袋支撑起来。也可以间隔选择其中的单元格,对其内部进行充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盖板靠近滑动板的一侧使用铰链与基坑开口铰接,盖板和基坑开口之间还设有支撑盖板相对于基坑开口垂直的支撑件。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盖板使用铰链与基坑开口铰接,盖板打开之后,相对于基坑开口垂直,滑动板与盖板平行,盖板可以作为滑动板的支撑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盖板朝向基坑的一侧还设有与滑轨连通的滑道。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盖板翻转打开之后,在盖板朝向基坑的侧面设置滑道,滑道作为基坑侧壁滑轨的延续,与滑轨相连通。滑动板在向上相对于滑轨和滑道滑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形变膜与基坑的深度等高。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形变膜的高度设置为与基坑的深度相同,挡水墙放置在基坑内部,朝向基坑内部滑动时,形变膜逐渐拉伸,同时依旧保持储水袋和基坑开口相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滑动板包括与滑轨滑动连接的滑动段,以及与滑动段相连置于储水袋下方的承重板,靠近基坑开口处滑动段和滑轨之间、以及承重板和基坑侧壁之间均设有卡接结构。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滑动板相对于滑轨滑动时,其滑动至滑轨靠近基坑开口的端部时,在该位置处设置卡接结构,确保滑动板与基坑相对固定,在挡水的过程中,有较好的支撑性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地铁口处挖设基坑,在基坑内部放置挡水墙,挡水墙与基坑侧壁相对滑动。使用时,挡水墙沿滑轨从基坑内部滑出,储水袋相应挡在地铁口处。形变膜固定在储水袋和基坑开口之间,实现储水袋和基坑开口的进一步密封,避免使用时,外部的水进入基坑内。

附图说明

图1为地铁口应急挡水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储水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地铁口应急挡水墙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6为图4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基坑;11、基坑开口;12、滑轨;2、挡水墙;21、滑动板;211、滑动段;2111、滑条;2112、第一固定槽;2113、第一弹簧;2114、第一卡接块;2115、第一卡接槽;212、承重板;22、储水袋;221、单元格;222、外保护层;223、进水口;224、出水口;225、挡板;23、形变膜;3、盖板;31、滑道;32、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地铁口应急挡水墙,设置在地铁口处。结合图1和图4,在地铁口处挖设基坑1,基坑1 上端的开口为基坑开口11,基坑开口11上盖合有盖板3,盖板3与基坑开口11靠近地铁内的一侧使用铰链铰接。基坑1 内设有伸缩挡水墙2,基坑1 靠近铰链的一侧设有竖直向下的滑轨12,挡水墙2与滑轨12滑动连接。

结合图4,挡水墙2包括与滑轨12滑动连接的滑动板21,以及固定在滑动板21上,填充满基坑开口11处的储水袋22。滑动板21包括与滑轨12滑动连接的滑动段211以及位于储水袋22底面用于放置储水袋22的承重板212,承重板212与滑动段211相连,承重板212远离滑动段211的一侧抵接在基坑1 内壁,与基坑1 内壁滑动连接。

结合图4和图5,滑动段211上设有与滑轨12相匹配的滑条2111,滑条2111与滑动段211的高度相同,滑轨12的横截面为燕尾槽状,滑轨12与滑条2111配合更加紧密。在靠近基坑开口11处,滑轨12和滑条2111之间设有卡接结构,具体为,滑轨12的底端沿基坑1 侧壁的方向开设第一固定槽2112,第一固定槽2112的槽底固定第一弹簧2113,第一弹簧2113远离槽底的方向固定有第一卡接块2114。相应的,在滑条2111上开设与第一卡接块2114相匹配的第一卡接槽2115。

承重板212与基坑1 内壁的抵接位置也设有相同的卡接结构,基坑1 内壁上开设第二固定槽,第二固定槽的槽底固定第二弹簧,第二弹簧远离槽底的一端固定第二卡接块,承重板212与基坑1 内壁的抵接处设有与第二卡接块匹配的第二卡接槽。

结合图2和图6,储水袋22包括呈坡面设置的的挡水面,以及黏结在滑动板21上的背水面,挡水面与基坑开口11处还粘贴有形变膜23。挡水墙2向下或者向上移动时,形变膜23一方面作为挡水墙2和基坑开口11的密封连接,确保二者连接稳固,另一方面,挡水墙2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储水袋22的底端距离基坑开口11的距离为基坑1 的深度,形变膜23可以随着挡水墙2的下移而伸展,保证挡水墙2移动方便。

结合图2和图3,储水袋22分为内蓄水层和外保护层222,内蓄水层围合形成蓄水室,蓄水室内部固定有若干挡板225,挡板225沿着基坑1 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挡板225与蓄水室内壁黏结固定。挡板225将蓄水室分隔形成若干个单元格221,每个单元格221的上端开设有进水口223,相应的在每个单元格221的下端均设有出水口224。

此外,结合图1,盖板3和基坑开口11之间还设有支撑件32,盖板3打开之后,支撑件32确保该本与基坑开口11垂直,盖板3朝向基坑1 的侧面上还设有延续基坑1 侧壁滑轨12的滑道31,盖板3翻转直立之后,滑道31与滑轨12接通。

使用时,手握把手将盖板3翻转打开,滑轨12和滑道31连通。挡水墙2上的滑动板21沿滑轨12和滑道31滑动,承重板212与基坑1 侧壁滑动连接。挡水墙2在基坑1 内滑动时,滑条2111按压第一卡接块2114,第一卡接块2114隐藏在第一固定槽2112内。第二卡接块超出第二固定槽的开口。挡水墙2滑动至靠近基坑开口11时,第一卡接块2114滑入滑条2111上的第一卡接槽2115内,实现滑条2111与滑轨12的相对固定。同时,第二卡接块滑入承重板212上的第二卡接槽内,实现承重板212与基坑1 内壁的固定。滑动段211的上端仍然与滑道31滑动连接,确保滑动段211与盖板3连接稳固。此时,形变膜23由伸展状态变为收缩状态,其连接在储水袋22和基坑开口11之间,确保挡水墙2和基坑开口11连接稳固,减少渗漏。之后,拧紧出水口224,从进水口223处向储水袋22内部充水,使用多个冲水管同时向储水袋22注水,效率更高。

使用完毕后,从出水口224处将储水袋22内部的水放掉,储水袋22中的余量水可以用水泵抽出。之后,向下按压挡水墙2,第一卡接块2114和第二卡接块分别退回到第一固定槽2112和第二固定槽内。挡水墙2沿基坑1 侧壁朝向基坑1 的底部滑动,滑动至底端之后,形变膜23从收缩状态变为伸展状态,确保储水袋22滑动自如。之后,将盖板3盖合在基坑开口11处,将储水袋22隐藏在基坑1 内部。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中挡水墙2仅用于应急,挡水墙的高度设置在0.5-1米之间,既可以挡水,人又可以跨入。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